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二十四監第351章防守反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二十四監 >>大明二十四監最新章節列表 >> 第351章防守反擊

第351章防守反擊


更新時間:2013年09月02日  作者:夢難成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夢難成 | 大明二十四監 
第1頁

ww.8X.omu8小說網

聽著何可綱如此說,朱由校點了點頭說:“朕之所以選擇在谷中行走,其實有些一意孤行了。而且事發突然,不存在什么泄密。北上的路就只有兩條,非此即彼,敵人之所以找出一點蛛絲馬跡,估計應該是昨天下午閆應元布置谷口時發現的。而這里本身就是他們的地頭,找這樣的地方設伏,應當是很簡單的事。看看這里的情況,與其說是埋伏,倒不如說是阻截朕的大軍更妥貼,何愛卿以為呢。”

何可綱一聽這話越想越覺得有道理,點頭后緊張的說:“皇上分析的有道理,既然如此還是遠離敵人的陰謀,趕快出谷,那無論什么陰謀都不再起效用了。”

“是啊,皇上,千金之體坐不垂堂,君子不立危墻,且陛下一肩擔負著大明中興的重任,不可在此涉險啊。”一旁來參觀學習的袁崇煥此時的心理相當的緊張。本不愿意說話的,也憋不住的說,當然也有討好之嫌。

“何愛卿、袁愛卿莫急著叫嚷著出去,且耐心的聽朕說說,你們也幫著分析一二。”朱由校有些不耐的說,他的腦子又不是渦輪增壓器的,還做不到瞬間加速的效果,隱隱的有些感覺,總感覺敵人有了公雞車一直隱而不發,今天如果只是為了阻止自己北上,而暴露出來,這個目的不應該和公雞車的戰場上突然出現的價值是不可比的。

“眾愛卿,你們分析一下。蒙古人阻截朕的大軍,目的是什么?”

“皇上,有可能夠蒙古人為了拖延時間,如果皇上強攻,無疑會損失巨大,還不一定能攻下,如若不攻,那就要回去,這一來一去必然是耽誤時rì。而他們有可能是為了等著西征而來的林丹。”如今林丹可汗正在西征,有和建奴那邊脫離戰斗的意思。而歸化城正是他途經的目標之一。所以以前袁可立的手下朱梅言道。

“皇上。臣以為不是為了拖延時間,強攻之說肯定是不成立的,如此險地沒有十倍以上的兵力,很難攻下。其實繞道而行頂多是多了百里多的路程。相反那邊的路更加的平坦。利于大軍的進軍。阻截此處難道說逼我們走西邊的路?西邊有埋伏不成?”何可綱也定了定心。分析道。

“回皇上,臣認為何將軍所說的十倍以上著實夸大了,其實想攻此坡并不需要費多大的人命。只須用疊羅漢的方法,在靠著這邊的懸崖絕壁處把戰車疊高十丈左右,最上層擺上一部阻擊弩,就可以很好的打擊敵人了。”曹文昭這時卻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說。

“愛卿的方法雖然費事,但不失一種好方法,但現在討論的是敵人的目的。以后再議作戰方案吧。”對這種突發奇想,朱由校還是挺喜歡的,打仗就得靠腦子,把萬事萬物想著給利用上,有時候偏方也能治大病。記得這是朱由校前世一個張將軍就曾談過老百姓的海帶,可以繞住米國的潛艇的問題,讓朱由校深以為然,不管什么方法,能消滅敵人就是最好的方法。

“皇上,臣以為西邊不會有什么埋伏,哪里有放著峽谷不用,而在平坦之處設伏的道理?而且那獨輪車雖然粗糙,但顯然是專門是為了對付我軍的神弩和汽油彈準備的,沒有到決戰之際,肯定不會暴露的。”曹文昭聽從了皇上的話,分析道。

“皇上、、、、、、”

“決戰?曹愛卿說的是啊。在這里阻截我軍,那就是為了消滅我們,打敗我們。這里肯定也就是他們定的決戰之所了。”聽到這里,朱由校立刻認可了曹文昭的話,而且越想越覺得是那么一回事,如此明顯的埋伏是做什么的?敵人不會吃飽了沒事干就是在這里玩個阻截,讓自己知難而退繞個好走的道而已,俗話說,事有反常必有妖,那這個妖就是敵人有意在此一戰定乾坤!

“皇上,若果真如此,那敵人肯定會留有后手,用金木水火土之類的計謀肯定是不行的,這里暫時沒有這樣的條件,但敵人現在卻有這種公雞車,攻擊之時,神弩首先是失效了,因為有木槍的存在,接近起來都難,而讓他們在岱海受過兩次傷的汽油彈的投擲甚至是發射,也因為擋板的拍打反彈,而不敢太用,在這里也沒有壕溝可守。而且只要太陽坡不失,我軍就沖不過去。這樣如果從背后來襲,或攻或困,豈不是勝算在握?”何可綱也是越說越明白起來。

“不,何愛卿所說的汽油彈反彈那也只是地勢上的原因而已,若我軍投擲手在高處拋,反彈也到不了我們這邊。另外困是不可能的,因為有阻擊弩的存在,那種超遠距離讓他們根本不可能困住,只要我軍一點點的推進,始終不會讓其得逞的。所以蒙古人的打算就是攻,利用這個峽谷不惜一切代價將朕擊敗!這才是他們的終極目的。”朱由校終于找到方向了,一片烏云似乎解開了。

“這里沒有壕溝可以阻隔敵人、沒有水路可以迂回,大軍的憑仗,神弩和汽油彈又失去了部分作用,選擇如此之地,可見蒙古人也是用心良苦了。”朱由校看看周圍的環境,寬五六里的峽谷里,除了石頭還是石頭,兩邊都是懸崖絕壁高不可攀,一旦被堵住了,可謂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絕地了。

“皇上,我們...


上一章  |  大明二十四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