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二十四監第252章大同休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二十四監 >>大明二十四監最新章節列表 >> 第252章大同休整

第252章大同休整


更新時間:2013年08月26日  作者:夢難成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夢難成 | 大明二十四監 

感謝各位衣食父母,您的訂閱正是給夢難成的布施,雖然有忽悠之嫌,但夢難成還是得說,沒有君子不養藝人,您們對于夢難成來說就是君子。

夢難成qq:一六九、一八五、五一七、九,歡迎喜歡交友的朋友來聯系。

雖然眾商人都是為之心動,暗中想象可以從蒙古抓到大批的奴隸過來販賣,但就是力量不足,這是相當無奈的事情,如果有皇上那么給力的部隊,再提前搞好一些情報工作,到草原之上捉奴隸的確是個好活計,但想想皇上的軍隊那可是視為寶貝的,怎么可能讓他們擁有呢?

看了看下邊的商人一時露出貪婪的表情,一時又是無奈,朱由校大體也知道些原因,但現在時機還不成熟,讓商人們組建象外國那樣的捕奴隊也不現實,等到自己這邊實現了熱武器研制成熟全面裝備凈軍、錦衣衛之時,把弩類裝備換給他們也沒有任何后顧之憂了。

然后當然是那些諸如帳蓬等破爛貨的處理,也讓朱由校半賣半送的給了商團。而生活必須物質,則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交給了原來押送賑災物質的隊伍,算是補足了他們的損失,讓他們接著去災區賑災。

一部分則留給那此幫助凈軍的百姓,他們多是受傷者,最后為凈軍所救。朱由校詢問了他們,是否愿意跟著他去草原建新城。雖說老百姓大多講究故土難移,但現在家園被毀,身無常物。也的確沒有什么留戀的了;更因為見識了皇上秋風掃落葉一般的殺敵手段。心想就是到了草原,也不會吃什么虧的;再說,皇上邀請還能錯了?現在皇上可是相當的仁慈,聲望不是一般的響,所以都表示愿意。

朱由校對這些在凈軍有難之時能夠挺身而出,提供幫助的人相當的欣賞,凡出征之人。一人五十兩銀子,留守的但凡為凈軍搭把手的,一個十兩。再派隨隊軍醫好好的醫治一番。朱由校這是公然示好了,讓百姓們知道,他這個皇上,是個有恩必報之人。這對于以后百姓面臨選擇的時候有相當大的作用。

得到這些銀子的百姓,當然的是感激涕零,沒想到皇上如此的大方,他們當時幫助凈軍,那也不是單純的幫助凈軍,是凈軍先救了他們,為了存活下去,才給凈軍一起同舟共濟的。沒想到就是這樣。皇上還是賞了他們一人五十兩銀子。百姓們激動的一個個跪在地上,竟然有人感動的痛哭流涕。一問才知道,他相依為命的哥哥當時也去救援凈軍了,但被蒙古人拋射時給射死了,只得到了正常撫恤金的三倍,和這五十兩銀子比,實在是太少了。這樣一說倒搞的人不知說什么好了。

朱由校當然不會搞這種不公平的事情,為陣亡的百姓再多給了五十兩。其實也就是三四百兩銀子的事,但對于失去親人的百姓來說,可是相當大的鼓勵。沒錯是鼓勵,認為為了皇上而死,值!

而最后一批物質則留給了那二萬八千從蒙古人手里解救出來的百姓,朱由校對他們沒什么好臉,因為他們的挖壕溝,差點把孫承宗和三千凈軍以及那些無辜百姓給葬送了。雖屬被逼無奈,但無疑也是蒙古人的幫兇,先在這里給百姓英靈們建陵園,等著北京那邊送水泥來后再立忠義碑,最后全部發往草原建新城,算是勞動改造了。

事無巨細的處理了一遍,該交接的交接,然后在快黑天之時,趕到了大同。早已得到皇上大破蒙古消息的大同軍民,全部跑到街上迎接皇上。這倒是發自真心的,大同常年和蒙古人打交道,所受的苦難也是不少的,即便是本人沒受過蒙古人的道,但親戚朋友也有被劫、被殺、被污辱的。所以心里對蒙古人充滿了恨意,對消滅蒙古的人更是充滿了敬意,更何況這個人是大明朝的皇上。

看著街道兩旁擁擠不堪的百姓那熱情洋溢的表情,朱由校深感安慰。自己做為他們的父君,不了解他們的苦楚,整天的呆在那紫禁城里,享著清福,不思天下百姓疾苦,這的確不是明君所為,此次跳出了皇城,得好好的為天下百姓造福了。

張樸從城外十里亭開始把皇上一直接到了總督府,這一路上可是戰戰兢兢,雖然大同最后保住了,但那是凈軍的功勞,不是他的本領,如果是下邊將官的,他還可以變著法的把功勞分潤一二,但那是凈軍,是皇上最貼身的力量,比監軍還監軍。想到了監軍,當然就想到了大同監軍劉風霖,也當即把這個打開大同城門迎接蒙古軍的內奸給皇上再次匯報一遍。

朱由校當然知道如今劉風霖和孫云鶴的叛逃,和山西八家漢奸一樣,他們走到了大明的對立面,遲早會想法殺了這些吃里爬外、數典忘祖的漢奸的。

讓其他人包括‘主人’張樸都出去后,獨留孫承宗一人在屋里共進晚膳,朱由校對孫承宗說出了要求其回去主持新錦衣衛訓練、南苑錦衣衛的裝備配備等事情,京城里只有魏忠賢、田爾耕、徐光啟他們還是不夠的,畢竟不是專業的軍事人才,對指揮錦衣衛還是有所欠缺,特別是對于屠虜神弩的運用,因為孫承宗一直訓練著凈軍,經驗也足,所以這個重任也算是非他莫屬了。

別看現在朱由校如此注重凈軍,無論什么都是盡著凈軍,但那是因為雖然官員、百姓談宦官而色變,但對于皇上職務的他來說,宦官是相對最好控制的。無論是誰,只要不逃出大明,一張圣旨就能搞定。但從其內心,也是相當的明確一點,錦衣衛新軍才是大明的根本和希望所在。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均比凈軍強出太多了。

孫承宗一聽皇上的吩咐,也是難以取舍,說實話,當時請命前來草原,就是不放心皇上的年輕氣盛,不懂軍事。雖然有著強弩這種利器,但畢竟是年輕,又從來沒有接觸過兵事,真的怕他有什么三長二短,重演一出土木堡之變。但這次皇上卻把他從絕境之中救了出來,雖然戰爭指揮上可圈可點,但的確是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將蒙古軍逼的落荒而逃。如此戰績,自己又有什么資格擔心呢?

所以也就同意了回京,朱由校把下一步錦衣衛換裝后,需要到大同出邊墻配合建、守驛站甚至是在草原上建新城,進而開發草原的想法也一一給孫承宗談了。

孫承宗聽了也是一再稱贊皇上所思周密,河套地區僅僅的靠一次征戰,沒有部署長久的防守設施,也是無法永久解決的,這點倒和他的遼東政策有相同之處。

君臣兩人談了很久,把京城的一些諸如謠言之事、留聲機、汽油戰車等事也詳細的給孫承宗談了。直聽的孫承宗也是直咋舌,這剛剛從京城出來幾天,怎么京城發生這么多的事?而且皇上這些戰車、阻擊弩不說,現在又把他曾經提到過的汽油彈研制出來了,而且據他所知,皇上還在不斷的研制新式的如火炮、火槍等武器,那皇上的戰斗力,到底會什么有多大?

朱由校打算就在大同休整一下,等等汽油戰車和更多的戰車,更等等何可綱帶著那三千凈軍回來,休整一二,然后再出兵草原,工欲成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今草原那邊能把孫承宗如此的沙場老將逼到如此境地,搞不好還會有什么讓人意想不到的東西等著自己,所以朱由校打算多多的聚集一些力量才是,晚一點倒沒什么,反正時間有的是,但如果真的在陰溝里翻了船,那人可就丟大了。

到了第二天午時,朱由校親自為孫承宗送行,由張樸、滿桂、趙率教及張高全、景仕奇兩位監軍坐陪。但御宴剛剛開始,就接二連三的傳來了一些壞消息,搞的朱由校再沒有了食欲。

第一、陜北白水縣農民王二率領數百農民殺死知縣張斗耀,而同時王嘉在府谷聚眾暴亂,而高迎祥和王自用等人也帶領人馬主動遵從王嘉的號召,盤聚在榆林地區。

該來的還是來了,對于這斷親者痛仇者快、自己同胞相殘最后便宜了滿清的悲慘歷史,朱由校是相當恐懼的,之所以搞錢、樹威信,又是送壓水井、又是免農稅等等等等為的是什么?還不是為了讓老百姓好好的活下去,做個順民,不要做留下千古罵名,害人害已害中國的事情,現在是世界騰飛的時刻,中國就是從滿清入關時起,因為野蠻統治了文明而開始使這個一直驕傲的國家,不僅沒有一絲的進步,還搞的一二再再二三的退步,然后才有了那百年的屈辱歷史。

但在自己努力改變的時候,這一切的一切,還是發生了,朱由校搞不明白,為什么百姓看到了希望,還會有人在這樣天災之時,趁機而反呢?自己現在正全力賑災,蒙古趁機入侵,他理想,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本來就是上千年的矛盾,你死我活的結局而已。兵來將擋、水來土屯,你有進攻,我率兵親征起跑你,甚至我也到你家門口轉轉。難道自己的所作所為,不是好皇帝、不是明君、圣君嗎?就是后世的總統、總理,又能做到哪一步?為什么他還是不滿足生活的現狀而反呢?(。)


上一章  |  大明二十四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