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語重心長的說著,的確李之藻也是一個見識不凡的科學家,其成就若全心的放在研究上,成就也yiyàng小不了。但若真的一心放在了天主教上,那洗腦洗的也差不了多少了。
“皇上教誨,草民聽了也有很多的感觸,容草民回去多想想。”李之藻雖然沒有頓悟,但聽了這么多,首先有一點的確是確定了,天主教在大明的確是水土不服。第一個就是和皇權直接產生了碰撞,不讓人信皇上,拜皇上,能拜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上帝那邊的諸神。這肯定是皇上不會準許的,無論哪個皇上可以允許自己的子民和自己平起平坐的?而且萬歲都不能喊了。
其次那就是孔子了,大明的士大夫們基本都是尊孔的,即便是皇上如此的把孔子批成了第一漢奸家族,也沒有減少士大夫對孔的熱情。
再次那就是祖先了,對于祭祖那是第個中國人所必須的,無論是官方主持的,還是家里自行的,這樣都需要行禮的。
但以上三點,恰恰和教義想違背了。這點倒和伊斯蘭教,不許抽煙、喝酒yiyàng,一個煙鬼、酒鬼,還談什么是伊斯蘭教徒,那簡直就是笑話了。[]
488
(而李之藻不知道的是,時間到了下個世紀之后,那著名的‘禁約’就會出現了,什么不許拜孔子、不許敬天、不許進祠堂,到墳頭前不許行跪拜禮民、不許在家有靈牌等等。但被康熙給惱了,最終禁止了天主教的傳教。之后。羅馬教廷才改了口,來了個變通八條,但康熙并沒有改口。這變能八變又被廢除了,真不明白為什么中國人還要信這樣反復不定的教。)
“好,朕最后問一個問題,當朕的要求和羅馬教廷的要求相矛盾了,李之藻你會聽誰的?你無須回答朕,朕要求的是,你自己回答自己,想明白這個問題。再想想天主教在大明傳播。到底對大明有什么好處?僅僅是讓百姓向善嗎?把這些東西想好后,再決定一下,你信的那個教又有什么意義?”
朱由校最后做了努力,希望這個李之藻能夠迷途知返。不要被天主教毒害的太深了。
“是皇上。草民告退。”
李之藻走了。看著他有些失魂落魄的樣子,徐光啟也急忙的告了個罪,跟著李之藻出去了。
但乾清宮并沒有平靜。因為黃尊素又跟著求見來了,自己上次因為了趙南星、葉向高兩人求情,被皇上罵了一次,自己來給皇上說愿意較力,卻因為官員要會賺錢,而提出了異議,被拒絕后,自己真的傷心透了。
而現在皇上大捷歸來,他和趙南星、葉向高都是聽著皇上各種各樣的消息的,從民生方面廢除了遼餉,到免了全國的農稅,再到官府去組建施工單位修路以賺取地方官府所用;而軍事上,從大同到岱海,到歸化、到榆林,把蒙古聯軍、林丹可汗的軍隊徹底打敗,然后又是袁可立三打建奴,皇上親守喜峰口,創下了三屯營大捷;而政治上,破宗室以建天門城、、、、、、這些都是皇上在這次出征之后完成的。
軍事上的強硬,將上百年無法解決的河套地區,給徹底的來了一個移民,除根的解決了來自蒙古族的wēixié。河套地區涉及著山西、陜西和寧夏三個省份,一旦解決,立刻把那里的幾個衛幾十萬兵戶,徹底的給解放出來了。而且重新把黃河天險掌握起來,便于開發那黃河的唯利一套,這下能提供多少的墾地給大明的百姓。雖然那里皇上不會讓任何人染指,都將是皇上的‘皇莊’,但現在由皇上提供天下的稅收,仍然是為大明服務,朝野上下雖然看得眼紅,但在這樣的大義面前,愣是誰也不敢提出來去分一杯羹。
現在,黃尊素是想明白了,皇上和東林黨的矛盾也因為自己主動承擔了稅收,而再也沒有了矛盾。而在皇上的領導之下,大明也日益鞏固、強盛、富裕起來,這充分的表明了皇上的正確性。上次皇上就告訴他,需要的是能實實在在賺錢的官員,正象皇上自己yiyàng,賺錢給全國的百姓交稅,經維持大明帝國的運行。
什么不為五斗米而拯,不能持籌握算,士大夫的氣節等,這些在為國為民這樣的大義之下,一切都變成了浮云。黃尊素徹底的打算把自己變成一個官商,來給大明賺錢,養百姓、搞民生、搞建設、、、、、
把這樣的信心表了一番之后,朱由校聽著仍然是不動聲色,任由黃尊素在那里展示‘個人才藝’。最后黃尊素自己都深感不安,在那里有些別扭起來。
“黃愛卿,朕理解你的意思,也相信你的決心。朕離去之前就表示過,朕從蒙古歸來之日,就是你獲得自由之時。能聽到愛卿的這些話,朕很欣慰。看來這段時間黃愛卿的確改了一些,自己如何的為國為民切實的考慮了,而不是僅僅只放在嘴上,在行動上卻做著毀滅這個國家的事情。從今日起,出宮回家去吧。”朱由校看著情緒激動的黃尊素,語氣平淡的說。從將其救入宮中到如今,大明帝國已經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東林黨已經沒有任何可以wēixié到自己地位的機會了,如此大儒也沒有理由接著軟禁在宮里了,還是放生回去,多做一些文藝工作吧。
“皇上,要放草民回家?”黃尊素一愣,這幾個月以來,他是多么的想家啊,沒想到,今天皇上竟然如此說。
“黃愛卿,朕從將你請入宮中時起,目的就是為了保護你,更是不想讓你的固執把自己害了。如今大明許多的事情都已經塵埃落定,并正在不斷的向著國富民強的方面發展,愛卿的心情也不再局限在小小的士大夫階層,不再局限在所代表的那一個小團體里,而是放眼于大明、大明的國事、大明的百姓,如此和朕的意志是yiyàng的,朕為何還要軟禁著你呢?”黃尊素的心態的確讓朱由校放心不少,如此這樣的人不會再成為大明的絆腳石,當然是要放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