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天改明第四十章 軍需官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叫天>> 借天改明 >>借天改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章 軍需官

第四十章 軍需官


更新時間:2013年10月10日  作者:叫天  分類: 崇禎皇帝明末穿越熱血 | 叫天 | 借天改明 
“軍需官的條件是比較苛刻,就目前來講,全國挑一些,應該還是能挑出來,但誠如兩位大人所說的,推廣全隊的話,顯然不可能有那么多現成的。那么既然沒有那么多現成的,那為什么我們自己不培養呢?”

幾個人一聽,是啊,為什么不自己培養呢?之前崇禎皇帝,包括經歷和經驗豐富的溫體仁和孫承宗都沒有想到的原因是:他們下意識的把軍需官歸為武官一類。在明朝都是世襲的,不管是兵丁還是將領,哪有主動去培養武官的道理。現在還有不少總兵級別的武將都是文盲,大字不識一個的,更何況是低于總兵好多級的軍需官呢。

“但朝廷培養武官,在本朝尚未有先例。怕是與祖制不符。”孫承宗首先開口說道。

一旁的溫體仁也跟著點點頭。

打破傳統的東西不是那么容易能用的,會遇到很多守舊人員的反對,孫承宗怕崇禎皇帝不知道輕重,首先點出了這點。

鐘進衛一聽,也不說話,拿眼睛看向上面的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知道鐘進衛看自己的意思,就是要自己表態,以前鐘進衛跟自己說過幫自己中興大明,會有很多祖制的東西要打破。現在就是一個了。

再想想軍隊的,關外未開化的建虜在眾多勤王軍的包圍中,如入無人之境,以致關內的生靈涂炭,哀鴻遍野,也迫使自己下勤王詔。再要不革新軍隊系統的話,建虜多來幾次,朕這個位置都很難說還能坐多久了。

崇禎皇帝深深的體會到軍制革新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所以用力堅定的點了點頭:“孫師傅不必擔心,等我們把這個革新之策完善好之后,朕有決心實施之。”

孫承宗和溫體仁都不是因循守舊之人,只是擔心這軍制革新會損及很多人的利益,拿祖制說話。如果沒有圣上堅定的支持,再好的策略革新,都是難以推行的。獻策之人,還會變為眾矢之的。

崇禎皇帝對孫承宗說完后,看向鐘進衛,道:“鐘先生,如何培養軍需官,可有良策?”

“陛下,對于軍需官的種種要求,兩位大人剛才已經提出了,既然要求已經提出來了,我們就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培養。”

孫承宗和溫體仁都微微點頭。

“首先,必須有一定的身體基礎,能跟上軍隊行軍作戰,則軍需官膽子要大,也需要cāo練,只是不以cāo練殺敵為目的,而是強身健體。”

鐘進衛說的興起,也不管身體沒有完全恢復,站了起來,伸出左手的一個指頭道。

“其次,軍需官的本職職位是分配軍需,則應懂算術,會記賬。這些前提首先就是要求識字。”鐘進衛伸出左手的第二個指頭。

“第三,軍需官還需做思想教育工作,則必須能說會道,有一定口才才能勝任。”鐘進衛伸出左手的第三個指頭。

“第四,軍需官做的思想工作主要是面對士卒,所以必須能和士卒打成一片,不能高高在上,視士卒為卑賤之人。所以軍需官還應有與士卒同甘共苦的精神,士卒才會聽從,敬佩,由此的思想教育效果也會更好。”鐘進衛伸出左手的第四個指頭。

“第五,軍需官必須忠于陛下,忠于朝廷,奉公守法,公正廉明才行。”鐘進衛伸出左手最后一個卷著的大拇指。

鐘進衛在兩位大人的基礎上,進一步闡述了對于軍需官的具體要求。然后他晃了晃伸著五個指頭的左手,然后又握成拳,重新伸出三個指頭。

“總結來說,其實一共是三點:身體素質,所需技能和思想教育。不知大家是否認可。”

崇禎皇帝和孫承宗,溫體仁都點點頭,連站邊上的王承恩都不自覺得點了點頭。

“所以,我們可以開設一個學校,就是學堂,招收各類學生,可以是來自軍隊的士卒,或民間的秀才這類知識份子,或者是普通百姓,哪怕是賤籍的百姓都沒問題,只要其能通過入學考試,就不拘一格使用人才。讓所有的人競爭上崗,每過多少時間進行一次考試,如果通過,則符合了我們的條件,可以使用,考試不通過,繼續學習,三次不過,則不再具備學習資格,成本太高。”

整個主敬殿內只有鐘進衛一個人的聲音,侃侃而談,透著一股自信。

“不識字的怕不行吧?”溫體仁發言了。

鐘進衛轉向溫體仁,說道:“溫大人,我以為只要其有忠君報國之心,能說會道,善于溝通,則學習算術,記賬都不是難題。”

人心是最難測的,誰都可以口頭說忠君報國,但實際上又有誰能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樣的一個人呢!

大家其實都知道這點,但明面還必須得提。

“另外,由于目前的士卒基本上是不識字的,所以編寫一些通俗易懂的歌曲,讓軍需官教給士卒傳唱,會有非常好的效果。歌曲么,反映忠君愛國,保家衛國為主。或者再把軍紀也編寫進去。”

“戚大帥當年有編過曲子,不錯,鐘先生見識廣博。”孫承宗聽到這里贊揚道。

呵,那是,我比你們多四百多年的見識呢。鐘進衛在心底暗暗的說道。

說到士卒,鐘進衛想起了點什么,接著說道:“陛下,其實,不但軍需官,將領需要識字,連士卒最好也識字。”

這話一說,幾個人都面面相覷。士卒都識字,那朝那代都沒有過的事情啊。

崇禎皇帝透著好奇,問道:“鐘先生,此言何解?”

“讀書,識字,明事理啊。如果士卒都明事理了,就不會盲從。心懷叵測之人,就是有鼓動煽動,最底層的士卒也會分辨其心好壞。”

鐘進衛見幾個人好像并不是非常贊同的樣子,就繼續說道:“比如現在當兵吃糧,有奶便是娘,暫時沒有糧草就要鬧事。這就是不識字,大老粗的表現。如果明事理了,則會多考慮鬧事的后果,也更知道忠君愛國的道理。”

鐘進衛話不停歇:“還有,偵察兵,哦,現在是夜不收,偵察敵情的時候,如果讀書過的,更容易計算分析敵情,然后將有效情報,更準確的傳達回來吧。”

崇禎皇帝,孫承宗和溫體仁都陷入了沉思,鐘進衛不管他們,自己說著:“士卒識字,就會多讀書,就能多長見識,遇到緊急情況,比如戰場混亂,無法接受到上級指令,也不大會慌亂,多一份勝算。”

最后,鐘進衛做了總結:“就是士卒如果能讀書識字,則那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什么情況下該怎么選擇,都能比不識字的士卒更容易正確的做出選擇。”

崇禎皇帝想著鐘進衛所說的話,腦海中想著:如果真的連士卒都識字的話,連唐宗宋祖都會驚的目瞪口呆吧。

“這太聳人聽聞了,讀書乃讀書人之特權,如讓士卒都讀書的話,怕讀書人不會同意。”溫體仁提醒道。

“溫大人,這沒什么聳人聽聞的,這個只會是趨勢,自古以來,讀書人也是從不讀書過來的,士卒也是人,憑什么不能讀書了。”鐘進衛反問道。

孫承宗倒不管這些,雖然他是文臣,但他更多的是待在軍伍中。他問道:“士卒如此之多,如何讓其讀書識字?”

鐘進衛又轉頭看向孫承宗:“可讓軍需官在訓練打仗之余教士卒讀書識字,不要求士卒能吟詩作對,只需識字就成。”

崇禎皇帝倒是不反對士卒識字,都是朕的子民,現在的這些讀書人都讀成孔方兄了,利玉熏心,朕遲早要治治他們,但如果讓士卒讀書識字,那額外需要多少紙筆,多少錢啊。于是說道:“朕暫時沒有余錢給士卒買筆買紙讓其讀書識字啊!”

鐘進衛笑著對崇禎皇帝道:“陛下不用擔心,費不了多少錢的。當年岳飛岳武穆傳說中也是家境貧寒,是在沙盤上用樹枝練習寫字的。”

停了停,然后又得意的問崇禎皇帝道:“陛下,可記得我以前搞出來的那塊黑板么?”

崇禎皇帝想起鐘進衛以前把一塊木板涂成黑色用來寫字的情形,于是,點了點頭。

溫體仁在一旁反倒恍然大悟了,知道這個東西可以用上。

“有了這個黑板,就不需要紙了,上面可以寫字,然后擦掉再寫,反復利用。士卒練字,可以在地上反復寫字擦掉,節約了紙張。而且有了這個黑板,一個軍需官可以同時教很多的士卒一起讀書識字,都沒有問題。”

崇禎皇帝聽鐘進衛這么一說,才發現原來那塊黑板有那么大的用處,能省不少錢啊,不由連連點頭,好東西啊。

“而且,大塊黑板如果難以攜帶,可以讓士卒自己背一塊小黑板,方方正正的一塊。平時如果沒有遇到沙地泥地比較松軟的地方,就可以在小黑板上寫寫畫畫。休整扎營時候一起讀書識字的時候,又可以把小黑板拼在一起,組成一個大黑板,讓軍需官來教。”

幾個人又都點頭,鐘進衛忽然想起士卒背小黑板上戰場的情景,好像還有一個功效,不由開著玩笑道:“小黑板臨敵之際,還能當個小盾牌用,擋擋箭呢。”

這話說的在場的幾個人都笑了,這也太夸張了。

既然是這種學習方法,那些既得利益的讀書人怕也是無處反對了,還是可以的。

說了這么久,孫承宗忽然想起鐘進衛還是沒有說到軍需官如何晉身,以何晉身,一軍之中,如有兩首,如何號令全軍的解決方法,只是回答了第一個問題而已。于是,孫承宗把話題拉了回來,問這個的解決方法。

鐘進衛這時才想起,怎么一下扯那么多了,好,那就說這個問題吧。


上一章  |  借天改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