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本章節來自于
聽老太太這話,似乎怨氣頗深。。不過李半夏想,老人家更多的還是無奈與難過吧——
老太太接二連三又說了許多家里的事,李半夏本想趕路的,但看到一個老人家如此苦悶的和她說叨著家里的事,她也不好意思說走的事情。
只好陪她坐在河邊,等著她說完。
說到半路的時候,老太太又從籃子里摸了一個餅,看到李半夏在那兒干坐著,便問:“閨女,這是老婆子我自己做的蔥香餅,你要不要嘗一個?”
看那花花綠綠的小餅,十分可口的樣子。李半夏早上的時候吃了一點兒,剛才又顧著趕路,也沒吃什么東西,這會兒看到老人家遞過來的蔥油餅,也不和她矯情了,從她手上拿了過來。
“如此,多謝老人家了。”
“嗨!謝啥,就一點小吃食,閨女你喜歡就好。快點吃啊,別一會兒都涼透了。”老人家在那催促著。
李半夏還是捧著餅看,好奇的問:“老人家,你這餅是怎么做的,聞著可真香?”
她發現有許多的老人家都會做餅,各式各樣的餅。這些上一輩的人比她們可要厲害多了,手兒也巧,用這兒的話說,女人家的手藝,都會。。
現代這樣的情況就更多了,最讓李半夏記憶深刻的,就該數做布鞋了。比她們高一輩的,像是什么姑姑姨娘的,都會做布鞋,做出來好看又好穿,走路的時候很跟腳。而現在你去跟小姑娘打聽打聽,還有幾人會做布鞋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原本很寶貴很難得的手藝。也漸漸的被人忘卻了——
“這餅做起來倒也容易,就是和了一點小麥粉,又揪了幾把蔥,剁碎了放在一起和和,接著再把它放在鍋里榨,等榨好出爐就成了這個樣子了。”
“原來是這樣,聽著也不是很難。”
“本來就不難嘛。”老太太笑著,自個兒從食盒里又摸出一個,送到嘴邊。
“閨女,我這可都吃了倆了。你可是一口都還沒吃,是不是嫌我老婆子做的東西不好吃”
“哪有哪有,老人家做的東西一看就美味得緊。能吃上你老人家做的餅,我可高興著呢。”李半夏再不多說,雙手舉著餅,咬了一口。
“嗯好吃”李半夏接著又咬了第二口。
“老人家,你做的餅可真是好吃。。我還很少吃過這么好吃的餅呢。”三兩口,李半夏就將這個餅吃完了。
“閨女,你要不要再來一個,老婆子我這兒還多著呢,其他書友正在看:。”
“老人家,你這是打哪兒來啊,怎么食盒里裝著這么多的餅呢?”尋常人家。出門必不會帶著這么多餅的。如果若送給別的人吃,那她們此時也不會坐在這兒,一個接一個的吃了。唯一的可能。就是這老人家剛從親戚朋友家回來,人家給了她這些餅,這才在這吃呢。
不過,李半夏還真是很少看見這樣的情況。
別人給了餅,老人家竟會在這一個人坐著吃。她本應帶回去和兒子兒媳一塊兒吃的,如果她還有小孫兒。那就更加說不通了。
地址
(神墓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