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我來自未來第二百一十六回 左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熱血>> 1949我來自未來 >>1949我來自未來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六回 左營

第二百一十六回 左營


更新時間:2013年09月28日  作者:堂皇的荒唐  分類: 熱血爽文穿越技術流 | 堂皇的荒唐 | 1949我來自未來 

求訂閱!求紅票啊!

轟八師代理師長楊濤正在檢查著轟五的加壓艙儀表,準備給駕駛艙加壓。[]

他雖然很年輕,只有28歲,但卻已經習慣了轟炸機內160分貝的噪聲環境。在回國之前,楊濤在蘇聯接受培訓時,駕駛的是圖4“公牛”轟炸機,這是美國B29“超級空中堡壘”的蘇聯山寨版,四發螺旋槳的圖4“公牛”遠程轟炸機內的噪聲達到220多分貝,這種條件下,連面對面說話都幾乎聽不到。相對公牛來說,轟五的噪聲已經很低了。

作為這批留學蘇聯的轟炸機飛行員中的佼佼者,回國之后,楊濤就被空軍司令員劉亞樓接去詳談,并給了他一個使命,組建中國第一個轟炸機師。

楊濤忘不了自己第一次見到轟五時的情景。那是去年年底,空軍劉司令員帶著他來到北都南苑機場,一百多架轟五整齊的排列在剛剛修建完成的的停機坪上,這整整齊齊而又密密麻麻的壯觀景象,讓他想起了在蘇聯留學時看見的蘇聯航空軍基地機場的樣子。

冬日的陽光打在鋁合金機身上,仿佛沙沙作響的折射出銀色的光芒。楊濤陶醉于這金屬叢林其間,他的血脈在沸騰,他的青春力量在迸發,年輕氣盛的他對身邊的劉亞樓司令員立下軍令狀:

“司令!我一定在三月底前,培訓出第一批轟五飛行員,組成一個轟炸機師入役。

兩周前,楊濤提前完成了他對劉司令員的承諾,帶著第一批轟五飛行員組建的轟八師,正式入役。這是共和國空軍力量的一個飛躍,從這天起,新中國有了師團級的前線轟炸能力。

“高度5000米,速度700公里每小時,全團進入巡航狀態,各機注意相互距離,保持雙箱型編隊。準備和轟一團匯合。”楊濤一板一眼的下達著指令。

隨著楊濤的指令,轟八師轟二團第一第二兩個大隊的轟五噴氣式轟炸機組成了兩個邊長為4機的正方形,從地面看去,兩個箱型疊在一起,像是一個“呂”字的造型。

“這里是轟一團,這里是轟一團,高度5000,速度700,請師長指示。”無線電中傳來馬偉銘的聲音,轟一團目前沒有團長,而是由馬偉銘這個副團長代理團長職務。

因為在之前的轟炸舟山島沈家門戰役中,馬偉銘駕駛的唯一一架參戰的轟五轟炸機表現突出,上級決定,由馬偉銘擔任轟一團副團長行使團長職權,而團長之位暫時空缺。毫無疑問,這次轟炸高雄左營軍港的任務如果成功,馬偉銘將被任命為團長。

“轟一團注意,我是師長楊濤,我轟二團正在向你靠攏,請保持箱型編隊,準備與我二團匯合。”

“轟一團收到。”

“轟八師收到,請保持高度,為我轟炸機群護航。”

“空五師收到,正在執行護航任務。”

96架戰斗機與轟炸機終于在地面雷達與空中指揮員的引導下,在臺灣海峽的上空組成了大規模編隊,96架銀色噴氣雄鷹呼嘯轟鳴著,發出隆隆巨響,遮天蔽日的向著臺灣高雄左營軍港直撲過去。

空軍司令員劉亞樓此時正在北都通過前線電報,關注著新中國空軍第一次出動的大規模轟炸機集群式轟炸行動。正如戰前劉司令員在作戰會議上指出的一般:

“此次轟炸是對新組建的轟八師的一次考驗,如果說轟八師第一階段的組建解決了“能不能飛”的問題,那么這次行動將考察轟八師“能不能打”。”

主席出席了戰前的空軍最高會議,在會議上指出:“空軍現階段的主要任務不是在空中徹底壓倒敵人,而是要輔助海軍和陸軍,奪取更大的勝利,殲滅敵有生力量,解放東南沿海島嶼。”主席還要求空軍要加大培訓力度,以老帶新,擴大已有的九個航校的規模。

并且主席還給《人民空軍》雜志的創刊號題詞道:“創造強大的人民空軍,殲滅殘敵,鞏固國防。”

此次行動的總指揮部設在福州,空軍副司令員常乾坤將軍已經親自坐鎮于此指揮。在小強采購的高性能雷達的指引下,常副司令員密切關注著戰局。

常乾坤將軍1926年去蘇聯學習后,曾經擔任蘇聯紅軍航空隊領航員,深知轟炸任務中,領航員是任務最重的。

此刻,常乾坤將軍口中默念道:“郝亮、馬偉銘,你們的8001可得爭氣啊。”

由于福州有著強大的雷達指引,轟炸機群不用進行單一的儀表飛行,可以根據基地雷達發回的參數,非常精準的修正路線。一個小時之后,轟炸機群已經從南面繞過澎湖列島,開始向著高雄左營軍港飛去。整個轟炸集群目前已經升高到了萬米高空,他們已經看見了陸地——這就是臺灣了。

臺灣左營內港,

從昨天起,從東南陸地上吹來的微風就把海霧驅散的干干凈凈,從天空俯瞰下去,無數戰艦和炮艇密布排列在內港碼頭中,擠得滿滿當當。在日本海軍被美國肢解之后,這里艦船密布的景象頗有亞洲第一海軍的味道。

左營海軍基地內港中的主碼頭區停靠著臺灣海軍目前最強實力的7艘千噸級以上戰艦。

其中包括了2050噸排水量的丹陽號,這是由前日本海軍的祥瑞艦雪風號改名而來。

還有2701噸排水量的汾陽號,原日本海軍“宵月號”航母防空直衛艦。

另外還有1800噸的武夷號,1650噸的沈陽號,1150噸的三條美援護衛艦太和號、太湖號、太昭號。

這里停泊的有些稍小的軍艦,是13條650噸級的美援“永”字頭護衛艦,其他還有23艘200噸到400噸排水量級別的護衛炮艇,200噸以下排水量的各式小型近海炮艇多達90多條。

內港南邊不遠處的海中,那長達10公里的防波海堤內,還停放著總數高達98條的日制和美制的登陸艦艇。

這之中有類似887噸排水量的廬山號,原日本海軍的兵員輸送艦,可以搭載5輛坦克和600名陸軍。

不過其中最大的還是要數美援的四十條戰車登陸艦,其中十條LST級戰車登陸艦排水量為4080噸,可以搭載17輛M5A1坦克!

八條排水量1050噸的L中型登陸艦可以搭載5輛坦克和500名兵員!

其他還有大量像LSI級別的380噸排水量的戰車登陸艇。

您正在閱讀本章節的第1段,請繼續翻頁

隨機推薦:隨機推薦:


上一章  |  1949我來自未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