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十一個女孩分,每個人分不到八十畝,領了這份情,說不得以后要多給幾個女孩添妝,付出的可比得到多得多了。()不過翁氏感覺非常舒心。她愛撫的摸了一下顧靜媛的額頭,然后用力點了點,
“你個機靈鬼!”
這邊其樂融融,那邊房氏則好像外人似的——按說她也達到目的了,但分田產,兩個人分和十一個人平均分,能一樣嗎?獨得四百畝和八十畝,差距大了好不好!但這個時候她又不能說,“喂,那是我婆婆留下的遺產,應該分給我的兒女。”以婆媳孝道而言,她自嫁進門來,在高老太身邊盡過幾天孝呢?平素倚重翁氏更多。
房氏不敢表露不滿,只是暗暗腹誹,覺得自己看錯了人,以前覺得翁氏是個好的,對待族里的事情公平公正,溫和大度,原來也是貪圖便宜的!為了給女兒多弄八十畝田產,居然臉面也不要了!不然換一家打聽打聽,哪一家的婆婆亡故了,有親兒子親孫子在,能讓隔房的侄孫女繼承?
有這種道理嗎?
房氏卻沒有想到,高家的情況,跟上京城這些世家完全不同。他們根基淺薄,萬事只能依靠自己。男丁能自己奮發謀求出路,女子呢?兩眼一抹黑做聯姻棋子啊?高老太留下八百畝的田產,獨獨留給顧靜媛一個,因為她希望元元長大了,能多照看姐姐妹妹——以能力而言,相信原高家眾心里都有明賬。因此,大家都默認了,沒人跟她爭搶。
現在顧靜媛愿意平均分田產,連死去的婳兒都沒忘記,證明她知道了高老太的用意。田產擺在那里,收益什么的是之前分還是等收獲之后分。有什么區別?翁氏非常喜歡元元的聰明懂事,對比之下,襯得房氏和她的小女兒好像完全不是高家人!想的不是高家人的利益,而是自己!
翁氏原先是挺喜歡顧靜妍的,小姑娘長得出類拔萃,尤其是額頭一點朱砂痣,小時候看來像觀音座下的仙童轉世,誰不稀罕呢。如今看來,那股兒“超凡脫俗”的氣質完全被世俗侵染了,一舉一動。都僵化極了,完全沒有元元的天然流露。
過了三天,她從宮中覲見出來。忍不住一陣冷笑。
太后壓根沒插手選妃的事情,只在正式場合出現過幾回。那宗人府的文書,也壓根沒進過慈寧宮。本來么,哪一個大家族,納妾的事情不是正妻做主?當婆婆的硬要插手。不是給媳婦沒臉嗎?顧太后自然不會做這種授人把柄的事情,所以娘家的女孩在她宮里小住幾日成,但對于選妃,她從來只是默默關注。“八改成九”,這么明顯的破綻漏洞,也只有房氏才會相信是在太后老糊涂了。
吳氏聽說。拍了下手,“我就知道,絕癥不是元元做的。”
“你我都不是元元生身的娘。我們都相信她的清白。可房弟妹她……不知怎么了,居然鉆了牛角尖!處處針對起自己的親生女兒。這回真相大白,我要看看她如何自圓其說。”
“她這個人,我是沒話說的。”吳氏掩口輕笑,“其實我也沒那么相信元元。不過聽我家老大說,元元的字不是一般的難看。一般她從來不動筆,免得暴露自己缺陷。所以弟妹才覺得,肯定不是元元,因為她要是在文書上寫寫畫畫,哈哈,人家不如重新謄寫一份!”
翁氏笑了一回,搖搖頭,忽然覺得這教育問題要抓緊了。
不說房氏聽說真相后,如何愧疚內心羞恥。高老太七七過后不久,已在太醫院供職的胡大夫忽然上了一本奏章,竟是請朝廷表彰高老太生前的功德,請立功德祠!
奏章明發,頓時引起軒然大波。
原因,不僅僅是高老太村姑出身,有何資格立功德祠,更因胡不留原原本本的將平洲瘟疫的事情告知天下。有兩樣是震撼人心,同時掙扎難以接受的。
一是因瘟疫而死的病患開膛破肚……不管這是不是為了治病救人,常人都無法接受!正道人士更是嚴厲批判。反對最強烈的,跪在神武門前請愿,要剝奪胡大夫的官職,將他下大獄!
再就是平洲瘟疫,到底死了多少人?官方一直沒有確切數字
根據“有心人”提供了瘟疫之前平洲一地的良民戶籍,平洲至少有六萬多人,再加上被發配過去的賤籍,少說也有四五萬。生活在山林之中的少數民族,多年來風調雨順,沒有自然災害,至少再加上兩三萬。還有一些外出去平洲經商的,這些人無法統計了。
瘟疫之后,不分貴賤,不分老少,只剩下三五千人了。有很多村莊,都是整村整村的沒了。
當“死亡村落”的名字一個一個的報出來,貼在京兆尹外面的墻上,老百姓們都沉默了。瘟疫的厲害,光是耳聞起不到多大驚醒作用。平洲一地死了多少人,對他們又沒什么損失。這張只記錄了“絕戶”的村莊告示,卻明明白白的告訴天下人——如果瘟疫肆意蔓延,大周朝的根基說不定都要毀壞!
反對者堅持圣人論調,但漸漸的也有人敢于反駁了。若非高老太摒棄世俗偏見,堅持幫助胡不留,那瘟疫蔓延到上京城來,豈不是潑天大禍!高老太和胡不留,或許行為上值得譴責,但他們絕對有大功德!
立功德祠的事情沒有一兩年是吵不出結果的。但宮中的風向已經轉了,兩宮太皇太后都是禮佛的人,堅信因果報應。高老太為什么享福不得,因為她在瘟疫中做了不好的事情,所以突發疾病死了。可高家人為什么全部從瘟疫中活下來,能認祖歸宗,享受今天的榮華富貴?這也是高老太功德的緣故。
高老太已經用自己的命償還了她的孽,但她的功德對大周而言必須彰顯。
于是,兩宮太皇太后親自下了懿旨,令高老太的嫡親孫女進皇家寺廟為高老太祈福。讓皇家的福祉庇佑。
同時得兩宮太皇太后欣賞,這等于提前選定了顧氏女為妃——只等一年孝期過了!
卻說顧靜妍的人生大起大落、大悲大喜。本以為進宮之路斷絕。這輩子只能嫁給平庸無奇尋常人家,沒想到峰回路轉了!她哭哭啼啼的收拾好了包袱,望著那八十畝田產的地契無語。早知道,早知道,她何苦來著!
這會兒,別說八百畝,就算八千畝田產擺在她眼前,她也看不上了。縱然全給了她,她也沒功夫打理不是?內心郁悶極了,何苦為這八十畝摸不到邊的田產跟幾個姐姐妹妹都生分了!
幸好她要入宮了。一年之后。她就是名正言順的宮妃,姐姐妹妹那時都只能仰望著她,巴結著她。倒不怕小時候的玩鬧置氣傷了感情。
“娘,您幫我把地契還給姐姐吧。都是靜妍不好,心眼小,非要跟姐姐掙。不過靜妍掙得不是田產,而是覺得都是祖母的親孫女。姐姐卻獨得了祖母寵愛,靜妍心里不甘。”
房氏這幾日憔悴多了,摟著貼心的小女兒,“乖。娘還不知道你嗎,你去寺廟里祈福,還不知要受怎樣的苦。地契娘幫你留著。”
“靜妍不怕吃苦。地契還是還給姐姐吧。祖母雖然過世,但她生前的功德為靜妍鋪好了路,地契估計一輩子都用不上了。娘。您放心,靜妍一定會照顧好自己的。”
顧靜妍笑著安慰母親,眼中略過一絲堅定——她生來就是不凡,算命的都說她是大富大貴、鳳翔九天的命格。此一去,她一定會達成所愿!
顧家鄭重的送走了顧靜妍之后。連顧二太太也消停了幾天。誰能想到,苦心孤詣的設計。最后變成高老太與家國大功德的引子?
本想讓顧靜媛從此無人問津,不料胡不留的一道奏折,帶歪了視線。人人都覺得是高老太所為,即便個別人說起了顧靜媛,也被無視之——祖母如此,孫女大約是知情的,但硬要說孫女主持開膛破
您正在閱讀本章節的第1段,請繼續翻頁
隨機推薦: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