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二十四監第257章可綱遇伏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二十四監 >>大明二十四監最新章節列表 >> 第257章可綱遇伏

第257章可綱遇伏


更新時間:2013年08月26日  作者:夢難成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夢難成 | 大明二十四監 
夢難成

寧完我正想著呢,卻了周圍的不妥,錦衣衛搞的動靜太大了,神經再粗的人也會看到街面上有人在排查的,更何況寧完我這種特工級人物,那神經末梢可是相當靈敏的。雖然當時選擇的地方就偏僻,但看那天津衛全體出動,地毯式搜索的架勢,查也是很快的,但寧完我就需要面臨選擇了,真的沒想到錦衣衛會如此快的就在如此短的追到天津衛來。看來的確低估他們了。(他哪里為了找這些丟失的豎盾,出動了幾萬人的‘警力’)。

寧完我瞬間判斷出這次玩大發了,如果現在不找機會逃出去的話,估計這輩子就得交待了,幾十條命的官司,加上搶的是皇上的,被抓住了不死都沒天理了。這時候就得有一個取舍了,是留得青山在還能毀樹林,還是一不做二不休,將藏匿進行到底。天人交感之下,寧完我還是選擇了留有用之身,接著搞破壞。

帶著的幾個手下,悄悄的退了出去,在一處確定無人的河海邊,啟動了他的逃生計劃——水遁,這是早已練好的‘功夫’,沒辦法深入敵后,沒點保命的本事可是不行的。確定衣服上沒有其它物件后,扔下身上的衣服,換上準備好的水靠,悄然無聲的滑下水中,好在這時候正是盛夏,水中甚是涼快,在錦衣衛們根本想不到的前提之下,潛水而逃。

錦衣衛們在眾地頭蛇的幫助下,終于在短內,就了那輛滿載豎盾的車輛,一查一件不少,這一顆懸著心才放下一半。這次的差事可是相當的費勁。

經過多方打聽、詢問,終于確定了這輛車是今天一早進城的。然后有目擊者看到了七個人帶著這輛車進了那個小碼頭。然后就沒有然后了。線索斷了,對方相當的,沒有留下有用的線索。萬相和又留下一千錦衣衛提緝和捕頭們一起在天津衛找線索。而帶著二千綿衣衛回返,把豎盾輪流的帶在了馬上,棄馬而行,希望到晚上的時候能夠趕回京城。萬相和之所以這么急。一是要把消息傳,二是他們錦衣衛提緝倒是只有些行政瑣事,但南苑的錦衣衛卻是有大動作的。特別是已經換裝的,雖然不動作,但這是田爾耕特別交待的。還是越早越好。

那邊聞一禮帶隊的房山之行錦衣衛們也了,三千人對付二百人,雖然對方占據著優勢地理位置,但還是在不傷一兵一卒的情況之下把人給或殺或抓的帶了。正規軍和土匪的差距也就這樣表現出來了。而聞一禮的鬼點子當然也起到了相當到位的作用,這次算露臉了。

田爾耕親自聽了審問案犯的經過。就錦衣衛那些酷刑,除了楊漣這樣被洗了腦的,心中有著‘信仰’挺了,但這些烏合之眾的土匪,哪里挺的住這些。沒幾下就全部的摞了。

真象大白,田爾耕也最終了事情的大概。據匪徒交待,三天前有一個叫守完我的年輕人找上門來了,以十萬兩銀子的價錢,要求他們干一票買賣,然后他們就埋伏、、、、、、事后寧完我付清了尾款和他們分道揚鑣。

案件就這樣暫停了,除了在人海茫茫之中尋找那寧完我之處,沒有任何辦法了。田爾耕急忙給老魏和孫承宗匯報了破案的經過,孫承宗也算是松了一口氣,雖然寧完我沒有歸案,但追回了豎盾才是關鍵中的關鍵。趕緊的把消息連夜六百里加急送給皇上,雖然光報系統已經有了個雛形,但現在是晚上,還是用皇上驛站的快馬吧。

孫承宗又讓那四千換裝的南苑錦衣衛,放假一天,然后后天卯時回南苑點卯,有皇命。這是皇上交待的,現在兵力已經因為遼東錦州的失守、陜西的亂民、蒙古的親征而顯得捉襟見肘了。必須盡快的把武裝起來的南苑錦衣衛拉上各個戰場。

第二天清晨,大同,在接到京城血案始末之前,朱由校的眉頭就已經皺的接近疼痛了,沒想到何可綱被圍,草原之上趕來了二十多萬的援兵,正在往歸化城趕去。這樣的消息給本來相對簡單的歸化之征帶來了相當大的變數。

這五天以來,朱由校就天天看著凈軍訓練、接收京城里的戰車、建大同高塔,然后就是等待著何可綱的會師了,太長了,所以他從前天開始就催促啟動草原的情報系統,打聽消息。沒想到等的竟然是這樣一個消息,另一個孫承宗的翻版再次上演。

如今北京到大同的道路鋪到了一半多,光報系統也建的個七七八八,雖然不是都用高塔,但暫時沿途用高山上的高峰來做觀察點,也快了不少。所以對于清剿亂匪和遼東事宜,朱由校還是掌握了全面的消息的。

對于孫承宗啟用賀人龍、左良玉這樣的將領,朱由校當然是不放心的,那是些樣的人,朱由校不太熟悉,但兵匪一詞,也不算冤枉他們,一方面對老百姓留下匪過如梳兵過如篦人口實,一方面又養賊自重,一般的文臣還真駕馭不了他們。但現在蒙古功略處于正在進行時,想要撤銷了,又心有不甘。所以朱由校想到了一個文人里的怪胎,盧象升,自從上次傳在大名府站住腳跟后,朱由校也和盧象升能了幾次信,治理地方也算出色,但經濟發展方面顯然不如宋應升甚多。扔在下邊當知府,他也不是那塊料。正好要先在兵部掛個職,然后讓孫承宗安排他去參加剿匪。

而汪喬年的父親也死了,正欠他一個官位,下個奪情圣旨,去大名府上任吧,也算平調了。不過為了讓他心理平衡一些,賜了一些治喪之物,讓徐光啟代寫一些祭文之類的,算是補償吧。

正在處理這些事情之際,來自邊墻以外的消息,讓他驚心動魄,何可綱遇伏,被逼困守岱海。更有甚者,二十萬的蒙古聯軍成立,來自瓦剌、兀良哈三衛、曾格林沁、及科爾沁等草原的部落。這些人是來聲援歸化城的土默特蒙古族的。

照朱由校得到的情報看,他們絕不希望看到大明踏足草原,大明的強盛,絕對是蒙古族的一種災難。朱無璋時代,那是蒙古人最悲催的時代,動不動就是派如藍玉這樣的人來草原,甚至是幾次親征。好不容易朱元璋死了,又來了個朱棣,那也是個狠人,既是皇上又是猛將,也是好搞個親征之類的。好不容易出了個明英宗,讓蒙古族抓住了可勁的報復,幾十萬大軍來了個全軍覆滅,武將勛貴也弄死了大多數。就這樣,基本維持著,到了正德皇帝之時,大明又開始強硬起來,又搞起了親征,還好,正德掛的早了點,沒把事態擴大。而到了下面,大明皇上開始懷柔起來,直到開馬市,搞交易,才沒有了大仗。

但如今大明的皇上又來親征了,這可不是個好現象,雖然名義上是對付歸化城,誰他打順手了,會不會打的再遠點?自古以來,蒙古和漢人就是此消彼長,當漢人強大的時候,就是他們忍辱負重之刻,漢代、唐代、明代均是如此,這上千年的仗打下來,兩族之間的仇恨就是一團亂麻,根本解不開了。所以一聽到有心人的挑拔,當然的派兵來援了。

而何可綱被困,那是逃的溫布楚琥爾,在精心安排之下的結局,機會對地形的熟悉,何可綱在背靠岱海扎營之時,他率七萬蒙古軍,硬是用巨木大盾,把何可綱擠在了岱海之濱。

“岱海?”鋪上地圖之后,朱由校仔細的在地圖上找著,嘴里卻不由的咕嘟著,他是沒不明白是看了,還是送情報的人寫了,記得以前玩拼地圖時,那蒙古就是個內陸國,何可綱跑到海邊了呢?再說了,現在去的是呼和浩特,是中國的地方,不記得有海這個字眼啊?

找了半天,實在是找不到了,只能問旁邊的滿桂了,人家是蒙古族的,應該對那邊的地理有所了解。果然,滿桂立刻在地圖上找到了那個岱海。

原來岱海不是海只是個湖泊,不過是大了點而已,它的古稱天池,也叫大海,漢叫諸聞澤,魏叫鹽池,也稱旋鴻池(因鳥得名),俗稱葫蘆海(形狀),宋叫鴛鴦泊,遼稱奄遏下水,金叫昂遏下水,元叫下水,明復用奄遏下水,俗稱威寧海。

處在一個狹長的陷落盆地之中,南有馬頭山,北有蠻漢山拱衛,長約五十里,南北寬約四十里,面積倒是不小。

找到地方就好辦了,何可綱這三千凈軍,無論如何是不能放棄的,看來溫布楚琥爾,這是找到對付孫承宗的法門后,沒來及成功,就叫朱由校給破壞了,而今又拿了來對付何可綱了。無論如何,必須把何可綱救出來再說。(。)

是由無錯會員,更多章節請到網址:

如有處置不當之處請來信告之,我們會第一時間處理,給您帶來不帶敬請見諒。


上一章  |  大明二十四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