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回歸故里
第三部回歸故里
聽了張勝的話后,呂鎮湘書記道:“你說的有一定道理,與時俱進,不斷開拓創新,社會才能進步和發展。對政治范疇而言,所謂創新,包括理論創新和觀念創新,我們黨的宣傳教育工作,也必須進行創新,使我們的政治宣傳教育工作,更加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
“可不是嗎?我們的英雄觀也應該回歸本性了,我們的英雄人物應該走下神壇,回到凡間,回到人民群眾中來了。”張勝說道。
呂鎮湘繼續說道:“英雄人物本身就來自于人民群眾之中,是人民群眾的一員,過去那種利用政治手段人為進行拔高的方式,在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中,是普遍存在的,這種方式,在特定的歷史時期,還是發揮了重要作用的。想當年,董存瑞炸碉堡的英雄主義精神,極大的振奮了軍民的士氣和信心,人民戰爭的勝利,與這種英雄主義精神的作用是分不開的。五六十年代的‘鐵人精神’,就是一種為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是鼓舞石油職工戰勝困難,勇往直前,不斷取得新勝利的巨大精神力量,這就是所謂的時代精神。”
老書記符合道:“是呀,任何國家和民族要戰勝艱難,實現超越,實現強國夢,都是離不開英雄主義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的,緣于此,戰爭年代才產生了大批戰斗英雄,和平時期則涌現出了一個個道德模范典范。”
呂書記繼續說道:“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改變,對于那種脫離社會現實,脫離人民群眾,不食人間煙火,沒有七情六欲,千人一面的‘高大全’式的英雄,人民群眾不會再買賬了。真正的英雄,并非不食人間煙火,在他們滾燙的熱血中,也涌動著和常人一樣的七情六欲,而這種英雄更貼近人們的現實生活,更容易被人們接受。”
譚小凱說道:“呂書記說的沒錯,自從抓殺手救總統的的節目直播后,盡管張錚兄弟露面極少,很多人不識他的真面目,但他的影響越來越大,他的故事越來越多,關于他的評書小說在京城已經成為暢銷書了,張兄弟這個既非‘高大全’和‘偉光正’,也非痞子和流氓的平民英雄,已經深入人心,受到了大家的喜愛。”
呂書記說道:“其實,這小子根本就不想當什么英雄,他做的那些英雄壯舉,完全是天性使然,遇到就做,做過就忘,什么獎狀獎金,提職升級等等,人家根本不在乎,更不在乎什么表彰和表揚,一頓烤鴨,一頓美食,就打發了。有道是: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寥寥數語,卻深刻地道出了人生對事對物、對名對利應有的態度,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寵辱不驚、去留無意,這樣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我倒是非常喜歡小張這一點的。”
看到了嗎,人家呂書記水平沒得說,看到有個梯子立在自己面前,就不失時機的扶著梯子,從臺階上走下來了。剛才還恨不得將人家打入十八層地獄呢,就這么一會工夫,又喜歡上人家了,看來老書記譚龍感嘆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寵辱不驚,去留無意,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十分困難。紅塵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動,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憂不懼、不喜不悲呢?否則也不會有那么多的人窮盡一生追名逐利,更不會有那么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就算我們這些曾經出生入死,受黨教育多年,又教育別人多年的高級干部,何嘗能夠抵御得了這名和利的誘惑呢?和小張比起來,我們汗顏的很呢!”
張勝感道:“張兄弟粉碎軍事政變、反劫機、抓殺手救總統、抓獲蘇修間諜,為國家立下了如此巨大的功勞,說他是彪炳史冊一點都不為過。可人家張兄弟在榮譽、功勞面前,視榮譽如糞土,視功勞如煙云,始終保持著那份純真和可愛,這些榮譽就像和他沒有關系一樣。像張兄弟這樣淡然的人實在是太少了,說他是鳳毛麟角一點也不為過,淡泊名利,他做到極致了。”
他當然清楚,在這個以政績為王的國度里,別說這么多大功了,自己要是有一件張兄弟這樣的功勞,也早就飛黃騰達,平步青云了,去做一方諸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