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五百八十章 大巡視(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八十章 大巡視(三)

第五百八十章 大巡視(三)


更新時間:2017年07月30日  作者:孤獨麥客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孤獨麥客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1677年1月25日,正是一年最火熱的季節,載著華夏東岸共和國執委會主席戚汪平及其一干隨從的拉普拉塔之星列車,緩緩停靠在下伊河縣火車站。

下伊河縣火車站規模不小,向北有西北鐵路直達梅洛、成山、鐵嶺等地的西北鐵路,向南則是穿越大片糧食種植區(這里大農場蔚然成風)直達商城、靖江等地的西南鐵路,向東則還有連接到青梅線的下梅鐵路。

三條鐵路交匯于此,在東岸國內還是獨一份呢,說是鐵路樞紐也不為過。如果再考慮到從各方匯集到這里的都是諸如機器設備、鋼鐵制品、燃料、農產品、黃金等對國家較為重要的物資的話,這里的重要性還要更一個新的臺階。

此外,下伊河鎮同時還是一個河港。交通部運輸事務處年年撥款疏浚的人工運河伊河流經于此,為流域三四個縣的經濟發展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次國內大搞基建行動,運河事務處的那幫家伙們提出了一個方案,即把伊河人工運河一路向西拓寬、疏浚,連接到黑河一帶,從沿著黑河順流而下進入烏江,貫穿整個東岸大草原。當然后來這個計劃終究沒有施行,原因是工程量巨大、成本太高,再加黑河的水也較淺,不利于航運,因此作罷了。但無論如何,至少在伊河縣、下伊河縣、梅林縣等地,這條人工運河的作用還是非常巨大的,向東通過米林湖、兩湖運河、鴨子湖直接溝通到了北方的重工業區。

有這樣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下伊河縣自然是經濟發達、人口眾多了。據民政部的數據,這個央直轄的縣竟然擁有七萬多人口,很難相信這是深處內陸的縣份,因為連全國第一大城市青島縣也不過才堪堪十萬人口而已。

七萬多的人口,農業照例吸納了七成以,和全國的例差不多,其他差不多都集在批發業、物流業及農產品深加工行業。尤其是后者,東岸著名農業企業伊河農業公司(由原徐記榨油廠、徐氏農場等合并而成,徐選是最大股東,占有六成以的股份)在這里有著大片大片的大豆種植園,同時還有規模龐大的榨油廠、豆制品加工廠、飼料廠(以豆餅為主要原料),是下伊河縣、伊河縣兩縣的經濟發動機之一,地位非常重要。

“伊河流域養人吶,一望無際的豆田、麥田、玉米地,看著讓人心曠神怡。”戚汪平也很少見到這種大規模的農業聚集帶,因此興致勃勃的,只聽他對身邊眾人說道:“伊河流域幾個縣,應該還有大片荒地沒開發吧?”

“可以說絕大部分都處于沒開發的狀態。東岸大草原這么遼闊的土地,氣候溫和、降水適,除低矮的西嶺山脈外,全境都是平原,是最等的農業地區。下伊河縣是其的典型,全縣這么大的地方,七萬多人怎么可能填得滿呢?更別說其他相當一部分還在從事其他產業了。按照我在遠東任職時看到的情況,以清國人、明國人那種生活標準的話,我們縣不夸張地說可以養二三十萬人,還一點不費勁。現在嘛,嘿嘿,略有些地廣人稀,年輕人留不住、留不住啊。”接話茬的是下伊河縣縣長,一位已經過了五十歲的前軍人,在下伊河縣工作很多年了,從村民兵主任一路向,歷任鄉武裝部長、鄉長、縣保安團長、常務副縣長、縣長,是老資格的官僚了,話里話外也帶著對央政策的一絲不滿。

戚汪平宦海歷練這么多年,對這位縣長的那絲絲怨氣自然是了然于胸的。說的不是央人為控制老區各縣的公地分配指標,向邊疆地區或未開發地區傾斜,逼著很多繼承不到土地的年輕人不得不離鄉背井,去外地戰天斗地、拓荒生產。

這種行為,不但讓老區的百姓們有著諸多不滿,同時也讓當地官員頗多微詞,如眼前這位縣長是了。因為那等于是在抽這些老縣份的血,延緩他們的發展速度。作為地方父母官,發現在馬大型工程的時候居然籌集不到足夠的勞動力,這時候不罵娘出鬼了!因此這會在面對戚汪平的時候,這位老資格的直轄縣縣長裝著膽子說出來了。

戚汪平平日里對這些話聽得很多了,耳朵都已經起了老繭,因此這會聽了自然也沒什么反應,畢竟他內心里對此也是深為支持的。不然的話,東岸的那些邊疆地區要花多少年才能有人去占據啊?而且,沒有出聲在老區,接受過一定程度教育的年輕二代國民移民實邊,又怎么能同化那些新來的遠東移民、轉正的非國民勞務工呢?所以,這項政策勢必是要長期堅持下去的,一百年不動搖!

“這些地方都是本國最精華的農業產區之一啊。西南鐵路那邊我還沒去,聽說農業生產的規模這邊還大,每年出產的小麥幾乎將各縣鄉的谷倉堆滿,以至于糧食價格的漲幅始終滯后于其他商品的漲幅(東岸多年以來一直在流入貴金屬),農場承包者們甚至都不怎么樂意擴大種植面積了,因為利潤率越來越低。”戚汪平選擇性地過濾了老縣長的抱怨之辭,將話題轉移到了他處:“所以農業機械化勢在必行!在南錐地區使用不少的大型蒸汽農業機械,因為體積大、重量大,不太適合使用在東岸大草原(東岸大草原土地較松軟),所以農業部和工程技術研究院合作開發了小體積的7.5匹馬匹蒸汽機,經過多年的實驗和不斷改進,現在已經以此為基礎開發出了不少有意思的小型機器,應該會給我們國家的農業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戚汪平提到的這些其實也是東岸農業——主要是糧食生產業——的現狀,即刨除少數幾年的風不調雨不順之外,大部分時候的糧食收獲都很喜人,因此使得糧食價格行的壓力較大。相信若不是政府免除了糧食出口的關稅以及一些政策補助的話,國內的糧食生產行業還要更加蕭條。

不過這種情況卻也沒很好的扭轉渠道,因為世界市場和國內市場的局限,工業、商業等其他行業一時間無法吸納過多的人口,大部分人口的業還是得著落在農業。再加移民實邊的需要(這些人基本都是去種地的),從事糧食種植業的人一直很多也不怪了。

在舊大陸國家,這種持續多年的穩定糧食生產,基本都會迎來人口的高增長和商業的繁榮,這種一般是國古代王朝所稱的“盛世”了。這個時候,人口的快速增長會抵消掉部分糧食的富裕,同時飼養家畜、釀酒等行為也會大量消耗糧食。不過在東岸,用消耗糧食的方法獲得肉類被證明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因為潘帕平原幾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野牛提供了三百多萬東岸人民一輩子都吃不完的肉類,所以極大降低了糧食的消耗。

這樣一來,東岸糧食年年富余也不怪了。說白了,是種地的人太多,而土地肥力又高,多年來又沒大的自然災害,更無戰亂威脅,因此造了現在的局面。下一步,看政府如何疏導了,適當降低農業勞動者的例——建國四十多年來,農業勞動者例已從最初的80降低到了現在的不足70——讓更多的人投身建筑、航海、海外殖民等行當,但這種事情較復雜,民眾也未必樂意,具體如何行動還是要再看看。

1月29日,結束了在下伊河縣的巡視后,戚汪平的專車再次啟動,向北進入了梅洛縣,并在梅洛鎮火車站暫停。這個火車站目前正在進行擴建,原因主要是正處于修建的北方鐵路未來將在此和西北鐵路交匯。與此同時,位于橫塘縣、開遠縣交界處的某個被發現的超大型煤礦(百億噸級)的開采與生產業已經納入了議事日程,因此梅洛火車站是必須進行擴建了,否則可能無法承擔未來驟然加重的運輸任務。

戚汪平無意在這個地方多做停留,呼嘯的拉普拉塔之星列車當天下午離開了梅洛火車站,然后跨過了東岸國內第一座鐵路橋梁,哐當哐當地開進了鐵嶺鎮,他此次西北鐵路之行的重點巡視區域。

鐵嶺縣政府、鐵嶺礦務局、鐵嶺特鋼等單位的干部已經提前好幾個小時等在鐵嶺火車站了。早在戚汪平的專列從梅洛站出發時,這邊已經通過有線電報得知了那邊的消息,然后提前做好了準備,這不得不說有線電報絡真的是國家生產力的倍增器,無論怎么拔高其作用都不為過。

戚汪平一下火車來到了車站的餐廳,與前來匯報工作的諸位官員們一起吃了頓還算豐盛的晚餐。接下來他也沒挪步,直接在餐廳內聽取了諸人的匯報,而第一個被他點名的是鐵嶺煤鋼聯合體的諸位管理人員了。

這個所謂的煤鋼聯合體由鐵嶺特鋼廠、西部軋鋼廠、鐵嶺礦務局、鐵嶺鍋爐廠、第一重型機械廠等大型國有企業組成,生產包括碳鋼、合金鋼、鐵條、黃金、鐵軌、橋梁制件、建筑鋼材、鍍錫薄板(即馬口鐵)、蒸汽機組件及各型機械設備在內的工業制品,堪稱是華夏東岸共和國工業的心臟地帶,起北邊的平安縣工業區規模也許沒那么大,但產品卻要更加關鍵,也難怪戚汪平第一步召集了這些廠的頭頭腦腦們,聽取他們的匯報呢。

“錳鐵制品現在已經非常成熟,應用到了諸多行業之。錳鋼現在也已經找到了最佳配,開始進入到了規模化生產的過程當,相信日后應用會越來越廣泛的。至少,咱們目前的蒸汽機氣缸在使用錳鋼為材料之后,強度是大大增強了,相對應的,在同樣的重量和體積下,蒸汽機能夠提供更大的輸出功率,這對各行各業的影響都非常巨大。”鐵嶺特鋼廠的廠長是第一個發言的,這個家伙是個穿二代,最初在長山鐵礦工作,后來進了鐵嶺礦務局,住抓金礦的生產,成績斐然,因此后來升任了鐵嶺特鋼廠廠長。

鐵嶺特鋼廠是東岸唯一一家生產各類合金鋼的廠家。與北方規模巨大的平安鋼鐵廠主產各類鑄鐵、低碳鋼、碳鋼和高碳鋼有所不同的是,鐵嶺廠主產各類合金鋼,這從他們使用的是坩堝冶煉的方式提煉金屬能看得出來了。

目前該廠的拳頭產品自然是剛才提到的錳鋼了,此外還有一些鉛、鋅、錫、銅等金屬的冶煉生產,如黃銅和青銅、鍍錫薄板(隨著罐頭食品產業的發展,這種產品的需求量與日俱增)、鉛管(船用)、錫管(做軟管使用)等。

近年來,該廠開始研究起了鎳這種金屬。前年的時候,該廠一位工程師偶然間發現,在鎳里面加入錳之后,鎳會變得極為堅韌,且有良好的延展性,變得適合起了軋制加工。因此,在去年年的時候,鐵嶺特鋼廠專門冶煉了一爐鎳錳合金,然后軋制出了一大塊薄板,最終運輸到石浦造幣廠生產出了一堆硬幣出來,打算取代東岸國內那些沉重且不實用的銅幣。

當然了,鎳的作用肯定并不止于此。現在鐵嶺特鋼廠的技術人員,開始漸漸將目光投向了鎳鋼合金的身。在錳鋼合金已經開始大行其道的當下,在鋼鐵里面加入鎳會有什么變化,這無疑吸引了很多人的興趣,鐵嶺特鋼廠也將其作為了一個重要科研攻關項目,組織精兵強將進行了研究,相信在不遠的未來肯定會出成果的。

“我們廠現在產量最大的是錳鐵,第二大的是銅了。這種金屬,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近十年來需求開始成倍增長,因此我們專門建了個煉銅車間,現在已經能夠穩定工業化生產了。”鐵嶺廠的廠長在匯報完有關錳鋼的事情后,開始進入到第二部分,談起了幾乎已成該廠第二大利潤來源的銅的冶煉與加工。

本書來自/html/book/7/7122/index.html


上一章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