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袁紹在河北的這幾個月一直未能閑著,忙于與公孫瓚的激戰中,之前雙方曾多次發生摩擦,今年這種情況變得愈演愈烈,袁紹就想親征公孫瓚,但手下臣僚們尤其是逃到冀州的太尉楊彪、司徒黃婉等人卻極力的勸袁紹發兵攻打洛陽救社稷于累卵之危,救天子于水火之中,袁紹手下的一些謀士也勸他南下攻打洛陽,但仍有一部分人主張休養生息按兵不動,還有一部分人主張北伐公孫瓚打造一個穩固的后方,群臣為此爭論不休,幾大勢力在階下不斷角逐,袁紹本就是個多謀少斷的主子,面對這種情況更是心中無數一下子沒了主張。@
就這樣河北陷入了新一輪的爭論之中,楊彪、黃婉、種輯、王子服等人的到來很快在河北形成了一股力量,上有朝廷重臣之尊,下有幕僚之名,這些人在袁紹陣營中的話語權不斷增加,力量也不容小覷,對于這些元老級的人物,袁紹是尊重的,雖然他們沒有什么實權,但他們的意見袁紹也得采納,不過其他謀士舊臣的話袁紹也要采納,這樣一來袁紹就更加的迷茫了。
楊彪、黃婉等人在袁紹那里漸漸立穩了腳跟,開始不斷的上躥下跳開來,漸漸地跟袁紹手下一批謀士打成一片形成了一個陣營,毋庸置疑這個陣營日益強大起來并且不斷的增加話語權,漸漸地在袁紹那里占了上風,并且開始左右袁紹的決策開來,這些人的主張直指一點那就是要袁紹起兵攻打洛陽重拾故土,這種呼吁之聲在袁紹那里越來越強。
袁紹也一直對洛陽有所覬覦,但鑒于關羽實力實在太強難以下手,如果自己單獨攻打勝算十分有限。不過伴隨著在河北站穩腳跟之后,袁紹不斷的擴充兵力補充兵源,河北土地廣袤人口眾多,物產豐富,為袁紹出兵提供了可靠之資,現在關羽忙著在洛陽改革。這無疑是個出兵的大好時機,但就在此時公孫瓚又來添亂,袁紹又不得不考慮一旦出兵公孫瓚從背后偷襲的嚴重后果,為了能打造一個穩固的后方袁紹最后決定先出兵收拾一下公孫瓚。
就這樣雙方在此在北平地區展開了激戰,激戰的后果是袁紹大敗公孫瓚,公孫瓚被迫退卻幾百里,袁紹隨即派大將把守重要關隘以拒公孫瓚再次來犯,穩定了后方之后,回到冀州。出兵攻打洛陽的時機也日漸成熟起來,袁紹也認為時機已到,開始與眾人商議起兵事宜,就在這時一紙來自洛陽的征繳錢糧的檄文發到了冀州....................
朝廷的檄文再次傳至,袁紹接住檄文仔細閱讀開來,等到閱讀之后,袁紹不禁大怒,群臣上前詢問情況。袁紹謂眾人道:“還說要攻打洛陽呢,朝廷稱曹操遲遲不予繳納錢糧違抗朝廷指令。檄文要我們發兵討伐不逆之臣!”
眾臣聞后頓時炸開了鍋,司徒黃婉等人進諫道:“關羽要我們討伐曹操豈有此理,本初不必聽他號令,我們的目標是攻打洛陽,切不可聽他行事!”
謀士郭圖問道:“檄文中可曾提到我們繳納錢糧之事?”
“未曾提到!”袁紹答道。
謀士審配遂道:“莫非是朝廷將我們的錢糧免了?以此作為出兵的條件?”
“非也非也!關羽這葫蘆里賣的什么藥還不好說!”謀士許攸說道。
謀士逢紀道:“主公切不可忘記前番我們攻打汜水關之仇啊!”
“關羽此計無非就是借刀殺人緩兵之計,此時的他一心謀劃改革無暇東顧。又擔心我們趁機犯事影響他改革大計這才是真,主公切不可上當受騙啊!”謀士沮授進諫道。
太尉楊彪符合道:“沮則注言之有理!本初切不可聽關羽胡說,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攻打洛陽,切不可讓關羽這小子成了氣候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議郎趙彥也勸道:“關羽大興改革無疑就是韜光養晦而已,這小子的野心大著呢。如果這次我們坐等他成了氣候,接下來他就是當年的秦國開始蠶食各地了,到了那個時候要收拾他可就難上加難了!”
趙彥說完袁紹著實一驚,當即大叫道:“與其坐等他動手不如我們先動手!”
謀士田豐勸道:“主公又要興兵,這些年來河北疲于戰事,軍民多有怨言,如若再要興兵,豈不是陷河北于水火之中?主公不如趁機休養生息以待時機,跟關羽學緩一緩,讓治下有個喘息的機會,切莫再動干戈了!”
“不然!切不可讓關羽養成氣力,此時不動更待何時?”謀士許攸排斥道。
謀士沮授再道:“倘若我們興兵討伐關羽,曹操來犯境當如何處置?”
國舅董承道:“這個好辦本初若興義兵我們這幾個老古董怎么的也得幫幫場子,我們幾個商議已定,如果本初興兵,我們亦當周游曹操、袁術等眾諸侯說服他們與本初一道興義兵討伐關羽,試問如此還存在這其中互相攻伐之事么?”
“國舅果真能辦成此事那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如果我們聯合幾處人馬共同討伐關羽,關羽縱然厲害好漢架不住人多啊!夠他喝一壺了!事不宜遲你們這就動身去辦此事,我大軍也將準備停當!”袁紹興奮的說道。
國舅董承、司徒黃婉、太尉楊彪、議郎趙彥、種輯、王子服等人紛紛出列拱手示意,隨即一行人等在袁紹處打點行囊奔赴兗州去訖......
卻說曹操在兗州也受到了關羽發來的檄文,曹操看過檄文不禁冷笑道:“果然不出奉孝所料!”隨即找到郭嘉商議此事。
曹操將來的檄文跟郭嘉做了一下通報,郭嘉聞后眼睛放光說道:“此乃是關羽離間之計,要我們興兵討伐抗旨不尊的袁紹,試問我們也未曾繳納錢糧,這該如何解釋?道理只有一點那就是關羽同樣給其他諸侯發了一個同樣的檄文,而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挑起眾諸侯之間的紛爭。為他的改革大業爭取一個和平的空間!”
曹操聞后點了點頭問道:“奉孝有何良策?”
“應付此事就看主公怎么想了,主公也可不必理會此事跟關羽一樣休養生息,主公也可以對此不屑一顧置之此事于不顧厲兵秣馬,突發奇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打洛陽,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不過我想關羽是一個精細人定然有所防備。奇襲的把握不大,但主公可以故作攻之,轉移關羽的注意力讓他不能安心改革,我想這是主公應該做的,但主公萬萬不可做的就是按照檄文所說攻打袁紹,那樣的話就中了關羽的圈套了!”郭嘉對曹操分析道。
曹操聞后捋了捋胡須道:“知我者奉孝也!縱觀當今天下,雖然說群雄并起諸侯林立,不過細細算來最有實力的不過袁紹、關羽與吾耳,這三者中實力最為強盛的當屬關羽也。袁紹為人多謀少斷不足為慮,吾的心頭大患其實不過關羽一人也,吾與關羽打了這么多年交道也較量過幾次,此人深謀遠慮足智多謀素有大志武力過人,而他又廣聚人才禮賢下士,他的所作所為都是一個王者之風,這個人未來正是我們的敵手,如果關羽這次改革成功無異于猛虎添翼也。勢必掃蕩四方,所以要阻止他改革成功也不是件容易事。如果單憑我們一支力量攻打關羽,根本占不到什么便宜,而且會損失慘重,關羽也不會因此停下改革的步伐,畢竟洛陽易守難攻,關羽分兵就可以將我們抵住。憑借洛陽關隘的優勢足可以抵擋我們的鋒芒,所以現在我唯一的出路就是汝所說的,與其做無謂的事不如腳踏實地發展農業生產,我今年也要準備在徐州發展屯田,其他地區也要陸續展開。”
“主公分析有理。關羽不急著擴張而是選擇改革做內功,短時間看似低調其實不然,他這是在為未來打基礎做準備,主公要想在未來跟關羽打持久戰不如也這么做,現在我們轄兗州、東郡、青州、徐州廣大州郡,地域不可謂不遼闊,此乃是主公與關羽爭霸之資啊!主公可要好好利用啊!”郭嘉接著勸道。
曹操嘆了口氣道:“本來我想利用關羽無暇東顧這個關頭去消滅淮南的袁術著,看來也只得放一放了!”
“主公切不可這么做,袁術在淮南也是有相當實力的,主公要滅掉袁術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做到,俗話說鏟兵一萬自損三千,就算主公利用一年的時間拿下了袁術,自身也要損耗不小,到那個時候關羽緩過勁來必將以秋風掃落葉之勢蠶食周邊,他會很輕松的從主公手中將勝利果實奪去,甚至連主公的根據地都要殃及,如果是這樣主公不可謂不危矣!”郭嘉接著分析道。
曹操點了點頭:“奉孝分析的有理,袁術就留給關羽吧,我們先強大起來再說!”
曹操計議已定遂放棄攻打袁紹按兵不動繼續發展他的屯田事業....
再說袁術居然也收到了朝廷的檄文,檄文要他發兵攻打曹操,檄文稱朝廷將那部分需要繳納的錢糧給他,如果他按照旨意行動,袁術看完詔書,心中不禁盤算看來這買賣值得啊!曹操小子地廣人多是塊肥肉,上次說要給的一直拖欠,這次朝廷都支持我向他討要了,看來我不發兵都不行了,袁術當即召集文武群臣商議此事開來。
袁術首先將情況向部下做了一番通報,謀士楊弘聞后薦道:“主公要三思而后行啊!曹操畢竟不是一般的諸侯,兵多將廣如果貿然對決勝算的把握能有幾分?”
“汝這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現如今我坐擁淮南如此廣闊土地,難道還怕他不成?”袁術不忿的說道。
楊弘聞后眼珠子一轉道:“主公若要做此事可先禮后兵!”
“如何先禮后兵?”袁術問道。
楊弘接著說道:“主公可以先書信一封給曹操信中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做一下交代,如若曹操不予兌現這個我們再發兵討之不遲!”
袁術聞后眼睛里放出猙獰的目光:“就依汝之計策行事!”
袁術當即確定了行動當即草擬書信并派出使者通往曹操處。
卻說江東的孫策也再次收到了朝廷發來的一紙詔書,詔書說的很明確當前拒絕繳納錢糧的首當曹操,希望孫策能響應朝廷的號召討伐曹操,如果孫策出兵,朝廷將酌情將附加到頭上的賦稅予以免掉作為出兵之資。
孫策當即接了詔書甚為不悅。前番朝廷一紙詔書向他征繳錢糧,他沒有理會這茬兒以為此事就不了了之了,沒想到朝廷還惦記著這事居然再次發來詔書,這次要他出兵攻打曹操,但自己與曹操元日無怨近日無仇,難道就這么貿然大動干戈?想自己篳路藍縷創下今天這份基業。朝廷沒幫上半點忙,現在自己發跡了朝廷倒想起自己來了,居然向自己伸手了,孫策越想越生氣。
前番自己拒絕了朝廷的旨意,朝廷看來原諒他了,如果這次他仍然不奉召即行的話那么朝廷必將記上他這一筆,其實自己沒必要得罪朝廷,確切的說是得罪關羽,不過關羽這條件卻也夠勁了。曹操這不是一般的對手,手下兵多將廣,治下土地遼闊富庶乃是一個十足的實力派,一旦交兵能得到什么好處呢?
孫策也陷入了迷茫之中,他召集手下文武商議起來,當下孫策帳下兩個重要謀士一個張昭另一個張纮紛紛獻計開來,張昭生于15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東漢末年。張昭為避戰亂而南渡至揚州。孫策創業時,任命其為長史、撫軍中郎將。將文武之事都委任于張昭。張昭善隸書,張昭年少時便好學,擅長隸書,隨白侯子安學習《左氏春秋》,與瑯琊人趙昱、東海人王朗一道聞名又互為友好。
張昭成年后曾被舉薦為孝廉,但他推辭沒有接受。與王朗一起討論以往君王避諱之事,州里才士陳琳等對他頗為稱賞。徐州刺史陶謙慕名察舉他為茂才,被張昭拒絕。陶謙認為張昭輕視他,因此將張昭監禁。后經好友趙昱援救才被釋放。即使這樣,在陶謙病逝后。張昭還是為他寫了
東漢末年中原動亂,張昭隨其他難民逃到江南,受到孫策的重用,官拜長史和撫軍中郎將,同他一道登堂拜見張昭的母親,像同輩的密友一樣。孫策的領地上幾乎所有重要的事務都由張昭經手,他為孫策打平江東做出了很大貢獻。因而他深受北方士大夫的敬重,在他們的書信中多有稱贊張昭的言辭。對此,孫策非但沒有猜疑,反而瀟灑地說:“當年管仲為齊國國相,齊桓公開口仲父、閉口仲父,而他則稱霸諸侯為天下所尊崇。如今子布賢明,我能重用,他的功名難道不為我所有嗎?”這足可看出張昭在孫策心中的地位如同管仲在齊桓公心中的地位一樣重要。
當時劉表想要親自寫信給孫策,寫完后先給禰衡看,禰衡看完后譏笑劉表,說道:“像這樣是想要讓孫策帳下的孩童讀嗎,還是想要讓張子布看到?”由此可見,就連一向狂傲的禰衡,都認同張昭的才華。張昭外表持重,有使人震驚的氣勢。
這張纮(hong)生于公元153年,字子綱,廣陵人。東漢末年文學家、謀士,和張昭一起合稱“二張”。孫策平定江東時親自登門邀請,張纮遂出仕為官。張纮年輕時游學京都,曾曾跟博士韓宗學習易經和歐陽尚書,又到外黃跟濮陽闿學習韓詩、禮記和左氏春秋,后回到本郡,被薦舉為茂才,當時大將軍何進、太尉朱儁、司空荀爽辟他為掾,他都拒絕應召,避亂來到江東。孫策創建基業時,張纮便投靠了孫策。
孫策上表任他為正議校尉,后跟隨孫策征伐丹楊。孫策親臨戰斗前線,張纮勸諫說:“主將是籌謀劃策的角色,三軍命運全依托于他,不可輕率行動,親身與區區小寇對陣相斗。希望您能珍重上天授予您的才干,符合天下的愿望,不要讓全國上下為您的安危而擔心受嚇。”孫策聞后對此并不理會,仍然我行我素,不過張纮在孫策帳下仍然是難得的謀士。
當下孫策將二人招至帳下將情況對二人做了一番通報,張昭謂孫策道:“主公這么多年來一直疲于征戰如今奪得江東大片土地,功成告一段落,主公有了土地有了臣民但現在就缺少一個名分,急需朝廷給個名分,這樣主公方能威儀四方,治下百姓方能認可,現在朝廷加封主公為鎮東大將軍,實乃是雪中送炭啊,主公切不可失去這個機會啊!”
“話雖如此然要我們出兵攻打曹操,我們與曹操遠日無怨近日無仇,如果我們貿然興兵豈不是要結仇于曹操,那么日后我們之間的矛盾豈不是難以化解?”孫策說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