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張之路第五百零九章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擴張之路 >>擴張之路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零九章

第五百零九章


更新時間:2014年07月06日  作者:緊那羅在唱歌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緊那羅在唱歌 | 擴張之路 
搜小說

當前位置:


就像前面說的,目前國內唯一有能力走出國門到伊拉克開采石油的,就只有嚴紹的雨石集團——————雖說現在雨石集團明面上的掌控者是伊萊諾,但誰不知道這個集團其實是嚴紹的。

而且憑著嚴紹現在的地位,如果他真的想為雨石集團弄到伊拉克的石油,即便國內有那么一兩家企業想到伊拉克去,恐怕也沒辦法和雨石集團競爭,畢竟站在雨石集團背后的,可是嚴紹這個大總統。

換句話說,嚴紹打算把石油國有的舉動,等于是自己主動放棄了這個巨大的利益。

而對于石油利益的巨大,宋教仁也是有耳聞的。

當初嚴紹之所以能在安徽創下那么大的家業,完全是因為他當初曾經在墨西哥發現了一塊油田。也正是憑著油田帶來的收入,所以他才能在安徽組建精良的軍隊,同名聲遠播的北洋軍交戰。

而且…

眼下嚴紹在國內的地位這么穩固,究其原因,第一個就是,是他締造了國社政府的存在,并且讓百姓過上了好日子。雖說一些邊遠地區由于時間的問題,暫時還沒辦法讓老百姓享受到政府政策帶來的好處,但是整個國家的改變卻是顯而易見的。

其次,就是山東戰役的勝利,在中國這么一個飽受列強欺凌的國家,對外戰爭的勝利能得到的威望實在是太巨大了。這種巨大的威望甚至讓嚴紹達到了除非他自毀長城,不然幾乎沒有任何人能動搖的地步。

而也正是由于山東戰事的勝利,還有日常生活的改變,盡管國會還有許多人都不滿國社政府的**性,可還是有許多士紳名流和老百姓支持著嚴紹.

因為他們根本不懂什么叫共和,他們只知道自從國色政府成立之后,他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反倒是在共和的時候,他們經常會遭到地方豪強和那些‘革命軍’的欺壓…

最后,也是尤為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目前國社政府的財政,在很多地方都要仰仗于嚴紹。

就比如說那個‘七五工程’,如果不是有嚴紹貸款的一億英鎊,這個工程根本不可能上馬。還有政府在各地實行的建設工程和各種政策。比如說減免農業稅,還有調低其他稅收等,如果不是有嚴紹那一億英鎊在那里,國社政府的財政阻早就垮臺了。

更何況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山東戰事的巨額耗費。

就連屬于國家的中國銀行,在規模上和民營的雨石銀行相比也要稍稍差上一些。

剩下的,也就可想而知了。

再加上龐大的雨石集團,還有那三億元貸款計劃,國內的經濟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受到嚴紹的控制。除此之外,就是地方上的部隊。也都只聽嚴紹一個人的,如此一來,嚴紹的地位自然是穩如泰山。

可如果伊拉克真的有油田,并且真的能改善國內的經濟狀況,那么嚴紹對政府的控制就會削弱上不少。

宋教仁覺得嚴紹不可能看不到這點。而既然嚴紹都沒有顧及,他又怎么能多說些什么呢。何況如果能讓國家在財政上脫離嚴紹的控制,那么也就可以避免發生一些宋教仁不愿見到的事情——————雖說這段時間來,宋教仁一直都在廉政部里忙著抓貪腐的事情,但這并不意味著他放棄了自己的政治主張,也就是所謂的民主共和…

在他看來,強人政治只能算是一種災難。唯有共和才是唯一能讓中國興盛的道路。眼下整個國家都被嚴紹控制的形勢,自然讓宋教仁感到十分擔憂。

只可惜,雖然宋教仁很想改變這一情況,可是政府內掌握實權的人物根本就不愿意幫助他,這些人甚至對嚴紹極為支持。就好象蔡鍔一樣,他本來就很贊成強人政治。如果不是這樣也不會在辛亥革命期間一直稱贊袁世凱,認為中國的局勢也只有袁世凱能收拾。并且還曾經在二次革命當中奉命入川討伐革命軍,直到袁世凱稱帝了,才反對袁世凱。

而眼下嚴紹雖然很**,但卻沒有絲毫想要稱帝的想法。干的也比袁世凱出色,蔡鍔對嚴紹自然是十分支持,就連蔡鍔的摯友蔣百里也是如此——————何況嚴紹對蔣百里還有一份知遇之恩?

而其他人物,要么跟隨嚴紹多年,要么就是根本對共和沒興趣,少數有興趣的,也沒什么權利,還有些則干脆是因為自己沒權利,所以才會想支持宋教仁,其實壓根就對共和沒興趣的人。如此一來,宋教仁自然處于孤立無援的狀態。

其實他到不是反對嚴紹,雖說他很看不慣嚴紹的一些事情,比如說日常生活當中的奢侈行為,還有娶了三個老婆和一個情人的事情,但中國的變化他是看在眼里的,所以他只是希望能給嚴紹些限制。

看了眼興高采烈的眾人,最終宋教仁還是收回了自己的腳步。

此刻他的心里很亂,一方面他不希望政府出兵歐洲,弄得國內的健兒們為列強們的戰爭流血。可另一方面,他也很清楚如果伊拉克真的有石油的話,那么這對政府乃至整個國家的助益將會有多大。

甚至就連他一直擔心的**問題,說不定也能有把握解決掉。

最后想了想,宋教仁決定等回家的時候,和自己的幾個朋友、部下商議一下。當然,他并不打算和部下們說油田的事,他只是想和部下們討論下派遣遠征軍到歐洲的問題。

另一方面,見眾人討論的興高采烈,嚴紹也顯得十分高興。

雖說赴歐參戰的事情他只要開口就可以,即便旁人反對也沒用。但說服眾人畢竟還是重要的,何況有伊拉克的理由在,他相信在場眾人一定是支持的多。

畢竟放著一個到處都是黑金,又沒什么人愿意要的土地不要,那也實在是太傻太缺心眼了些。顯然,其他人也是這么想的。

在世人眼里,或許伊拉克依舊是一個荒蕪的地方,可只要他的地底下有著石油的存在。那他就比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一塊土地都有吸引力。

何況這個時候還沒有人認識到伊拉克的重要性,如果不趁著這個時候把地方拿下的話…

將來想起的時候,肯定是要遺憾終生的。

需要說明的是,嚴紹甚至想起了沙特和伊朗。這兩個地方在后世可也是著名的石油出口國。

只可惜,如果算上這兩個地方的話,那這次中國索要的領土面積也就未免太大了些。何況伊朗是一個獨立王國,而沙特的話,則是英國人的勢力范圍,并不是那么容易弄到手的。

而親自出兵,憑著如今中國的實力難度又未免太大了些。

所以,伊拉克便是嚴紹當前的目標,至于剩下的…

“還是等其他時候再說吧…”

因為石油的存在,在場眾人除了幾個舊派人物之外。剩下的幾乎都同意了出兵參戰的問題。那么接下來要談的,顯然就是如何加入協約國,又如何出兵幫助協約國的問題。

東交民巷內,幾個身穿西裝的白人行走在街道上,在看向懸掛著德國國旗的德國公使館時。這幾個人的眼神明顯有些不對。

既有敵視,同時又有些詭異。

因為這時中國還沒有加入協約國的原因,雖說目前中國與協約國國家的關系十分不錯,但依舊是處于中立地位。所以不但德國在青島的軍隊受到了妥善的照顧,就連德國人在中國的公使館也沒有受到任何的問題,一切都和往日一樣。

對于青島德軍的問題,其實英國政府和法國政府也有討論。有許多兩國政府的官員都認為。應該向中國政府發出照會,讓他們把德軍繳械,而后送出中國,最好是送到英法的手里。

問題是在這一問題上,嚴紹已經答應過德國人,無論是處于國家的尊嚴。還是政府的威信,嚴紹都不可能答應。

再加上當時中國已經稍微展現一些實力,英法在西線戰場正和德國人打的很爽,也不愿因為這個問題而激怒中國,所以最后問題不了了之。

因為當時根據英國駐中國公使。也就是朱爾典的說法,那就是中國絕對不可能接受這一照會,哪怕為此發生戰爭。

法國和中國的關系是很不錯的,就算沒有嚴紹這一層,考慮到國社政府內有許多軍政官員都曾經到法國留學,兩國的關系幾乎是天然的親近,法國雖然很想限制中國,但也絕對不想就這么和中國翻臉,導致法國在中國的利益徹底失去——————過去法國在中國沒什么利益,自然也就沒什么問題,可現在兩國政府關系不錯,法國在中國也有許多生意,他們當然不愿意和英國人一起瘋,何況就算想制裁中國,也給先擺平德國不是?

而沒有法國人的支持,英國顯然也不打算在這個問題上和中國翻臉,最后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其實這件事上朱爾典想的到是不錯,因為嚴紹是絕對不會把德國人交出來的。別人或許不知道,但嚴紹很清楚,這場戰爭德國必敗無疑。但是一戰的失敗,并不意味著德國徹底墮入深淵,事實證明這個國家一直都是很強悍的,就算一戰德國失敗了,難道嚴紹就不需要考慮下之后的德國政府了?

在嚴紹看來,即便因為歷史的改變,希特勒沒有出現,德國也是不可能一直沉淪的。

凡事留一線,日后好相見。

反正也不怕英法上門算賬,嚴紹覺得還是和日后德國的關系比較重要。

不過也正因為這樣,所以東交民巷內,各國公使之間的關系便很尷尬了。一方面他們彼此互相是敵國,另一方面,他們又是鄰居…

站在窗臺前,看著不遠處走過的幾個白人走進德國公使館,朱爾典嘆了口氣,想辦法轉移視線。

這個時候突然一個電話打了過來,接到電話,朱爾典很快便整理好一切,然后乘車前往城外的總統府。

就在剛剛。總統府突然有個電話打了過來,希望他能到總統府去一趟,說嚴紹有事情想要和他商量。

對此朱爾典也是一愣,不過他還是啟程前往總統府。

只是…

“究竟是什么事呢…”

在總統府的臺階前。朱爾典看到了嚴紹的副官伍千秋。

這個時候伍千秋的位置已經定下了,是北京一個主力步兵師的旅長,軍銜則被提升為準將。這些年來伍千秋雖然一直都沒上過戰場,并沒有立下過什么軍功,但在嚴紹身邊這么多年,嚴紹總不可能讓他跑去做個上校團長,自然要給他安排一個優厚些的位置。

至于為什么沒把他安排在政府部門,或者是其他的位置上…

駐扎在首都的駐軍,必定是王牌中的王牌,可也正因為這樣。所以駐扎在這里的部隊很少有上戰場的機會。而沒有上戰場的機會,便不能得到軍功。軍人,通常都是靠軍功來晉升的。如果沒有軍功的話,就只能想辦法熬資歷,慢慢的熬…

嚴紹不是白癡。伍千秋是自己的副官,他的女友又是特事局的副局長。

特事局是一個很特殊的部門,里面掌握著許多機密。如果湯荔不顧規定向伍千秋泄露一些秘密,或者是動用自己的權利來幫助伍千秋的宦途,那么…

嚴紹可就不得不擔心一些了…

反過來,讓伍千秋呆在北京,一方面可以讓他們兩個常常見面。另一方面。也可以就近看管,然后就像剛剛說的那樣,如果上不了戰場,就算有湯荔的幫助也沒用,何況還有嚴紹、卡特琳娜在旁邊看著。

不過伍千秋畢竟跟隨嚴紹多年,即便沒有了上戰場的可能。嚴紹也絕不會虧待他的。按照嚴紹的想法就是再等兩三年,便晉升伍千秋為少將,領一個主力師——————不過那個時候,在京津地區駐扎的可就不只是一個步兵師和一個步兵團,而是一整個軍又或者是一個集團軍了。

見到朱爾典來了。伍千秋朝他笑這點了點頭,然后領著他走進總統府。

雖然具體的出路已經安排好了,但眼下嚴紹身邊沒人,所以還只能是由伍千秋來做這個副官。

嚴紹的意圖并沒有瞞過伍千秋和湯荔,或者說嚴紹也沒打算瞞。畢竟這種事情的意圖實在是太明顯了,兩個人根本不可能會看不出來。

最初的時候,伍千秋的確覺得有些憋悶。畢竟他一直都跟在嚴紹身邊,可以說的上是忠心耿耿,結果嚴紹卻這么提防他。

不過一旁湯荔卻不停的勸誡,按照她的說法就是。

“一個特務組織的副局長和一個高級軍官結合在一起,這樣的組合你覺得怎么才能不讓人提防?”

至少在湯荔看來嚴紹已經是仁至義盡了,畢竟這么兩個組合混在一起,不提防幾乎沒可能。即便嚴紹允許他們兩個結合,至少也要有一個人失去政治生命,眼下只是讓伍千秋做一個不可能會有軍功的旅長,總比讓他或者是她回家抱孩子要來的好。

何況就算無法上戰場,伍千秋跟了嚴紹這么多年也是不能改變的,彼此之間又沒什么矛盾,相處的一直都很好。即便伍千秋到部隊去了,嚴紹也不可能忘了他,等過些年一樣會想辦法提拔他。

而且這么做的話,也可以減少一些外界的評議。

要知道,伍千秋和湯荔在一起的事情,在政府內部也是有些議論的。畢竟一個是嚴紹的貼身副官,另一個則是特事局的副局長,這兩個人在一起,誰知道將來會鬧出什么事情來。

眼下他們能容忍,也是因為嚴紹的決定。

只要伍千秋到了部隊去,便只剩下熬資歷的可能,出現問題的可能性幾乎等于是零——————單憑一個步兵旅,想鬧出亂子可不容易。

不然的話,伍千秋和湯荔至少要有一個人失去政治生命。

雖說法律上沒說過特事局的人不可以和政府官員結合,但這個世上有很多是沒法**律的。

而也正是由于湯荔的安慰,總算是讓伍千秋理解了。

對于國社政府內部的事情,朱爾典并不是很了解,當然不清楚伍千秋身上的事情。所以在去辦公室的路上,朱爾典心里一直都在奇怪嚴紹叫他來的意圖。

只是想了辦法也想不明白,而在見到嚴紹之后,嚴紹的開門見山也讓朱爾典心中一驚。

因為在經過一番寒暄之后,嚴紹很清楚的告訴朱爾典。

他們正在考慮加入協約國的問題…

讓中國加入協約國,這一直都是英國政府和法國政府在努力的事情。雖說他們從沒想過讓中國出兵幫助,但在這個世上多一個國家站在他們這邊事情總是要好一些的。

只是對于嚴紹,朱爾典卻有些奇怪。

小技巧:按CtrlD快速保存當前章節頁面至瀏覽器收藏夾;按回車[Enter]鍵返回章節目錄,按←鍵回到上一章,按→鍵進入下一章。

內容由網友收集并提供,轉載至涅書小說網只是為了宣傳《》讓更多書友知曉。


上一章  |  擴張之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