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難成
“既然如此,還談立即,能做?憑著遼東戰士的做戰能力,能夠在野外與建奴浪戰而勝嗎?連浪戰都不行,又何談攻城?所以朕不希望現在再由遼東體系的官兵,發動錦州收復戰了。”朱由校對于收復錦州問題,當然是有懷疑的,甚至只要‘認識’到遼東官兵的重要性,繼續征收遼餉,估計錦州應該會有一個大捷呈報給的。雖然說不出來理由,‘漢八旗’這樣的字眼,也只能在的腦海里出現。但再也不會飲鴆止渴重啟遼餉了。
而對于丟失的錦州這樣的事情,雖然來的突然,但也算是在預料當中了,如果把遼東體系的忠誠度算在里面,丟與不丟也沒有大不了的。只要陸路扼守住山海關、薊門一線,而海路由袁可立守著,(這個時期建奴雖有少量的水路船只,但相當的不發達,)中原腹地就是安全的,就無須擔心建奴能出幺蛾子。
但如果把心思全鋪在了錦州的上面,那只能是勞米傷財,不這個窟窿,需要多少錢財才能夠填平。所以朱由校徹底的打算放棄了。
“皇上,難道錦州就不要收復了嗎?要那里的軍事地位相當的重要,一旦舍給了建奴,所有的軍屯、軍堡,甚至是寧遠這樣的城市都將直接受到威脅,隨時有被建奴吞并的危險。”雖然感受著皇上的決定,但滿桂還是這樣說。
“皇上,滿總兵所言極是啊,錦州與寧遠互相依托,是遼東防御的關鍵所在。如果皇上放棄了,必將成為喪失國土之君,遭全國百姓的不滿。皇上切不可義氣用事啊。”孫承宗感覺皇上這時候完全是在玩小孩子的把戲,象是跟遼東將士在斗氣,但這事是開玩笑的嗎。那是國土淪喪的事情。關系到皇上的威名,和民心的聚焦。
“喪失國土?這些年喪失的還不夠多嗎?廣寧衛、復州衛、金州衛、建州衛、雙城衛等所有的遼東一百八十八衛,甚至是整個奴爾干都司不是都喪失了嗎?就非要守著一個錦州呢?難道還要朕再次每年向全國百姓征收遼餉,才能讓遼東將士助朕收復錦州嗎?不。朕不會對任何人妥協,朕要放棄遼東外所以的土地,袁可立袁愛卿處三千錦衣衛已經換裝結束。朕要先派他們防守山海關、薊門兩處關隘。而南苑錦衣衛換裝后,將接替他們。兩關不失,則建奴無法窺覬中原,兩關若失,大明百姓則有難了。而關外之地,則任由那些遼東將士折騰吧。待朕收拾了草原、平定了內亂之后,就是朕對遼東親征之時。朕要把遼東所有的失地,一一拿回!”指著大明地圖,看著這屬于奴爾干都司的一百八十八個衛所,看著黑龍江流域、烏蘇里江流域,那里是大明的領土。但卻因建奴的稱帝,而全部喪失了。
如今僅僅維系著山海關沿黃海的一隅之地,是大明的控制區,如今戰報也說被建奴所占了。依目前的情況,無非就是要不要去收復錦州,收復的結果就二個,失敗和成功,失敗了,那是可想而知的,依以前的戰報、折子看,遼東將士連在野外同建奴八旗軍浪戰的勇氣都沒有,失敗屬于正常的;而如果成功收復了,那這里面就值得玩味了,連浪戰都不敢和八旗打的軍隊,如何能夠在八旗手中攻城掠地?
既然里面有貓膩,那能奪,也就能再次失去。這樣的帳朱由校還是算的清的,既然如此,又何必非要把這個根本不是手里控制的錦州放在首要地位呢?干脆退一步海闊天空,扔給建奴算了。你們遼東將士愛收不收,只要緊守山海關、薊門這最后一道防線,就能不叫胡馬度陰山。然后騰出手來,慢慢收拾建奴就是。
而孫承宗所說的話語,基本上就是大明的國訓:不割地不賠款等,認為不應該放棄錦州這個遼東之戰的橋頭堡。但這塊雞脅,朱由校卻看的透徹,即便是讓‘漢八旗’從建奴手里‘奪’了,也不是真正的控制,只不過是面子工程而已。但面對著奴爾干都司一百八十八衛的喪失,一個小小的錦州,又算的了呢?
孫承宗聽了皇上的話也是有所明悟,是啊,事到如今,錦州這塊大明的遮羞布要與不要還有關系呢?而皇上對遼東將士的警戒之心,已經是越來越重了,而通過這種事,這種警戒明顯也不是沒有道理的。皇上一共從遼東提來了三個武將,用巧,都是受過孫承宗重用的,也都是外地人去遼當官的。
對于袁可立帶走的三千錦衣衛,其戰略用途是孫承宗當然心知肚明,但這次卻被皇上安排到了山海關、薊門關,這是要防誰?防建奴還是防遼東將士?這已經不是單純的不信任、懷疑這么簡單了。而是直接的駐兵防守,估計下一步三個月后,關于遼餉清算之事,肯定不是單純的貪污法辦這樣簡單了,很有可能兵戎相見。孫承宗六十多歲了,對于政治風向標把握的也是相當到位的,皇上如此的磨刀霍霍,其決心可見一斑,能看得出來,那遼東將士,難道看不出來嗎?
一千多凈軍,就能打的蒙古幾萬騎兵扔下劫掠來的物質潰敗而逃。如果南苑的二萬錦衣衛裝備上神弩,遼東的將士無論如何也不會是他們的對手,這場博弈的勝利者一定是皇上的。
孫承宗越想越覺得皇上這是有意無意的把遼東將士推向建奴那邊,連一絲的留戀都沒有,做的是如此絕決。雖然不明白皇上對他們為何如此,即便是他們有些養賊自重的嫌疑,也不能一點余地都不留吧?無不少字
其實他哪里,從感情上,朱由校能理解滿清入主中原的夢想,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看到明朝的不堪一擊,滿清有些想法,欲取而代之是正常的。但他的感情里決不能忍受‘漢八旗’那幫漢奸,帶著異族來屠殺的同胞,如此的數典忘祖喪心病狂滅絕人性,把刀子對準的同胞,要他們每年拿到的遼餉是從這些大明百姓的牙齒里省出來的,供他們吃穿用度,他們卻拿著這些錢養活的家丁,然后屠殺二十幾年里省吃儉用節衣縮食給他們輸送錢糧的百姓,天理何在!
聽了朱由校不是不收復錦州,而且暫時放棄,草原事了后,還要親征遼東,旁邊的滿桂、趙率教都聽的熱血沸騰。皇上的戰力有多強,他們這一次當然是清清楚楚了。以前的不信、不服早已丟到了爪哇國去了。兩人立刻跪下,大聲的表著忠心,要求充當前鋒。
讓他們平身后,朱由校又和孫承宗商量了一些相關的事宜,并傳了一些相關的圣旨讓孫承宗處理。畢竟,孫承宗是兵部尚書,無論是民變的清剿還是遼東的防務,都是兵部的差事。民變的處理當然是要求孫承宗調動能調動的所有力量去盡快清剿,這次草原之上風云變幻,的首次親征一定要出了彩,鎮一鎮那些別有用心居心叵測之輩才行。當然如果兵部的力量實在不行,朱由校甚至打算暫停蒙古之行,先把這些內亂先處理了再說。
錦衣衛的裝備置換是關鍵中的關鍵,如果全部換裝成功,朱由校的力量將呈幾何數的增加。所以朱由校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此事,要求在京的錦衣衛必須保護好生產和運輸安全,而對于戰車的運送也因京城那未知力量發出的謠言,使朱由校特別的警醒,要求加大護衛力度。對于道路和驛站高塔的修建,更是朱由校一再叮囑的,這次也讓孫承宗帶個圣旨給田爾耕。
商量完之后,接著把送行的酒宴進行完,孫承宗在親兵的護送下,返回京城。
而留在大同的凈軍則在邊墻之外接著訓練戰車相關的技能,有了這次實戰的經驗以及百名邊軍不遺余力的傾囊相授,對于移動中射擊移動目標,技能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原孫承宗所帶的三千凈軍,也從立定射擊,慢慢的接觸著移動射擊,進步的速度因為接觸的晚,練的少,并不是太理想。
朱由校想的就是先在大同穩定一下,操練一下戰車技術、陣形,等待著何可綱前來會師,并等等京師的神弩戰車、汽油戰車送。
而此時的京城,卻因為留聲機的出現,而讓官員、百姓一片嘩然,,經過王朝輔的帶領工匠們經過晝夜不停的奮戰,終于制出了二十臺留聲機,由田爾耕親自操刀,錄制了一份辟謠聲名。分別在六皇店、金店、銀行、藥店、玻璃齋等有皇上印記的店鋪里,擺放開來。反復不停的播放著。
要皇上的店鋪都是人流量相當大的街道所在,所以二十臺留聲機一經推出,立刻被老百姓傳為了美談。能把聲音留住,不停的播放,這只是傳說中玉碟之類的神仙之物,才有的功能,沒想到,竟然被皇上給造了出來,神跡啊!(。)
諸位讀者,感謝您的訂閱,祝讀書愉快,心情舒暢、萬事如意。
是由無錯會員,更多章節請到網址:
如有處置不當之處請來信告之,我們會第一時間處理,給您帶來不帶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