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張之路第五百六十五章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擴張之路 >>擴張之路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六十五章

第五百六十五章


更新時間:2014年08月03日  作者:緊那羅在唱歌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緊那羅在唱歌 | 擴張之路 

居然將遠征軍的規模提高到八十萬,無論在誰看來嚴紹這次都是下重注在協約國身上。而嚴紹在一些重要場合下的表現,也讓許多人覺得自己的猜測無誤。

自從與協約國的新條約達成,在公開場合,嚴紹公然宣揚對歐戰的信心,并動輒口稱協約國之利益。完全將自己,將國視作是協約國的一員。

對此協約國自然是深感高興,《泰晤士報》等知名報紙更是連番報道此事,提高協約國公民對此次戰爭的信心,并認為在這條協議達成之后,國算是徹底投入協約國陣營,并再無二心。

對于這點看法,即便是大洋彼岸的美國人也持相同意見,美國的《華盛頓郵報》更是認為國已經將協約國的利益徹底看成是自己的利益,而在國遠征軍已經在歐洲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后,八十萬遠征軍在歐洲戰場也將成為一支重要的力量,甚至是在西線僵持階段的情況下,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且..

“……………國的總統是一位年輕且富有野心的統治者,無論是國加入協約國亦或者是派遣遠征軍赴歐參戰,都是在他的堅持之下推動的,雖然有人認為他是因為自己曾經在法國的那段經歷以及在自己那位法國妻的鼓動下,所以才會在這場戰爭傾向于協約國,但毫無疑問的是,如果協約國在歐洲戰爭落入下風,那么已經決心加大遠征軍規模的嚴紹無論是為了協約國承諾的利益。還是他自己在國的統治地位,都只有繼續加大對協約國的支持,以此保證國能夠成為這場戰爭當的勝利者。如此一來協約國將毫無疑問的得到極大的優勢…”

在發表在《華盛頓郵報》的一篇章上,一名年輕的記者如此寫道。

而這篇章在發出后,也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同。

許多人都認為,嚴紹之所以會堅持加入這場戰爭并站在協約國這一邊,完全是因為他自身在法國的一些經歷,還有就是自己那位法國妻的‘枕邊風’,畢竟當時國對此的反對聲浪還是很大的。

如此大的反對浪潮。任何一個統治者都不可能會忽視。

然而在決定參戰的時候,嚴紹卻無視了幾乎所有的反對聲,這種程度的事情。嚴紹自己的決心當然是極為重要,但如果沒有人在旁邊鼓動也是不可能的。而在所有人當,伊萊諾無疑是最有可能也最有理由鼓動嚴紹,同時也是對嚴紹最有影響力的一個人。

法國人的身份。再加上那位擔任陸軍將的父親都讓她有理由鼓動嚴紹幫助法國贏得戰爭。而嚴紹妻和雨石集團管理者的身份。也讓她對嚴紹有著莫大的影響力。

而這些,也讓伊萊諾成了最有嫌疑的人——————當然誰也想不到,嚴紹之所以會支持,純粹是因為自己的原因,和旁人無關。

當然,有一件事那個記者還是說對了的,那就是如果協約國真的有可能會陷入敗局,那么即便是窮其所有。嚴紹也要幫助協約國贏得勝利。

畢竟國與德國之間曾經的友好關系,已經隨著凡爾登而煙消云散。兩國雖然不是像法德一樣的死敵。但關系也絕對談不上有多好。

再加上協約國給嚴紹許諾了許多利益,其的伊拉克是奧斯曼土耳其的領土,科威特則是英國人從土耳其人手里搶走的,再加上一個一直傾向于土耳其的內志王國。

即便嚴紹在協約國陷入困境的時候落井下石,恐怕德國人也不會如此犧牲自己的盟友。所以如果想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嚴紹就只能窮其所有的去幫助協約國獲得勝利。

萬幸的是,德國人雖然兵強馬壯,戰斗力要比英法高出一些,但在陸上畢竟沒有二三十年后那么強,此時的德國雖然名將不少,但是和后世相比恐怕也…

眼下東線俄國人雖然被德國人打的頭破血流,西線也是陷入僵局,但是勝利的曙光還是可以看見的。

何況…

真要是有什么問題的話,八十萬隨時可以變作一百萬,反正嚴紹也打算讓國防軍維持在一個一百五十萬上下的數字,這就當預先弄好了…

不管怎么說,新條約的誕生不但讓英法等國的公民對國產生極大好感,在條約簽訂的那一天自發的去國駐英法等國的公使館前獻花,就連那些老奸巨猾的政客們,對國也有了深深的好感。

畢竟算計是一回事,好感則是另一回事。

在這種困難的時刻,有一個愿意出手幫忙的人,總是值得感激的。

至于別的?比如說條約上有關領土的問題?

關于波斯灣沿海領土的問題,幾乎所有人都下意識的遺忘掉了。

畢竟那點土地,對協約國來說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一些,而且位置偏僻,土地荒蕪。用這么一塊土地換來五十多萬乃至更多的援軍,在許多人看來都是值得的,畢竟那里只是東波斯灣內的沿岸,又不是蘇伊士運河那邊的沿岸。

如果是那邊的話,說什么英國人也不會答應的,畢竟如果把那里許給別人,將會威脅到英國對蘇伊士運河的統治。

可是東波斯灣沿岸,就截然不同了。

不但到處是荒漠、沙,沒什么產出,而且位置也十分偏僻。

在許多人看來,用那么多兵力換來這么點土地,嚴紹完全是虧了。

就連英國人自己,雖然有些不爽,但也覺得自己才是賺了的那方。

因為就像顧維鈞當初說的那樣,雖說阿拉伯半島是英國的勢力范圍。但是如今的內志王國一直都傾向于土耳其,和英國人根本就不是一條心的。既然如此,犧牲這么個國家的領土實在是件劃算的事。反正也不是一條心,英國人也不會覺得可惜或者是歉意,有的只是兩個字…

“活該…”

而在協約國簽訂,且又有了凡爾登的例之后,英法等國也總算是將國真正視為協約國的一員…

當然,國這邊也是如此,畢竟將來出兵的規模將會達到八十萬。再有異心也不可能了。

甚至就連美國人也認為,經過這么一件事后,國已經真真正正的加入了協約國陣營。至于當初山東戰役時國與英法等國之間的齷齪已經徹底消失…

暫且不提若是在后世某些人的眼里,看到一大群國人動輒以協約國自居會有多無語,多歡樂。至少這時的國在已經擁有了一定的民族自信心之后,已經顯得自信起來。

與此同時。在遙遠的大洋彼岸。某些人也在談論著與國有關的事情。

確切的說,是與國有關,但實際上更多牽扯的,卻是歐洲…

美國,華盛頓…

與被硝煙籠罩的歐洲和正整兵備戰的國相比,這里無疑要顯得寧靜許多,而作為美國的首都,至少在這個時代。華盛頓還是非常安全的…

畢竟除非是窮途末路,不然無論是協約國還是同盟國。都不會想到去招惹美國這么一個龐然大物,盡管他的實力未必就比英國或是德國強——————至少在這個時代是如此…

在這個遠離戰火的國度,居民們正閑的漫步在街道上。

在歐洲,不但戰火連天,而且歐洲各國早已無節制的進行征兵。百姓的生活早已受到干擾,過去那種和平寧靜的生活已經一去不復返。

其實何止如此,這場戰爭之慘烈,世所罕見,即便是戰爭結束后,沒有十年二十年的時間,恐怕也無法彌補這場戰爭遺留的一些創傷…

甚至…

因為這場戰爭的關系,反而可能會出現更多創傷…

至于國那邊,八十萬遠征軍,這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

即便是整個國防軍原本也只有七十多萬,即便是能通過常備部隊的方式來彌補一部分,嚴紹依舊需要從地方上征召至少五十余萬的預備役出來。

這還沒有算上歐洲戰爭爆發之后,部隊如果出現嚴重傷亡,需要進行補充的兵員,和上面的一些問題相比,這個問題的難度恐怕還要更大一些。

畢竟遠征軍與在歐洲的協約國部隊有著語言不通的問題存在,如果是其他的遠征軍部隊,像是英國或者是法國,通常都有自己的殖民地,即便是有些損失也可以直接從殖民地抽調兵力。

而且都是英法的殖民地,尋常的交流肯定不成問題。

事實上在許多英法的殖民地,英語和法語都是比較通用的語言,在一些地區甚至是官方語言,就好像是后世的印度一樣。而且在這個時代,印度是唯一的官方語言。

如果英國的本土部隊出現嚴重損失,那么為了作戰需求,英國人完全可以弄一些殖民地部隊進來臨時的補充一下。反過來,國就沒這個辦法,不要說是這種辦法了,即便是想找英法要一些殖民地的兵員進來也沒可能。

畢竟彼此的語言不通,就算要進來了也沒法指揮。

你總不能再每個班或是每個排里面都準備些翻譯吧?若是成團成團的來用,那還不如要一支殖民地部隊聽從只會算了…

(后世印度的官方語言是印度語,30人口使用,英語已經在1965年終止了它唯一官方語言(與印度語相同的)的地位,但依舊保留了它“第二附加官方語言”的地位,亦是全國性的語言。)

所以遠征軍需要大量的補充兵員,而且在戰爭會出現的并不單只是陣亡,也會出現受傷,有些即便不會讓士兵落個殘疾,恐怕短時間內也沒辦法在繼續進行戰斗了。至少根據國防部的保守統計,如果遠征軍打算增加到八十萬的話。

那么除去已經在歐洲的兵力。國防部必須要征召八十萬的兵力才行。

這,可絕對不是一個小數字…

“托馬斯…”坐在屬于自己的專屬座位上,威爾遜看向了坐在對面的托馬斯。“你覺得我們還需要站出來去支持協約國嗎?”

從侍者的手里取過一杯咖啡。托馬斯微微搖頭道。“我覺得已經沒必要了。”說著小小的喝了一口,托馬斯繼續道。“總統先生您也知道,我們原本在協約國的身上投入了很多,多到如果無法收回成本和利息,即便是我們自己也承受不住的地步,這也是為什么過去我一直都在建議您,找一個合適的時機讓美國也參與到這場戰爭當。幫助協約國贏取勝利的關系,畢竟若是協約國輸了,就算我們沒有參與到這場戰爭。我們的經濟損失也未必會比那些參戰國小上多少——————都是等閑無法承受的地步。”

“但是現在不同,國人已經參與到這場戰爭來,而且有些出人意料的,他們居然發揮了相當不錯的實力。或許能成為僅次于英法俄的擁有決定性力量的一個勢力。如此一來我們自然就沒必要這么著急參與進去,只需要等待我們的收獲就可以…”

聽著托馬斯的話,威爾遜低頭沉吟了一下。

“坐享其成嗎?”

“沒錯。”托馬斯點頭道。“而且眼下國內的孤立主義情緒嚴重,如果沒有非常必要的理由,即便是我們想介入進去,恐怕也不會是件容易的事情,畢竟您要知道,還有國會擋在那里呢。想要說服那些家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而且,現在我們也沒必要在介入這場戰爭…”

“當然。這并不意味這我們不參與進去…”

聽到剛開始的話,威爾遜還在微微的點頭,但是等到他聽到托馬斯的這句話時,卻忍不住把頭抬了起來。

“什么意思?”

“意思其實很簡單…”托馬斯呵呵一笑。“當初我之所以建議您在適時的時候介入這場戰爭,是因為擔心如果協約國失敗,那么我們在協約國身上的投資會打水漂,當初國人雖然加入了進來,但誰也沒想到他們居然能有這么強的實力,但是現在………既然國人已經表現了足夠的實力,而且也愿意為協約國的利益做出一些貢獻,我們自然也就沒有必要那么著急了…”

“可是為了美國的利益,我們完全可以在勝局已定的情況下加入這場戰爭,并借此機會分一杯羹,憑著美國的實力,相信協約國應該不會拒絕,甚至于,他們可能還會主動邀請我們…”

看著托馬斯坐在那里不住暢談的樣,威爾遜點了點頭。

在這么一個**裸的時代,恐怕再也沒有什么比利益更重要了。

當初因為協約國的形勢并不是特別的好,托馬斯曾經建議威爾遜參與到這場戰爭來,恰好當時一艘客輪被德國人的潛艇擊沉,這也讓他們有了一個合適的理由。

但那個時候同盟國依舊有很強的力量,他們加入進去的確能幫助協約國奠定勝局,但是損失恐怕也不會小。

這些美國人一個比一個奸猾,讓他們幫助協約國贏得勝利當然沒什么,但是付出這么大的代價就有些………何況他們也未嘗么有借著歐戰的機會,削弱和消耗歐洲列強實力的想法。

畢竟歐洲列強的強勢,同樣限制了美國的發展。

殖民地這東西,美國人當然不可能會沒興趣,畢竟如果他們沒興趣的話也不會朝著西班牙動手,順便把菲律賓等地囊入其。

后來威爾遜提出的威爾遜十四條,也未嘗沒有針對歐洲列強的意思。當時整個世界幾乎都被列強瓜分的差不多了,美國雖然也是工業強國,但是其實和德國差不多,在外都沒有多少殖民地存在。

所以如果能借著威爾遜十四條,把列強的殖民地都弄亂了,即便美國不能得到這些殖民地,依然能得到許多好處——————美國一直提倡貿易自由,可如果你銷售貨物的地方是對方的殖民地,那肯定是會有些麻煩的…

而現在,如果能再協約國奠定勝局的情況下,讓美國介入進去。

那么憑著美國自身的實力,還有在戰爭前期對協約國的支持,絕對能從得到許多好處,這,便是一個極大的利益。

這個時候嚴紹根本不曉得,因為他的關系,美國人居然都不打算介入歐戰了。如果他知道的話……………恐怕他也不會在意。

現在國實力雖然不如美國,但是憑著四億人口,外加英法列強的支持,動員上百萬兵力赴歐參戰的能力還是有的。即便美國不介入這場戰爭,嚴紹依然有把握能獲得勝利,只是損失肯定會大一些。

不過…

國畢竟不是這場戰爭的主力,主力是英法才對,如果國的損失大了,那么英法的損失只會比國更大。這恰好也符合了嚴紹當初的想法,那就是借著歐戰的機會削弱歐洲列強,從某種角度上講國與美國人的想法到時不謀而合…(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擴張之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