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門第二百七十一章 論功請賞與論罪言罰(中)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庶門 >>庶門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七十一章 論功請賞與論罪言罰(中)

第二百七十一章 論功請賞與論罪言罰(中)


更新時間:2013年10月30日  作者:一語不語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一語不語 | 庶門 
作者/一語不語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就這么定了!

劉愈回到長安城之后,生活過的跟一年前一樣平靜。

chūn暖花開,南雁歸來,長安城依舊是往rì的繁華與熱鬧。在這個世界經歷過兩度寒暑,有了家庭,開始慢慢融入這個社會,深陷在官場中不能自拔。

以前的平靜是真的平靜,這次的平靜中卻隱含著波瀾。

現在劉愈大權在握,很多人想奪他的權,同樣他也知道這權力必須要攥在手里,混慣了官場的劉愈很清楚有權無權在官場中的差異,若是一旦他倒下,那長安城的勢力將會重新洗牌,到時朝廷會變成什么樣子他無法想像。

有了權力,別人想為難他,拿他開刀,就要掂量一下后果。結果是,人人都知道劉愈是權臣,就是沒人敢對他下手,連帶,定國侯意圖謀反的罪名也就遲遲定不下來。雖然劉家父子并不合,這也不算什么秘密,但畢竟人家是打斷骨頭連著筋,一損俱損。

在這種情況下,閔少頃和馬峰厘定的有功人員受賞名單幾度更改,朝議也是幾次大的爭議,就是在一些細節上落實不下來,主要原因是,首功之臣劉愈不出面,很多功臣的功績朝中上下不甚明了。

一些功勞不需要去爭議,比如說劉愈和柴錦的功勞,再比如說閔少頃和馬峰的護駕有功,再比如說霍病的一馬當先。除了這些,剩下近乎所有的戰事,都是在朝臣意想不到的方式下進行的,江右平定靖王地,神兵天降入建康,這些對一般的文臣來說太聳人聽聞,至于哪些人在這場戰事中立下什么功勞,他們更是無從知曉。

朝議上,袁博朗氣勢洶洶道:“皇上,這武將功勞簿,歷來都是由軍帥呈遞。光與臣等朝議,能有何結論?到頭來豈非依舊不盡不實?”

見蘇彥面現憂色,一旁的左相藍和附合道:“臣以為右相所言極是,不如……”藍和抬頭看著討逆大元帥柴錦,“由柴駙馬提請如何?”

藍和與袁博朗本來不合,兩方勢力還是死對頭,但在劉愈隱忍不入朝。閔少頃和馬峰等新貴崛起的情況下,原本的敵人也會變成朋友,涉及到權力和利益這些朝臣往往就是這么不講原則。

球被拋給柴錦,這些可把柴錦為難壞了,雖然他是討逆大元帥,可他是屬于那種坐鎮后方的元帥。徐州城的戰事他都整理不出個所以然,讓他去總結江南邊兵將的功勞,還真不如讓他一頭撞死。柴錦被人注視了半天,才從嘴里蹦出兩個字:“不行!”

拒絕方式干脆利落,更令人大跌眼鏡。

也沒辦法,但凡熟知柴錦的也知道,這次的戰事他也就是個走過場的。真正用到他的地方很少。

滿朝上下,竟然就沒人能提請一份比較詳實的名單,一旦有功不能賞,有過不能罰,那些視榮譽為最高信仰的兵將是會造反的。而朝廷在平定淮地之后遲遲不作出封賞,也會令下面的人以為朝廷摳門,或者是朝局混亂拿不出切實的方案。

“都是那個姓劉的小子,明擺著要我們好看!”

商量不出結果。朝議也只好散朝,第二天接著議。而袁博朗走在路上,嘴里已經開始抱怨。

藍和走在袁博朗的身側,聞言略微一頓腳道:“劉將軍恐怕是在為他老父親定國侯斡旋,不如……趁了他的心意,將定國侯加進受賞功臣簿,右相您說如何?”

袁博朗看了眼藍和。沒說什么,但總覺得這也是個辦法,誰叫人家是父子,現在父親犯了錯。兒子就開始低調不入朝,但事實上朝廷上下那些武將都還是以劉愈馬首是瞻,就算劉愈在家里,但還是能全盤掌控關中乃至四海的軍權,這樣的人只能哄著、抬著,不能明知其銳而迎其鋒。

袁博朗還沒說話,一個聲音卻從二人身后響起:“兩位相國,切切不可!”

是閔少頃。

只見閔少頃一臉匆忙之色走到二人身前,先行禮,藍和和袁博朗對望一眼,一個回禮的都沒有。藍和問道:“閔都御史,您此話何意?”

閔少頃正色道:“下官的意思,萬萬不能對劉文嚴妥協!他身為武將,率兵出征本就是他責任,有了功勞,朝廷自會頒賞。但若因他的功勞,就要放任不察定國侯不臣之心,那天下到底是天子的天下,還是劉氏的天下?”

藍和心說,這就是年老圓滑的跟年輕氣盛的區別,若是事情有轉機,他與袁博朗何嘗想妥協,但現如今的僵局,劉愈那邊打不開口子,只能從定國侯的功過來入手,只要定國侯的罪變成功,那一切將迎刃而解。

袁博朗不想公開跟閔少頃交惡,只好拿藍和當槍使,藍和也明白這點,既然他選擇了跟袁博朗聯合,他就要以弱者的心態來投靠,不能事事指望勢大的袁博朗平等對待。

藍和道:“閔都御史有這般見地,還是去勸皇上的好,要不去對劉文嚴說,或許更有效!”

說完兩位相國已經并肩出了宮門,令閔少頃立在原地,有力使不出。

馬峰一臉笑容跟過來,勸解道:“閔都御史,您這是何苦?這兩個老家伙,一個比一個老jiān巨猾,他們哪在乎公理是非,只要符合他們的權益,違心的事他們也干!”

閔少頃沉下臉色道:“這是宮門,仲寧賢弟不可胡言。”

公開非議朝中大員,還是他們的上司,這罪名不輕。

馬峰不以為然道:“敢做還怕人說?閔兄,難得你我晉身朝堂旋流之中,不如咱也退一步,跟那劉文嚴講和,試試他的口風?”

閔少頃瞅了馬峰一眼,道:“何意?”

“這事你我,皇上,還有滿朝的大臣都解決不了,唯獨那劉文嚴可以解決。不妨請皇上去跟他談談,他們師徒情深,劉文嚴總該不會駁皇上的面子。”

閔少頃心駭,讓皇帝去跟朝臣求情,這是當臣子的恥辱。可惜現在也無他法,只希望那劉文嚴別是連皇帝的面子都不給。

天子回到長安城,遲遲沒有就有功人員進行爵祿的封賞,軍中已經有了傳言,這股傳言甚至傳到了市井,很多人都在猜測朝中是否發生了事情。

大順朝這一兩年內發生的事不少,而新天子登基,這天子的能力也很受人懷疑。現在在一件簡單的論功請賞事件上,一拖再拖,很難不讓人往歪處想。

就在此時,新皇的鑾駕出了一趟宮門,直往前鋒將軍府而去,這是新皇回到長安城后第一次踏足宮門之外。

沒有陪同的大臣,皇帝的行蹤很隱秘,也沒有大批御林軍的護送,顯得很低調。在進入前鋒將軍府之后,前鋒將軍府門前的那些哨探才將這消息通知了一眾文臣,像袁博朗和藍和,事前也并不知曉。

“皇上去見劉文嚴?”

但凡知道這件事的文臣,對劉愈心懷芥蒂的,都感覺到不安。這次定國侯謀反的事已經令這對師徒近乎決裂,這也正是鏟除劉愈這個權臣的最好機會,可一旦皇帝和劉文嚴重修舊好,文臣們只怕朝廷又要回到大軍出征前,劉愈說一不二的局面。

事實上,蘇彥和劉愈之間本來就沒交惡。

“師傅,您猜的沒錯,他們果然讓我來找您。”這是蘇彥見到劉愈之后說的第一句話。

前鋒將軍府的正廳里,只剩下師徒二人,從前二人相對,也從來沒這么正式。雖然兩人的心態在這次戰事結束后都發生了變化,但至少在師徒感情上,雙方還懂得包容。

“嗯。”劉愈點點頭,“他們沒讓你說什么?”

蘇彥想了想,搖了搖頭,自己吃著桌上的點心,嘆一句道:“好東西吃多了,點心就不那么好吃了。以前來師傅這里,總想帶點回去慢慢品嘗。”

劉愈沒打算為難蘇彥,這次故意不朝,事先也是跟蘇彥商議過的,否則的話,他也不會在揚州時就將人員受賞的名單清楚列給蘇彥。蘇彥手拿那份名單,一直沒公布,也是遵照劉愈的意思,想看看朝中之人這次的反應。其實對蘇彥來說,劉愈的吩咐他很多都不理解,他只是照劉愈的吩咐辦事。

“師傅,您還是別堅持了,朝廷里沒有您,我心里沒底啊。”蘇彥帶著哀求說道。

劉愈望著蘇彥,皺了皺眉,還是嘆口氣。

雖然蘇彥在這件事上遵照他的意思辦,但還是對他不信任,怕他撂挑子,或許正因為如此,蘇彥才在他面前再一次自稱“我”,這小小的變化,體現出蘇彥也學會了人情世故,懂得何時該如何的變通。

蘇彥續道:“師傅,在師公那件事上,我也可以……”

“不用說了。”劉愈不想讓蘇彥再違心地哀求于他,這樣會讓rì后師徒二人更無法相對,“對于定國侯,一切都公事公辦,只是不能滅劉氏一族。”

蘇彥緊忙點頭。

“這件事不能由你來提。”劉愈續道,“最好找一個你信任的人,閔都御史或是袁相,讓他們自行拿捏分寸,你只是最后做下定案就可!”

蘇彥嘿嘿一笑道:“那師傅是否明rì登朝?”

“還是等這件事解決了再說,現在我露面,他們只會以為我給你施加壓力。”

精彩東方文學提供等作品文字版,txt電子書格式。


上一章  |  庶門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