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叉鎮上,一列火車停靠在站臺上。請大家搜索()!更新最快的小說車廂內,走下來一隊隊搖搖晃晃的匈奴士兵,他們穿著統一的制服,但是因為長途列車的原因,導致他們個個精神有些恍惚。
“這個大鐵馬,真快。”一名匈奴二等兵搖搖晃晃的說到。
“快是快,就是搖晃的很厲害。”一名匈奴騎兵搖搖晃晃的說到。
“比馬還要搖晃的厲害。”二等兵說到。
“列隊,不要隨便亂說了。”一名匈奴少尉軍官大聲的喊道。士兵們聽到命令迅速的集結起來,他們來的時候已經知道他們的目的地是西域,來到這里之后,他們就要在這里打仗,他們要嚴格的遵守秦軍的紀律。因為作戰區域內,是秦國的聯邦州。
“些搖搖晃晃的士兵,能打仗嗎?”王賁那些匈奴士兵說到。
“秦軍給我們派來的就是這些人。不過他們都是匈奴人,以及北方的游牧部落,他們的作戰能力應該有一個很大的提升。畢竟他們經過了我們的訓練,以及武器裝備的升級改造。戰術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旁的參謀長勸說道。
“嗯。”王賁點點頭。
“不管怎么樣。參謀部讓我們舉行一場演習來檢驗一下,然后再根據具體的情況使用他們,上面想要快速的解決戰斗。不知道他們能不能勝任這樣的事情。”王賁擔心的說到。
“我想,應該可以,比今天他們打小就生活在馬背上。”參謀長樂觀的說到。
“現在的戰爭和他們自由的涉獵是不一樣的。”王賁說到。
“再說吧,只有演習之后,我們才能知道。”王賁說到。對于分來的游牧部落士兵。王賁本能的需要的戰斗力才能安排作戰任務。否則的話,他絕對不會輕率的把自己的部隊派出去。
秦國咸陽。
“趙國人的態度不明。”蒙毅對蒙恬說到。
“李牧已經知道他們有了一塊高原上的殖民地的弊端了。”蒙毅說到。
“我認為,趙國遲早會接受的。“蒙恬卻很悠閑的說到。
“因為趙國人很貪婪,之前的長平之戰就是這樣。即便李牧的對的,但是,整個趙國人卻會認為他們必須有這樣的殖民地,因為有殖民地,是一種潮流。“蒙恬說到。
“嗯。”蒙毅點點頭。
“你認為,我們接下來該怎么辦?”蒙毅問道自己的哥哥。
“我的,把這件事情發布在報紙上,這樣的話,整個趙國人都知道這件事情,盡管李牧不愿意,但是架不住整個趙國啊。”蒙恬說到。
“所以,我認為,最后,趙國還是會接受。李牧想要拖,我覺得,完全不可能。要知道。趙國現在的土地都是在縮小。沒有擴張,好不容易有了這樣的一次機會,他們應該不會放過的。既然不放過,那么我們就有機會了。”蒙恬說到。
“嗯。”蒙毅點點頭。
“我這就把這個消息告訴記者們,讓記者們發表文章來宣傳這件事情,引起趙國的輿論潮流。這樣的話,趙國就不得不跟著我們的腳步走了。”蒙毅說著就拿起電話來。
“不過這次我們是讓趙國人自己建立殖民地,可以說,很善意的讓趙國人有自己的殖民地。”蒙毅笑著說到。而蒙恬卻笑的很開心。隨即蒙毅打通了電話。讓他的助理整理好資料提供給各大報社。就這樣消息就傳出去了。只要引起趙國人的輿論。李牧就不得不接受了。
“我這里還有一件事情要處理。而且要在韓國新鄭舉辦一次重要的會議,尚文應該提前回來。否則的話,整個聯邦政府就沒有直接的負責人了。”蒙毅說到。
“什么事情?”蒙恬問道。
“燕國的事情,燕國在朝鮮戰場上一敗涂地,他們很多的人都被圍困在朝鮮戰場上,一些士兵投降給了高句麗部落。這樣的話,高句麗人一下子實力擴充了很多。面對這樣的挑戰。燕國人現在想辦法解決他們的國內問題。所以,他們想到了我們。”蒙毅說的。
“他們想要干什么?”這時候蒙恬問道。
“加入秦國的經濟體系當中,使用秦國的紙幣,然后減低關稅,用秦國的影響讓他們的經濟復蘇。”蒙毅說到。
“秦國停止擴張之后。整個天下開始進入和平發展的軌跡當中去了。”蒙毅說到。
“這也是尚文希望局面,這樣的話,各個地區的經濟交流就會加強。到時候,秦國有的地方可以不用戰爭的方式就能成為秦國的一個新的聯邦州。”蒙毅樂觀的說到。
“嗯。燕國的問題。”蒙恬說到。
“朝鮮的局勢。這個地方,我們還真不知道,你說,高句麗他們會不會直接進攻燕國?”蒙恬想到的是軍事問題。
“這個,我不知道,但是我認為高句麗人不會,他們的實力太弱小了。燕軍再不行也會去進行防守的。”蒙毅說到。
“嗯。”蒙恬點點頭。開始想其他的問題了。兩個人所在角度不同。蒙恬是武將。而蒙毅則是文官。他們思考的角度出發點是不同的。
“朝鮮的問題可能會影響到遼東。我知道你們一直在想辦法開發遼東。可是你們一直找不見開發的道理?”蒙恬說到。
“對。”蒙毅點點頭。
“秦王認為開發遼北沒有必要。所以,遼東的局勢處于一種忽視的狀態當中。”蒙毅說到。
“但是朝鮮的局勢,高句麗人會影響到遼東的發展的。”蒙恬說到。
“嗯。這點可能會有。只是,具體會發展到什么程度,我們一點都不清楚。”蒙毅說到。
“嗯。所以,燕國的位置比較特殊,燕國可能會幫助我們遏制朝鮮的局勢發展,同時,可能會進一步的開發遼北。”蒙恬說到。
“我只是有這樣一種感覺。我們應該想辦法引導一下。”蒙恬提議道。
“嗯。我明白,但是當前還沒有這種必要,這也是燕國無法引起注意的原因。”蒙毅解釋道。
本書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