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張之路第五百二十二章 共和(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擴張之路 >>擴張之路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二十二章 共和(一)

第五百二十二章 共和(一)


更新時間:2014年07月12日  作者:緊那羅在唱歌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緊那羅在唱歌 | 擴張之路 
最新章節落伍文學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大小:


和歐洲的戰火連天不同,在位于遙遠東方的中國,這里的主旋律只有一個,那就是和平。

曾經的山東戰役經過過去了整整一年的時間,而且戰爭有僅限于山東,對其他地區并沒有太大的影響。

看著周圍的和平景象,在想想幾年之前周圍曾經發生過的一切,許多人的臉上都不由得露出了會心的笑容。

不過這一切,對汪精衛來說似乎并沒有太多的影響。

就在汪精衛路過一間茶館的時候,在茶館的入口處突然有人喚他的名字。聽到這個聲音,汪精衛連忙抬頭看了過去,恰好看到了他此行的目的。

“元洲兄…”

見到站在門口處的陶元洲,汪精衛連忙走了上去。

“兆銘…”看著走過來的汪精衛,陶元洲連忙擺擺手,示意他快些過來。等到汪精衛走進來之后,陶元洲看了看外面,見沒有人跟著,才帶著汪精衛朝里面走。

見陶元洲這么小心翼翼的,汪精衛有些好笑的道。“元洲兄,有必要這么緊張嗎,就算那特事局手眼通天,我這么一個小人物,他們也沒必要非盯著我吧…”

“話不能這么說。”陶元洲搖了搖頭。“畢竟事關重大,何況,兆銘,你說自己是小人物?就憑你當年的那首詩,在這中國有幾個人敢說你是小人物…”

聽到陶元洲這么說,汪精衛笑了笑。沒多說些什么,然而在笑容中卻又有那么一絲………得意…

對汪精衛來說。當年刺殺載灃恐怕是他這一生最得意的事,尤其是那一首詩,更是因此傳唱中國。不過也正因為這樣,在嚴紹原來的歷史當中有許多人都不敢確信這首詩居然是汪精衛寫的。

畢竟那個時候的汪精衛可是全國上下人人皆知的大漢奸,幾乎可以與秦檜相提并論。像‘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這種詩,如果不知道的話,很難想象居然會是汪精衛所寫。

不過在刺殺載灃之后。或許是因為死里逃生,更加珍惜性命的關系,和當初相比,汪精衛也變得有些優柔寡斷起來。

順帶一提,也正是因為那一次刺殺,最終汪精衛與陳璧君結合在了一起。嚴紹那個時代的許多人應該都見過陳璧君的照片,怎么說呢。非常的………難看?

不過實際上年輕時的陳璧君雖然不能說是沉魚落雁,但也算是非常不錯的。不然那時正是少年得意的汪精衛,也不可能會看得上她。

跟著陶元洲往茶館的深處走后,很快汪精衛與陶元洲便在其中一個位置較為隱蔽的房間前面停下腳步。

“到了!”

說著陶元洲便拉開了門,很快汪精衛便看到里面正坐著七八個人,不但都是些知名人士。其中有兩個甚至還是國會的議員。

這次的聚會,汪精衛也是不久前才知道,而且聚會的地點并沒有通告給汪精衛。只是告訴他朝著某一處走,只要他走,便肯定能找到地方…

當時汪精衛也沒多想。只是按照通知的路線走,誰想到才走了沒多久。就被人在這里給叫住了。

“特事局的探子還是很厲害的…”示意汪精衛跟著進來后,陶元洲回首笑道。“如果我們事先決定好地點,很難說不會被他們預先埋伏好,所以我們才會只告知路線,而不告知地點,這樣即便特事局發現了,等到他們混進來的時候,我們的會議也算結束了…”

雖說特事局的規模越來越大,但是這類組織畢竟是所有人都警惕的,所以行動的限制也很大。至少在沒有搜查許可的情況下,特事局是無法直接進行行動的,比如說破門而入等,這也是陶元洲他們敢在這里聚會的一個原因——————就像他說的那樣,等到特事局的人混進來的時候,他們的會議都已經結束的差不多了,根本就沒必要擔心。

等到汪精衛落座后,陶元洲開始一一介紹起來。

就像汪精衛所想的一樣,在座的幾乎都是一些知名人士。不但有兩個是國會的議員,剩下的也不是省油的燈,要么就是些社會名流,要么就是政府內的官員…

彼此介紹完之后,陶元洲看了看眾人,談起了正事。

“這次叫大家來,相信大家也都很清楚究竟是為什么。前不久從政府內部傳出來的消息,政府有意加入協約國陣營,甚至是派遣遠征軍赴歐參戰,現在政府正在同英法等國進行密切接觸,完全沒有要與國會和其他人商量的意思…”

說到這里,陶元洲的臉上露出一絲憤慨。

“赴歐參戰,這么大的事情居然沒有和國會商量,這個國家難道是他姓嚴的一個人就說的算了嗎!”

陶元洲的話剛落下,房間里頓時響起一陣竊竊私語聲,顯然對陶元洲的話十分贊同。

對德宣戰,赴歐參戰,這件事雖然是個秘密,但是經過幾個月的時間后。不要說這些有很深關系的人,即便是些關心時事的老百姓也知道了這件事。

“就在不久之前,德國的馬紹爾參贊還和我見過面,認為如果我國真的加入協約國陣營,對我國與德國和其他同盟國的關系是一種極大的破壞,希望我國能夠謹慎行事…”說到這里,陶元洲的憤慨之意更濃。“但現在連國家都是他姓嚴的了,我們能有什么辦法…”

“這件事嚴大總統做的的確有些欠妥…”微微搖頭,一個留著短發的中年人開口道。

汪精衛認得他,叫盧東,在外交部任職。從某種角度上講,高層或許算不上。但是中高還是沒問題的。

“是啊,眼下國家正是百廢待舉的時候。我們何必卷入歐洲人的戰爭呢…”

“還有山東,剛剛在山東打完一場,聽說花了不少錢,山東那次可只打了一個多月不到兩個月,這次要是到歐洲的話,還不知道要花多少錢呢…”

“你這些到沒什么,關鍵是要參戰這種事政府居然沒有詢問國會的意見,所有的事情幾乎全部都由國社黨。甚至是嚴紹自己來決定,如此國社政府豈不是成了獨裁政府?”

“獨裁政府?嘿,這國家早就是姓嚴的了,你沒看到特事局這么重要的部門,那個姓嚴的只放心交給自己的老婆嗎,我看啊,沒準哪天那個姓嚴的或許會稱帝也說不定…”

聽到這里。汪精衛的神色微動,但沒有說些什么。而其他人則是繼續熱烈的討論著,或者說是抱怨著。

也不奇怪,這次來的人本來就是陶元洲召集的,自然不可能會說國社政府的好話。在他們的心里,對嚴紹。對國社政府的反感可以說是根深蒂固。

自從國社政府成立以來,國會還有地方議會便成了花瓶、擺設,所謂的議員除了聽上去挺好聽外,幾乎沒有絲毫權利。對此這些人早就十分反感,只是當時正是國社政府最強勢的時候。尤其是在山東戰役結束后,由于戰爭的勝利。國社政府更是獲得了巨大的威望,這些人也越發的不敢和國社政府對抗。

但是現在…

他們決定不等了…

因為這場戰爭,如果協約國真的贏了的話,那么國社政府將會獲得比山東戰役更高的威望。到那時國社政府的地位將會穩如泰山,他們便更沒法反抗。

所以他們必須要想辦法毀掉這件事,即便不能毀掉,也不能讓嚴紹和國社黨獨享這份榮耀…

“共和…”陶元洲斷然道。“單純的反對參戰恐怕沒什么用處,因為這件事不是國社黨的一廂情愿,還有英法俄等國也在里面,所以我們只能拿共和做理由…”

“共和?”聽陶元洲這么說,盧東皺了皺眉,顯然不是特別的理解。

“對,共和…”陶元洲點頭道。“我們當初推翻滿清為的是什么?不就是為了共和嗎,如今滿清已經推翻,新政府也已經成立,國內的局勢更是變得穩定下來,我們完全有理由來謀求共和!”

這便是陶元洲的目的…

在陶元洲看來,單純反對參戰沒有什么用處。因為那樣不但要面對來自國社政府的壓力,而且就連英法俄等國恐怕也會跟著變成壓力。既然如此,與其反對參戰,到不如推動‘共和’,以此為借口,分走嚴紹和國社政府手中的權利。

這樣一來,如果發生在歐洲的戰爭以協約國獲勝而結局,他們這些人,也可以跟著分享這份榮耀,進而擁有與嚴紹對抗的實力…

聽了陶元洲的話,在座的眾人稍稍沉默了下,包括汪精衛在內,幾乎所有人都猜到了‘共和’二字后的真正目的。

所以在一陣令人尷尬的寂靜之后,有人開口道。“但是這樣………能成功嗎?”

“是啊,現在那個嚴紹正當‘皇帝’當的舒服,有可能會允許共和嗎?”

其他人也都點點頭,眼下的中國幾乎成了姓嚴的,共和,等于是從他的手里分走權利。嚴紹怎么可能會同意…

“所以我才會把諸位找來啊…”陶元洲笑著道。“如果只有我們這幾個人諫言,那是肯定沒用的,說不定就連點浪花也沒法掀起來,可如果聲勢夠大呢…”

“這…”

“那個嚴紹不是一向自詡自己以民為先嗎,如果所有人都支持共和的話,他該如何應對?恐怕也只能選擇妥協吧,當然,他也可以不妥協,但那樣豈不是剛好讓世人看看他偽善的面目…”說到這里,陶元洲忍不住得意的笑了起來。

聽了陶元洲的話,在座的眾人互相看了看后,覺得似乎可以試一下。

即便是最后失敗了,他們的目的是正當的,再加上他們也都是些有影響的人。在顧及到這些影響之后,相信嚴紹也沒法拿他們怎么樣?

“那我們該怎么做?”低頭想了想。一個叫馬云的人詢問道。汪精衛記得他似乎是交通部的。

“很簡單,就是發動所有的關系…”陶元洲笑道。“只要讓姓嚴的顧及到民意,不得不妥協,我們便贏了…”

等到其他人都離開后,就在汪精衛也打算跟著離開的時候,陶元洲突然從背后叫住了他。

“兆銘,先等一下…”

“怎么了?元洲兄?”有些奇怪,不過汪精衛還是停下了腳步。

“也沒什么…”從汪精衛的身邊經過。往外面看了看,確定外面沒什么人之后,陶元洲將門關上,然后對著汪精衛道。“你覺得剛剛的計劃怎么樣?”

“很不錯…”汪精衛是真的這么覺得,雖說這個計劃看上去簡單了些,但是卻很奏效。

共和?

這時的中國恐怕沒多少人知道共和究竟是什么一絲,但是這并不妨礙他們以此為借口。要求國社黨分權。

沒錯,分權…

不管用多少華麗的語言做借口,但實際上這次的目的就是為了從國社黨的手中分權。

包括陶元洲在內的許多人,早就已經受夠了這種手里沒有絲毫權利,只能做花瓶的日子。所以他們想要分走國社黨手中的一部分權利,這次的事情。只能算是一個導火索,同時也是一個借口。

而哪怕強勢如嚴紹,恐怕也會被這件事弄得手忙腳亂。

畢竟往常嚴紹一直自詡以民為先,處處都以百姓的利益為第一位。而今這次百姓站出來希望共和,嚴紹該怎么處理?如果真的共和。不管是真共和還是假共和,他都必須要分出一部分權利來。可如果他拒絕了,那么全國人都會看出他的真面目,可以說整個計劃對他們來說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確實是個好計劃…”苦笑了一下,陶元洲的臉上絲毫沒有剛才的那種憤慨之色。“問題是,這個計劃還有一個最嚴重的缺陷…”

“什么缺陷?”

“一個有影響力的領頭人…”陶元洲也沒賣關子,直接開口道。“不敢我們怎么說,那個姓嚴的在社會各界的確是有很大的影響力,單憑我們這些人鼓動,恐怕等到戰爭結束了,事情都還沒能弄明白,所以我們必須要有一個同樣擁有巨大影響力的人物站出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更多的支持,逼嚴紹讓步…”

“這就是元洲兄你找我來的目的吧…”聽了陶元洲的話,汪精衛忍不住苦笑道。

這個時候,他多多少少已經了解到陶元洲的目的了。

有巨大影響力的人,這個人指的絕對不是汪精衛自己。他或許有些影響力,但絕對稱不上巨大,更沒法和嚴紹相比。

但是他不行,他身后的人卻沒問題。

這個人就是宋教仁…

在中國,擁有巨大影響力的人有很多,嚴紹算是其中最大的一個,而往后面排,宋教仁或許不能排在第二,但是前五還是沒問題的。如果這次陶元洲他們的‘共和’行動能把宋教仁抬出來,絕對能得到許多支持,整個計劃也能順利許多…

“我試試吧…”汪精衛并沒有直接應承下來。“其實本初先生他也覺得如今的政體不太合適,覺得還是內閣制比較適合中國,我覺得機會還是比較大的…”

宋教仁,為人不用說,絕對是個正直的人物。但卻是個理想主義者。

該怎么說呢,正直暫且不提,但是理想主義者,平時到還沒什么,但如果讓這類人物執掌一個國家的話,很可能反而會引發許多的麻煩甚至是災難出來。

因為理想主義者,在很多時候都是不切實際的。

歷史上的宋教仁還有其他國民黨成員就是如此,總以為袁世凱會任由他們擺布,然而事實卻在他們的臉上狠狠的給了幾巴掌。

這時的宋教仁并沒有如歷史上那樣死去,但,依舊是個理想主義者。也正因為他正直的性格還有那種理想主義,使得他在廉政部的時候,從來就沒有手軟過,無論是多大的官,無論是什么黨派,無論有什么關系,他都一律不放過。完全就和嚴紹計劃中的那樣,成為了一個稱職且勤勞的啄木鳥。而宋教仁似乎也樂在其中,完全沒有想過自己得罪了多少人,只覺得在這個位置上,自己做了不少利國利民的事情。

不過…

他依舊沒有忘記自己當初的志向,內閣制…

在他看來,唯有內閣制才是最適合中國的,哪怕這么長時間了,宋教仁依舊沒有改變。不過他也承認,眼下的國社政府做的的確不錯,這也是他沒有做出什么激烈反應的一個原因,只是對于現如今國社政府的**性,宋教仁始終還是有些看不慣…

所以汪精衛覺得,如果以‘共和’為由向國社政府發難,宋教仁會同意的可能性很高。

“另外還有資金的問題,大規模宣傳的話,肯定會需要資金的,你覺得該怎么辦?”見汪精衛似乎有辦法說服宋教仁,陶元洲不由得有些高興起來。

而聽到前的問題,汪精衛卻為難了起來。

或許他有些看不慣嚴紹和國社政府,但他還真不是什么貪婪的人,平時也只是領著政府發的工資,還真沒多少錢。

見汪精衛似乎有些為難,陶元洲試探著道。“到是有些人愿意支持我們的舉動,你覺得…”

“那很好啊!”聽到有人愿意支持,汪精衛什么都沒問是什么人,便已經高興的回答道。

聽到汪精衛這么說,陶元洲也不由得高興起來。

“那好,你先去聯系本初先生,我這就去想辦法解決一下資金的問題…”(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閱讀。)9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前后翻頁,上下(↑↓)上下滾用,回車鍵:返回目錄

重要聲明:小說“所有的文字、目錄、評論、圖片等,均由網友發表或上傳并維護或來自搜索引擎結果,屬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閱讀更多小說最新章節請返回落伍文學首頁,永久地址:


上一章  |  擴張之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