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二十四監第532章千古英烈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二十四監 >>大明二十四監最新章節列表 >> 第532章千古英烈

第532章千古英烈


更新時間:2013年11月02日  作者:夢難成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夢難成 | 大明二十四監 
背景色:



這次的收獲是這二個月以來最大的一次,上千匹的戰馬還有一些駱駝。俘虜當然有,但基本都是受傷的。還需要醫治一番才能當做勞動力使用。而對于殘疾的俘虜,本著人道主義精神,還是讓他們少受一點人世的病痛折磨,讓他們歡樂的回歸凈土吧。

餓得前心貼著后心的凈軍、錦衣衛們,剛剛打掃完戰場,就在眾人的山呼聲中走進了城池,這點朱由校并沒有要求來個不拿群眾一針對線的做派。百姓們的感激之情那就要接著,百姓是天,是最高的長者,長者賜不敢辭,讓人家表達一下感激之情,大家都痛快。但若有人逼著百姓來感激一下意思意思,那就不是朱由校能容忍的事情了。

一入城,就看到了什么叫做冰火兩重天了,死的人的確不少,有二千多人永遠的倒在了血泊之中,這里面有軍人、有百姓、有官員,但無論他們生前是顯赫也好,平凡也罷,如今都躺在了那里。他們的親人不斷的呼天搶地,但無論多大的悲傷,也無法叫醒他們的親人。

在閻應元的帶領之下,凈軍、錦衣衛們,紛紛脫帽,死者為大,而且這些人的勇氣與行為,也值得所有的人尊重。他們用死換來了張掖的勝利。若沒有他們的拼搏估計此時張掖已經是在韃靼人的手上,張掖城里死得人將會更多更多。

張掖的軍民們因為凈軍錦衣衛的‘禮遇’而安靜下來,這些死去的英烈,用他們的死,給他們換來了勝利,他們都是值得讓人尊重的。

“黃指揮使,吾皇最敬重的就是英烈,其在幾處地方都建有英烈碑,張掖城軍民同心抗擊韃靼,這些死去的人。理應受到最為肅穆莊嚴的待遇。建議張掖城也應立碑為念,并善恤其遺孀遺孤。”閻應對沖著東方拱手說道。

“閻帥所言極是,若無鄉親父老們的鼎力支持舍生忘死的守城,張掖城萬守不到貴軍前來之時,他們是張掖城的恩人,樹碑立傳正是吾等所愿,撫恤其家小也正是吾等職責所在。義不容辭。”黃吉克纘代表軍方悲情的說,對于閻應元也給足了面子,單就品級上說,他是正二品的一方大員。而親軍里就是盧象升也就是個四品官員,離他的品級遠著呢。不過就象是田爾耕混過了天也就是個正三品,這已經是錦衣衛的頂點了。一品二品的大員對其不也是以禮相待嗎?

黃克纘同時眼光掃向了文官體系。畢竟這里學是軍政分開的,黃克纘官再大也只是軍方的,而非民政。而樹碑立傳這樣的事恰巧是民事。

“黃指揮使大人所說極是,論起來不僅百姓是為這些英烈所救,吾等城破之時,又焉能有存活的道理?感恩戴德是人之美德,理當支持。吾皇先立善行碑。再立英烈碑,一是告慰為國捐軀的英烈,二是為教化萬民及后世子孫,記住先烈們流血犧牲,方保住了大明國土不失,乃使其萬世受人景仰,是萬民之楷模,榜樣。合乎圣人雖千萬人吾愿往也之氣概。理當樹碑立傳,永受香火,使其子孫后代以此為榮。”張掖巡撫孫居相也立刻表態,好家伙,這哪里是一個碑那么簡單啊,處理不好,估計全城的人用口水就能把自己淹了。

“既然如此。末將也會向吾皇傳報此英烈事跡,請吾皇定奪。”閻應元聽到大家都此中如此一心,也表示了上達天聽之說。

很快為英烈立碑,善待遺孀遺孤的消息立刻傳遍了東城。此事明日就會上報給圣天子,這給悲傷的人們有了一絲的安慰。圣天子的仁慈,對待有功人員的獎賞,那是婦孺皆知。

滿城里殺豬宰羊慶祝著,斥候也傳回了幾個方面的消息,對付四支千人韃靼的隊伍已經平均有了四百親兵,局勢呈一邊倒的發展。而韃靼主力,在西方三十里處安營扎寨。其西方二十里地就是二千多的天雄軍主力。

第二天一早,京城,朱由校就接到了張掖遭到韃靼人進攻的消息,看到二千多人的損失,雖然沒有韃靼死得多,但那有什么用?他們是泥,大明百姓是云,有可比性嗎?所以朱由校暗自握緊了拳頭。一是氣韃靼人竟然有用膽量如此進攻大明的大城,荼毒生靈,如此囂張;一是氣閻應元和盧象升的辦事不利,怎么能夠如此讓韃靼人就輕易的二萬人突破了邊墻竟然不知不覺了呢?情報人員都在做什么?把兩個派去不就是為了讓百姓今年免受劫難嗎?西北的防務朱由校已經不敢依靠當地的軍兵力量了,大明的軍兵已經腐爛到了骨子里,不是一朝能夠改變的。漢人幫著偷城,這已經是常手的招數了。兩人為何不言不語?

被宣進宮的孫承宗卻有一番說辭:“皇上暫息雷霆之怒,臣以為,盧、閻二人并無過失。守城之責本為指揮使所有,地人最高四品的官職,也無法對其指手畫腳。情報在哈密衛本就是弱項,盧象升只以一個二萬人聚集的情報推測出了其兵鋒所指,亦為智者。韃靼人自沙漠而來,可謂神不知鬼不覺,五路分兵,的確讓人難以救援。守城之失在于被敵人偷城失去了吊城、城門。否則僅填護城河一項,就能耽誤一天的時間。故非盧、閻二人之過也。”

朱由校一聽也慢慢的平息了怒火,與孫承宗商量之后,光報立刻傳旨:一是務必將此進犯大明的韃靼人全殲,以慰英烈在在之靈;二是表彰有功將士,凡有功之人,按功賞銀;三是同意立英烈碑,四是撫恤死難的大明英烈。以上由宮中送十萬兩白銀辦理。

對于大明的撫恤,朱由校當然認為是一種對英烈的污辱,一個人不值一頭驢的價錢,這算什么撫恤?讓人家孤兒寡母的怎么活下去?死的不一定是有戰功的,這是不錯的,比如說你剛剛上了戰場,就被敵人一箭射死了,功勞當然也就沒有了。這種理論雖然有欠公平,但的確存在,戰軍以結果論。


上一章  |  大明二十四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