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瘋狂第三十二章魏府聊天(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瘋狂 >>明末瘋狂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二章魏府聊天(二)

第三十二章魏府聊天(二)


更新時間:2013年10月10日  作者:再次等候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再次等候 | 明末瘋狂 

注冊用戶登陸后不受影響,注冊是完全免費的,感謝廣大書友:)

由于連日受到不明攻擊導致部分用戶無法訪問,已解決問題,給書友們帶來的不便望諒解。

朱元璋駕崩以后,通過靖難,明成祖朱棣成為了皇帝。在他在位期間,文官集團和以貴勛為代表的武將集團的實力都得到了加強。明成祖朱棣在文官中設立了大學士一職,這也就是變相的重新設立了宰相。雖然,當時的大學士權力還不大,但是文官們總算是有了領導的核心。而一大批靖難的功臣武將也加入到了貴勛的行列。不過,由于明成祖朱棣比較強勢,所以,在文官集團和以貴勛為代表的武將集團實力均衡對抗下,朝堂上的局勢還能夠保持平穩。

但隨著明成祖朱棣的駕崩,文官集團和以貴勛為代表的武將集團實力均衡的局面得到了打破,文官們的權力越來越大,因為文官通過兵部掌握了武將的調動和升遷,通過戶部掌握了軍隊軍餉的發放,使得以貴勛為代表的武將集團處于弱勢狀態。又因為,畢竟不是每一個皇帝都像朱元璋一樣,是個皇帝中的勞模,能夠把全國所有的大小事務包攬一身的。在這種情況之下,明宣宗朱瞻基設立內書房,在內書房里培養太監讀書和理政能力,把那些太監作為皇帝的助理和秘書來使用。這樣一來,明朝的宦官集團崛起了。

前文介紹過的王振就是當時的內書房首位老師,因此,他對明宣宗朱瞻基的兒子,明英宗朱祁鎮影響力是非常巨大的。可王振想做一個有作為的壞太監(當年明月大大的話),于是,忽悠著明英宗朱祁鎮出征蒙古草原。明軍在土木堡慘敗,以當時的英國公張輔為首的勛貴集團的一大批精英在此一役中戰死,從此以后,勛貴集團在明朝政治中的地位是一落千丈。這從皇宮里皇后的挑選就可以看出。在土木堡事變前,皇后基本上都出自勛貴家庭。而之后,基本上出自民間小戶人家。從此以后,明朝朝堂的局面,基本上是一部文官集團和宦官集團的爭斗史。

在這里,筆者要糾正一些人對明朝太監的一些誤解。

第一個誤解就是,明朝的太監都是好財如命、不學無術的。這話的前半句基本正確,后半句完全錯誤。在明朝,司禮監的那些秉筆太監的文化水平都很高(魏忠賢是個例外,他是個文盲),有的水平已經到了舉人和進士的水平。而且他們的執政水平也很高,毫不夸張的說,他們完全就是當時的一群治國精英。在皇宮里,每年要挑選一批小太監到內書房去讀書。而他們的老師是從翰林院請來的大儒。經過很嚴格的文化教育以后,他們還要到各個衙門去實習,了解各衙門的運作和規則。只有了這樣的資格的太監,才能夠進入到司禮監做秉筆太監。

所以,如果光看治理國家的水平的話,宦官集團的水平最高,還超過了只知道苦讀書,通過科舉成為官員的文官們。當然,能夠做到大學士的文官治國水平也都很高。更有一些文官的水平是出類拔萃的,比如說張居正,比如說沈默(很喜歡《官居一品》)。反而,治國水平最低的是沒有什么社會閱歷的皇帝。崇禎皇帝因為魏忠賢的緣故,所以疏遠了宦官集團,而他又頻繁地更換大臣,得不到文官們的,他只是憑借著自己那破爛的治國水平,拖著大明朝這輛破車在泥濘中奔跑,怎么會把這輛車不拖散架呢?這也是明朝滅亡的一個原因。說實話,如果崇禎皇帝把國家完全交給任何一個司禮監的秉筆太監或內閣的大學士治理的話,明朝的滅亡進程都會大大的減緩,甚至不會滅亡。

第二個誤解就是,明朝的太監權力很大。這說法也不完全對。明朝的司禮監有點了類似于現在的中央辦公廳。司禮監的太監發布的命令也一定要文官們去執行。如果文官們不執行的話,他們也沒有什么好辦法。因為,太監們最多掌握著廠衛這些特務部門,他們可以派這些特務去抓不聽話的文官,但他們沒有辦法讓這些特務到府或縣里具體的執行某項政務。這有點象現在的法院執行一樣。如果有一項民告官的官司,法院判決機關敗訴,但這機關拒不執行,那法院也沒有什么好辦法。

還有的是,太監的權力完全來自于信任他們的皇帝。如果某位太監得到了信任,那他肯定是風光無限的,但一旦他失去了皇帝的信任,那他立刻會墜入深淵。比如說:正德年間的劉謹,正德皇帝一聲令下,劉謹就被千刀萬剮。又比如魏忠賢,崇禎皇帝下了命令,魏忠賢就嚇得上吊自殺。太監有極大的權力是在漢朝和唐朝。他們這時候的太監可以軟禁皇帝,操縱皇位更換,掌握御林軍,誅殺大臣等。

那么明末的文官有什么特點呢?有很多作品都已經介紹過,這里也就簡單的介紹一下:

首先,文官們的政治手腕都很高超。因為他們基本上都是科舉出身的,所以咬文嚼字是他們的強項;

其次,文官們做為地方大地主和大商人的政治代言人,所以他們竭力維護著某些對國家不利,但對大地主和大商人有利的政策。比如:商業上的低稅收,甚至不繳稅;士紳群體的免稅政策;海禁等;

第三,明末的文官們因為師生、同鄉和同年等關系,組成了一個個政治團體,其中的代表就是東林黨。這些團體不僅和宦官集團斗,而且相互內斗。以致于達到了不管某項政策是否有利于國家,只要對方贊成我就反對,這種是非不分的地步;

最后,文官們因為基本上是地方上的著名學者,所以他們的言論很被老百姓所接受。而且,他們的文章也會廣為傳播,因此就把持了輿論宣傳。

明末的勛貴基本上沒有了任何的權力。除了某些特定的場合,特別的人。如南京的魏國公徐家就是南京城的守備。不過他們還是擁有著巨大的財富,保留了某些特權。反而是那些武將,因為手中掌握著軍隊,而明朝的中央政府發不全軍餉,導致他們對民間財富的搶奪或自行開發財源,形成了軍閥化。如吳三桂和左良玉。當然,本書的主人公——吳世恭今后也會如此(喜歡爭霸天下和戰爭內容的朋友們可以高興了,本書以后會有很多的精彩戰爭場景的)。

(啰嗦了這么多,是不是有些看《百家講壇》的味道?言歸正傳吧。)

到了魏府以后,魏忠賢交待手下的小太監快去準備酒菜,接著和薛濂來到了書房。倆人坐下以后,看到薛濂一副興高采烈的樣子,魏忠賢笑著問道:“薛侯,有什么事這么高興啊?”

薛濂笑著點點頭說道:“魏公,救災的事總算是有些眉目了,本侯已經有了一個方案。”

“哦?說來聽聽。”

于是,薛濂把方才商量的方案詳詳細細地說給了魏忠賢聽。等聽完了方案以后,薛濂看向魏忠賢,等待著他發表些自己的看法。沒想到,魏忠賢緊皺雙眉,一聲不吭,好像在仔細地琢磨著些什么。過了好一會兒,魏忠賢突然一拍大腿,說道:“好!很好!太好了!”


上一章  |  明末瘋狂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