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煤炭飛第一百八十三章 三個階段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讓煤炭飛 >>讓煤炭飛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八十三章 三個階段

第一百八十三章 三個階段


更新時間:2013年12月04日  作者:兵家傳人  分類: 都市 | 鄉土 | 兵家傳人 | 讓煤炭飛 
而在撤消人民公社建立鄉體制的過程中,經濟條件好,特別是工商業發達的地方則撤社建鎮。

在這個過程中,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就沒急著恢復“鎮”這個編制,而是建立了區公所,就跟如今仁義的情況一樣。

所以說北斗地區只要有了區公所,那么人民公社就等于名存實亡了,因為當初是在撤消區公所,以及鄉鎮編制之后,這才建立的人民公社。

1982之后,華夏的體制主要是經歷了三個階段,即:“撤社并鄉、撤區并鄉、撤鄉并鎮。”

第一個階段就遇到了難題,光是重設鄉體制就花了兩年多時間。并且鄉體制恢復后,縣政府就給跪了,因為平均一個縣都有近百個鄉,比如仁義縣就有九十二個。而鄉雖然是由人民公社轉變而來,但是以前公社多簡單,農民沒有土地,公社管著生產大隊就ok了,但是等分到土地之后,就等于加重了政務,每一戶都得單獨管理,縣政府累得跟狗似的,也搞不定啊。所以區公所就有了市場。

區公所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幫著縣政府管理剛剛從社建成鄉的體制,因為這需要一個過度的管理過程,但是鄉實在太多了,即便通過區公所,管理起來也不方便。

如此就有了第二階段的“撤區并鄉”,也就是撤消一些區公所,把一些小的鄉合并,以此來減少縣政府的政務,這個過渡期,鄉的總數從全國八萬多個。減少到了五萬多個。

但隨著經濟的發展。鄉的數量即便減少后。也仍然太多了,如此就有了第三階段的“撤鄉并鎮”,鄉的數量繼續減少,到了九十年代中期,鄉的數量已經不到三萬,最開始的時候數量可是接近九萬,減少了近三分之一。

而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全國還仍然保留著七百多個區公所。

到了三十年后。有些地區,也仍然還保留著鄉的編制,但是大部分地區已經沒有鄉了,縣級以下,就是鎮這個編制。

也就是說,撤區不一定會建立鎮,但是在經濟發達的地方就有可能在這過程中建立鎮,但是撤鄉,一般情況下就會合并成鎮了。

比較落后的地區才會經歷三個階段,發達地區直接一步到位或者是兩步到位。

區、鄉、鎮。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其實比較復雜,因為區有可能化成鄉。鄉也可能組合成區或是鎮,同時區又等于鎮又或是比鎮更大,而鎮卻又可能等于某個比較大的鄉……每個地方的內部政策,以及經濟發展,地理環境不一樣,在改制階段中,都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來搞的。

而北斗地區的路還有很長啊,先別說設立鄉的編制,光是目前設立區公所都是一拖再拖,還得等上面最終的政策出來。

以方大軍的估計,就算他把北斗的經濟帶動起來,怕也逃脫不掉三個階段的命運,因為全縣、全市、全省的政策擺在這里,他不可能在這大山中自己搞出一個特區來。

但他也沒必要去改變,因為仁義的區比鎮更大,川內一個縣一般是二十個鎮的編制,如今仁義才十二個區,差不多現在一個區相當于是兩個鎮的面積,王宏文的年紀,還可以干上十幾年,多了不說,只要給他幾年的保護時間,他有信心成長起來,這就足夠了。目前他的根基太弱了,離不開官方的保護。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王宏文上位的情況下,距離元旦還有近兩個月的時間,等把蜂窩煤的市場擼出個開頭,他就會把心思放在怎么幫助王宏文上位這方面。

甚至他還有一點野心,北斗范圍目前七個公社,雖然占地很大,可是人口太少了,占據的主交通地段也太少,都是往兩邊的大山中去延生。

而北斗距離新場鎮中間相隔著一座山脈,其中有兩個公社,這兩個公社原本是屬于新場范圍內管轄,在他的計劃中,如果這兩個小公社也納入北斗的范圍,那么他就直接可以面隊新場那條線上三個大鎮,即三個區公所的市場。

而且這個山脈的盡頭,已經和鋼鐵小鎮接壤了,這又等于是一個超級區公所,再加上北斗,這一片,就等于五個區公所連接了起來,等于占據了仁義小半的范圍市場和資源。

他只要鞏固了這五個區,加上和鎮西區的書記關系交好,就等于打下了仁義一半的江山,只要他中途沒有悲劇,那么拿下另外六個區那是遲早的事情。

最后整合十二個區,攻入縣內市場,把仁義徹底變成他的根基和主場,打下了一個大縣的堅實基礎,這對于他往后的道路就擼順了,

這個計劃是可行的,也算是一步一個腳印,他還年輕,有的是時間去實施,而且別忘了,鋼鐵廠在三十年后,年銷售額破了百億,利潤也有二十個億左右,但是沒辦法,別人是國企。

但他的目標也是往這方面靠齊,對于上輩子拿著幾千元薪水的他來說,挑戰性非常大啊。光靠超過這時代的見識還遠遠不夠,必須要自己付出努力。

當然在鋼鐵廠改制的時候,他也會想辦法參上一股,爭取多拿點股份,不求賺錢,但求一個身份問題,只要拿到了鋼鐵廠的股份,以后就是想跪也不太容易,不敢說省政府,市政府多半會保他。并且也可以拿下一個人大代表的身份。

但鋼鐵廠的改革估計得九十年代去了,現在談這些還太早,他現在的身份和資本也沒資格去參上一股。

想到這里就出聲問道:“徐工,你說王書記上位的可能性有多大?”

這話問得有些冒失,但兩人除了工作關系,也多了朋友的關系,此時也只是兩個人商談,對與不對,不用太過計較。

徐榮想了想,這才說道:“非常大,但是現在我比較擔心的是,北斗的楊書記到現在都還沒出招,你說你們這邊兩個廠長鬧的動靜這么大,聯合了五個公社一起搞,都已經一個月時間,北斗居然沒什么反應。

你也知道我是技術出生,對于這里面的門道也不是太清楚,在農業局里我也屬于是中立派,所以也不太清楚楊書記的關系網,但體制內的秘密并不太多,我還是能打聽到一些。”

“哦,怎么說?”方大軍追問道,其實他這是在幫王宏文問,王宏文和徐榮的關系,更多的還是靠官場上的職位來維持,說話會不方便。他就不同了,他又不是體制內的,甚至連選舉權都還有。

徐榮吞吐了口煙霧,這才一臉深思的說道:“楊書記和縣里的一個副書記關系走得比較近,這事估計你們王書記也清楚,所以你呢,就不要在這方面有什么想法了。

除非你能搭上新來的一位副書記的線,不然的話,就要看你們王書記的本事了,當然,水泥廠的建立,也會為王書記拉到了一些政績,但就怕有時候政績并不等于高升。”

“新來的副書記?”方大軍來了點興趣。

“呵呵,你現在別考慮那么多,不是我打擊你,即便你現在多少也算是個廠長,但跟縣書記不在一個層次上面。”徐榮認真的說道。

這話雖然不太中聽,但方大軍也有自知之明,面子不是別人給的,而是自己掙的。

但他還是回了句,“那到未必!元旦的時候,縣文工團是不是會表演節目?”

徐榮一征,這思維有點太跳躍了吧,剛還在談區公所,轉眼就給跳到文工團了,這兩者之間有關系嗎?(。。)


上一章  |  讓煤炭飛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