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張之路第三百四十四章 勝利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擴張之路 >>擴張之路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四十四章 勝利

第三百四十四章 勝利


更新時間:2014年04月14日  作者:緊那羅在唱歌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緊那羅在唱歌 | 擴張之路 
搜小說



上一章:

下一章:

眼見國社軍鋪天蓋地般的撲了過來,原本護送著炮兵的北洋軍和剛剛才從隊伍中部調過來的官兵提起最后的余勇,吶喊著端起刺刀和國社軍拼殺在一起。

槍彈、刺刀、手榴彈甚至是牙齒,幾乎所有能用上的東西全都用上了,這大概也是一連串事件之后北洋軍最后的一點余勇了。

這大概也是他們最后的瘋狂…

然而盡管北洋軍的抵抗要比付修明預想中的強出許多,但這點意料之外的變化卻并沒有打亂付修明的陣腳。

“告訴一師,繼續給我往前沖,不要管那些北洋的兔崽子,就是一個字,給我沖!”擱下望遠鏡,付修明也有些發狠的道。

這時除了包抄兩翼的部隊外,他已經集中了手中的絕大部分兵力,只要能從正面沖垮敵軍,接下來他就可以直接一口氣吃掉這支部隊,反過來如果沒沖過去,事情雖然不會有什么太大的變動但也會變得很麻煩。

聽到付修明的話,旁邊的一名軍官敬禮道。“是,我這就去傳達命令…”

說完從臨時的指揮部跑了出去,很快付修明的命令就被傳達到了前線部隊的耳中。

一師,作為原安徽新軍改編的部隊,一直都擁有著國社軍最強的力量,和三師一樣都是主力中的主力。

至于二師,在國社軍的序列里一直都是僅次于一師和三師的次一級主力。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雖然二師自從編入國社軍后,享受的一切待遇都和一師還有三師一樣,絕對沒有半點偏僻,但是二師畢竟是原巡防營和其他部隊改編過來的,部隊官兵的陋習實在是太多,雖然也有一些發奮圖強的。但當大部分人都沒有改變的意思時,少數人的努力也就變得沒什么用了…

當然,除了一師、二師和三師外。近衛團的戰斗力也很強,只不過近衛團畢竟只有不到3000人。確切的說是2846人。無論怎么想也不可能和擁有一萬八千多人的步兵師相比——————如果這一萬八千多人的裝備都和雜牌軍差不多的話,那就沒什么問題了。

不過話說回來,近衛團的任務性質畢竟和這些主力師不一樣,所以也很難有上戰場的可能。

也是如此,所以一師和三師也就成了國社軍中戰斗力最強的兩支部隊,甚至很有可能是中國戰斗力最強的兩支部隊(裝備也是戰斗力之一),在三師進軍江西的情況下。一師理所當然的也就成了付修明手中最鋒利的一把刀子。

得到付修明的命令后,一師的攻勢果然變得更加猛烈。

眼見部隊的進展順利,付修明也松了口氣。

“只要這次能夠能夠贏的漂亮,接下來也就不會有什么大問題了…”

對北洋的情況付修明還是有所了解的。不要看過去的戰斗雖然只用了2個多月的時間。但實際上無論是國社政府還是北洋政府都已經拼盡權力,國社政府這邊由于傷亡過大,早早就已經開始動員預備役,北洋那邊因為沒有預備役制度的關系,更是干脆開始了抓壯丁的舉措。

現在匯聚在這里的北洋軍不敢說是北洋的全部精銳。但至少多大半還是稱得上的。

“也就是說,只要解決了眼前的這些敵人,北洋那邊也就不會再有什么抵抗能力了…”

只要沒了北洋的問題,嚴紹曾經提出來的‘軍政、訓政、憲政’三步走的計劃,第一步軍政階段也就可以算是告一段落了。之所以說是告一段落而不是結束。是因為除了北洋外還有其他許許多多的軍閥等著他們去解決,北洋只不過是他們其中最大的一伙罷了。

不過只要解決了北洋,那剩下的也就稱不上是什么麻煩了。

畢竟剩下的包括國民黨在內都不怎么氣候,只要解決了北洋,那些人完全可以十分輕易的就解決掉。

槍炮震天,國社軍那邊暫且不提,北洋這邊算是徹底的打亂了。

沒辦法,誰叫他們本來是在行軍的途中呢,突然讓他們從行軍隊形轉為戰斗隊形,不要說是現在的北洋了,就算換了剛剛南下的時候也不是輕易就能辦到的。

所以很快在正面戰場,幾萬北洋軍就陷入了各自為戰的情況。

只是沒了塹壕等工事,補充了大量新兵的北洋本來就不如國社軍,現在有是指揮混亂,確切的說是連個能掌握大局的人都沒有,所以…

失敗幾乎已經成為定局…

馮國璋等人并不是沒有嘗試過,只是現在他們能掌握的部隊也極為有限,所以很快這些努力就已失敗告終。

“司令,已經擋不住了,咱們快撤吧…”

指揮部?這個時候已經沒什么指揮部了,在一個較為簡易的工事里面,聽著越來越近的槍炮聲,李純有些焦急的扯拽了一下馮國璋。

就在他的身后,二十多個北洋軍的士兵已經開始搬運東西了。

“敗了,沒想到就這么敗了啊…”眼見兵敗如山倒,馮國璋麻木的任由李純扯拽著,然后被幾個親兵給扶到了一匹高頭大馬上。整個過程當中馮國璋沒有一絲掙扎,就像個木偶一樣任由李純他們擺布,直到他坐上了馬背似乎才稍稍回過一些神來。

不過這個時候李純他們卻沒工夫管這些了,見馮國璋已經坐穩當了。

“駕!”

用鞭子抽打了下戰馬,百多號人開始朝著西北邊亡命而逃。

在‘戰略轉移’的路上,許多同樣做法的北洋軍見到馮國璋和李純他們就像見到了主心骨一樣,紛紛依附了上來,很快一直便形成了一支規模較為龐大的隊伍。

只是現在這支隊伍卻絲毫沒有要轉身和國社軍拼命的想法,而是以比原來更快的速度像西北方向逃竄。

這時局勢已經徹底失去了控制,偌大的戰場上除了少數部隊還在奉命進行抵抗外,大部分的部隊都已經喪失了戰斗意志,開始部分東南西北的拼命逃竄。

大量的火炮和機槍被丟棄在路邊、田野間。士兵們只帶著最為方便攜帶的步槍等物,有些甚至連槍都丟下,只為了能跑的更快一些。

從國社軍追上北洋。到如今的局勢,僅僅只用了兩天多的時間。

為了能夠減慢國社軍追趕的速度。馮國璋安排了兩個旅的兵力斷后。按照馮國璋的估計,就算國社軍想要突破這兩個旅的防線,怕也需要一兩天的時間才行。

一兩天,馮國璋早已撤回山東境內了。

而如果國社軍選擇繞過防線的話那更好,因為到時馮國璋怕是已經帶著部隊返回天津了。

誰想到陸川和嚴萌兩個人居然臨陣叛變(馮國璋并不知道嚴萌是被陸川干掉的……雖然嚴萌自己也沒打算為北洋效死),再加上前面國社騎軍布置了多個雷區,弄得北洋的行軍速度大減。結果馮國璋才剛剛進入山東沒多久就被背后的國社軍給追上了。

沒有塹壕,沒有工事,沒有任何準備,這種情況下被追上。結果如何可想而知。

盡管在得知了這件事后,馮國璋已經命令部隊由后便前。

問題是整個隊伍好幾萬人,行軍線拉的實在是太長了,再加上得知國社軍追趕上來了,隊伍肯定會有些慌亂。多種情況之下。本就很狼狽的部隊變得更混亂了。

幸好為了能讓火炮的行進速度加快,馮國璋曾經安排了一些步軍在后面,幫著炮兵部隊搬運這些金貴東西,在得知國社軍趕上來后,這些部隊很快就在命令下做好戰斗準備。并最終在國社軍的攻勢下撐到了援軍的抵達,不然的話怕就是真的徹底沒戲了。

不過就算這樣,馮國璋依舊沒堅持太久的時間。

原因無他,因為他們這是在撤退,撤退的路上已經消耗他們太多的士氣了。而且先前馮國璋讓士兵做炮灰去趟地雷的舉動固然不能說是錯誤的,但也讓他們沒了背水一戰和破釜沉舟的機會…

再加上隊形本來就十分混亂,就算馮國璋和其他北洋將領拼命調動也沒用,且沒有塹壕等工事的幫助。等到柏潤山等人從兩翼包抄后,馮國璋便徹底失敗了…

“我對不起宮保啊…”看著身邊僅存的那些士兵,馮國璋不由得老淚縱橫。

然而在旁邊看著他這副模樣,李純心里卻一點感覺也沒有。他本來就是靠著迎奉和許多關系才能登上現在的高位,對他來說最重要的便是自己的性命和權力,從某種角度上講他和陸川他們到是同一類人。

如果說北洋依舊和以前一樣如日中天,他自然愿意為這個團體效死命,但現在北洋已經是大廈將傾,他又何必跟著一起陪葬呢?

從某種角度上講,他到更愿意學陸川他們。

只可惜現在他很清楚,在北洋已經戰敗的情況下,他對國社軍來說根本就連一丁點的用處都沒有。即便現在他跑過去投誠,恐怕人家也未必留情。

既如此…

“到不如先陪著馮國璋這老匹夫回直隸去,然后再看看還沒有別的什么出路……或許還有機會也說不定…”

想到這里李純的臉色變了一下,和聲對馮國璋勸慰道。

“司令不必如此傷心,這次失敗完全是因為陸川和嚴萌那兩個卑鄙小人,如果不是他們辜負了司令的信任和宮保多年的恩惠,我們也不可能會失敗,眼下最要緊的還是先撤回山東重整旗鼓…”

不過顯然,李純要比誰都清楚重整旗鼓這種事情是絕對沒希望的。

事實上馮國璋自己也很清楚,不過有了些鼓勵后,他也總算是稍微精神了些。

“你說的對,現在最要緊的是先撤回去…”

點了點頭,盡管如此,在看到身邊的殘兵敗將后,馮國璋還是悲從中來。

七萬多人啊,現在就只剩下自己身邊的這么一點人了,他回去后真的不知道該怎么和袁世凱交代——————或者連交代的機會也沒有了吧。

然而不管怎么說現在畢竟是性命要緊,已經50多歲的馮國璋顯然要比李烈鈞和柏文蔚更珍惜自己的性命。所以在定下心思來后。馮國璋率領殘余部隊撤離了這里。

也就是在馮國璋他們正帶著殘余的部隊往山東撤的時候,付修明也開始指揮部隊打掃戰場。

或許是已經知道了結果,那些被包圍的北洋軍并沒有拼死抵抗。而是在確定已經沒有了希望后直接棄械投降。

撣了撣帽子上的泥土,一個高瘦的北洋軍官環視了下自己的周圍。見到是都是投降的北洋軍,他無奈的嘆了口氣。“這下,算是徹底變天了…”

6月28日,也就是北洋與國社軍正式撕破臉皮的兩個多月后,發生在三省交界處的這場光復以來最大規模的戰爭總算是分出了勝負。

在經歷了兩個多月的戰事后,由于后方出現了以白狼為首的流寇,為了避免后路被切斷。北洋軍指揮官馮國璋在向袁世凱進行過請示后,率領大部分部隊撤往山東,只留下兩個旅八千余人留守原來的陣地負責斷后。

誰知道第三十一旅旅長陸川居然臨陣投敵,在槍殺了另一支部隊的旅長嚴萌后。率領兩個旅向嚴紹‘反正’。

盡管嚴紹對陸川這種連自己朋友也可以殺掉的人沒什么好感,但他也知道很多事情是不可以感情用事的,于是便任命陸川為安徽陸軍第十師的師長,指揮原有的兩個旅,同時嚴紹個人獎賞陸川100萬。另外給第十師的八千余官兵每人發放30塊的反正餉。

不管這八千多人心里究竟想了些什么,國社軍的強勢和嚴紹‘千金買骨’的行為都讓這支部隊暫時不會出現什么問題。

與此同時,在解決了斷后部隊的問題后,付修明也指揮著本來正打算發起攻勢的部隊對馮國璋部追擊。

由于事先付修明已經派了大量騎軍帶著‘地雷’繞過斷后部隊的防線,從側翼追趕上馮國璋。并且先用4個團的騎兵吸引馮國璋的注意力,而后才讓另一個團在馮國璋的前方布置下地雷后,馮國璋部的行進速度受到了嚴重的阻礙…

也因此,使得正在追趕的國社軍最終能夠趕上北洋。

馮國璋怎么也不可能會料到,被他安排斷后的兩個旅會投向國社軍,結果當國社軍出人意料的從后方追趕上來時,北洋軍頓時一片混亂。

盡管包括馮國璋在內的諸多將領已經盡可能的指揮部隊就地反擊,但最后還是以失敗告終。

最終馮國璋所率領的近八萬北洋軍,有四千多人戰死,剩下的七萬多人中僅有一萬多人逃離,剩下的五萬多人幾乎全部棄械投降。

此戰雖然不能說徹底解決掉了北洋,但也讓北洋的精銳損失大半。

至此北洋再也無法對國社黨造成任何威脅,而國社黨也因為此戰的勝利一躍成為全國最大的勢力。

而且在世人的眼里,北洋的覆滅也僅僅只是時間問題了。

安慶,隨著勝利的消息傳回來,整座城市幾乎全部都沸騰了起來。

說實在的,最初國社政府選擇與北洋開戰的時候,盡管安徽百姓都表示了支持,但心里還是有那么一點擔心。沒辦法,誰叫北洋的威名早立,與之相比國社政府雖然也有半月平定江西的戰績在那里,但終究還是差了那么幾分。

如果國社軍要是輸了,那…

在國社軍和北洋正式交手的時候,幾乎全安徽的百姓和官紳都在擔心這一問題。

他們到不是害怕別的,因為國社政府并沒有對北軍或者是其他省份地方軍進行妖魔化的習慣。雖說北軍的軍紀的確是不怎么樣,騷擾地方百姓什么的更是常事,但說實在的,這個時代的軍隊有幾個不騷擾百姓的?根本就是半斤八兩罷了。

事實上如果不是國社軍早早就立下了‘擾民者死’等幾項條款,恐怕國社軍的軍紀也未必就比北洋軍強了。就算這樣每逢有假的時候,國社軍的官兵依然會跑到窯子里去把好不容易賺來的餉錢花在那些婊子的肚皮上。

不過這大概也是國社軍一直都沒有出現擾民情況的原因之一,畢竟一群精壯的大小伙子,兩三年的時間一直都囚困在軍營里,如果不想辦法讓他們發泄一下的話,要么就就是‘撿肥皂’什么的成為常態,要么就是禍害百姓…

安徽各界真正擔心的還是如果國社政府失敗了,安徽現有的生活會不會發生變化?

因為種種原因所以安徽,尤其是包括安慶、蕪湖、當涂等大城市的百姓很清楚,他們現在的生活對比起省外而言簡直就如天堂一般。

那些自光復后,一直都被‘革命’政府治理的地方,有些到還算好,有些甚至還不如在前清治下的時候。也因此,他們自然會擔心國社政府失敗了,安徽的情況會變得和省外一樣。

萬幸,最后他們勝利了…

相鄰的書:


上一章  |  擴張之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