擴張之路第六百二十四章 對蘇干涉戰爭(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擴張之路 >>擴張之路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二十四章 對蘇干涉戰爭(一)

第六百二十四章 對蘇干涉戰爭(一)


更新時間:2014年09月05日  作者:緊那羅在唱歌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緊那羅在唱歌 | 擴張之路 

目錄:

作者:緊那羅在唱歌

類別:歷史軍事

對于嚴紹的分配辦法,蔡鍔并不反對。

一個班只裝備兩挺沖鋒槍也是很合理的分配方式,事實上就在不久前蔡鍔剛剛詢問過這種新裝備的成本。得知其裝備成本并不是很高,至少不會比現階段裝備的毛瑟1904式步槍高出太多,問題還是在于彈藥。

盡管眼下國內的工業能力已經很強,但是大規模裝備沖鋒槍還是不現實的,畢竟這種武器消耗起彈藥來實在是太驚人了些。以目前國防軍的能力,還無法大規模的裝備,僅僅只能保證每個班兩挺的數量。

不過即便是這樣,對軍隊來說也是非常不錯的了。

“而且…”沉吟了一下,蔡鍔對著吳佩孚等人道。“這種武器的射程畢竟還是太短了些,不要說和重機槍相比,即便是尋常的步槍都比不過,若是巷戰或者是塹壕戰或者還能發揮些奇效,但是其他戰斗便有些…”

“是啊。”吳佩孚也點了點頭,然后用手掌擦了擦自己的大光頭道。“50米的距離始終還是太遠了,不過考慮到成本還有其他性能,的確是瑕不掩瑜,而且中遠距離還有機槍和手槍,應該不是什么問題,總統把這種裝備發下來也是為了彌補火力密度,不過…”

說著想了想,吳佩孚卻道。“我覺得,這種槍很方便士兵上手,尤其是對新兵來說,對準目標,扣動扳機也就可以了,眼下士兵雖然已經訓練的差不多了。但終究還是無法和老兵相比,要是能多裝備一些的話…”

“暫時還是別想了,至少我們出兵之前是不太可能了…”說著蔡鍔看了一眼在場的眾人。“總統剛傳來的消息。讓我們做好準備,俄國人和德國人似乎已經談的差不多了,英美那邊也已經做好了出兵的動作,只要他們那邊一動手,我們這邊就也跟著動手,明白了嗎?”

“放心吧…”這么說的是蔡鍔他們手下的一個師長。

眼見距離出兵的時間越來越近了,西進的戰略自然不可能再對下面的將領繼續隱瞞。所以很快這次參與戰役的將領便全都知曉。不過這些將領之前全部都已經被下了封口令,而且特事局也派了專員入駐,再加上這茫茫的大戈壁。即便是想傳遞情報出去也絕對不是容易的事,所以到也不必擔心情報外泄的事情。

緊接著蔡鍔等人又談起了武器的事情,也不知道是誰談起了,如果能有一種武器。可以既能發射步槍彈或是擁有步槍的威力。同時又能有更高的火力就好了——————當然,還要像步槍一樣的輕便。

聽到他這么說,在座的眾人全都不由得笑了起來。

其實這種武器并非沒有,就是半自動步槍或是自動步槍而已。

最早的半自動步槍早在1906年便已經誕生,這就是墨西哥上將曼努埃爾蒙德拉貢設計的蒙德拉貢步槍。生產日期是1908年至1911年,參與的戰役有墨西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戰。

問題是這種剛剛誕生的武器擁有大量缺陷,且結構復雜、可靠性不高,再加上成本高昂等因素。最終沒能成為主流武器。

自動步槍誕生的也很早,其中的代表作就是美國勃朗寧設計的自動步槍。當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隊參戰后發現,在歐洲大陸環境惡劣的塹壕戰中,他們缺乏密集的火力。1917年由武器設計師約翰勃朗寧設計的一種可半自動或全自動步槍很快被軍方選中,迅速投產并被命名為m1918自動步槍,問題是勃朗寧自動步槍雖名為自動步槍但在使用時卻往往被作為輕機槍使用。

盡管這種武器結實可靠,但是它的重量實在是太大了。

第一個型號的空槍重量便有7.2公斤,第二個型號更是達到了8.8公斤,比兩支毛瑟1904式步槍的重量還要大,甚至比麥德森輕機槍相比也差不了多少——————麥德森最輕的瑞典型號只有8公斤,國防軍目前所用的型號在經過自行改進后也只有9公斤多一些。

需要說明的是,盡管勃朗寧當初設計的肯定是自動步槍,可實際上他卻是作為輕機槍而受到許多國家歡迎的。即便是在越戰時,這種步槍也被美國人當成是輕機槍來用,然而作為輕機槍,其20發的彈匣卻限制了它的作用。

與其相比,麥德森的重量雖然要大一些,但是可選擇彈匣或是彈鼓的方式卻能提供更強的火力。

實際上國內也曾經研制過半自動步槍和自動步槍,只是限于技術等因素,要么就是結構復雜,可靠性差了些,要么就是成本或是重量的問題。

尤其是新發展出來的幾款自動步槍,更是和輕機槍也沒什么區別,而作為步槍發展的他們卻很難和輕機槍相比,至少無法與目前兵工廠正在設計的輕機槍相比…

在場的都算是高級將領,對這件事多多少少也算是清楚的,因此自然也沒怎么在意,即便是有幾個有‘遠見’的,也只能安慰他,讓他在多忍耐一段時間,等技術條件提高了之后再說。

大量的沖鋒槍很快就分發了下去,跟著一起分發下去的還有跟著火車一起送來的11.43mm手槍彈。

不過2000多挺沖鋒槍的數量并不分很多,最多也就只能滿足一個師的需求,甚至可以說只能是勉勉強強滿足一個師的需求,剩下的必須要作為損耗的補充來使用,不可能有多少就發給多少人。

幸好如今中國的工業生產能力已非吳下阿蒙,雖然還沒辦法和美國這樣的龐然大物相比。但強悍的生產能力還是生產出了大量的輕機槍及配套的彈藥。

等到蘇德和談,干涉軍登陸敖德薩時,這次的西進軍團已經至少有三個師裝備了新裝備。

而在裝備了這些沖鋒槍后。這些部隊無疑已經成為全世界火力最強的部隊。首先既然能裝備這些新武器,那么裝備的部隊必然都是主力部隊。按照如今每個甲種師配備1179挺輕重機槍的編制,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冠絕全球。

如今單就輕重機槍的數量而言,國防軍甚至比美國的步兵師還要多上一百挺。

之所以會多出這些,主要是為了完善部隊的編制。

在過去國防軍一直都延續著原有延續自清末新軍的軍制,雖說多有擴大,但也僅僅只是單純的擴大規模而已。比方說單純的把步兵、炮兵、輜重等擴大。可實際上呢,在原來的清末新軍軍制內,只有步兵、炮兵、騎兵、工兵、輜重這五個軍種——————最多再加上一個軍樂隊。

但是對于其他更有用處的兵種。卻依舊是個空白。

在經歷過歐戰之后,蔡鍔等將領深感現今軍制的不足,因此在回到國內后主動提出要完善軍制,這才有了如今的變動。

不過眼下這種變動主要針對負責西進戰略的一些主力師。至于乙種和丙種炮灰師。則是要等所有戰爭都結束,和平了之后慢慢再說。

至于多出來的兵種…

在原來的步兵、炮兵、騎兵、工兵、輜重這五個兵種之外,國防軍又增設了偵察營、通訊營、憲兵營、醫療營乃至反坦克營這五個新的兵種…

偵察營自然不必多說,主要是負責偵查工作,通訊營則是因為隨著部隊的編制越來越大,已經不能再像過去一樣隨意的使用傳令兵,而且隨著無線電的使用,也不需要士兵再像過去一樣騎馬來回奔跑。當然。編制的擴大,部隊的增多。也需要有更專業的通訊部隊。

憲兵營則是為了維持部隊的軍紀,當年遠征軍剛到歐洲的時候,因為人生地不熟,再加上對洋人莫名的恐懼到也還算老實,可是時間一長,再加上遠征軍在歐洲戰功赫赫,盟國的士兵也不再敢輕視他們,結果這幫人居然跟著英法等國的士兵一起胡鬧,有些時候更是和其他國家的士兵聚眾斗毆,類似的事情上了好幾次報紙,甚至就連國內都有刊登。對這件事到是覺得丟人的有,叫好的也有,但蔡鍔肯定不能跟著一起叫好,好在他們還記得國內的規矩,到也沒有做出奸淫婦女什么的事情來。

但即便是這樣,歐洲的遭遇也讓蔡鍔明白,必須要組建專門的憲兵部隊來管束一下了。尤其是接下來的戰略,更是需要他們維持較好的軍紀,減少俄國人的抵觸…

再來就是醫療營和反坦克營。

前者是因為在歐洲的時候,本來部隊都是把傷病送到后方的野戰醫院的,即便是有些醫療兵,礙于設備等問題,也無法對一些重傷員進行救治,只能送到后方的專業野戰醫院再說,但是很多時候人送到了,不是咽氣也已經差不多了,所以在經歷過歐洲的戰況后,剛一回國,蔡鍔便提出應該每個師都組建一個專業的醫療部隊。

至于反坦克營…

作為第一個在戰場上使用坦克作戰,并且獲得了極大戰果的將領,蔡鍔當然很清楚坦克的威力,更清楚反坦克作戰的重要性。

隨著坦克逐漸成為戰場主流,組建反坦克部隊已經是勢在必行。

其實反坦克最好的辦法還是三點,一個是飛機,一個是坦克,還有一個就是反坦克武器。

飛機是不太可能了,畢竟這個時代的飛機還不夠實用化,尤其是轟炸機等方面更是如此,像是俯沖轟炸機更是還沒有研制出來。

那么剩下的便只有坦克和反坦克,坦克自然是國內一直悠悠不倦在追求的,然而你不可能保證自己的部隊一直都有坦克的保護。

而能夠給步兵使用的,顯然就是反坦克武器。

在歐洲戰場,國內送來的37mm反坦克炮也曾經提供給部隊使用。但是并沒有組建專門的反坦克部隊。只是零散的提供給士兵,讓他們自由進行操作,剛開始的時候對付德國人少量的坦克還沒什么。但是時間長了之后,便感覺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這,就成了組建反坦克部隊的最初原因,本來蔡鍔是打算將反坦克部隊分配到團一級,如每個團裝備一個反坦克排等,但考慮到這還是一個新嘗試,所以最終組成了一個反坦克營。用以集中使用…

當然,機槍數量增加并不單只是新軍制的關系,也有其他改變。如為了增強各部隊指揮部的抵抗能力,原本并不部署輕機槍的各個指揮部,也跟著部署了,當然。數量并不多。如每個步兵排的排部只部署一挺。連部也只有一挺,營部則只有三挺,至于各團、旅、師的指揮部,因為有警衛部隊的保護,所以并沒有額外進行部署。

但即便是這樣,算上步兵部隊、騎兵部隊和偵察營,其輕重機槍數量也達到了1179挺。本來按照嚴紹的意思,還打算把輕機槍部署到工兵、輜重、憲兵、通訊兵等部隊。基本上除了醫療部隊外幾乎都將配備輕機槍,當然。數量并多,僅僅只是象征性的,但那樣的話輕重機槍的數量恐怕就將達到1300多挺,不太符合國情,所以在蔡鍔等人的勸說下,最后嚴紹還是撤回了這個想法。

但即便是這樣,1179挺的數量也達到了全球最多的地步,更是要比美國的步兵師多出了一百多挺,不過如此大的編制,以目前政府的國力和工業實力顯然也維持不了多少,所以僅僅只是主力部隊按照這個標準來配置。

需要說明的是,在新加入了5個軍種之后,甲種師的數字已經由原來的22000多人,達到了26165人,增加了3000多人,編制極大…

不過這一編制,和后世那些三五萬人的步兵師相比卻…

隨著蘇俄和談的跡象越來越明顯,嚴紹往新疆發過去的電報也越來越多,畢竟嚴紹總要讓西進的部隊了解一下情況。

而蔡鍔等人對這一情況也不敢有絲毫輕視,這不只是因為這次的行動戰略十分重要,也不只是因為困難極大,更是因為在過去還從來都沒有人指揮過這么大的行動——————包括蔡鍔自己在內。

這次為了能夠順利完成任務,嚴紹往西北調集了七十萬軍隊,足足四十多個師,這四十多個師又被分為十多個軍,三個軍團和一個集團軍群,司令自然就是蔡鍔本人。

當然,這七十萬人不可能全都一股腦的北上,總要在西北留下一些部隊作為后援或者是內應,以免發生什么事情,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北上接應。

所以在國內留下了一個軍的情況下,實際上北上的部隊也就只有六十多萬人而已,但即便是這樣,也已經是蔡鍔所指揮過最多的一次了,六十多萬的部隊更是達到了全國兵力四分之一強的地步,其意義之重大可想而知。

當然,眼下遠征軍在歐洲的兵力也有六十多萬,問題是…

“剛到歐洲的時候,我們負責的主要是防御戰,后來則演變成了拉鋸戰,即便是進攻的時候我們也只需要負責一個點,十多萬人也就夠了,其他方面是由英法負責的,且突進距離極短,有些時候動員十幾萬人僅僅只是為了占據幾公里之外的一個戰略目標,可是這次…”

看了看地圖上長長的距離,蔡鍔不由得苦笑了起來。

雖說他還不至于喪失信心,但………哪怕只是想想這地圖上的長度,他也不能不小心一些。

其實何止是他,即便是張狂如吳佩孚,對這次的戰略也是小心翼翼,生怕哪里出了什么問題葬送了整個計劃,甚至是………葬送了整個西進軍團。

而且幾個主力部隊多出了這么多的新兵種,也需要多些時間磨合才行,但很明顯,在這件事上命運并沒有多關照他們。

就在裝備了沖鋒槍的主力部隊剛剛達到三個師,七萬八千多人的時候,歐洲終于傳來消息,在歷經波折時候,蘇俄與德國正式簽訂了和談條約,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布利茲特立陶夫斯克條約》,隨后蘇俄正式宣布退出一戰。

這一條約簽訂的過程可謂起伏不定,首先德國人的條件非常苛刻,因而在談判的過程中因為作為外交部長的托洛茨基曾經拒絕簽字,并且率隊離開布列斯特,這一舉動導致了德國人的大舉進攻。

最終在列寧威脅辭職的情況下,這一條約才徹底簽訂下來——————不過對列寧辭職的要求,布哈林毫不在乎,斯大林也是沒有發生動搖,只有托洛茨基為了避免其造成的影響和蘇俄的分裂,轉變了態度,并最終通過了要求。

在條約簽訂后,蘇俄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大量的領土和人口被劃出蘇俄,歸入同盟國,然而這絕對不是他們所付出的唯一代價。

就在條約簽訂后沒多久,早就已經準備多時的英美等國開始行動,2月16日,早已準備多時的英法美三國部隊于俄國北部的摩爾曼斯克登陸,而這時距離蘇俄與德國簽訂條約只過去了不到三天的時間。未完待續。。

如果您對《》有什么建議或者評論,請發表個人觀點。


上一章  |  擴張之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