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張之路第五百九十一章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擴張之路 >>擴張之路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九十一章

第五百九十一章


更新時間:2014年08月19日  作者:緊那羅在唱歌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緊那羅在唱歌 | 擴張之路 
_最新章節_我看書齋


1917年,無疑是非常熱鬧的一年。

先是俄羅斯帝國因二月革命轟然倒塌,緊接著便是美國對德宣戰,一連竄的變化令人有種目不暇接的感覺。尤為令人吃驚的,恐怕就是美國對德國宣戰的速度。

畢竟在這之前,美國一直都是保持著立的姿態,不管協約國和同盟國如何邀請都沒有動搖過,完全是一副坐山觀虎斗的樣,可現在嗎…

不管他們自己是怎么想的,至少在外界看來,他們表現的似乎有些………急不可待?

毫無疑問,掌握了主動權的一方通常都會有更大的優勢,而主動的一方,有些時候即便是能得到一些利益,也會因為他們的主動而削弱一些…

如今的美國就是如此。

原本美國在那里坐山觀虎斗,協約國和同盟國都有求到他們的地方,他們自然也就可以待價而沽,并且從贏取更大的好處。當然,他們是肯定不會選擇同盟國的,畢竟他們與協約國之間的利益明顯更大,單是一個英國便欠了美國十多億英鎊,算上協約國的其他國家很明顯,即便美國幫助德國贏得這場戰爭,德國也肯定不會幫英法償還這筆錢…

所以為了能收回這筆錢,美國也只能幫助協約國。

但是,有同盟國在那里,他們無疑可以自抬身價,并且獲取更大的利益,其的好處可想而知。

不過現在嗎,由于美國的態度變得非常主動,這部分的好處就肯定會減少一些,但美國人也沒辦法。畢竟誰也沒有想到俄國居然會突然滅亡。雖然現在有新的臨時政府在那里主持大局,但無論是英國和法國,還是國和美國都很清楚,在變亂之后,通常是很難指望這類臨時政府穩定住局勢的。何況在東線還有上百萬的俄軍正在與敵人作戰,就更別指望他們能擺平問題了。

眼下即便臨時政府不會和同盟國茍合,恐怕也是不能指望他們能在東線繼續牽制同盟國。如此一來,少了俄國在東線的牽制,同盟國便可以抽調至少上百萬的兵力到西線,即便西線的聯軍比歷史上多了國遠征軍這幾十萬人。在與德國的對峙當恐怕也要落入下風…

而很明顯,美國即便是再怎么忙,想要真正的派兵支援協約國,恐怕也需要半年的時間要知道,單是坐船到歐洲便需要很長時間,何況還需要諸多的準備等等。比方說把部隊運到前線,還有對歐洲環境的適應等…

自然那,若只是派兵的話,兩個月也就夠了,歷史上美國也就是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就把第一批美國遠征軍運到歐洲的。

問題在于,這部分遠征軍只能是象征性的,毛用都派不上。

而若是協約國在西線被同盟國殺的大敗。恐怕即便美國真的能動員百萬援軍也沒用了總不能先到英倫三島上,然后幫著英國人反攻大陸吧?德國人可不是吃素的,何況如果單比部隊的戰斗力,美國恐怕很難和德國相比…

所以,為了避免情況壞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美國也只能早早宣戰,即便不可能立刻就派出大量援軍到歐洲,鼓舞一下歐洲人的士氣還是辦得到的。

這樣,好處雖然會少上一些,但也比全賠個干凈要好的多。

真要讓戰局變得糜爛起來。暫且不提美國能不能收拾的了,即便是收拾了,其所作出的付出怕也與回報無法相提并論了…

隨著美國正式加入協約國,并且對德國宣戰的消息傳播出去后,歐洲及遠東頓時一片沸騰。倫敦、巴黎,幾個主要的協約國城市都有市民自發的前去美國使館獻花,即便是在遠東的國,同樣有不少人松了口氣。

沒辦法,雖說自1913年以來,民心士氣已經振奮了許多,國民的自信心更是要比以前強了不少。但畢竟只是短短的三四年時間,這么點時間即便是能提升一些自信心,唔,該怎么說呢,就好象是海綿一樣,看上去似乎是很大的樣,可是一壓,水分就多出來了。

如今國人在自信上也是如此,山東戰役,歐洲的凡爾登和索姆河,國防軍的發揮都很出色,尤其是在凡爾登,蔡鍔的遠征軍可以說是一舉挽救了整個戰局,即便是在挑剔的人也挑不出半點毛病,許多在華的洋人對此更是有些感激。

一時之間,許多國人都以為國已經可以與列強并列,一些自信心爆棚的國人更是將自己視為協約國的救世主,并且認為德國人及其他小伙伴面對法英俄四大國的圍攻,只有戰敗的可能。

這種輿論在國內有著很大的市場,一些洋人即便是心底暗笑,到也沒說些什么。

因為在他們看來,這種論調到也不能說不正確。畢竟同盟國除了一個德國之外,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還有一個保加利亞,相較而言都要遜色許多。

而協約國這邊,暫且不提意大利這樣的逗逼國家,英法俄三國都是老牌列強,國雖然只是一個新興的強國,可是在歐洲同樣表現了很強的實力,德國即便是在強橫,同時面對這四個國家也只有飲恨的下場。

而且在國內的洋人與歐洲的不同,歐洲的那部分正直面著德國人的威脅,即便是英國的首都倫敦也曾經遭到過德國空艇的轟炸。而國這邊呢?情況卻顯得和平了許多,自從前段時間英法等列強的軍艦從長江和國沿海撤出去之后,更是連醉酒水兵鬧事的事情也不見了,國內這部分人根本無法想象歐洲戰爭的慘烈,想法明顯要比國內的那些人樂觀許多。

誰想到,轉眼之間,風云變幻…

有著數百年歷史。橫快歐亞大陸,擁有著這一時期連續版圖最大的俄羅斯帝國轟然坍塌,一時之間,本來是包圍著德國的三個戰場突然坍塌了一面(三個戰區分別是東線和西線,還有意大利戰場。其英法負責西線一塊,俄國負責東線,意大利則負責自己的部分,雖然因為德國與奧匈帝國相連無法徹底包圍住,不過奧匈帝國那部分下面就是黑海和地海,而協約國在海上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所以理論上也算是徹底包圍了),而因為這個原因。

即便新的臨時政府不妥協,繼續履行前羅曼諾夫王朝的承諾,短時間內怕也沒法對德國還有其他同盟國造成什么威脅,同盟國完全可以非常輕松的從東線抽調大量部隊到西線來,形成對聯軍在各方面的優勢。一時之間,局勢前所未有的惡劣…

國內的那些洋人不說,一個個的都憂心忡忡的,即便是國內那些自信心膨脹的知名評論家們,那點信心也像注了水的海綿一樣,只是輕輕一壓,水分就全都出來了…

沒辦法。原來好歹是英法俄四大國,再加上一個有些實力但很逗逼的意大利,同盟國那邊出了一個德國之外全部都是豬隊友,勝算真的很高,可現在俄國突然垮了,若是協約國沒能頂住同盟國突然增加的壓力,那么…

歐洲的戰局恐怕就沒辦法挽救了,弄不好甚至可能一潰千里。

而且也有人在擔心著,萬一德國人沒有直接對付西線的聯軍,而是把從東線的部隊抽調到意大利戰場怎么辦?在意大利戰場同盟國的部隊并不是很多。卻能把意大利的百萬大軍死死擋住,甚至還給他們來了幾場大敗,意大利人究竟有多窩囊可想而知…

若是同盟國真的抽調幾十上百萬的兵力到意大利戰場,恐怕意大利人是沒辦法頂得住的,真要是那樣。原本的三面合圍可就變成了西線獨自一面,法國的東南部甚至還需要擔心從東南部而來的威脅,局勢十分危險。

當然,這僅僅只是某些人的顧慮,大部分人對此并不是很擔心。

俄國會垮臺,固然是因為慘烈的戰爭,導致俄國再也無法支持下去當然,主要還是因為俄國政府太無能了,面對德國時連戰連敗,而且每次的損失都很大,國內又有些連飯都吃不飽了,再加上羅曼諾夫王朝的**,會變成這樣很正常。

可是同樣的,俄國因為支持不住垮臺,德國的情況又能好上多少?

即便強上一些,恐怕也沒能強多少去,這也是沒多少人擔心的一個原因,因為既然戰局已經到了這個地步,那么如果不想變成俄國的樣,德國便只能是速戰速決,盡量讓協約國投降,免得損失太大,僅此而已…

沒辦法,雖說即便協約國戰敗了,同盟國也沒辦法拿國怎么樣現在的國畢竟已經不是過去的國了。可問題在于,國耗費了十數萬傷亡才換來了協約國將伊拉克、科威特等地劃分給國的承諾,若是協約國戰敗了,那國在過去的犧牲豈不是全都白費了?

而且即便戰爭結束后,同盟國一樣損失慘重,恐怕拿國沒什么辦法,可問題在于,國人的自信來的快,去的也快,即便在俄國垮臺之后,已經有許多報紙進行了連篇報道,聲稱不會有任何問題,還有一些章指出俄國戰敗,美國絕對不會袖手旁觀,除非他愿意損失個十多億英鎊,然而即便這樣,國人的心里始終還是沒有什么底…

不過現在,得知美國參戰的消息后,國人總算是能松了一口氣。

俄國長于軍事,而美國強于工業。雖然在打仗上,已經和平了許多年的美國恐怕不是德國人的對手,但是憑著工業能力,全副武裝的美國人未必會弱到哪里…

何況,這可是上百萬的生力軍,對戰局的影響可是很大的。

甚至有許多國人乃至地方議員和國會議員提出建議,認為國社政府也應該派出更多的軍隊到歐洲去,最好將遠征軍的規模也維持在百萬以上,和后續到來的美國遠征軍一起,迅速解決這場已經持續了三年之久的慘烈戰爭。確保國在東等地區的利益…

國人暫且不提,那些地方議員和國會議員會提出這樣的建議,并非是沒有原因的。

理由嗎,很簡單…

就好象后世的美國,經常會有一些企業家對政治家提供獻金。雖然在后世的那些國家。政治獻金是合法的,并且有許多人辯解稱,這并不等同于賄賂,可實際上卻是收了企業家的錢之后,那些政治人物很難不給予一些回報…

國內也是如此,雖然國內并沒有政治獻金這東西。因為這類東西在國人的思維里基本上等同于賄賂。可實際上,無論是地方議員還是國會議員和地方上的企業家們多少都有些藕斷絲連的意思,其的一些議員本身甚至干脆就是企業家。

如今國與協約國的貿易正值火熱當,許多議員都因此而賺了不少,若是協約國突然戰敗,其對他們的打擊可想而知。更何況剛開始的時候由于協約國的資金很多,所以從國買東西都是現金支付,可是等到后來,多多少少就有些…

若是協約國突然垮臺,他們豈不是也要和美國一樣血本無歸?

即便他們的損失和美國無法相比,對這些葛朗臺來說恐怕也和殺了他們沒什么區別。剩下的事情也就簡單了,只有支持協約國獲得勝利。僅此而已…

然而他們的建議提交上去之后,很快就沒了下。

對馬上就快要為人父的嚴紹來說,這些建議實在是沒有浪費時間去看的必要,何況,他也沒打算繼續增兵歐洲。

理由很簡單,因為他并不是很擔心歐洲的戰局。

“…………..眼下歐洲的情況的確是很復雜。”從房間里走出來之后,和眾人一起來到會議室的嚴紹看了看段祺瑞、付修明和宋教仁等人后開口道。“不過西線的事情我們還不需要擔心,即便俄國已經無法再起到牽制的作用,同盟國想要把兵力從東線抽調到西線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在考慮準備工作。短時間內同盟國只能依靠在西線的兵力發起攻勢,而憑著我們與英法在西線的兵力,抵擋到美國人抵達絕對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嚴紹對一戰并沒有像二戰那么了解,不奇怪,畢竟二戰國可是直接參與國。足足與日本打了八年之久,若是算上東北什么的甚至更久,而且那時的國也是四大國之一,雖然這個四大國的名號與其他三國相比多少有些名不副實,但總比剛開戰就被滅國的法國強上一些吧?

雖然后世的許多國人都認為國配不上常任理事國的身份,認為國在二戰根本沒作出什么貢獻,但考慮到法國都堂而皇之的當上了常任理事國,至少嚴紹覺得國坐這個位置還是很有資格的。

畢竟國的貢獻就算再少,也比當時的法國要強的多,既然法國都有資格坐在這個位置,憑什么國就沒有這個資格?

再加上二戰還有許多后世的知名人物,如在后世國十分著名的小胡元首,還有一直叼著個雪茄,以剪刀手聞名的丘吉爾,還有身殘志堅的羅斯福,物業水平一流的蔣校長,雖然玩了場大清洗,差點把蘇聯給洗亡國了,可最終還是成功逆襲的大胡斯大林。

在加上德國的一眾名將,外加其他幾個國家的將領,還有二戰史上十分搞笑的意大利人做下調劑品,以及史上唯一一場波及了四個大陸的戰爭亞洲、非洲、歐洲及大洋洲(盡管只是碰了個邊),可惜日本人只打到了夏威夷,不然就是五座大陸了…

無論從哪個角度上看,二戰都要比一戰有看頭。

不過對于一戰的一些重要事情,嚴紹多多少少還是知道的,要問為什么…

刀刺在背傳說…

任何一個觀看二戰史的人,都不能不看一下二戰發生的緣由。

其日之間的戰爭,緣由很簡單,就是因為當時國的衰弱,還有日本對領土的渴望及對國的野心。再加上當時國的不抵抗政策讓日本非常容易的取得了東北,如此小的代價,卻得到了這么大的領土,任誰都會**膨脹,最后演變成這么一場戰爭也就成了必然的事情…

可是歐洲。為什么德國會在歐洲掀起二戰,則完全是因為這個刀刺在背…

戰爭的開始,在最初的確消除了德國社會的分化。天主教徒、猶太人、信義宗教徒、社會主義者、右翼勢力與自由主義分都因戰爭而團結。不過,隨著戰爭的變化,原本的分化再度出現。天主教徒、社民黨人與猶太人對戰爭之熱情減退,令其對國家的忠誠受到質疑。借助戰爭發財的人士與參加罷工的工人也遭到批評。弗里德里希阿爾弗雷德克虜伯就因為替交戰雙方提供軍備。而遭到別人的譴責。個人利益往往被其他行業牽引著。德國政府設立最高價格管制以干預經濟,而商人則以轉移生產目標作回應,造成物資短缺。以上情況令社會緊張,經濟秩序受到破壞。在1917年,單單在德國就有五百次罷工,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社會之不安。往往是經濟因素居多,而非人民是否愛國的問題。雖然德國的生產力在1917年到1918年時大幅下跌,但其實當時她的生產能力已經達到最高峰,無法再增加產量。根據后來的統計,德國根本無能力與英國、法國和美國打消耗戰而取勝。德國的確是歐陸大國,但她的工業產量與人口完全比不上整個協約國集團。雖然她打敗了俄國,但同年美國之參戰。已注定德國后來的失敗。美國僅僅在戰爭最后一年才加入戰場,然而他畢竟是生力軍,其工業實力又遠強于德國。

如果美國沒有參戰,單憑德國再加上其他幾個小伙伴,在擺平了俄國的情況下,的確有戰勝英法的可能。畢竟在兩面戰爭的情況下,德國已經與英法在西線戰成了平手,若是少了一面,情況無疑會有很大的變化,勝算也是德國較大。

然后…

雖然俄國退出戰爭。但德國的各盟國──奧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亞及奧匈卻因持續作戰,致使經濟崩潰,國內各民族發生起義,結果無力再戰,相繼向協約國求和。最后德國內部亦發生政變。并向協約國求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不過雖然已經失去了得到勝利的希望,但是德國人依舊認為自己擁有很強的軍事實力。所以在請求停戰的時候,德國提出的條件就是希望能夠保留占據的比利時的領土…

只是和許多德國政治家想的不同,魯登道夫斷言,協約國要求之和議將與德拉古式條約無異。然而,德國人民并不相信他的理論,卻深信威爾遜的十四點和平原則。社會主義者、自由主義者以及德國社民黨在戰前早已是德國的著名民主派,協約國承諾和議與在其后恢復德國主權,更贏得以上黨派的一致贊同,大力支持停戰。

結果,凡爾賽條約出乎德國人意料之外:德國必須割讓約一成的領土、讓萊茵蘭非軍事化、讓法國占領薩爾區和付出大量賠款(分70年還債,直到1988年,不過記得歷史上是一直到前幾年才還完)。對于他們來說,最重要的還是戰爭罪責條約:德國必須承認對發動戰爭的全部責任。

德國投降后,盟軍從沒有占領德國領土,而當時西線的德軍仍在法國北部。而且,當時列寧與德軍議和,在3月俄羅斯簽訂了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奪得大量俄國在東歐之領土與賠款。這代表德國打敗了俄羅斯,也表示當時德國仍有勝利之機。于是,很多德國人都深信德軍所向披靡,根本沒可能會戰敗。換句話說,只要政府代表沒有“賣國求榮”,而國家又沒有因革命而崩潰,德軍一定會取勝。對一些德國人而言,即使必須求和,他們也相信盟軍會根據十四點和平原則寬待德國。

條約之所以被稱之為屈辱的,是因為德國人認為自己擁有實力,卻不得不接受這樣的條約。

于是,德國的保守派民族主義者與前軍事領導人就借此諉過于人。最著名的代罪羔羊就是威瑪共和國的領導層、社會主義者、**者以及“國際猶太人”,亦即被認為“為富不仁”的猶太人。以上人士統統被稱為“十一月罪犯”。被指為出賣民族的罪人,包括批評德國民族主義、煽動叛亂、煽動軍事工業之罷工與牟取暴利。最重要的是,“十一月罪犯”被指叛國,與所謂民族大義相違背。

自然,無論如何最終德國都終將失敗。但,人性就是如此,總要找出一個借口來,結果就是刀刺在背的傳說廣泛流傳。

當然,如果只是這樣到也沒什么,所謂斬草除根。如果一棍把德國人給敲死了,即便德國人一直都在怨恨著,恐怕也沒有能力再掀起一場大戰。

可問題在于,在對待德國的問題上,威爾遜主張寬大對待德國,在英國立場方面。他亦主張公平和不太苛刻的對待德國。原因是德國和英國之間有不少經濟活動交流,站在利益方面,而且英國雖然屬于歐洲,但實際上卻一直都游離于歐洲大陸之外,換句話說若是沒了一個強些的國家,法國豈不是一統歐洲?就好象當年的那個拿破侖一樣,這對英國可不是一件好事。所以英美都主張不嚴懲德國。不過作為損失最慘的國家,法國卻因為復仇心作祟,主張嚴懲德國。最后,諸國與德簽訂的議和條約《凡爾賽和約》,因應法國的要求而加入了極其苛刻的條款,向德國強加了巨大的割地賠款及限制軍備條款。

結果就是,協約國逼迫德國簽訂了一個充滿了屈辱,可同時又沒辦法把德國人一棍敲死的條約,雖然后來德國因為經濟方面的因素,結果被弄的民不聊生。魏瑪共和國更是從頭被罵到尾。

之后呢?卻因為蘇俄的威脅,英美等國給予了德國相當大的支持,在讓德國對他們怨恨的同時,又幫德國人進行了一次重生。

該怎么說呢,有一天。你與你自己的鄰居因為土地的矛盾,于是拿著刀火拼了一場,最終在對方已經認輸的情況下,因為自己也挨了不少刀,為了泄憤,就把已經認輸的對方手筋給挑斷了,房和土地也搶走了不少。

你對對方做了這些事情,對方必然會怨恨你。

可是因為手筋被挑斷了,房和土地也被搶走了,甚至就連刀也不讓用,所以對方即便是怨恨你,也拿你沒有什么辦法。

可是這個時候,突然搬過來了一個看上去似乎比原來那個更危險的家伙到附近,為了避免自己的土地啊,房啊什么的被搶走,于是你就想幫前面那個療傷,順便給他置辦點家業什么的,讓他幫著你在前面頂著…

這么做,似乎未免太天真了些…

沒錯,原來那家伙似乎的確和新來的有些矛盾,但仇怨就算在大,難道能比和你大?結果你在把人家手筋都挑斷了,房土地也搶走了之后,又一廂情愿的幫人療傷,滿心以為對方會報答自己,或對自己有利一些,這也太天真了。

而歷史上的德國,就是以實際的方式,向英法表明了他們的行為究竟有多天真…

這個方式,就是復仇…

新來的和德國人有仇?這個沒錯,畢竟是立場矛盾,所以德國的確如英法期待的那樣對蘇聯動手了,可是在動手之前,德國人卻是先把英法給揍了一頓。

最終,法國只用了沒多久的功夫便宣告亡國,英國也因為德國的關系,雖然沒像法國那么慘,但也至此失去了超級大國的地位,取而代之的則是后來的美國和蘇聯…

由于對這些歷史的了解,讓嚴紹對一戰有了一直大致上的概念。盡管因為許多原因,這部分沒記住,但是絕大部分有用的還是記得清清楚楚的。

比方說一戰發生的原因,與國有關的青島戰役,再加上凡爾登、索姆河等,同樣,俄國崩塌的事情嚴紹自然也是記得清清楚楚。畢竟后世的國奉行的可是錘鐮刀主義,而后世的蘇俄,恰恰是在二月革命之后的十月革命上臺的…

這種事情,即便不百度一下,教科書上也會寫的清清楚楚。嚴紹怎么可能會忘記?

不過也正因為這樣,所以嚴紹很清楚的記得,不要說是二月革命了,即便是在蘇俄成立,并且與德國茍合之后,德國依舊沒能打敗英法。

如今歷史雖然已經發生了許多變化。但英法畢竟有著國的幫助,在歐洲對德國還是有著一定的優勢的,至少,堅持到美國抵達是沒問題的,這也是嚴紹沒有擔心的原因…

何況…

“即便英法真的輸了也沒什么…”示意下人給自己弄一些喝的東西后,嚴紹對著段祺瑞等人輕笑著道。“大不了我們再幫英國人和法國人打贏就是了。何況我們在遠東,而德國在歐洲,就算戰爭勝利,德國也不可能威脅到我們,即便真的沒辦法了,大不了就和德國談和,難道德國人還能拿我們怎么樣?”

“這…”見嚴紹這么有信心。段祺瑞等人忍不住苦笑了起來。

在他們看來,德國人可是絕對不好惹,雖說如今國的確有了比較強的實力………在僵持的情況下幫著英法擊敗德國還沒什么,可如果戰局已經一塌糊涂了,他們可沒這個信心…

至于談和???這個到有些可能,但德國難道會犧牲土耳其人的利益,依舊把伊拉克等地讓給國?

在許多國人看來,或許是沒拿到也就沒拿到了,反正東那塊荒涼的很,既然是沒能拿到手。那也沒什么可惜的,只要不用割地賠款就好。

然而段祺瑞他們卻很清楚,他們之所以愿意付出這么大的代價幫助英法贏得這場戰爭,完全是因為在那里的土地下埋藏著海量的石油,在尋常人看來或許那里能輕易的遺棄。可對他們來說那里卻是必爭之地。

所以在付出了十多萬傷亡的代價之后,他們只能繼續走下去了,也因此,他們一個個臉上的表情都顯得比較沉重…

看著他們的樣,嚴紹忍不住笑了起來。“你看看你們,居然還沒有信心,別忘了,這場戰爭的確關系到我們很大的利益,但難道美國人就沒有了嗎?就算戰局真的糜爛不堪,大不了我們和美國人合作一下就可以了…”說著嚴紹從座位上戰起來,雖然已經年過三旬,卻依舊意氣風發。

“憑我們的能力,完全可以動員數百萬兵力,所缺的是什么?不過是武器裝備而已,正是由于沒有能夠支撐數百萬部隊的工業基礎,所以我們才只能屈居于英法列強之下,而美國有什么?這個時代最強的工業,且與協約國利益攸關,若是協約國真的被滅了,美國即便是破產也不是沒可能,所以呢?”

“如果歐洲真的發生變動,我們完全可以與美國聯合,然后由我們承擔大部分的兵力,由美國來承擔武器裝備及后勤等問題,若是真的能如此,即便是動員五百萬的遠征軍到歐洲也不是沒可能,只要英法能給我們堅守住一個落腳登陸的地方,我們便可以給他們來個逆襲看看…”

“從俄國的情況來看,就能看的出來,德國的形勢似乎也不怎么樣了,即便是能在西線擊敗英法,也不過是強弩之末,少量的部隊或許拿他們沒什么辦法,但只要我們與美國動員超過三百萬的兵力,便足以踏平已經德國…”

“當然,這個裝備費用的問題的確有些讓人頭疼,不過,我想英法為了這場戰爭能夠得到勝利,相信一定會愿意承擔這筆費用的,反正他們已經承擔了十多億的英鎊,相信也不會介意在承擔一部分,畢竟就算是欠的錢多了一些,也總好過亡國吧,如此一來,自然就不會有什么問題…”

“當然,這么做我們的傷亡一定也會很大,但作為扭轉戰局的任務,所能得到的好處無疑也會很多,不過………總的來講,我還是希望西線那邊能堅持到美國援軍的抵達,畢竟這不是我們的戰爭,我們沒必要為英法拼到這個程度…”

為您提供、、、、、等小說在線閱讀!

提供,是非盈利性的站.

版權所有


上一章  |  擴張之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