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臨天下第335章 漢江初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高月>> 兵臨天下 >>兵臨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335章 漢江初見

第335章 漢江初見


更新時間:2013年10月19日  作者:高月  分類: 歷史穿越 | 兵臨天下 | 高月 | 穿越 | 升級文 | 世家 | 殺伐決斷 | 高月 | 兵臨天下 
貼吧"style"display:none;"class"bdshare_tbds_toolsgetcodesbdshare"

共有1頁

回復貼:1

卷二江夏

看更新的同時不要忘記點擊一下右上角簽到

創世鏈接:

貼吧書友群:285403297

最近十章連載貼:

總連載:

關注高月動態高月騰訊微博地址:

吧規2.0更新、加精、封禁、刪帖等等詳解:

※支持老高,親,到創世,投上你的推薦票吧,老高的粉絲,有你有我有大家※

夜漸漸深了,江陵城內一片寂靜,盡管襄陽大戰將起,但對于江陵的大部分普通民眾來說,似乎戰爭還離他們太遠,但也有少數遠見之人心懷憂慮,他們知道戰爭已迫在眉睫。

龐季也是少數遠見之人,他很清楚眼前的局勢,曹操三十萬大軍進攻南方,一旦曹操大軍過江,必然如秋風掃落葉。

劉璟依舊從襄陽撤民,這就是放棄襄陽的先兆,一旦曹操奪取襄陽,那么兩天之內就會殺至江陵,江陵失守已是必然。

龐季也很清楚劉備的策略,他會向南撤退,退去武陵郡或者衡陽郡,那自己呢?是否愿和劉備一起撤退到人口稀少的武陵郡?

答案是否定的,他絕不會把自己的前途押在一個已經沒有翻盤機會的沒落主公身上。

從一開始龐季就不是真心投降劉備,現在該是他做出抉擇的時候了,龐季長長嘆了口氣,他又該怎么做呢?

這時,一輛馬車停在了龐季的府門前,從馬車里走出兩人,為首一人上前敲了敲府門,大門吱嘎一聲開了一條縫,“你們找誰?”里面門房問道。

“我們找龐先生,這里面有張拜帖,請轉給他。”為首男子將一張拜帖遞給了門房,拜帖裝在信封里,信口被封死了。

“你們請稍候。”門房關上門便匆匆去了。

兩名男子在門外臺階上等候,后面一面男子負手望著灰蒙蒙的天空,淡淡道:“半夜恐怕要下雨了。”

“樊城那邊也下雨嗎?”

“沒有,從四月以來樊城沒有下過一滴雨,今天荊州恐怕不會有什么好收成。”

“其實戰爭爆發,就算風調雨順也不會有什么好收成。”

“這話說得不錯,所以丞相也不想打仗,怎奈劉璟不識趣啊!”

兩人正說著話,院子里傳來匆匆腳步聲,門開了,龐季出現在門口,見門口站著兩人,他遲疑著問道:“哪位是毛先生?”

后面中年人笑道:“我就是!”

“失禮了!”

龐季拱拱手,“兩位請進。”

這位被稱為毛先生的中年人,自然就是曹操手下謀士毛玠,他奉曹操之命前來拜訪龐季,就是希望能從龐季這里打開突破口。

書房里,龐季請毛玠坐下,又跑出去讓下人上茶,這些不該他操心的事情,他卻親力親為,也從一個角度折射出了他內心的緊張。

龐季此時確實很緊張,他沒有想到曹操會派人來見自己,而且是派毛玠這樣重量級的謀士,足見曹操對自己的重視。

但龐季在激動之余,也有一種莫名的緊張,他很清楚,想從曹操那里獲得盛宴,是需要他付出很大的代價,尤其在這個時局極為敏感的時刻。

龐季再次走進書房時,內心已經平靜下來,他有些尷尬地笑著解釋,“最近府中有點亂,讓毛先生見笑了。”

毛玠感覺到了龐季的緊張,他微微笑道:“我先轉達丞相對龐公的問候,丞相說,頗為懷念少年時的交情,他很希望能和龐公在許昌共敘舊情。”

龐季當然明白毛玠的言外之意,就是希望他為許昌效力,而且這是曹操親自說的話,這時,龐季更加冷靜了,他想知道自己能得到什么,關鍵是利益,他愿意為曹操做事,但曹操能給他什么?

“曹丞相有信給我嗎?”龐季緩緩問道。

他問得很坦率,他想得到曹操的親口許諾,而不是毛玠的轉述,毛玠笑了笑,從懷中取出一封信,遞給了龐季,“這是丞相給龐公的親筆信,他要說的話都在信上。”

龐季結過信,按耐住心中的緊張,打開信看了一遍,他心中猛地一跳,南陽郡太守,這正是他想要的,韓嵩投降后被封為大鴻臚,但那只是虛職,沒有任何意義,遠遠不如地方太守重要。

而且還是南陽郡太守,龐季知道這個承諾的含金量,也清楚他需要付出什么代價,他深深吸了一口氣,緩緩問道:“不知曹丞相需要我做什么?”

劉璟和曹操的第一次會面經過三天的談判和籌備,終于在漢水中舉行了,為此,江夏水軍戰船必須遠離二十里,曹軍戰船也必須遠離比水河口二十里。

整個江面上只有三艘大船,一艘充做臨時會面地的千石大船,由江夏水軍提供,曹軍兩次派人徹底檢查了這艘船,確保萬無一失。

其余兩艘船是曹操和劉璟的座船,只能是五百石,雙方隨行人員不得超過二十人,貼身大將只能有一人,而且船只上必須有一名對方的官員,這一點也很明確,雙方都盡量考慮周全,一絲不茍。

時間是上午辰時三刻,在兩岸數萬士兵的矚目之下,兩艘五百石的座船緩緩向江心駛去,在江心靜靜地停泊著一艘千石大船,船上只有十幾名文官。

曹操和劉璟幾乎是同時走上大船,自從七年前他們在汝南穰山第一次接觸,劉璟便給曹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一直在關注劉璟,但他也沒有想到,短短七年時間,劉璟便從一個亡命少年,一舉成為荊州新主,成為他這一生中僅次于袁紹的勁敵。

如果早知道有今天,那他當年無論如何不會放過劉璟,就算把穰山削平,也要把劉璟斃殺在汝南。

當然,現在曹操是丞相,他必須保持丞相的風采,其實他打心底里也想看一看這個讓他又恨又欣賞的年輕人。

“對面可就是璟公子么?”

曹操終于看見了劉璟,一個高大英武,相貌堂堂的年輕將領,他笑得眼睛都瞇了起來,“七年前老夫就想見你一面了,沒想到這一等就是七年,延慶,你確實沒有讓我失望。”

劉璟上前兩步,向曹操深施一禮,“這七年劉璟讓丞相費神了!”

曹操呵呵一笑,上前抓住劉璟的手,笑瞇瞇道:“我說過了,公事歸公事,私交歸私交,希望今天一見,讓我們能結下交情。”

劉璟忽然有一種荒謬絕倫的感覺,兩人布兵漢水兩岸,皆恨不得將對方碎尸萬段,現在卻把手言歡,共敘交情,不知讓兩岸將士看到,他們會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

“劉璟是后輩,能和丞相一晤,已是三生有幸,不敢和丞相論交情。”

“呵呵!璟公子太謙虛了,我曹孟德的交情,不在于敵友,而在于實力,璟公子確有這個實力和我論交情。”

兩人都心照不宣笑了起來,一起走進議事大艙。

大艙中鋪上地毯,除了一張桌子外,沒有任何多余的東西,曹操朝西,劉璟朝東,兩人分別坐了下來,在曹操身后三步外,身如半截黑塔般的許褚雙手抱胸而站,冷冷地注視著劉璟。

劉璟笑了笑問道:“這位將軍就是聞名天下的虎侯嗎?”

曹操回頭看了許褚一眼,臉一沉道:“不必如此緊張,后退!”

許褚行一禮,后退幾步,和幾名文官并肩而戰,劉璟又看了看幾名文官,有些遺憾道:“久聞程仲德和荀公達天下之名,卻未能一見,甚是遺憾!”

曹操呵呵一笑,“這還不容易嗎?仲德和公達都在座船上,璟公子若想見,我讓他們進來就是了。”

曹操隨即吩咐許褚,“請兩位先生進來!”

片刻,程昱和荀攸一起走進大艙,劉璟連忙起身見禮,曹操將他二人一一介紹給劉璟,程昱感嘆道:“當真是后生可畏,見到璟公子,我才知道自己老矣!”

“兩位先生過謙了,請坐吧!”

程昱和荀攸心里明白,這是劉璟和曹操的會面,不是他們能參與,兩人遠遠坐下,面帶笑容旁觀曹劉二人會面。

盡管兩人都說這次會面只是私人交往,只談私交,不涉公事,可事實上,他們心里都清楚,不可能不談公事,這次會面的本質就是一次談判。

沉吟一下,問道:“聽說璟公子從蔡家手中收了一半的良田,許昌頗有議論,璟公子先收黃家之地,后收蔡家之田,很多人都認為璟公子不容荊州世家,可有此事?”

劉璟一笑,“三人成虎,傳言大多夸張,不足為信。”

“難道并無其事?”

“也不盡然,事情確有其事,黃家是因為子嗣斷絕,再無繼承之人,官府自然要收回,至于蔡家,是因為世家權貴并田太烈,這是黃巾之禍的根源,所以適當讓利于民,這也是長治久安的保證,我想丞相應該比我體會更深。”

曹操默默點頭,他當然知道黃巾之禍的根源在于土地兼并,饑民無以為食,遂揭竿而起,他嘆了口氣道:“璟公子洞察犀利,看到了今朝亂世的根源,不知璟公子認為百年后又如何?”

劉璟沉吟一下笑道:“其實從古至今,就是一輪權貴取代另一輪權貴的過程,在立朝之初,往往是經歷大亂,人口銳減,資源豐富,那時新權貴取千田便可滋養,不與民爭利。

待百年后,權貴子孫滋生蔓長,千田不足養,需要萬田、百萬田,而民眾的人口也同樣在增加,對土地需求同樣增大。

這時資源不足,權貴開始與民爭利,巧取豪奪,無一不足,矛盾開始積累,待矛盾積累到足夠多時就會爆發,又重新改朝換代,千百年來就是循環這個怪圈。”

“那怎么解決呢?”曹操沉思良久又問道。

劉璟笑了笑,“其實解決的辦法也有,那就是走出去,以天下之廣袤,資源之豐富,土地不再稀缺,百姓得以生存,王朝便可以延長,至于能延長多久,那就不是你我所能知道。”

曹操忍不住感慨到:“我曾聽胡人說,西去之路足有十萬里之遙,現在璟公子又讓我再生雄心壯志,有生之年我定會向西征伐,看一看天下究竟有多么廣闊?”

“若丞相西征未盡,劉璟愿繼承丞相之志,再率漢家兒郎向西征伐,完成丞相未盡大業!”

兩人對視一眼,一起大笑起來。

房間的氣氛開始活躍了,曹操又繼續道:“現在還有一種說法,說我曹孟德重法抑儒,是天下士族之敵,而璟公子在江夏建書院,養士族,重儒勸學,令天下士族歸心,以至于我此次南征引來滿朝士族抨擊,說我南征斷絕了儒家最后希望,我想知道,璟公子當真是重儒輕法嗎?”

劉璟淡淡一笑,“丞相做事,不愧于心便可,何必在意別人怎么說?”

曹操搖了搖頭,凝視著劉璟道:“我就想知道,你真是他們所說的重儒之人嗎?”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劉璟沉思良久才道:“如果說法治能長久,秦朝為何二世而亡?如果儒德能治國,漢朝為何又淪落到今天的境地?我倒覺得應該用儒以治心,用法以治權,用道以治國,儒法道兼用,各施其長,方是長久之道。”

收起回復

共有1頁

回復貼:1

還沒有百度帳號?后查看最近玩過的游戲吧友熱玩游戲排行

熱度:492014

熱度:437998

類型:休閑競技

熱度:382324

類型:模擬經營

熱度:373974

熱度:244044

熱度:72920

類型:模擬經營

熱度:57138

熱度:34674

熱度:33590

熱度:29574


上一章  |  兵臨天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