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大明第117章 如意算盤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迷茫大明 >>迷茫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7章 如意算盤

第117章 如意算盤


更新時間:2013年07月11日  作者:塞外流云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塞外流云 | 迷茫大明 
  貼吧        

吧內搜索

搜標簽

共有1頁

回復貼:0

保持微笑

有錢的捧個訂閱場;沒錢捧個人場,每天堅持投下推薦票,點擊公共章節;

會員點擊:

懶得去起點的吧友,也請看完更新帖后,回復下,慰勞下更新人員。

總連載帖:

另外,記得堅持‘簽到’哦,加經驗的時候,還能給吧一個好排名。

見張季才面沉如水,胡萬里也不以為意,緩緩的呷了口茶,他對這位副使大人實是談不上半分好感,若不是擔心以后掣肘太多,根本就不愿意與他多費唇舌,放下茶杯,他才接著道:“盜鑄私錢之事,下官日后同樣會睜只眼,閉只眼,不過,下官不得不鄭重提醒一句,最好是販私錢出海,運銅材回月港,否則難以長久。”

聽的這話,張季才的神情也凝重起來,總算是聽到一句有用的話,當下他便道:“胡大人能否說的詳細一點?”

“張大人留心這幾日的邸報便知。”胡萬里說著微微一笑,道:“為何要懲辦楊慶斌三人盜鑄私錢一案,下官也明確的告訴您,是下官恩師的意思,至于那一萬兩銀子,原本是打算用于整治驛站弊端的,如今怕是還不夠。”

還不夠?張季才差點就站起身來,他原本就是要追回這一萬兩銀子的,一萬兩銀子不是小數,更重要的是臉面,一個小小知縣敲到他們這些地方大員身上,這事要傳出去,他們可謂是顏面盡失,不成想,他還未開口,對方竟然竟然得寸進尺,居然還說不夠,真把他們這些地方大員當龍溪縣的縉紳富戶了?

當下他便沉聲道:“胡大人初入仕途,真是膽識魄力過人,本官好生敬佩。”

聽的他出語威脅,胡萬里卻根本不予理會,兀自接著說道:“之所以說不夠,是因為下官的肩頭如今又多了兩項差事,要在漳州試行推廣北方官話,以便日后在全國推行,還要在漳州籌建農學院。”

說著,他瞥了一眼張季才,道:“若是福州諸位大人有意見,那一萬兩銀子,下官可以如數奉還,不知張大人能否做主?”

聽的他這一問,張季才不由一愣,什么意思?按察使范輅就是讓他務必收回這一萬兩銀子的,有什么不能夠做主的?不過對方這話透著蹊蹺,他還真不敢貿然開口,他也沒想明白,這小子身上怎么又多了兩項差事,不消說,定然是嘉靖的旨意,難怪這小子如此囂張,原來嘉靖帝對他如此重視。

略微沉吟,他才遲疑著道:“胡大人能否說明白一點?”

“張大人方才不是才說,咱們都是同一條船上的?”胡萬里似笑非笑的看著他。

張季才驀然反應過來,這小子是要他們出錢,將這三件差事辦好,屆時,自然少不了他們的好處,這算盤真是打的精,只要辦好這三件差事,這小子的功勞是無論如何也少不了的,而他們只要出錢出力,就能夠分潤一些功勞,博得嘉靖、張璁的好印象,不用想,三品以上的地方大員沒有一個會不心動的。

如此一來,這小子不僅漂漂亮亮的辦好了差事,而且還落下一個天大的人情,更難得的是交結了福建這些大員,想到這里,他不由詫異的看了對方一眼,這小子還真是不容小覷,略微沉吟,他才試探著道:“胡大人,不知后面兩件差事,還要多少銀子?”

胡萬里微微一笑,道:“那要看諸位大人想要多大的功勞了。”

聽的這話,張季才不由笑道:“胡大人所言甚是。”微微沉吟,他才接著道:“冒昧的問一句,朝廷是否要革新錢法?”

這事自然是瞞了這些嗅覺靈敏的官員的,略一沉吟,胡萬里才道:“革新錢法是肯定的,具體是何措施,下官亦不敢妄言,不過,可以肯定的說,販運銅材回月港,利潤不亞于私錢出海。”

“胡大人美意,我必定如實轉告福州諸位大人。”張季才說著便起身道:“我這就快馬趕回福州,胡大人請留步。”

“下官送張大人。”胡萬里含笑起身道:“規矩還是要的,可不能讓人說下官不懂規矩。”

聽的這話,張季才躬身一揖,誠懇的道:“先前有失禮之處,還望胡大人海涵。”

見他再次陪禮,胡萬里對他倒是生了一分好感,微微一笑,便還了一揖,道:“不過是一場誤會,張大人無須放在心上。”

三日后,張季才便趕回福州,匆匆進了臬臺衙門,趕到簽押房拜見按察使范輅,未及寒暄,范輅劈頭就問道:“胡知縣那一萬兩銀子追回來沒有?”

張季才忙躬身道:“回臬臺大人,情況有變,下官不敢妄自做主追討,特趕回稟報。”

情況有變?難道漳州已收到了快報?范輅遞過一份邸報,道:“你先看看,這是今日送來的最新邸報。”

張季才飛快的掃了幾眼,第一條諭旨便是厲行銅禁,嚴禁私鑄銅器,收回礦山,嚴禁私采的圣諭,他不由暗道,難怪胡萬里讓他們販賣銅材回大明,這條禁令一出,銅材的價格肯定是要上漲的。

第二條諭旨便是,為了弘揚農學,朝廷在福建漳州府城成立農學院,為國儲備農學人才,凡考核優異,或有重大貢獻者,皆授以官身。

再往下看,很快便看見了提到胡萬里的圣諭,“福建漳州龍溪知縣胡萬里忠心國事,關心民瘼,勤于王事,著擢為翰林院侍讀學士,賞工部郎中銜,令其在漳州龍溪試行推廣北方官話,籌建農學院。”

看完之后,他不由暗自咋舌,工部郎中銜是正五品,翰林院侍讀學士更是清貴,記的不錯的話,那胡萬里還掛有兵部主事的銜,一個知縣掛有如此多部院的銜,這在大明可說是聞所未聞,

一年時間不到,便由正七品遷升到正五品,尤為難得的是翰林學士的銜,這可不僅是圣眷深隆那么簡單,不出意外,這胡萬里日后必然大用。

見他看完,范輅才道:“你說的情況有變,是否就是指這個消息?”

“回臬臺大人。”張季才忙躬身回道:“不獨如此,胡知縣還另有想法。”原原本本將兩人在簽押房的談話說了一遍之后,他才道:“事關重大,下官不敢擅做主張,特意快馬趕回,請臬臺大人定奪。”

仔細的聽完這番話,范輅不由微微一笑,見到這份邸報,他便與右布政使錢宏商議過,派遣布政司右參議、按察司副使、儒學提學副使前往漳州,目的嘛,擺在明面上的,自然是協助龍溪知縣胡萬里辦差,實際則是派人去分功,整治驛站弊端,那是得罪人的差事,自然是能躲則躲,但后面這兩項差事,卻不會得罪人,他們自然愿意派人去沾一點光。

他實是沒有料到,這個年紀輕輕的胡知縣竟然如此老道,竟然還盤算著讓他們出銀子,而且是按銀子計功,既是如此,看來得重新商議一番了,大明兩京十三省,地方大員多如牛毛,能在嘉靖和首輔張璁留個好印象,這直接就關系到他們能否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如此機會,自然是不容錯過。

三日后邸報送到漳州,胡萬里不僅收到了邸報,還有吏部的文書以及五品官袍的補子——白鷴,消息一傳開,整個龍溪縣衙立時一片沸騰,縣尊升為正五品,縣衙的一眾官吏衙役自然是跟著沾光不少,不說其他的,走在大街上,這腰板都能挺的直一些。

縣衙后院,秋蝶、葛佘芳則喜滋滋的幫著拆換官袍上的補子,一眾丫鬟亦是人人喜氣洋洋,胡萬里早有準備,不僅給二堂后夫子院的幾個幕賓送了一桌上好的席面,給縣衙的佐貳官、首領官、教諭、各房的書吏,三班班頭都置辦了席面。

不到一個時辰,聽聞消息的當地縉紳富戶亦紛紛開始登門拜訪,縣尊升官,他們自然是不能少了例規,這個縣尊一上任就敢拿漳州府城關系最硬的三個鑄私錢的開刀立威,不僅安然無恙,而且還官升一品,足見來頭之大,誰敢怠慢?

有人歡喜有人憂,府衙的通判鄭行敏則是大為郁悶,之前為了巴結按察司副使張季才將胡萬里得罪的可不小,誰料人家轉眼就升到正五品,與府同知一個品階,他這個六品的通判以后見了這胡知縣還要行禮,胡萬里會不會讓他跪迎?

方德敏、楊慶斌、郭子奎三人亦是大為郁悶,他們是送禮還是不送禮?不送禮,他們心里還真有些發虛,這個胡知縣可不是什么善茬,被他記恨上了,未必的好事,送禮,三人又心有不甘,這才剛剛送了一萬兩銀子,況且也不知道福州那便是什么態度。

消息傳到月港,吳亦有自然是大為欣喜,吳家與胡萬里的關系非淺,自然不能裝糊涂,他立即便換了一張銀票趕往漳州府城,趙長福和一眾小廝亦是大為興奮,主家升官,他們自然是水漲船高。

謝文昌、嚴力、洪長福三人自然不會落后于人,稍稍商議便親自趕往龍溪縣衙慶賀。

胡萬里實是沒有料想到,升官還會帶來如此大的好處,反正手頭缺錢,他也不裝清高,前來送禮的皆是照單全收,令他意外的是,不少的士子紛紛攜禮前來慶賀,這倒讓他有些為難,思前想后,才一一具名收下。(。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月票,您的支持,就是作者最大的動力。)

共有1頁

回復貼:0

還沒有百度帳號?

后查看最近玩過的游戲

吧友熱玩游戲排行

吧友熱度


上一章  |  迷茫大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