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節來自于
與《》相關的小說友情推薦:
五月之后,天天漸漸暖熱起來,鮮花怒放、綠樹成蔭。。繁華的京城可不會因為死了一個丞相而陷入全民悲痛之中,除了剛開始車水馬龍前往周家吊唁外,世家之中舉辦的各色酒宴、簪花宴,依舊你方唱罷我登場。各家戲班子今兒去尚書家,明兒去郡公府,忙得一團亂。整個京城都彷佛沉醉在咿咿呀呀的戲曲中,連流淌的河水都帶著一層脂粉香。
翁氏經常收到邀請的帖子,她精挑細選了幾家,帶著女兒靜嫻去了。顧家二十六娘因性情溫婉可人,舉止大方,得到一致的交口稱贊,才外出機會就認得了好幾個同齡閨友。至于顧靜媛,并非翁氏偏心自己的親生女兒,不想帶著侄女外出見見世面,而是“守孝”,除非至親,否則不好上門做客的。
就這樣,在翁氏持續性、有目的性、暗地不顯眼的傳播中,不少人都先入為主,覺得去皇家寺廟的那個是長女顧二十八娘——原因也很正常啊,皇家下旨,說的是“顧氏女”,又不會把女兒的閨名寫上。長幼有序,哪有長女沒定下親事,先送幺兒入宮的?什么,幺女長相比長女好看?不,容貌是一個原因,但世家考量送女子入宮時,絕對不是優先考量容顏的。再者年齡大一些,懂事也多。“顧靜媛”可是剛到京城就后進宮面見過太后娘娘,可見太后娘娘一直矚意的就是她,!
外人并不知道房氏在其中搞來搞去,已經讓姐妹兩個的位置徹底調換,而是按照尋常思路,就認為翁氏放出的風聲才符合常理么!等到日后跟顧家有些關系的人,指出這個疑點,還遭到她們的嘲諷——怎么可能呢!完全說不通麼!
房氏出了孝期,被相熟的人問起兩個女兒。怎好分辨“我大女兒才是為非作歹的那個,小女兒乖巧可人是我的心頭肉?”,兩個女兒可都是她親生的!只好含含糊糊的帶過。。于是京城世家之中,更加搞不清楚顧二十八娘和顧二十九娘了。
模糊了姐妹之間的界限,對顧靜媛是有好處的。只要她不逢人就說“我是姐姐”,恐怕很多人都不明就里。日后她想做的事情,完全可以栽贓給“二十九”身上么!這的確是報復房氏的一個好辦法,
一想到日后房氏心里慪的氣,顧靜媛心頭極為暢快。
只是傅之的話,時時刻刻在她腦海中回想。
原來“顧靜媛”這個名字聲名不顯。竟然是這個原因么?
遠在太師府的傅之也耳聞了一些新聞事故,皺眉沉思,難道是他錯了?顧靜媛之所以不在他的記憶之中。是因為她頂著“顧靜妍”的名字?那日后進宮成為短命宮妃,還有被評為京城八艷之一也是她?是他認識的那個表面純良、內心激憤、沒有道德羞恥感的小丫頭?
這怎么可能呢?
傅之仔細回想,越發覺得荒謬絕倫。顧靜妍艷驚京城,憑得不是出眾的美貌,而是額頭那顆殷紅的朱砂痣。世間絕無僅有。就是這枚無法偽裝的朱砂痣才讓她有“佛女”的稱號,并且順利入宮得寵進封。哪里是顧靜媛想冒充,就冒充的!
想到這,他不由得搖頭一嘆,覺得小丫頭還是不夠成熟,思慮事情并不周全。以為養在深閨人未識,就能糊弄人了?等到日后被人拆穿,不得顏面盡失。聲名掃地嗎!
暗中派人傳遞了兩回消息,可惜對方回復的馬馬虎虎,他也沒多余功夫關心——如今他的大部分精力,都系在小皇帝永安身上。托祖母有皇家血脈的福,這幾個月內皇家的大動作沒有瞞過他的耳目。。
先是“巫蠱娃娃”事件。挖地三尺,終于找到幕后之人——陸太妃。別誤會。這個陸太妃并不是陸皇太妃,而是跟兩宮太皇太后一個輩分的老太妃。雖然出身陸氏,可惜是偏支庶女,給當年陸家嫡女做臂膀的,那位嫡女早夭,她惶惶無依,靠巴結著安太皇太后才能過安穩日子。
在她宮內找出未完成的巫蠱娃娃,還有那獨特的針線手法,證據確鑿,無可抵賴。安太皇太后氣得病了好幾日,嘆息人心不足,將那位陸太妃禁足。不能暗暗處置了,不是顧念五十多年的姐妹情分,而是因為陸太妃有個兒子。
一個癡傻的兒子。
這是皇家之恥辱,所以陸太妃的皇子素來很少見外人。一成年就被困在廢棄的宮苑內,沒有封號。當今永安皇帝登基后,對唯一的親叔叔多了點憐憫,才正式
封了一個郡王。
哪里曉得這點憐憫,滋生了老陸太妃的野心?
兒子癡傻是無緣皇帝寶座了,但是兩個孫子都是健健康康的。作為永安皇帝最親近的血脈,只要永安皇帝在沒生出兒子之前嗝屁了,那繼承皇位的就是她的孫子!老陸太妃有七八成的把握,一來她畢竟也是陸家之女,兩個孫子都有陸家的血脈,肯定能得到第一世家陸家的支持;其次,皇宮內的陸皇太妃還是很有權勢,連顧太后都要退避三舍。姑侄一心,必定成功!
這也是陸家的勢力遭到打擊,陸家族長不得不從內閣中卸任的主要原因。
當然了,傅之用兩世為人的智慧,暗地里覺得真兇發現的太順利了,其他書友正在看:。比起忍辱負重五十多年,討好脾氣暴躁的安太皇太后,神不知鬼不覺的把巫蠱娃娃放進宮中各處,這份心機謀慮何等了得!他有種預感,老陸太妃,是真兇故意找出一個可以迷惑視線的棄子。
不過,管他呢,皇帝的內宮……從來就說不清楚。身為臣子,努力想為深宮女眷抱冤喊不平,恐怕得到的不是稱贊,而是被懷疑用心吧?
皇家另外還有一個大動作,嘉平公主所生的長女,露瀅郡主要選郡馬了!
嘉平公主不是普通的公主,而是安太皇太后的唯一的親生女兒!她要嫁女兒,聲勢恐怕僅次于皇帝封妃。
本來,傅之也在被選之列——若沒有及時考取功名,令家族叔伯兄弟們無話可說,恐怕他就真的會被犧牲了。身在傅家,雖然所有男丁都取得功名,這并不是說傅家就不把秀才舉人當一回事了。反倒是人人必須考,所以比旁人更尊重科場。
傅之有沒有名師教導?有,可不過是早年教了幾年。考前,他也沒有得到來自父兄的諄諄教誨,更沒有人暗中幫助,就孤身一人去了。這個舉人功名是實打實的,沉甸甸,不含一絲水分,傅家上下怎能不刮目相看?
所以尚郡主一事,傅家舍不得犧牲文武雙全的傅之,暗中使了不少勁,蕭郡主向安太皇太后道歉,才擺脫了。郡馬的人選,當仁不讓的成為前任梁丞相的嫡孫,前京城四君子的梁汝明。
安太皇太后或者能諒解傅之年輕氣盛,想要做出一番宏圖偉業之心,但傅家小心翼翼的推掉她外孫女的親事,讓她的心頭十分不滿。到她這個地位了,表達不滿也不會傷害雙方的體面,直接提升梁汝明的本家就是。
至于梁汝明的弟弟,跟原高家人的舊事……太皇太后太忙了,哪里記得?就算記得,她需要看兒媳婦顧太后的臉色嗎?
梁汝明和露瀅郡主大婚之前,梁家將請帖送到傅家,有一份是點名恭請顧祈瑞和翁氏的。翁氏很想托詞身體不適,可惜顧二太太不給她這個機會,
“你若是不去,恐怕你小女兒的名聲,就被大女兒給耽誤了!若你舍得,盡管身體不適吧,最好讓全京城都知道你跟梁家的舊賬!”
翁氏氣得說不出話,手指顫抖著接過請帖。知道露瀅郡主的身份后,她知曉梁家崛起無可阻擋!而她的大女兒靜娟,說不定會被翻身的梁家使勁破污水!為了報復,他們什么事情都做
地址
(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