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門第六百四十一章 剛柔并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庶門 >>庶門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四十一章 剛柔并濟

第六百四十一章 剛柔并濟


更新時間:2014年05月12日  作者:一語不語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一語不語 | 庶門 
·

進入十一月,天氣漸寒,不過入冬以后的第一場雪始終沒有下。關中各地都在忙著肅清三清教的行動,一時間三清教教徒好像過街老鼠,私相舉報成風,各級衙門牢房人滿為患,給朝廷造成極大的負擔。

劉愈雖然多次下詔令,減輕對普通教徒的懲罰和關押,長安城周邊郡縣尚且聽令,越遠的地方越有不遵的現象出現。地方上,借著肅清行動斂財的官員也逐漸多了起來。到后面,劉愈接到下派巡查官員的回報,說是地方官遇到舉報,一律將教徒收監,家屬不拿出銀錢贖人,則長期拘押其在牢房中,甚至發配到山野里做苦工。而贖買的銀錢,名義上是交納口糧費,但實際上卻是對普通百姓的盤剝。

舉報隨之增多,劉愈也不得不佩服這年代這群貪官無所休止的胃口。只要能想的出來的,為了斂財是變本加厲。劉愈針對此事再在朝中召開兩次動員會,嚴禁地方借肅清三清教行動斂財,并發布告令,發布入獄者毋須做苦工,無須交口糧費等等,并告知地方,若有此類情況者,地方普通百姓可上告朝廷,由朝廷來為普通民眾做主。為了政令的上行下效,劉愈增派朝廷官員到地方上,監督肅清行動的開展,同時免除了一些地方官的官職,押送其到長安城來受審。

一時間,這股借機斂財的風氣似乎淡了下去。

不過隨之而來的便是三清教教徒展開的一系列報復行動。

雖然涉事的人,大多數都只是普通的百姓,但他們背后。畢竟有政治圖謀的楚王蘇哲一伙。在這些有政治目的之人的挑唆之下。再有地方官為惡的事實,很容易便激發民憤。地方上對抗官府的事情一再發生,繼而有往民變方向發展的趨向。

劉愈能感覺到三清教在此事上的局促,劉愈心想,此時的三清教想必也能感覺到,一旦被朝廷壓制了三清教的發展,那百姓人人自危,以后未必再肯聽信那些關于圣教的東西。如此一來。蘇哲所苦心經營的勢力將會被瓦解。若是她們不趁著現在趕緊把事情鬧起來,以后也不會再有機會。

地方上平息教民鬧事,造成了一定的死傷,更加激化了朝廷跟普通教民的關系。而地方上教民鬧事的奏報,也一天比一天多起來。

劉愈再次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對教民鬧事事件的平息情況。會議召集了在京城四品以上官員,雖然不及大朝會的規格,卻也是朝會級別的。這也是在肅清三清教行動開始后,朝廷所舉行的第一次朝會。

在會上,基本形成兩種意見。一種意見為懷柔政策。即對地方鬧事的教民采取隱忍的態度,不令矛盾繼續激化。另一種意見。則主張以血腥對抗暴力,對鬧事教民格殺勿論,殺一儆百,令其他地方的教民心有忌憚不敢出來鬧事。

兩種主張,劉愈都不想采納。

對于懷柔政策,劉愈覺得太窩囊。既然已經開始肅清行動,還處處保持隱忍,這簡直是自己打自己的臉,這么一來只會讓三清教背后的勢力更加肆無忌憚。而提出這項建議的人,要不就是迂腐的儒生,要么就是被三清教所收買,劉愈也專門記下這些人,讓柳麗娘來查探他們是否跟三清教有聯系。

對于血腥鎮壓的主張,劉愈也不是很贊同。雖然殺一儆百或有效用,但鎮壓的結果卻也是把這些普通教民推給了蘇哲,讓他們對朝廷徹底失望。對于一個善于收買人心的劉愈來說,這不是什么好建議。

商量了半天,沒有一個人給劉愈很好的主張。這令劉愈感覺到,滿朝上下的官員,竟沒一個頂事的。

卻在此時,廖明升很謹慎走出來,侃侃而談道:“懷柔對之,助漲賊焰。以武殺之,不得民心。二者皆不可取。”

一直在朝堂上主張懷柔的李延年大為光火,在他看來,這個廖明升不過是靠劉愈的隱蔽,才會從小小的縣尉,成為朝堂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他瞧不上靠攀附上位的廖明升。

“你說的什么鬼話?助漲賊焰?那些教民,都乃我大順朝普通百姓,你殺之,不如懷柔撫之,老祖宗留下的道理,到你這就成了無稽之談?”

廖明升雖然在朝廷中屬于新貴,但畢竟都察院都御史,官階尚在六部尚書之下。在朝廷上,官高一級壓死人,但顯然,廖明升有劉愈撐腰,未將李延年放在眼里,說話時,他的語氣對李延年也無絲毫的避忌和敬重。

廖明升目不斜視,道:“請陛下,臨王殿下明鑒。”

劉愈知道廖明升善于差于觀色,也極為懂得揣摩人的心理,此時他說不能懷榮,也不能武力鎮壓,也是為了迎合他的想法。

劉愈道:“廖卿有何見地,不妨直言。”

廖明升轉身看著滿朝大臣道:“以臣看來,當以朝廷大員為首,到地方安撫民心,而不以屬官為巡視。如此當可彰顯朝廷平息邪教亂象之決心。同時,朝廷當在各地設立分理事務衙門,專門處置地方騷亂,若有敢聚眾鬧事者,挑唆者一律斬首不饒。”

雖然廖明升所提的建議,并不太符合劉愈的想法,但卻也是可令他接受的。這就等于是一邊安撫一邊鎮壓,派朝廷大員去巡視,確實要比派一些屬官去更有說服力,而劉愈也認為,這些朝中大員一個個在朝堂上站著說話不腰疼,不如讓他們到下面走走,替朝廷安撫民心。

“廖卿所提意見甚好,如此,六部各分派人手,以尚書為首,分駐關中不同地方,主理平息地方亂事。”

劉愈這一言,令下面滿朝的朝官震驚不已。

劉愈讓六部自尚書而下,通通都要去各地巡視,那豈不是主次顛倒因噎廢食?

一些大臣趕緊進諫,卻被劉愈一一駁回。劉愈道:“現下朝廷當務之急乃是處置三清教之亂,其他事務,自有尚書臺辦理,若有緊急事務,六部可在地方上緊急辦理。事情,就先這么定了。”

劉愈態度堅決,下面的人也無計可施。(。。)


上一章  |  庶門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