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門第一百七十章 眾口鑠金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庶門 >>庶門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七十章 眾口鑠金

第一百七十章 眾口鑠金


更新時間:2013年09月08日  作者:一語不語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一語不語 | 庶門 
本站公告

劉愈去了趟廁所,回來時候便聽到蘇彥在后堂問袁博朗的話,大致意思是問為何今日大臣們會一反常態。袁博朗義正言辭道:“天下的君主也該聽朝臣的意見,朝臣認為不妥,那自然有其道理,皇上若獨斷專行,必會令朝臣心生不滿,帝王者,當服于萬民。”

為了昭顯他自己是個敢諫之臣,袁博朗言語間有些不敬,帶著人的傲骨和迂腐。

蘇彥本來就對這個古板守舊的右相很忌憚,現在袁博朗拿出大道理來壓人,他便沒了主意。這時劉愈走進后堂來。袁博朗瞪了劉愈一眼退下,那神色像是在說“看你怎么收場”。

“師傅,為何那些臣子都不同意這么好的提議?賣一些沒有用的虛官還有建商貿司,都是對朝廷有好處的事情啊。”后堂只剩下師徒二人,蘇彥忍不住問道。

“因為利益。”劉愈在旁邊的椅子上坐下,拿起一杯茶道,“對朝廷有利的事,未必對朝臣有利。那些商人地位低微,為了獲取認可以及一些經營的門路,他們少不得要給朝臣尤其是各部主管納貢,這樣私下的利益數額大到你我無法想象。一旦這些商人有了地位,還有了商貿司這樣的商人聯盟來統一商貿的約束,他們就會失去這利益。你說他們怎肯輕易妥協?”

蘇彥總算明白了一點,道:“怪不得那些人說話時都緊張的要命,說那么多道理原來是為了錢財。師傅,那……我們還辦不辦商貿司?”

“辦,一定要辦,這是你登基后的第一件大事,如果半途而廢會讓那些大臣以為你好欺負,以后遇事遇到的阻力會更大,小事可讓步,大事絕不能讓!”劉愈語氣帶著幾分決絕道。

蘇彥點頭道:“那師傅,一會都聽你的了。”

中場休息結束,各參與朝議的大臣從休息的地方魚貫而出,走進六臺衙門的辦公所繼續朝議,趁著朝議再續之前的空閑,劉愈和蘇碧也交換了一下意見。

“劉統領放心,本宮已經知會了一些朝臣,一會再議時會站在你我這邊。”

蘇碧言語間帶著幾分自信。畢竟現在在朝中的勢力,無人能出其右,她說一句,她手底下那些大臣即便有意見也要照做,除非不想要她這靠山了。

蘇碧又道:“不過有些大臣很麻煩,像戶部原本在我四皇兄和五皇兄身后轉的那些,他們現在是擰成一股繩要賺上一筆,可憐那姓袁的被他們利用還不自知。”

設商貿司,對戶部大臣的影響最大,這涉及到稅收的問題。商貿司雖然隸屬于工部,但實際上是個單獨的部門,直接對皇帝負責,這就令一些大臣很不安,認為從此就無利可圖,這也是他們反對的根本因素。而作為在朝中浸淫多年的四公主蘇碧,對這些利益的牽扯了然于心,她也是好心對劉愈的提醒。

“袁相雖然不收商人的好處,但不代表袁家的人不收,說誰利用誰也不合適。只要信竹君殿下站在在下這面,在下有辦法令他們乖乖就范。”

蘇碧帶著幾分懷疑的神色看著劉愈,想不到他會有什么辦法。在她看來,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讓皇帝直接下旨,再有意見的朝臣也要迫于君威。強勢的四公主,想到的辦法也會顯得強勢一些。

朝議再續。

因為蘇碧的幫忙,這次對于朝廷開商貿司的事零星有了贊同的意見。贊同的人還是不多,即便蘇碧吩咐過了,有很多涉及利益的大臣直接干脆選擇了沉默,不說同意也不說不同意,模棱兩可的態度。而袁博朗也不用說話,他身邊那些擁躉幾乎將道理都說盡了,最重要的一條是:沒有先例。

在現如今禮教盛行的年代,做事情最重要的是依從法度,而法度都是前人總結出來的,要的就是一個“先例”,無先例的事他們就認為是破壞朝廷的法度,就要千般去阻止。這是道德守舊者的理念,并不涉及利益。而若是涉及利益的,那更是將理由說的天花亂墜,總之兩個字:不行!

蘇碧也發表了一下意見,她是站在劉愈這面,認為開設商貿司以及賣出一些閑官,的確能為朝廷創收,解決朝廷財政緊張的眉之急。劉愈依舊沉默不語,而袁博朗則將一部分朝臣的意見說了出來,寧愿繼續被拖欠俸祿,也不要讓朝廷破壞舊制。

最后蘇碧也的確是被逼急了,瞪著劉愈,沒好氣道:“劉統領,你對此事就沒什么意見?”

誰都知道這提議是劉愈提出來的,今天面對朝議時他這個始作俑者一句話不說,也讓很多人驚奇。本來有很多人準備了慷慨激昂的陳詞來準備反駁他的觀點,到現在還沒用得上。

“哦,回皇上,信竹君殿下,在下現在有另一件事在忙,所以對此事,在下暫時并無疑議,一切都依從朝議的結果。”劉愈面色看似淡然道。

蘇碧怒哼一聲,心說白支持了他一場。馬上她又覺察劉愈話語中好像又多說了點什么。

“劉統領,現在還有什么要緊的差事,令你在朝議上也心不在焉?”蘇碧再問。

“沒什么。”劉愈道,“就是昨日家中有幾個商人來送了點禮,也不值很多銀子,大約一千多兩吧,希望在下給他們的兄弟和兒子在御林軍謀個差事。在下覺得此事事關國體,于是將這些人暫時關押在天牢中,大型拷問,準備問問他們還對何人送過禮。”

有些大臣面色馬上轉變,而袁博朗那邊卻怒道:“劉統領,你身為御林軍總統領,負責的是皇宮的安危,何時輪到你來審理案犯?”

劉愈故作驚訝道:“難道本將軍越權了?他們明明是對軍中之人行賄,那就屬于軍務,既然屬于軍務,不由在下審理,難道還要遞交給刑部?”

袁博朗顯然沒想到劉愈也擅于偷換概念,將商人的納賄牽扯到軍務,就跟三司無關。

劉愈又道:“下臣正要稟明皇上,請皇上下旨,以京兆府會同刑部,徹查商人行賄之事,對涉案官員嚴加懲處,凡受賄者一律以朝廷典籍法度來處置,不知袁相您意下如何?”

袁博朗黑著臉道:“有人觸犯法律,自然要嚴加懲處。但……”

“有袁相這句話就成了。”劉愈沒讓袁博朗把話說完,繼續道,“那就請皇上下旨。”

蘇彥正不解為何劉愈將設立商貿司的事牽扯到查受賄上來,但他還是很聽劉愈的吩咐,便道:“那朕……”

剛開口,馬上有大臣下跪道:“皇上,此事事關國體,請三思。”

更多的大臣跪下請皇帝“三思”。很明顯,刑部尚書是王簡,那是四公主蘇碧的人,而新任的京兆府尹又是劉愈的藩屬。蘇碧和劉愈在此事上明顯站在一邊,若是讓這兩部來徹查,那還不是將那些受賄的大臣往死里整?

劉愈心中冷笑,這些大臣說什么“事關國體”,純粹是找托詞,商人的納貢本就屬于黑錢,他們以為堅持不讓朝廷開商貿司就可以繼續坐享其成,屬癡人說夢。之前朝廷只當這是陋習而沒人去管,但若要真計較起來,這就是受賄,就是破壞朝廷法度。

官員不能拿朝廷的陋習來作為要挾朝廷乃至皇帝的借口。(。,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請到m.閱讀。)(去讀讀.qududu.m)


上一章  |  庶門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