倆人隨后去調料地和菜地里轉了轉,這里由于當初是依據地勢選擇的,風力也不算大,各種作物均平安無事。
尤其是那大蔥,根部粗壯,又采用了密植的方法,植株密密麻麻的地挨在一起。為了充分利用土地,行距也比通常的短。這樣在提高產量的同時,也起到防風的效果。
當然,像如此密植的手法,必須得依靠空間冰水與肥料的雙重支持才能做到。
上島之初修建的衛間兼積肥池,至今也揮著積極的作用,各種廚余垃圾,還有雞舍的糞便,都通通歸于此處,既消化了垃圾,又儲備了肥料,供菜地所需,可謂一舉兩得。
至于其他活垃圾的處理,確實是個問題。好在目前人少,還不至于太麻煩,能焚燒的燒掉后進行填埋,不能的暫時收集起來,待日后運回陸地上。
但無論如何,決不允許隨便往山上、海里亂扔,破壞環境,這是一上島開就明令禁止的。
江逸晨也曾在上查閱過相關資料,據說有一種新的科技成果,叫做太陽能太陽能物垃圾處理站,具有綠色、節能、環保特點。最適合在與外界交通不便的海島上使用。
當然,這個要等到拿下海島,以及居住人口增多的時候再考慮。
看了一圈,江逸晨才與來順兒一起返回巖洞基地。清點交接這次帶來的物品。
這次除了常規物資外,還買了一套天然氣罐及配套灶具。
這是用來應對不時之需的,比如連降暴雨的時候,洞外的石頭灶火不便,就要用上它了。
但平時還得盡量節省著使,島上可沒有換氣站。
云沙島西南端海面不遠處的蓮蓬石,拴著一只小舢板,正隨著波濤上下起伏。
水面下方,佩戴著潛水鏡和腳蹼的江逸晨,正趴在樂球的背上,前往那塊珍珠蚌聚集棲息洼地。
上次捉的那十幾頭大蚌,經過蘇曉佳的取珠術后,都順利活了下來。江逸晨今天打算要將它們全部放。
當然,為了以后不與其他同類搞混,江逸晨還特地在它們的外殼上用刀刻下了小圓圈的記號。
樂球與他相處日久,一些簡單的手勢,樂球已經可以輕松地識別,這也使得雙方的交流似乎變得越來越容易。
當然,現在樂球的主要工作是承擔水下交通任務,類似陸地馬匹的作用。
要知道,雖然江逸晨可以潛水,以及在水中呼吸,但限于人的身體構造,入水后行動緩慢,即便套上了腳蹼,度也極為有限,完全無法和魚類相比。
自從有樂球相助,情形就不一樣了,這使得他能夠靈活快地移動,前往自己想去的各個水下目的地。
樂球任勞任怨的表現也讓江逸晨心里有所愧疚,樂球為他做了這么多,而他除了弄幾條淡水魚之外,卻無以為報。
鈔票、住房、職位,這幾樣在人世間炙手可熱的東西,到了海豚這里卻毫無價值。想給它介紹個女朋友,那就更沒有這個能力。
看來只好等將來有機會再說了。
來到那塊狹長的水下洼地,其間亂石叢,水藻飄逸的情景沒有什么變化。
砂石底、巖石表面也仍然爬著大大小小的蚌。
這里的水溫依舊比其他地方的高,但一時間看不出熱源再哪里,只能留待以后進行專項調查再說。
江逸晨從樂球背上下來,探手將空間通道水桶中的珠蚌掏出,依次擱到巖石面上,讓它們自由行動。
放完畢,他將身體伸直,擺動腳蹼,又繼續在石叢中尋找看上去有價值的大蚌。雖說個頭大的珠蚌不一定就產大號珍珠,但幾率肯定要比小蚌大得多。
由于當前自然界中的野天然珍珠數量已經不多了,應該格外珍惜,所以他考慮一番,決定只取那種年頭長的家伙。
尋找了一陣子,現多數的珠蚌長度都在二十公分以下,在這之上的數目寥寥。
樂球對這種不便于食用的東西并不感興趣,跑到附近玩兒去了。
江逸晨并不氣餒,繼續尋找,這一片狹長地帶其實面積不小,按說做為珍珠蚌的棲息地估計有不短的時間了,無論怎么講也應該有大蚌存在。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他在兩塊并排的黑色巖石基部現了目標。
那是三只深棕色的長橢圓形大蚌,殼表肌理色澤接近巖石表面,起到了保護色的所用,不仔細觀察還真不容易現。
根據目測,估計長度可能在二十五至三十多公分的樣子。真是罕見的大蚌啊。
江逸晨一陣驚喜,湊過去也不客氣,將三只大家伙全部抓捕歸案,弄進了空間水桶中。
要說這珍珠蚌也真是很有性格啊,小的在外面肆無忌憚地招搖,大的卻躲在陰暗的角落里,怕被人看見。他暗暗想道。
附近再檢查一遍,沒有現新目標。
于是江逸晨往回游,路上順手又捉了幾只二十來公分的。準備今天就到此為止了。
他沖玩耍中的樂球伸手示意,樂球見了,上下擺動腦袋,快沖過來。
一人一豚沿原路返回,游到一塊高聳礁石附近,江逸晨忽然想起了什么,他拍動樂球的身側,樂球按指令轉彎,繞到了礁石的另一側。
果不其然,江逸晨很快看見了上回差點兒要了他小命的那頭大硨磲。
這家伙仍待在原處,身上的偽裝少了許多,露出白皙的本質。殼子張著,瞧那架勢似乎仍在守株待兔。
江逸晨來到到它的上方,沒好氣的伸腿踩上一腳,硨磲受驚,連忙合上了殼子。還帶起了一片泥沙。
關于硨磲,江逸晨后來也在上查詢了相關的資料,像這種一米三、四的大家伙,估計應該已經活了幾十年的歲數,非常難得。
據報道,由于總量日趨減少,近幾年硨磲的價格遭到了市場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