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關云長第243章 重裝兵種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重生關云長 >>重生關云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243章 重裝兵種

第243章 重裝兵種


更新時間:2013年10月01日  作者:白氏傳奇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白氏傳奇 | 重生關云長 


重裝甲騎兵排列的隊形一般是橫隊,各個橫隊之間要保持數十個馬身,以保證后面的馬不會因為無法停住而發生“追尾”。這樣一來,要是想鋪開5000重裝甲騎兵,就需要很大的戰場面積。如果攻擊面也就是敵人的薄弱部分長度為500米,那么就是200名騎士一個橫隊,一共25隊,這個方陣就要500m×1200m的面積,這種沖鋒如果沒有足夠的重步兵和輕騎兵掩護,側翼就會變成敵人的重裝甲騎兵的進攻目標。重裝甲騎兵基本上是一擊必殺的,沖鋒一次之后,必須用很大的回旋半徑才能反過來進行掉頭的沖鋒。在運動過程中,減慢速度就是自殺,保持速度就要有很大的轉彎半徑,如果遇到敵人陣地內的各種對付騎兵的障礙物,就會被沖散隊形。一旦有個別的重裝甲騎兵被步兵圍住,就會很容易的被宰殺或俘虜。重裝甲騎兵是不能用來追擊的,他們的戰馬只能用來沖刺,超過一定的距離就會失去體力,他們的動量大不能靈活的轉向,視野小容易遭到伏擊,不夠靈活不能適應肉搏和俘虜敵人。一般的弓箭是無法傷害重裝甲騎兵的。騎士的武器一般是很長的沖擊用的矛槍,以及很長很重的刀、斧。第一次沖鋒使用長矛,回來的時候使用刀、斧。

基于對以上重騎兵的認識,關羽通過在現代從書中和影視上了解到的關于重騎兵的一些知識,結合自己這么多年的作戰經驗,傾心打造了這樣一支勁旅,這支重騎兵人數有三千人左右,但這三千人卻耗費了整整三萬步兵的人、財、物力,這三千重騎兵足夠裝備一支三萬人的隊伍,而關羽寧愿花費不菲的人、財、物力打造這樣一支重騎兵,有他自己的考量.................

關羽打造的這一支重騎兵,充分結合了中外重騎兵的優劣,取長補短,在充分發揮重騎兵的優勢的同時盡可能的彌補重騎兵存在的劣勢,他精心打造的這支重騎兵人員全部是從輕騎兵中選撥出來的精銳,他們有著充沛的精力和體力,戰斗力相當可觀,關羽的這支重騎兵裝備自然沒的說全部是上等材質的鋼鐵打造的鎧甲和兵器,重騎兵攜帶長短兵器,手上有長矛和盾牌,身上佩戴刀、斧,以隨時適應戰場需要,重騎兵的全副武裝起來簡直就是一道道銅墻鐵壁壓向對方,任由對方弓箭手射擊,根本傷不到重騎兵。

關羽之所以打造這支重騎兵也是基于對李傕西涼兵弓弩方面存在的優勢而做的對策,李傕大軍弓弩手十分厲害,不但弓弩好,弓箭更是鋒利無比,這是得到了匈奴的真傳,上次自己受傷就是吃了李傕弓箭的虧,關羽經過反復琢磨,決心打造這一批重騎兵以應對李傕的弓弩手,如果開戰這支重騎兵將排開陣勢直搗李傕的弓弩手,將李傕陣前的弓弩手全部撕裂之后,大批的輕騎兵便可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向敵軍,這樣一來李傕大軍優勢全無。在關羽大軍面前就是一群烏合之眾了。

當然關羽精心打造這支勁旅不但用于這次交戰還可以用于日后的長期作戰,可以起到一勞永逸的作用,只要對方沒有找到足夠的對策,關羽的這支勁旅就可以橫沖直闖肆無忌憚的將對方大軍陣容全部打亂,對戰爭的勝負可以起到關鍵的作用,或者是絕對性的作用,關羽對這支重騎兵給予厚望,希望這支隊伍可以發揮他足夠的優勢,因為在這個時代他的這個重騎兵絕對是個首創,而且也花費不菲,沒有足夠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是無論如何也支持不了這么一支龐大隊伍的開銷的,光是這戰馬全部是優質的西域戰馬,這種戰馬的優勢就是體力強、耐力好,能夠負重加速,所以十分應用于重騎兵作戰配備,可以說這支重騎兵從物質配備、人員配備到戰馬挑選全部都代表了關羽軍隊的王牌,如此勁旅關羽怎能不對他給予厚望呢?

推出重騎兵也是對戰法的一種革新,如果試驗成功將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戰爭的勝利,看似耗費不少其實如果作戰成功便可以大大減少自身的損耗和戰斗減員,是對傳統作戰的一種挑戰,那種“殲敵一萬,自損三千”的勝利將一去不復返。這也是關羽這次搬出重騎兵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次西征除了搬出重騎兵,關羽還傾力打造了一支重步兵,所謂的重步兵

依裝備區別大體可分為三種:

1.以盾牌和單手武器為主的一般重裝步兵,此類步兵相對對戰場適應力強,用途廣泛。

2.以長槍、超長槍為主的長槍步兵,此類步兵一般組成方陣集團作戰,對訓練程度要求頗高,是一種集團戰斗力非常可觀的兵種,是步兵對抗騎兵最有力的力量,

重步兵對兵員素質、裝備性能一般均有較高要求,為步兵中的精銳力量,無論攻城、野戰均能有出色發揮,許多騎士上馬為重騎兵,下馬為重步兵,是不可多得的寶貴戰力。

過重的裝甲會導致移動速度的下降和體能消耗的加快,不宜擔任追擊、偵查、騷擾等任務,潰敗時亦難及時退出戰場。在與騎兵的作戰中仍處于被動地位,對團體要求頗高,若喪失集團優勢則難免遭受致命打擊。

作戰時,士兵通常排成矩形的方陣,至少有十行以及更大的列數。戰斗時,前五行的士兵將長矛平托前伸,成五排長刺,后排士兵長矛上舉,時時準備利用槍托(上文),以及頂替戰死的頭排士兵。同時,步兵們統一將盾牌舉至前方,并且相互緊緊向靠,即便后排士兵也是如此,而不是象影視作品所描述的一樣將

大盾舉至頭頂,那樣做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同時也會浪費大量體力。

方陣戰術的應用關鍵在于整個方陣的協調性與統一性。一個方陣是一個緊密的戰斗集體,其中的每一個人的行動都必須協調一致,否則方陣如一盤散沙,毫無戰力。相反,一個勇氣十足、團結一致、步調協調的方陣,作戰里就相當的強悍了,關羽傾力打造的這支重步兵方對足有一萬人,裝備這支萬余人的隊伍,花費的錢財足足是一般步兵的兩倍,關羽的這支重步兵其實就是之前他研究的“八門金鎖陣”的翻本,他將之前訓練的八門金鎖陣的士兵重新武裝起來,結果就組成了這樣一支重步兵方對,關羽這次打造的這支重步兵方隊其實就是在原來訓練的“八門金鎖陣”基礎上將步兵們的武器重新裝備了一下,這樣一來這種重步兵方隊的戰斗力就大大的增強了,而且這支重步兵方對的人選也是之前訓練有素的“八門金鎖陣”的士兵,這些士兵經過嚴格的訓練這次又配備了重裝武器,戰斗力應該不凡,關羽也對這支隊伍給予厚望,希望他在這次戰役中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關羽大軍10萬余人浩浩蕩蕩的向西而去,大軍一路高歌猛進,行進的速度十分迅速,每天隊伍只休息5個時辰,其余時間全部用在行軍上,就這樣大軍很快集結到了長安東面的門戶馮翊處,這馮翊的郡守正是關羽之前結交的拜把子兄弟張既,關羽腦海中很快浮現當年與張既義結金蘭的情景,當年張既是那么的清高,那么的桀驁不馴可最終還是為自己征服了,從那以后二人便結成了肝膽相照的兄弟,這次兵臨城下作為兄弟張既應該不會難為自己,說不定還會附和自己,這馮翊也就不攻自破了,自己可以不費一兵一卒就拿下這長安東面的門戶,關羽這樣想著...............

大軍很快行進到了馮翊郡城的東面,來到了馮翊城下,卻見馮翊城依舊高大如初,城池穩固,固若金湯一般,在馮翊城的南面是湍流不息的渭水河,關羽攜大軍來到馮翊城下,卻見馮翊城門緊閉,城上士卒林立,守衛森嚴,城防的工事顯然也加固了許多,一看就是做了充分準備,關羽見狀遂對手下周倉說道:“馮翊的郡守張既乃是我的故交,我這就寫信你安排弓箭手將我的親筆信射到城上,要守城的衛士轉給張既,我想張既見了我的書信之后定會打開城門,欣然來投!”

“喏!”周倉領命道。

關羽隨即奮筆疾書寫好了書信,周倉隨即命令弓箭手就要射向城去,這時只見城上突然出現若干個人頭,伴隨著出現的人頭,“哈哈哈哈哈”一陣大笑聲隨之而來,關羽定睛一看城上一下子出現了不少人馬,當中兩員將領涌出,其中一人關羽認得乃是李傕手下大將徐榮也,另外一人看著陌生。(。

79網提醒:在“79免費小說”或“79網”可以迅速找到我們


上一章  |  重生關云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