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大明第 431章 聯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迷茫大明 >>迷茫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 431章 聯盟

第 431章 聯盟


更新時間:2014年05月18日  作者:塞外流云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塞外流云 | 迷茫大明 
·

嚴嵩、翟鑾、毛伯溫三人靜靜的跪在乾清宮大殿,嘉靖仍然是不急不緩的在殿內一圈接著一圈的踱著,仿佛絲毫沒有察覺三人的存在,對于東興港興師動眾征伐倭國,他百思不得其解,這些年,錦衣衛在東興港的刺激之下發展迅速,在小琉球、呂宋、安南、南洋、倭國都大量派遣耳目,倭國并沒有情報送出,顯然沒有發生什么大事,那東興港為什么突然要大舉征伐倭國?

嚴嵩三人跪伏在地上連大氣也不敢出一口,生怕打斷嘉靖的沉思,大殿里靜悄悄的,只聽的嘉靖不急不緩的腳步聲,也不知道等了多久,腳步聲終于在三人面前停了下來,嘉靖不慍不火的聲音在大殿里響起,“是為東興港異動而來?”

“回皇上,微臣方才接到南京五百加急。”嚴嵩忙沉聲道。

嘉靖云淡風輕的道:“東興港異動,有何對策?”

聽的這話,嚴嵩、翟鑾都伏身不語,見此情形,兵部尚書毛伯溫自然明白二人這是贊成他避戰的應對之策,當下便沉聲道:“回皇上,當以避戰為上。”

沉默片刻,嘉靖才淡然的道:“避戰?”

“回皇上。”毛伯溫沉穩的道:“東興港艦隊規模龐大,久經戰陣,朝廷水師新建,規模經驗皆不及東興港,自當避其鋒芒,游而不戰,以保存實力,如此,方能牽制東興港。”

嘉靖轉身緩緩坐了下來,大明的造船能力確實遠超東興港,即便福州南臺造船廠被洗劫一空,即便東興港在漢武、馬尼拉、安南相繼建造造船廠,這方面仍然及不上朝廷的底蘊,但火炮鑄造卻是大明的短板。盡管朝廷以各種手段刺激火炮的鑄造,但火炮的鑄造仍然是跟不上,特別是用于戰艦上的千斤以上的重炮,十不得一,嚴重制約了艦隊的迅猛發展。

偏生東興港的火器作坊管理極嚴,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絲毫打探不出鑄炮的機密,而且東興港在提供了一百門野戰炮和五千枝新式火槍之后,便再不向大明出售任何火器,大明空有強大的造船能力,戰艦規模卻始終無法追上東興港。

避戰,保存兩只艦隊的實力,確實是眼下最好的法子,有這兩支艦隊牽制。東興港便不敢登陸作戰,但游而不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艦隊可不是草原上的騎兵,大海雖比草原遼闊,但草原沒有危險,大海卻是有風險的。

沉吟半晌,嘉靖才開口道:“平身。賜坐。”

嚴嵩三人早就跪的身子法麻,聽的這話。連忙謝恩,依次在嘉靖下首落座,俟三人坐定,嘉靖才道:“東興港三大私港——澳門、廈門、雙嶼都沒有增添兵力,反而將不少海船調往小琉球。”

難道東興港不是針對大明而來?嚴嵩雖然已是花甲之年,反應卻一點不慢。不過,這種沒有十足把握,卻又影響巨大的事情,他是不肯輕易開口的,對了。那是皇上英明,錯了,那就是他該死。

毛伯溫反應也不慢,聽的這話,他隨即有些愕然的道:“東興港難道是要征倭國?”

嘉靖瞥了他一眼,道:“東興港為什么要興師動眾,大舉征伐倭國?”

嚴嵩生怕毛伯溫不識趣,立即微微欠身道:“微臣等愚鈍......。”

嘉靖瞥了他一眼,略微沉吟,才道:“倭國不獨盛產金銀,人口亦近千萬,這些年連年混戰,已然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且三股勢力皆與東興港關系密切......。”

聽的這話,毛伯溫不由大為驚訝,忍不住道:“東興港難道欲吞并倭國?”

“你認為胡萬里不敢?”嘉靖沉聲道。

胡萬里膽大包天,野心勃勃,他有什么不敢的?東興港還未形成氣候之時就敢遠征倭國,如今實力大增,豈有不敢之理?嚴嵩、翟鑾聽的心里都是一驚,一旦東興港吞并了倭國,后果則不堪設想。

“微臣惶恐。”毛伯溫躬身道:“南洋島國,雖則富庶,卻是人丁稀少,且多是未開化之土著,東興港吞并南洋諸國,無足輕重,但若吞并倭國,便能獲的大量的金銀和充足的人口,實力必然倍增,實是禍患無窮,斷不能讓東興港得逞。”

翟鑾亦跟著附和著道:“倭國國王足利義維乃是皇上親自冊封,倭國名義上乃是大明藩屬國,豈能任由東興港吞并?”

嘉靖也確實是擔憂東興港吞并倭國,略微沉吟,才道:“據聞,倭國國王足利義維乃是胡萬里一手扶持起來的,東興港護衛隊亦有不少官兵在他手下效力,不過,足利義維如今羽翼已豐,未必會甘心受東興港掌控,朕欲遣使倭國,諸位以為如何?”

遣使倭國有何益?大明水師根本就無法抗衡東興港艦隊,如何確保倭國不被東興港吞并?略微沉吟,嚴嵩才小心翼翼的開口試探著道:“皇上欲派水師艦隊增援倭國?”

“圍魏救趙。”嘉靖沉聲道:“派水師南下,威脅東興港,但要讓倭國領情,出兵需要軍餉,朝廷也需要銀子。”

“皇上圣明。”嚴嵩忙不失時機的奉承道:“此實乃一舉兩得。”

圍魏救趙確實是一著妙招,嚴嵩倒不是胡亂拍馬屁,若能牽制住東興港艦隊,阻止東興港吞并倭國,將能極大的緩慢東興港的擴張,而且還能從倭國得到大筆金銀,大明如今實在是太需要白銀了,這一點,嘉靖和嚴嵩這兩個當家人感觸最深,若是倭國因此斷絕與小琉球的海貿,轉而與大明互貿,那就更值的了,另外,這對于水師艦隊也是一次難得的訓練機會。

有道是心想事成,嘉靖正想打瞌睡,足利義維、大內義隆就巴巴的送來了枕頭,這邊廂遣使倭國的使臣還未離京,天津衛水師大營就傳來了五百里加急快報,足利義維、大內義隆的使臣秘密抵達了天津衛。

雙方一拍即合。立即便簽訂了一份戰時聯盟條約,足利義維、大內義隆以付出了一百萬兩白銀的帶價獲得了大明的友誼,并以一百萬兩白銀的低廉價格向大明訂購了二百艘千料的風帆海船,原本倭國使臣還想用白銀購買大量的火炮,不過大明自家火炮都跟不上,只得不了了之。

大明與倭國秘密勾結。在天津簽訂密約,東興港自然不會知道,八月中旬,東興港散播了有三個船員在堺港失蹤的消息,金陵報也緊隨其后在顯著位置刊載了這一消息。

南京,秦淮河,北岸,飄香樓。

飄香樓不是青樓,是一座茶樓。因為地處秦淮河畔,開窗便能一覽秦淮美景,更能享受微涼的河風,是以不論春夏秋冬,皆是生意極好。

辰時四刻左右,正是喝早茶的黃金時間,周志偉搖著折扇,悠閑的踱進了飄香樓。也不上二樓,就在大廳里隨意的找了個位置便坐了下來。隨意點了茶水點心,便留意傾聽眾人的談話,他是有些奇怪,胡萬里怎么會隨意找如此一個不起眼的理由征伐倭國,特意來聽聽閑侃。

金陵報在二版頭條如此顯眼的位置刊登了如此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自然是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他才開始喝茶,就聽的有人提及到這個話題,“堺港是什么地方?”

“堺港都沒聽聞過?是倭國京都附近最大的一處貿易港,算的上熱鬧。”

“你說這金陵報是咋回事?沒新聞了?大明海船的船員在海外港口失蹤這種小事,不說月月有。那也是年年有的,天知道是什么原因失蹤的,這根本就是芝麻大點的事情,金陵報居然放在了二版頭條,這不寒磣人嘛。”

“無知就別賣弄,吃你的早點,喝你的茶。”

“咋就無知了呢?這難道還是大事不成?”

“當然是大事,你以為芝麻綠豆大的事情都能上金陵報?你也不想想,跟東興港沾上邊的能有小事?”

“這我可真是越聽越迷糊了,快說道說道。”

“東興港這段時間厲兵秣馬你總該知道吧?為什么將這芝麻大點的事情在金陵報刊載?這是要讓朝廷放心,東興港要打的是倭國。”

“東興港折騰出如此大的陣仗打倭國,就找這么個借口?拉到吧您,咱大明立國以來,東南沿海可是深受倭寇之害,要征伐倭國,隨隨便便就能夠洋洋灑灑的列舉出上百條罪名,哪一條不比這個理由更堂而皇之?”

“這就是胡大帥與一般人不同的地方了......。”

“別賣關子,今兒在下做東還不成?”

“簡單點說,你是南京的商人,去鄭州做買賣,在鄭州被人打了,咱南京的府尹大人聽聞后,點起三千兵丁跑去鄭州為你出氣報仇,你是什么想法?”

“這府尹大人跟咱不沾親帶故的,他這是為啥?”

“護犢子!不獨是你,治下任何一個百姓在外地被人欺負了,府尹大人都帶人為他出氣解恨,你說百姓對府尹大人會怎么樣?”

“那還用說,感恩戴德,送萬民傘!”

“這比喻或許不恰當,小二,來壺上好的龍井。”

周志偉聽到這里,已是完全明白過來,胡萬里果然是不走尋常路,這征伐倭國的理由雖然小,甚至可說微不足道,但對大明的海商來說,這個討伐的理由卻比任何大義凜然的理由要實在的多,這無異于表明,東興港有能力,而且也愿意保護名下每一個在海外的子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東興港為此會不記得失,甚至是不惜出兵!

這手段,還真是沒說的,如此一個微不足道的征伐理由,不僅能為東興港凝聚人心,還將獲得所有海商的傾力支持,只不知道東興港以后是否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這收買人心的手段實在是太高明了。

小琉球的海商船員水手士紳百姓確實是為這個征伐倭國的理由沸騰了,雖然有人意識到這可能只是一個虛構的理由,以后東興港的強大,即便發生了這種事,倭國也會盡力彌補。不會態度強硬。

但東興港以這個理由出兵,卻無疑是表明了護衛隊有能力而且愿意在海外為自己的子民出頭,這讓素來在海外受盡欺凌的他們如何不欣喜萬分?從來沒有哪個朝廷會保護小民在海外的利益和安全,這可是開天辟地頭一次,如何讓他們不感慨?

東興港厲兵秣馬,劍指倭國。消息一傳開,東南沿海的官員士紳商賈百姓都不由的長松了一口氣,就在這時,大明南北直隸海州、天津的兩大水師艦隊卻悄然離港出海!

錦衣衛時刻監視萬里、漢武兩港的情況,東興港自然也在隨時監視著海州、天津兩港的動靜,兩大水師艦隊離港出海的消息馬上就傳到了東興港。

漢武,總兵府,書房。

聽聞伍子順的稟報,胡萬里一顆心立刻就沉到了谷底。朝廷兩支艦隊在東興港表明了出兵的目的之后,隨即離港出海,這意味著什么,已然是不言自明。

見胡萬里半晌不吭聲,劉思武看了在座眾人一眼,沉聲道:“少爺,朝廷兩大艦隊此時離港出海,去向不明。顯然是企圖牽制咱們,大明應該是與倭國聯手了。”

吳長森有些難以置信的道:“朝廷怎會與倭國聯手?倭國自身難保。又無大規模的水師艦隊,能幫的上朝廷?朝廷圖的是什么?”

“朝廷是怕咱們吞并了倭國,迅速壯大實力,自然不會坐視不理。”薛良輔悶聲道。

“少爺,朝廷南北兩支水師僅是風帆戰船數量就有一百二十艘,只是火力遠遜咱們的戰艦而已。”李健望著胡萬里緩緩說道:“若是大舉南下。實是不容輕忽......。”

“情況有變,自然不能按原計劃。”胡萬里掃了幾人一眼,語氣平淡的道:“無須藏著掖著,有什么想法都說出來。”

“朝廷與倭國聯手,屬下竊以為應該暫停征伐倭國。”李健沉聲道:“雙嶼、廈門、澳門、萬里、東興、漢武。分布太散,而且都經不住朝廷兩大艦隊的全力攻擊,留守的艦隊救援都來不及,被攻陷任何一地,咱們都是得不償失。”

“屬下也贊成暫停征討倭國。”劉思武緊接著道:“朝廷兩大艦隊去向不明,若是潛伏在倭國,前后夾擊,咱們即便能勝,損失亦會不小。”

見的劉思武、李健都反對征伐倭國,薛良輔不由暗暗心急,略一沉吟,他才緩聲道:“在下不懂軍事,但如今的局勢,若不破局,將對東興港極為不利,東興港欲征伐倭國,如今是瞎子都看的出來,倭國豈有不知之理。

若是此番不征伐倭國,小琉球對倭的海貿必將斷絕,倭國定然會轉向與大明互貿,大明和倭國互補,都將受益匪淺,兩者的水師艦隊都會迅速壯大,這是其一。

其二,隨著對倭海貿的斷絕,大量的海商會改換門庭轉而投向朝廷,這對咱們將是巨大的打擊,此消彼長,假以時日,東興港不說征伐他們了,反而還有被他們征伐的可能。”

聽的這話,幾人都齊齊看向胡萬里,等著他下決定。

胡萬里卻是緩緩起身,“刷”的一下打開折扇,不緊不慢的搖著,緩步踱到窗前,望著窗外一片綠蔭不語,劉思武、李健不贊成打,是因為沒有把握,東興港如今敗不起,一敗必將是大敗,整個東興港都可能賠進去,朝廷兩支艦隊不是溫室的花朵,完全是仿效東興港艦隊,實彈訓練頻繁,而且也出遠海拉練,特別是海州艦隊,這幾年到過朝鮮到過倭國,對東海一帶極為熟悉,不容輕視。

若是遲疑不打,大明與倭國聯手,對東興港極為不利,對倭貿易斷絕,損失的不僅是銀錢,還有人心,此消彼長,東興港將只能向南洋發展,偷天換日也將成為泡影,更為可慮的是,倭國會借機強勢崛起,這有違他的初衷。

要不等一年,將艦隊火炮全部更換為后裝火炮,什么技術儲備不儲備的,見他的鬼去,不過,馬上他就否定了這一想法,東興港艦隊不能總是依賴于武器的優勢,劉思武、李健二人要求暫時不打,可能也是寄希望于更換火炮,此風不可長!

稍做權衡,胡萬里便返身折回椅子上,掃了眾人一眼,緩聲道:“東興港崛起以來,未嘗一敗,士氣如虹,軍心可用,如今箭在弦上,咱們不能自泄軍心,此戰,必須立足于打!”

一見胡萬里下定決心,劉思武、李健連忙起身道:“屬下遵命。”

“坐下。”胡萬里伸手虛按了一下,道:“朝廷兩支艦隊離港出海,意在威懾,既想威懾,牽制咱們,必然要隱藏行蹤,如此,訊息便難以傳遞,我不相信他們真的敢南下,多半應在倭國西南海域,而且他們未必做好了大戰的準備,這就是咱們的機會!速戰速決,一舉攻陷倭國京都,滅了足利義維,而后收兵,如何?”(。。)


上一章  |  迷茫大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