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書名
按作者
把本站分享到:
樣式設置
推薦閱讀:
小貼士:頁面上方閱讀記錄會自動保存您本電腦上的閱讀記錄,無需注冊
時間一晃便過去了四天,張遠還是未能攔住狡猾的兀良合臺,在兀良合臺與元軍主力匯合前夕,張遠見無望在攔截,便第一時間選擇了繞過元軍。
等兀良合臺匯合主力再派兵追趕之際,后方坐鎮的巴鼎寒得到消息,也適時率領部隊出現,追趕的元軍在吃了一個小虧以后,無功而返。
張遠在與徐榮匯合以后,得到的局勢比想象中的還要錯綜復雜了許多。
在速不臺所領元軍被張繡等人捅刀子重創以后,被迫撤離甘平州,嶺口關只在其手上保留了半天時間,關內元軍便直接撤了軍。
在徹底占據了嶺口關以后,徐榮部并沒有就此罷手,一方面繼續派張繡,徐澤兩人進軍壓制損失慘重的速不臺元軍,一面整軍準備翻騷援被圍困的張遠。
川、汾兩州一馬平川,蒙古人在占據這里之前,曾遭遇過漢人強烈抵抗而進行大屠殺,直到現在這里也沒有多少漢民居住,反而有許多小部落被元軍安置在了這里。
這些小部落與漢人混居,雖還保留了一些游牧民族的習慣,但已經由游牧轉向了牧耕結合,安逸的生活迅速腐蝕了這些游牧民族,也導致其戰斗力直線下降。
尤其是新生一代,老一代認為享福的時候到了,于是并未在怎么關心教育新生一代的武藝,真正能夠傳承下來的少之又少,少數有點實力也無法與老一代終年在草原上廝殺。為了一塊草地就可以大打出手殺人的混不吝相比。
于是,速不臺親自抵達這里以后,整個人就傻眼了。
他還打算從這里招募一些士卒來補充兵力。可這么長時間,兩州招募的士卒人數還不到五千,還都是一些老弱病殘,以漢人居多,其中真正的青壯少之又少。
可堪造就,又有一些實力的就更加不要提了,真正上過戰場的也就二十來人。年齡普遍達到五六十歲,是比他年輕,可上戰場和敵人拼殺。速不臺真擔心還沒跑過去就給身后的戰馬踐踏死了。
面對這和報給他的四萬精兵截然相反的結果,速不臺當場就把幾名被腐敗了的官員給斬了,結果那些新兵還以為自己也要遭到屠殺,場面是一片混亂。
好不容易脫身。速不臺是徹底怒了。派遣親信趕赴各地,下令他們不論是拉壯丁,還是招募,總之要招攬齊全了他需要的人數,否則提頭來見他。
于是乎,還沒等西河軍進來,兩州便是一片鬼哭狼嚎,各地百姓拖家帶口的往其他地方逃竄。當張繡他們進入兩州之后,首先面對的不是元軍騎兵的襲擾。而是那浩浩蕩蕩的遷移百姓。
面對這么一支胡漢混雜的難民軍,張繡徐澤兩人也傻眼了,張繡到是沒二話,直接把里面的胡人給揪出來屠了,然后把漢人百姓全部帶了回去。而徐澤考慮就更多了,可等他阻攔的時候,張繡已經把人給屠了。
無奈之下,徐澤只能快馬加鞭的派人回去稟報徐榮。
張繡屠了胡人的這事本身就是速不臺想要的,甚至是他暗中推動的。
速不臺早就知道西河軍上下對胡人都沒有什么好感,自進入元王朝以后,死在他們手中的胡人百姓多不勝數,只是兩州的胡人百姓不愿意承認啊,這點和漢人類似,刀沒有架在脖子上,只會自欺欺人的。
說愚昧也好,說太聰明了也罷。
事實證明,歷史上這多不勝數的例子,都是人太聰明了。這不僅僅是漢人,其他民族也不例外。
而張繡舉動也在速不臺的有心推動下,在附近州城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其中胡人百姓更是惶恐難安,一些能逃走的開始收拾細軟,沒資本逃走的再自覺無生路的情況下,也只能加入軍隊,搏那一線生機。
川,汾兩州各地的招募速度一下子提高了不知道多少倍。
徐榮在得到消息之后,當即派遣蒙氏率領一萬山蠻前去支援。
蒙石率領一萬山蠻日夜兼程,追上張繡時,張繡正與襲擾的元軍糾纏不清,一萬山蠻鋪天蓋地,直接就把元軍嚇走了。
有了這一萬山蠻的輔助,全部由騎兵組成的西河軍算是徹底穩定了地基,在元軍和胡人百姓的襲擾下,步步為營的突進,短時間里算是定住了還在招兵的速不臺。
而就在此時,兀良合臺的主力元軍出現了,以極快的速度突襲了西河軍后方,徐榮雖然有所準備,但畢竟未能想到元軍會在突然偷襲自己,安置在后方的糧倉接連丟失了兩個,以及安置傷員的營地也給襲擊,數千傷員和照顧傷員的預備役覆滅。
也還好當時正在組織軍隊支援張遠,這一支從前線退下來的軍隊離得并不遠,總算是及時趕到戰場,沒讓后方的糧倉徹底被截去。
另外有一支元軍貪功冒進,沒料到西河軍反應這么的快,當時就截斷了后路,困守在儲存糧倉的小城當中成了困獸。
唯一一處被元軍獲得的糧倉也成了元軍與西河軍交戰的主戰場,元軍依仗自己擁有大量的精銳騎兵,在之后的幾天源源不斷派遣緊急休整完畢的騎兵,四面開花,西河軍則四處補漏。
等張遠趕到的時候,雙方勢力犬牙交錯,各有勝負,總體來說,西河軍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危險,卻也沒有多么的安穩,稍有差池,都可能改變整個局勢。
了解清楚戰局以后,張遠也是心有余悸,還好他不顧一切的追擊兀良合臺,雖然最終還是讓兀良合臺跑了,可總算沒讓兀良合臺奸計得逞,否則再被兀良合臺沖擊一次,讓其完成兩連打,西河軍能否穩定的住,還真是玄。
要知道,現在看起來被壓制的速不臺,可不是省油的燈啊。
就在西河軍加緊應對元軍接下來更為猛烈的進攻時,張遠也得到了從后方追來的探馬報告,來自陳尋的消息。
池明城在張遠離開的第三天徹底穩定了下來,經過陳尋的鐵血手段,能夠逃走的寥寥無幾,而策劃與元軍內外夾擊的幾名主要人員都沒有逃脫,而另一個消息則讓張遠感覺到意外卻若有所思。
《》全文字更新,牢記網址:
的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