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二十四監第三章判斷形勢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二十四監 >>大明二十四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章判斷形勢

第三章判斷形勢


更新時間:2013年09月02日  作者:夢難成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夢難成 | 大明二十四監 
夢難成

廷杖案、紅丸案的最大嫌疑人鄭貴妃現在還住在宮中,雖然平時不顯山不見水的,但誰能保證不是他想著把這一脈斷絕了好讓福王得利上位?

眼前這個皇后張嫣就一定沒有殺的嫌疑嗎?她可是在死后力挺小叔子朱由檢的,而崇禎上位后對她的安置工作也做的相當好,都說老嫂比母小叔子是兒,但搞叔嫂戀的可并不算稀罕事,信王朱由檢現在已經十七歲了吧,還賴皇宮里,就他這年紀、皇后那長相,誰敢擔保不搞出點風流韻事出來,畢竟這個時代還是比較看重才子佳人的。后世多少論壇小說都描寫了她和崇禎有一腿的,舌頭底下壓死人,跳進黃河洗不清。就是個干木匠的料,一個手藝人,放在民間就是一匠戶,而弟弟朱由檢那文采風流甩幾條街還是不成問題的。雖然上位以來朱木匠憑著聰明伶俐的頭腦也算學的不,但畢竟還是喜歡木匠活多一些,身上匠人的色彩比文人更強一些。這要是jiān情似火的一對狗男女上演一出潘金蓮怒殺武大郎,這還真不好說。

“皇上!”張嫣看著臉色yin霾的朱由校,從來沒見過皇上發這么大的火,不由的提高了聲音提醒一下,不可否認她的聲音真是好聽。

“哦,皇后,我、朕沒事了,你先去休息吧,朕要去現場看看災情。”面對著眼前的嫌疑人,還是離的遠遠的好,朱由校本身對美女也有一定的免疫力,打死不做和。從‘我’到‘朕’這第一人稱的改變也是對的認同,哥們兒現在是皇上了,也算國家的元首,無論說稱個孤倒個寡還是可以的。

“那臣妾告退,還請皇上保重龍體,”既然皇上已經下了逐客令了,張嫣只能告退了,眼神表露出的關切之情也相當的真切,但朱由校依然心不在‘嫣’的想著問題,嘴里含糊其辭的說著一路走好之類的話。

朱由校對著魏忠賢吩咐一聲,老魏立刻要阻止,這外面‘兵荒馬亂’的要是真出點事,那可不是他能擔得起的。“現在朕要去現場看望災民,難道你要抗旨不成?”朱由校現在的心情非常不好,小臉氣的鐵青,沒辦法,這命運的起伏也太大了,根本死里逃生是件極大的幸事,但這具身子的壽命也就一年的,還不到底是誰害了,這倒記時可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的了的。

“奴才不敢,”老魏那察言觀色揣合逢迎的本領是絕對到了默契神會的地步,一見皇上動怒,哪里還敢堅持,立刻安排了車駕儀仗,準備出宮巡視。

坐在車攆里的朱由校連平時最喜歡的欣賞文物都放棄了,要是放在以前,如此華美的龍車鳳攆放在眼前,他都能看一天不帶餓的,但現在是思緒萬千,沒辦法,小命要緊啊!有殺他理由的人實在太多了,雖然朱由校的歷史不是太好,但在網絡時代,太多的大漢主義者反復的討論著明末那些事情的功過,基本上把每次事件都翻了幾萬遍的在網上曬,討論清朝得江山的偶然再偶然,概率實在太小了。后世的老百姓又有幾個不明末的那些個名人呢?

但明未的事實在太混亂了,東林黨,齊黨、楚黨、閹黨、遼東派、農民軍等等,亂成了一鍋粥。雖然后世對魏忠賢的爭議很大,把他頭上的屎盆子摘了不少,相反對東林黨倒是大批特批,但魏忠賢最后的下場真的很不好,離開了他這個木匠,他都不是倒是真的,所以應該可以爭取。

遼東那些將士也不要有指望了,看看他們最后的表現,漢八旗不都是他們補充進去的嗎?沒有他們滿清就那二百萬人口憑能收服了大漢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難道幾平方公里上放一個滿人?真是扯的可以,上億人口又是槍又是炮的,經濟、科技、財政等等都大大的優于對方,卻干不過二百萬人的野蠻部落,這說出去誰信?袁崇煥毛文龍的,沒有幾個好,雖然兩個因為死的早沒有投靠到滿清的懷抱,但他們的手下可都是投降的急先鋒。一年二千多萬兩的銀子等于喂了狗了。

而東林黨也真的不是個,這點朱由校也真的這樣認為。整天一個個都是衣冠楚楚扮正人君子狀,等滿清一入關,一個比一個投降的快。還有一個記不清名字的大官,好象他是個高級ji女,連都要為明朝死而明志,他卻借口嫌水冷不跳,拉住她,然后從容的投入了大清的的懷抱。這些人目前是中國上流社會的代表,朱由校雖然因崇尚中國的古文化,認為那是中國文明的一體體現,所以對他們其實沒惡感,但也不可能重用他們來救和這個國家。一個國家政權的淪陷絕非是某一個人或者某一群人的單獨責任,特別是明末這種紛爭四起的年代。

看看人家南宋的士大夫階層,一樣是異族蒙古打來,大宋危機四伏淪滅在即,但先有文天祥的《過零丁洋》萬古留名;而后有崖山之戰無中國,那姓陸的記不清名字的人物,抱著小皇帝跳海以死明志,誓死不做亡國奴。跟著就是十萬人跳海殉節,愿隨大宋一起滅亡。此情此景,何其悲壯!這才是真正的文人士大夫的風骨!想想那悲壯的鏡頭,不由的讓人見者傷心聞者落淚,再瞧瞧明末的這幫孫子,一個個整天表現的倒是激揚慷慨、催人尿下,但就是不干點人事,搞得腰包鼓鼓的,朝廷窮的尿血,大清一來那是排隊投誠。當然還有一些文人也表現出了風骨,誓死不做清朝的官的、餓死明志的、拿起刀槍領導革命的等等都有。更加襯托出東林黨他們的表現太強差人意了。

其實這也是朱由校的便宜祖宗朱元璋造成的,看看人家大宋老趙家對待大臣的,無論是南宋北宋,殺過幾個大臣?別的不說,就是蘇東坡那樣的人,不也只是象坐個過山車似的,上上下下好幾輪,把皇didu氣成那樣了,也沒殺頭抄家,只是被貶、重新回朝廷、再被貶、再、再被貶、再的折騰。再看看老朱家,弄的文人們都嚇得不敢來當官,那也不行!不來為朱家所用照樣殺你。當官呢?一不都被殺,最后誰能早上上朝到中午從朝庭回家,那就要彈冠相慶,慶幸活著了,這樣活在擔驚受怕的環境里哪里還談魏晉士大夫之風流。

然后又是錦衣衛,又是東廠,動不動就是誅九族,更有變態一點的誅幾族還不解恨,搞了一個誅十族。唉,大明的文人在那個時代能活著真是一種幸運。這種yin影之下又能培養幾個大臣的忠心?

而再看看宋朝和明朝兩朝的公務員的待遇,算了,這個誰都明白,不說也罷。總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老朱家對人家不好,人家不給你盡忠也是正常的。

曾經有評論稱明朝是最有骨氣的朝代,“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口號是叫的山響,但這句話在朱由校看來只是個笑話而已,一個朝代是不是有骨氣,不是僅僅看皇帝,還要看群臣,還要看兵將的表現等等。即便是看皇帝的表現也是不盡人意,那景泰皇帝英宗因土木堡之戰被人抓了去了,還不是帶著瓦剌去宣鎮,讓明朝的守軍放棄抵抗,開門迎敵?最后人家關了好長后,竟然和那些瓦剌人結成了好,得到了他們的同情,又腆著臉回大明做太上皇,然后又yin險的重奪皇位,他不喊兩聲“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而且所有朝代以來,大明叛國的高級文官和武將絕對是最多的,而南宋則以文天祥為首的官員們為大宋死忠的比比皆是。看到這個對比,誰還好意思談最有骨氣,只能說喊口號最響。

一樣的文人階級,為差距這么大?不能把責任單純的放在誰的身上,明朝的滅亡絕對不是一個人或者一個群體的責任,無論是皇上、王爺們、李自成、文官精英、武將邊兵等等,誰都不能怪誰,哪一個能把弄干凈?

唉,別的先別想了,先保住命再說吧。看著這身前身后伺候的太監宮女,那是不能指望的了,得趕快的換掉才是。的周圍必須是人,要絕對的忠誠,雖然有一些歷史知識,但真的不多,可以說根本不管用。皇宮就是一個篩子,而且還是個破的,根本沒有任何的秘密可言,各方面的勢力都往這里滲沙子,能不破。必須得有的武裝力量,嚴格的保護,雖然不誰是幕后的黑手,但有防備總比這樣等死的好。

是由無錯會員,更多章節請到網址:

如有處置不當之處請來信告之,我們會第一時間處理,給您帶來不帶敬請見諒。


上一章  |  大明二十四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