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杰聞言臉上頓時一窘,站起身來說道:“唐主任,機載火控系統是飛機上用于控制航空武器彈藥的投射方向、時機和密度,使其命中目標的成套設備的總稱。其性能的優劣,是飛機作戰能力的重要標志之一。”
唐小軍聞言笑著點頭說道:“不錯!這些在座的人都知道。”
楊杰聽唐小軍這么說,郁悶的說道:“第三代全數字化綜合火控系統,由火控雷達FCR、火控計算機FCC、慣導INU、導航面板FCNP、平顯HUD、外掛管理SMS、大氣機CADC、雷達光電顯示REQ/MFD、目標傳感器識別TISL、任務計算機等組成,通過1553B總線聯結。
我是軟件開發人員,讓我根據硬件性能,進行軟件開發使其達到最優搭配效果,這個我能做到,可是讓我主持第三代戰機航電火控系統的研發工作,這個您太抬舉我了,我對硬件研究工作一竅不通啊!”
唐小軍等楊杰說完后,頓時忍不住笑了。
楊杰還真是太年輕了,在座的都是飛機設計行業里的專家,就算是他這個總設計師,也不可能負責每一項研究工作。各項研究工作甚至都不是一個研究所能單獨完成的,需要材料、武器、航電、軟件等等多個不同專業的研究所,共同為某一型號的飛機進行聯合開發。
第三代火控系統的重要性對戰斗機來說毋庸置疑,特別是自行研制的首個具有國際第三代戰斗機水平的火控系統,更是代表華夏擁有開發第三代戰機的標志。
華夏軍工在八十年代雖然因為各種原因發展滯后了許多,但是第三代戰斗機火控系統,仍舊沒有停止過研究。甚至在903所。關于第三代戰斗機火控系統的開發工作,已經取得了不少的進展。
“我明白你的顧慮,你放心,雖然國內戰機的各項研究工作要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但是幾十年下來。技術積累已經讓我們擁有了較高的研發實力。
目前J82的火控系統,就是903所負責改進研發的,在柴所長的領導下,與火控雷達研究所等相關研究所通力合作下,已經掌握了不少第三代戰斗機火控系統的關鍵技術。
因此你不用擔心,你只需要提供總體設計思路和系統開發工作。其他各項工作有專業研發人員負責,他們會盡力達到甚至超過你設計的系統的設備要求。”唐小軍笑著解釋了一句后,楊杰這才訕訕的一笑,放下心來。
柴一鳴聽唐小軍說起903所,臉上露出一絲榮光,對楊杰介紹道:“我們所研發的火控系統與老型號所采用的第二代HUD/WACS相比。新火控的作戰武器種類、武器投射方式、武器投放精度、機載傳感器兼容性、可靠性和可維護性上都有飛躍性的發展。
飛行員可使用類似F15、F16等的操縱桿加油門桿操縱布局,加上頭盔顯示器,操縱性大有改善。
以前J82也就只能用近距導彈、炸彈加火箭彈,沒有任何靈巧武器,可以邊機動邊攻擊,攻擊自動化加強,減輕了飛行員的工作量。并完成了80年代末提出的攔射火控、離軸發射和自動機動攻擊技術等火控原理的實用化。
而我們所新的火控系統,使用國內研制的多種先進傳感器吊艙,因此該火控具備綜合火力飛行控制系統IFFCS的某些功能和自動機動攻擊系統AMAA的功能。
改進之后的J82戰斗機,攻擊占位時間縮短,反應時間縮短,精度提高,武器種類更加豐富,可以攜帶中距導彈、對地制導武器、反艦導彈等精確的發起攻擊。”
楊杰聽著柴一鳴的解說,心中對華夏軍工的整體實力,算是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之前薛萬鈞詳細闡述了XL戰斗機的設計方案。包括氣動布局、發動機系統、彈射救生系統和座艙,以及強大的武器配置和全天候超視距作戰能力。
但是這些西方發達國家的戰斗機,早在多年前就已經達到了,從整體來看,華夏空軍使用的戰機。比西方發達國家起碼落后二十年以上。而且關鍵的飛機心臟——發動機系統,也是華夏空軍發展的一個短板,這個問題不解決,即使航電武器發展的再好,仍舊將會受制于人。
“下面由我來向大家介紹一下,ML項目的相關設計。”
唐小軍是ML項目的總設計師,而這款戰斗機,也是華夏真正的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戰斗機。跟之前XL戰斗機立足于中低端市場不同,ML戰斗機是未來華夏空軍衛國利器,直接要與西方發達國家第三代戰機同場競技的先進戰機,其意義非XL戰機可比。
唐小軍站在臺上,目光凝重,表情嚴肅,環視會議室一圈后,目光落在一款飛機模型上,上前幾步來到模型前,小心翼翼的揭開玻璃門,然后把模型搬出來,放在會議室前方的演講臺上。
“這就是我們ML項目研究設計的我國第一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戰斗機,這是全尺寸模型,原型機與兩年多前已經在開始建造,計劃明年開始首飛。
ML戰斗機是我國自主研制的單發動機、輕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采用鴨式布局的的第三代戰斗機。當然如果按照蘇國的戰斗機劃分標準,也可以稱之為第四代戰斗機。”唐小軍臉上露出視若珍寶的表情,目光凝視著演講臺上的那架飛機模型,就像是看著自己的孩子一般,眼中充滿了愛意。
“在這款戰斗機的研發上,我們推行了符合世界潮流的設計思想和和技術管理方法,制定了全機各系統自上而下進行綜合設計,自下而上進行綜合驗證和試驗。各大系統都必須由總體設計單位綜合的研制總思路。”唐小軍這句話顯然是對楊杰說的,他說這句話的時候,目光和藹的看向楊杰,并沖楊杰點了點頭,算是明確的告訴楊杰。在關于開發火控系統的問題上,不用太過擔心,ML戰機的研發,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
“ML戰斗機采用鴨式布局,翼身融合,主翼后部機身兩側沒有安排其他結構。這體現了翼身融合的設計理念,只是在尾噴管前端機腹下加裝了兩片外斜腹鰭。
進氣道位于機腹下,由在邊界層分離板后方的調節板構成進氣道的前部,這為發動機提供了不同飛行狀態所需的氣流,更加適合高性能空空作戰。
ML戰斗機采用三具彩色下顯,加一具平視顯示器的座艙布局。雖然跟XL戰機的座艙布局相比,略顯老氣,而且還保留了大量的機電式儀表,但這是90年代初定下的布局設計方案,不影響戰機的作戰整體水平,加上國外平顯軟件價格太高,因此研發初期就按照原設計進行了。
彈射救生采用了傳蓋式火箭彈射座椅。雷達采用國產脈沖多普勒雷達,搜索距離100千米至130千米,攻擊距離80千米至90千米,可同時跟蹤6個目標,并選定4個加以鎖定摧毀。
飛行控制軟件使用數字式四余度線傳飛行控制系統,這套系統經過相關單位研究摸索,通過以國幼獅飛行控制軟件改良而成……”唐小軍站在臺上,聲情并茂的介紹著ML戰斗機的相關情況,聽著唐小軍的講解,楊杰看著臺上的模型。對這款戰機有了一個詳細的了解。
不出意外,這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戰斗機,發動機仍然是短板,需要從蘇國進口,而且雷達也相對處于弱勢。遠期必須采用相控陣雷達進行升級,不然無法跟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戰機抗衡。
而且機身設計也有問題,特別是氣動布局的進氣道設計,從模型上不難看出,這種進氣道會使隱身效果降低,重量偏大而且結構復雜,會加大生產費用,增加維護成本。
關于航電火控系統,這些都算是ML戰機的短板,就算唐小軍不說,楊杰也清楚。
等到唐小軍把ML戰機的相關情況介紹完,會議室中頓時響起陣陣掌聲。
ML戰機跟XL戰機不同,ML戰機已經開始制造,并即將迎來首飛,正因為如此,唐小軍才格外的激動。
楊杰的火控系統設計方案他仔細看過,對這個軟件開發方面的天才,唐小軍是十分佩服的,也正是因為楊杰是軟件開發天才,所以這些七老八十的老專家們才沒有絲毫看不起年輕的楊杰,畢竟軟件開發是年輕人的樂土。
“神鷹,ML戰斗機的基本情況就是這些,請你上臺來,根據ML戰機的設計情況,暢談一下你對這款飛機的看法,以及航電火控系統的設想。”唐小軍作出一個請的手勢,臉上露出笑容,靜待楊杰上臺。
楊杰聞言大方的起身,大步走上臺,跟唐小軍點了點頭后,這才轉身面向臺下的專家們,看著眼前精致的全尺寸戰機模型,楊杰仔細看著戰機的氣動布局和整體設計,眉頭不由微微蹙起。
“雖然我不是飛機設計師,但是我也學過機械設計,對這款第三代戰斗機,我覺得有些設計不太理想。唐總師和各位專家請稍安勿躁,聽我這個外行人,簡單的說一下我對這款飛機的感官和改進的想法,如果有貽笑大方的地方,請諸位見諒。”楊杰說著一手拿起講臺上的飛機模型,舉高來讓臺下的人看的更仔細一些。
“首先進氣道就是一個大問題,正如唐總師所說,這種傳統矩形形狀進氣道,需要一條大的可調進氣斜板來產生一個向后傾斜的激波幫助進氣道壓縮過程。斜板以銳角安裝使吸入空氣從縱向轉向進氣流。
空氣斜板包含許多移動部件,這種進氣道不僅會增加雷達反射面使隱身效果降低,機身重量偏大而且結構也很復雜,無疑會加大生產費用,增加維護成本。
如果改成無斜板進氣入口。比如DSI無附面層隔道超音速進氣口也就是蚌式進氣道,使用這個位于入口一體式凸起去代替可調斜板,這樣就去除了入口上的所有移動部件,能減輕機體全重和飛機的雷達反射面。”楊杰不說火控系統,卻說起了讓人意外的氣動布局。這確實讓包括不了解楊杰的唐小軍等人意外。
但是不得不說楊杰的意見很中肯,而且仔細一想也確實如此,使用無斜板進氣入口,確實比現在ML戰機的進氣口要好很多,只是這樣的話無疑會加大機身的制作工藝,以及要對戰機整體氣動布局進行修改。工程量大了很多。
對于一款已經開始制造并即將準備首飛的戰斗機來說,在這個時候進行氣動布局調整,等于就是要進行全新的設計,將會極大的滯后戰機的首飛工作,并產生新的研發試驗費用。
“大家請看模型的尾翼,ML戰機是銳利直線尾翼。如果改成邊緣是彎曲形,大的整流罩被加到尾翼的頂端去容納電子戰和對抗裝置,這樣會不會更符合未來復雜電磁環境下的作戰需求?
另外氣動布局還能進行改進的有機頭線條向下傾斜,垂尾切尖,腹鰭切尖,風擋前加裝光電探測儀。這些改進有助于降低飛行阻力,改善飛機的加速性能、提高航程。當然因為進氣道的改變。最大速度應該會略低于改進前的型號。
如果雷達使用有源相控陣雷達的話,機頭也會由圓錐形變為扁圓形,以起到對空氣進入進氣道前的預壓縮作用……”楊杰滔滔不絕的述說,讓唐小軍等人表情一變再變,這哪是不懂飛機設計的人口中能說出的話,簡直就是經營此道多年,有著豐富飛機設計經驗的專家,才能說出的改進意見嘛!
楊杰給他們帶來的震撼顯然還沒有完,說完外形改進的問題后,楊杰又開始針對唐小軍說的戰機內部設計進行了一翻講說。
“正如唐總師所說。ML戰機座艙布局略顯老舊,就算現在不影響戰斗機的整體作戰能力,可是等到試飛結束批量生產的話,還需要幾年的時間,依照現在航電發展速度。等到ML戰斗機能批量生產的時候,這樣的設計就已經過時了。
既然要設計生產我國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戰斗機,那么就不能得過且過,不要想著盡快出成績,這是對自己不負責,也是對空軍指戰員不負責,我們必須要著眼于未來,現在投入時間和經費,是為了給未來節約時間和軍費。
因此衍射平顯,機頭加裝IRST,強化電子戰能力,優化機體,增強超音速性能等等,使其ML戰斗機能達到國外三代半戰斗機的水平,大大提高我軍空戰裝備……”楊杰擲地有聲的話語,帶給在座眾多專家陣陣耳目一新的觀念。
不要急著出成績,慢工出細活,現在把不合適的戰機推出來,既浪費了研究經驗,也浪費了空軍發展的時間。
當然,也有專家認為,如果不推出ML戰斗機,不制作試驗機,又如何發現這款戰機的真實優缺點,紙上談兵誰都會,但是能不能起到效果,還是要看試驗機試飛之后的結果。
因此楊杰的話音落下后,在場的專家們頓時交頭接耳的議論了起來,顯然楊杰的話讓他們有些難堪,畢竟這里是第三代戰機研發中心,唐小軍又是ML戰機的總設計師,當著唐小軍的面打他的臉,確實有點過了。
唐小軍此刻臉色凝重,盯著楊杰手中的模型,心中正在分析著楊杰說的那些改進方案,并沒有在意楊杰是不是當眾落了他的面子,也沒在意底下那些尊敬他的研究員們義憤填膺的想要幫他出氣的行為。
“今天我來這里,主要是跟大家探討交流戰斗機火控系統的相關問題,不過薛總和唐總先后介紹了兩款我國自主研發的優秀第三代戰斗機,我聽了之后獲益感想良多。華夏有在座諸位優秀的設計工程師們,軍工實力只會越來越強,我們的國防建設也會越來越現代化。
既然今天有幸來到第三代戰斗機研發中心,有幸站在這個講臺上跟大家交流探討,那么我就班門弄斧,跟大家談談關于第四代戰機航電系統的設想思路。”楊杰把手中的模型放下,并沒有直接下臺,而是抑揚頓挫的轉移了大家的視線,把眾人的注意力成功的進行了轉移。
“我不知道華夏目前有沒有第四代戰斗機的預研計劃,不過我個人對第四代戰機的航電系統有一些想法,在這里跟大家交流一下,或許能給大家一個參考。”楊杰的話成功吸引了包括唐小軍在內的所有人的注意。
見大家都把目光重新投到自己身上后,楊杰咳嗽一聲,頓了一頓后,這才娓娓說道:“火控系統離不開機載綜合處理計算機和高速數據總線的支持,第四代戰斗機需要的處理計算機計算能力更高,數據總線傳輸速率更快。
關于第四代戰機機載綜合處理計算機,由數據處理模塊、數字信號處理模塊、系統大容量存儲器等設備組成,運算速度遠遠高于第三代戰機的計算機。而高速數據總線,也將由火控系統的電纜升級為光纖,也就是1773總線標準。
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新一代的航空電子系統,核心ICP應該擁有可擴充插槽,分別對應不同的模塊,其中包括數據、信號、視頻/圖像、輸入輸出控制、電源等。處理器最好使用自助研發的處理器,結合有源相控陣雷達,使得第四代戰斗機的航電系統至少在部分實現綜合射頻功能。
利用AESA來同時完成探測、電子戰及通信等功能,航電系統應該具備一定的輔助決策功能……”(。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請到m.qidia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