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天改明第一百七十二章 鹽政會議(2)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叫天>> 借天改明 >>借天改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七十二章 鹽政會議(2)

第一百七十二章 鹽政會議(2)


更新時間:2013年11月03日  作者:叫天  分類: 崇禎皇帝明末穿越熱血 | 叫天 | 借天改明 
“諸位臣工,你們手上有兩份目前大明各地食鹽產量及價格、各地所需糧食數目及糧價表,出入并不是很大,現在請諸位臣工議定各地鹽政每年所產食鹽額度,以及對鹽工的分級獎勵標準,開中法用糧食兌換鹽引比例。《純文字》這些事關鹽政新政的成敗,還望盡心議之。”崇禎皇帝誠懇地要求底下群臣。

關系到這具體數字上,和這些轉運使,提舉的關系就大了。他們一時都沒有發言,各地的一二把手細細地商議起來。

張同敞就在他們的身邊,聽著他們愁眉苦臉地討論,心里不由得暗暗鄙視。

崇禎皇帝等了一會之后,估摸著時間差不多了,就示意了下內閣首輔。

于是,溫體仁出班,轉身面對同僚說道:“現在開始議定第一項,食鹽產量,由各地轉運使和鹽課提舉呈報,諸位同僚修正。”

溫體仁說完后,轉向司禮監這邊,微微示意下。

曹化淳就吩咐邊上幾個太監筆墨準備,一人記結論,一人記在場大臣的建議明細。

鐘進衛并沒有事先看過這兩份調查報告,此時也細細地看了起來。不過,他并不準備說話。就算有這兩份報告,他對大明百姓的實際生活還是不了解,說錯了不好。

溫體仁等了一會,沒有一個轉運使和鹽課提舉發言,就直接點名。被點到名字的人無奈之下只好把商量好的數目報出來,其他人聽了在心里暗暗地修改自己的數目。

戶部事先已有過估算,一聽報上來的數目嚴重偏低,畢自嚴就從鹽工數量,所欠鹽引斤數,所轄地區所需食鹽數量幾個方面進行分析給殿內所有人聽,讓他們再行修改數目。

一方面是因為畢自嚴說的有理有據,另外一方面,畢自嚴是他們老大,因此這些鹽政的人不得不修正自己的數目。

一直修正到他們快哭的時候,畢自嚴才放過了他們。

內閣成員和其他尚書偶爾也發下言,主角還是畢自嚴。不是他們不想發言,而是畢自嚴表現的和以往太不一樣了。

以前的時候,大家都是泛泛而談,說什么都可以從中找到漏洞進行駁斥。現在準備了實際數據,就數據說話,沒有事先準備的人也只能依據這份數字,就提不出其他意見。

再說,這新鹽政對他們的影響不是很大,大鹽商的富有,早讓他們眼紅了。現在損了這些鹽商利益,而自己用鹽的費用還能降低,又利于百姓,能有好名聲,自然刻意反對的聲音就少。

司禮監的人在一邊快速記錄,曹化淳知道崇禎皇帝的重視,他親自走到記錄的太監身邊,一邊聽一邊核實記錄內容。

周延儒的額頭冒汗,但他一點都影響不到事情的發展,唯有干著急。

會議在持續進行著,崇禎皇帝看著事情的進展,都在按照計劃進行,心里也是放下了一塊石頭。

這鹽政革新,是一條龍計劃里面最為關鍵的一步。各地急需糧食的地方得到救濟,會大大緩解朝廷的困境。

會議進行到各地鹽引價格及銷售地區的時候,引起了不少的討論。各方利益自然有一番博弈,最終達到平衡后才有了結論。

周延儒在這方面也趁機參與,稍微為兩淮大鹽商爭取到了一點利益,不至于讓他們虧損太多。

會議開得時間很長,等一切商議完畢之后,已是夕陽西斜了。

崇禎皇帝讓曹化淳把各項商議結果,對著群臣念了一遍,確認無誤。

然后,他提高聲音,大聲說道:“此鹽政事宜,朕甚為看重,還望群臣用心,不得怠慢。”

經過一個下午的討論,大臣們都已沒了精神,崇禎皇帝一說,他們又不得不表態,一定干好這個事情。

崇禎皇帝看他們這幅樣子,不是很放心,就又說道:“為保證鹽政能順利實施,特設全國巡鹽御史,監督各地食鹽的產出和鹽引兌換情況。”

殿內群臣一聽,全國巡鹽御史,這個職位的權利很大啊,不知道皇上是否已有人選。要是沒有的話,得趕緊推薦自己的人上位。

就在文官們的期待中,崇禎皇帝開口道:“張同敞何在?”

張同敞在崇禎皇帝說設全國巡鹽御史的時候,心里已經有點明白召自己前來參與鹽政的目的,只是不明白為什么會選他。

此時聽到崇禎皇帝叫他,就趕緊上前幾步,躬身回答崇禎皇帝道:“臣在。”

崇禎皇帝看著眼前這個年輕人,身高五尺三寸左右,個頭并不高,但整個人氣宇軒昂,給人一種朝氣蓬勃的感覺。

崇禎皇帝對張同敞的第一印象很不錯,他說道:“首輔向朕舉薦你出任全國巡鹽御史,言你有曾祖之風,敢于任事,對錯分明。你可愿為朕分憂,替朕監督新鹽政的實施么?”

張同敞一聽,皇上和首輔如此看重自己,還言自己有曾祖之風,一下激動起來,臉刷的一下變得通紅,向崇禎皇帝一躬身道:“臣必不負陛下,唯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鐘進衛也在看著張同敞,見一年輕小伙也用上了這句名言,不禁有點啞然。

周延儒一看形勢不對,就又出班奏道:“陛下,臣以為張同敞年紀太輕,經驗不足,怕不足于擔當全國巡鹽御史的重任...”

周延儒本想說出由自己來擔任,更妥當一些,也顯得朝廷的重視。沒想還未說出口,溫體仁就說話了:“你不也是如此年輕,就位居閣臣了么。年輕人,有沖勁,新鹽政正需要有張同敞這樣的年輕人出來做事,為陛下分憂。”

崇禎皇帝在上面笑著回應道:“首輔說得不錯,你們都是年輕有為之人,朕還期待著你們給大明官場注入一股活力,讓大明重現開國之初的風尚。”

周延儒無奈,以前自豪自己年輕入閣,現在卻成了妨礙自己達成目的的障礙。

崇禎皇帝看周延儒退回原位之后,就對張同敞說道:“全國巡鹽御史一職,會很辛苦,也會有很多困難,你要有思想準備。”

“臣明白。”張同敞一邊說一邊挺起了胸膛,顯示自己的無畏。

“你巡查各地的時候,如遇各地鹽價波動及鹽工獎勵不合理,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幅度不能太大,并報朝廷知道。”崇禎皇帝再次授權。

“是,陛下。”

“剛才周卿的話也有道理,你畢竟年輕,但鹽政之事不能有失,朕讓東廠同時關注各地鹽政,以防萬一。”

張同敞自然不會有意見,他對自己有信心。

但那些轉運使和鹽課提舉心里就叫苦連天了,本來多了個巡鹽御史監督自己,就很不自在了,現在又多了一個讓人恐怖的東廠監督,更是苦惱,他們不由得對牽扯出東廠的周延儒恨得直咬牙,不多嘴會死啊!

他們其實不知道,就算周延儒不說,崇禎皇帝最終也是會讓東廠參與進來的。周延儒一冒頭,他就順水推舟,把群臣不喜的東廠給光明正大地安排了進去。

會議到這里,就差不多了。群臣退出文華殿,匆匆回去安排自己的事情。周延儒趕緊回去把情況告訴廖彬,讓他快馬回去說明這個情況。而其他心思活動的官員,則也是派出自己的親信,前往倉鈔集中地大肆收購,以賺取差價。

要知道,許多倉鈔因為食鹽產量不足,可能持有人都換了幾輩人了,還沒有兌換出鹽引。而有關系能兌換鹽引的大鹽商,自己手中的倉鈔都兌換不完,而且也不愿意多兌換,因為兌換多了要交的稅就多,還不如兌換一些,再添加一些私鹽來賣更實惠。因此倉鈔一直走低,幾成廢紙。

現在朝廷下定決心增加產量,兌換所有倉鈔。所以把倉鈔低價收購過來后換成鹽引能大賺一筆。沒有多少官員不動心,紛紛快馬前去搶購。(下载本书请进入ha18.com或者搜索“书名+哈十八”)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查找本書!:


上一章  |  借天改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