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門第二百零三章 老帥過河(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庶門 >>庶門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零三章 老帥過河(上)

第二百零三章 老帥過河(上)


更新時間:2013年09月25日  作者:一語不語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一語不語 | 庶門 
“這忙他還必須要幫,除非他不想活了。”劉愈合上戰報的奏本,急忙道,“忙上召集朝議,將所有在長安城正三品以上文官,正五品以上武將全部召集到峰翠宮內,議定出兵事宜。”

“出兵?朝議?”蘇彥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師傅,太快了吧?這都晚上了。”

“火燒眉毛,今天能解決的事還非要到明天?想不想當皇帝了?”

蘇彥愣了愣,悻悻道一聲“想!”其實現在也輪不到他說撒手就撒手,歷史上前皇帝想笀終正寢除非當下一任皇帝的是他兒子,蘇彥明白這道理,馬上讓吳公公去著人挨個大臣去通知。

這注定是一個不眠之夜。

劉愈回到長安城真是要做到大禹治水一般過家門而不入,雖然他也很想念嬌妻,但現在情勢的確已到了迫在眉睫,晚一刻都可能讓諸藩王的陰謀得逞。失去潼關,就等于失去了長安城外最后一道屏障。

所有的大臣近乎都是在半睡夢的狀態下被人叫醒,然后心急火燎地趕往宮中。許多人還不明白到底發生何事,當細問得知是劉愈回到長安城,近乎所有的大臣釋然。這個劉愈在他們眼中就是怪胎,職位是火箭一般上升的速度,權力也是越壟越大,出兵在外以為能得個清靜,才半個多月又回來了。

這是大順朝自建國以來第一次夜朝。以往即便邊關和地方發生亂事,皇帝也只會召集小部分心腹大臣私下商議。這次卻是將所有大臣都召集來,因為準備倉促。直到快三更時,能來的大臣才算到齊。臣子們在等待皇帝到來時議論紛紛,各衙門口今天都風平浪靜,前線沒有最新的戰報送抵京城,淮王第二把火也燒的差不多,在江北再次駐兵,似乎在等各家藩王使節進長安城與朝廷展開和談。

等新皇在劉愈和徐軒筑的陪同下出來,很多大臣望著劉愈的目光中都充滿著敵視。皇帝有專信之人。這通常是亂國的征兆,而劉愈在他們嚴重又的確不是什么好貨,屬于佞臣。

右相袁博朗位高權重,在行朝禮之后,便開口問道:“不知皇上,今夜召集朝議所為何事?”

此事劉愈和徐軒筑已經立在武將之前,蘇彥看了劉愈一眼。按照劉愈說的復述道:“朕召集諸位臣工,因潼關守將南元將軍牧與部下,安力將軍吳鶴為淮王所收買,準備殺死南元將軍將潼關獻與淮王一事。”

新皇一語令滿場大臣錯愕。

這消息來的太突然,很多大臣還沒琢磨過味。安力將軍吳鶴是潼關的第二把手,與南元將軍牧與是結拜兄弟。還是連襟,在朝中是無人不知他們關系之密切,那真是好到穿一條褲子。現在皇帝卻說他們要窩里斗,還要將潼關獻給淮王,這消息走的不是兵部衙門。那就是走的御林軍的密探。事情尚未發生,御林軍又是如何知曉?

袁博朗再問:“皇上的意思是?”

蘇彥道:“朕準備親自前往潼關。勸服安力將軍吳鶴,令他感念朕之恩德,一心忠于朝廷。”

剛才是一語令全場沉默,這次是一語令全場嘩然。

新皇這是瘋了?知道屬下要謀反,不但不下旨捉舀,還要親自去“勸服”?那可是潼關,潼關守軍兩萬余,鎮守的是關中東部咽喉。如果說皇帝是想以安撫為名行攻取之實,就是把現如今長安城的兵全部調去隨駕,恐怕也不夠給潼關守軍塞牙縫的。

“皇上切莫不可!”

袁博朗一語,緊忙下跪請求收回成命,其他的文官也都跪請。

袁博朗慷慨陳詞道:“天子乃是大順朝之根本,皇上若是離開長安城,天子不坐朝,必為小人之所趁,國之危矣!請皇上三思再三思!”

袁博朗請君收回成命,卻還掃了劉愈一眼,劉愈登時臉色變了,也不顧場面,問道:“袁相口中的小人,不會說的是區區本將吧?”

袁博朗大手一指,怒道:“你知道老夫說的是何人!”

在袁博朗認為,皇帝要離開長安城,那一定是劉愈唆使,而劉愈這樣做的目的他弄不明白,但他確信這是個陰謀。現在劉愈權勢通天,還不是想趁著亂圖謀國政?把天子弄出長安城,然后長安城也就完全他說了算,呼風喚雨……一二三四,緊接著朝廷之主就換人了。

劉愈笑道:“袁相您多慮了,這次鑾駕前往潼關,不但本將要隨行,連同在下的夫人也會同去。這小人之說,從何說起?”

袁博朗當場一愣,劉愈的話令他所慮不攻自破。難道他想在路上弒君?不過細一想,如果真要弒君的話,現在長安城的兵馬全為他所調動,隨便在御膳中下毒豈非更加天衣無縫,何必要兜這么個大圈子?

袁博朗屬于愚忠型,耍陰謀手段并非他所長,現在沒有智囊在旁,劉愈的舉動便不是他所能猜測。但他卻確信劉愈有陰謀無疑。

劉愈臉上帶著陰謀得逞的笑容問道:“袁相還有何話說?”

“你這小兒,竟然慫恿天子離朝,就不怕為天下人所唾罵?”

袁博朗出言不遜,劉愈也不以為忤,淡然道:“皇上坐擁四海,天下乃是皇上的天下,走到哪里百姓也都是天子的百姓。天子巡視自己的百姓,天下人為何要唾罵于區區本將?”

袁博朗語塞,劉愈一旦搬出大道理,說的比唱的還好聽,他也沒辦法應答。而一旁的蘇碧,顯然也不太同意讓蘇彥離朝的做法,少有的站在袁博朗一邊,問道:“劉將軍,你到底要作何,不妨明說!何必這般遮遮掩掩。在滿殿大臣面前做戲?”

蘇碧已懷有三個月的身孕,小腹微微隆起。也許正是因為如此,她才更加珍惜皇家的血親。她雖然與劉愈暫時結成了盟友,但她也不能容忍劉愈將新皇,她的弟弟推出去送死。

劉愈沒答話,坐在龍椅上的蘇彥卻道:“皇姐不必說了,去潼關之事是由朕決定的,與劉統領無關。這次朕去的時間也不長,而且有劉統領在旁守衛。朕也放心。”

蘇碧登時白了這個弟弟一眼,他還是太信任這個狡詐的劉文嚴了。

以她所知劉愈絕不是表面看起來那么個簡單的人,平日里一只溫馴的綿羊,轉眼間就在人眼前變成猛虎,還越來越兇,以前她也覺得能吃定劉愈,現在看來倒被人家一步步給吃了。要是皇帝還對劉愈這般盲從。一定會為劉愈所趁,造成區區一臣子功高蓋主的局面。

“皇上,要不您再思慮一下?或者,等皇上冷靜下來再作商議?”蘇碧見皇帝態度堅決,也只好婉轉地規勸。

蘇彥抬手阻止了蘇碧以及其他大臣繼續勸說,道:“諸位不必再勸。這是朕的主意,不容更改。另外,朕還決定點二人隨朕同赴潼關,在旁也有人照應。”

蘇碧見勸解不得,只好問道:“不知皇上欽點伴駕二人是何人?”

蘇彥指了指袁博朗:“一個是袁右相。另一個……”蘇彥的手指向正立在蘇碧旁邊昏昏欲睡的柴錦。“便是柴駙馬。”

“啊?”

柴錦四下看了看,以為自己聽漏了什么。在確定皇帝要找他伴駕,臉上倒沒有驚駭,反而有點小竊喜。這可是多么榮耀的事情,平日里被旁人輕視,沒想到皇帝在這等關鍵時候還想著他,讓他伴在側。

“臣領……”

柴錦正要接旨,卻被蘇碧拉了一把。蘇碧神色凝重道:“袁相國有勇有謀,伴駕而出無可厚非,但臣妾的駙馬……資質實在愚鈍,再者臣妾已有身孕在身,還需要駙馬在旁照料,請皇上另選他人。”

柴錦犯了狐疑,平日里自己的娘子最恨人說他愚鈍,現在娘子自己卻也在說。皇上找人伴駕,不找旁人偏找他,這在他看來是很榮幸的事情,也是對他能力的肯定,他搞不清楚蘇碧為何要這樣做。

“皇姐不必說了。”蘇彥言之懇切道,“皇姐有孕在身,朕也本該將駙馬留給你,但這畢竟是涉及家國安危之大事,在此事上,沒有比柴駙馬更適合的人選。此事就這么定了,朕決定天明之后便趕赴潼關。”

皇帝不但要急著趕去潼關,還要第二天就出發。這讓很多人感覺到惶恐不安,最擔心的當然是蘇碧。

柴錦到底是不是“大智若愚”眾說紛紜,在她看來柴錦也的確沒上馬平天下,下馬治國安邦的能力。朝議之后都是關于天子和右相離朝之后朝廷上下的安排,城防由李糜全權負責,而長安城的治安由隋乂統管,至于朝政暫時由左相接任。

眾臣想,反正天子去趟潼關也要不了多少時候,很快就會回來,也就沒太當回事。

只有一件事很蹊蹺,皇帝下旨將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提拔為戶部尚書。就是原本的商貿司經理衙門少卿韓升,一個很多人都不認識的老頭。現在他等于是同時掌管了朝廷銀錢的兩大衙門,而原本的戶部尚書,一并被新皇招去伴駕了,說是回來另有重用。

眼看朝議結束,劉愈和徐軒筑也準備回家交待幾句,蘇碧將劉愈叫住。

劉愈知道蘇碧突然間要跟丈夫分開,還是在她有身孕之時,肯定會來責難他,但他也準備好承受。劉愈見蘇碧連駙馬都丟在一邊,只是單獨過來,也讓徐軒筑先到宮門口去等候。

“你到底是何意?”蘇碧上來便氣勢洶洶說道。

“這是皇上的決定,并非下臣之意。”劉愈搪塞道。

“別以為本宮看不出來。”蘇碧抹了一把眼淚,再不復以往的剛強,“你這是準備讓皇上打著去招撫的旗號,實際上是要御駕親征!而本宮的駙馬,也不是去伴駕,而是被你留在身邊當作人質,用以挾持本宮留在長安城安守本分!好你個劉文嚴,用心如此之狠毒,難道本宮上輩子虧欠了你什么?”(。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請到m.qidian.閱讀。)


上一章  |  庶門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