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青云第1786章 東沙島的優勢和劣勢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一路青云 >>一路青云最新章節列表 >> 第1786章 東沙島的優勢和劣勢

第1786章 東沙島的優勢和劣勢


更新時間:2018年12月19日  作者:夏言冰  分類: 都市 | 官場沉浮 | 首長 | 夏言冰 | 一路青云 
正文

正文

陳奇林說道:“船舶總公司實行政企分開的改革,組建兩大集團公司,集團公司要整合旗下資源,擰成一股繩,在集團的管理模式上,我們研究了世界各大造船企業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兩種,一種就是以歐美造船企業為代表的松散型集團管理模式,比如挪威的原克瓦納集團,旗下造船廠分散在歐洲幾個國家,每家企業都獨立經營,自成一體。另外一種就是以日韓造船集團為代表的緊密型集團管理模式,集團層是決策中心和利潤中心,下屬企業知識加工中心和成本中心。目前來看,在兩種管理模式的造船集團的競爭中,以日韓造船集團為代表的緊密型管理模式明顯占了上風,日韓造船企業已經占據了世界造船產量的六成,可謂是風頭正勁,所向披靡”

陳奇林端起茶杯,輕輕抿了一口,然后又繼續說道:“船舶總公司以前實行的就是類似歐美造船集團的松散型管理模式,總公司對下屬企業的資產不能統一運營,對下屬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也沒有統一管理,船舶總公司作為船舶工業的國家隊,得到國家的支持其實要比韓國的造船企業更多,但是因為這種分散經營,卻沒有發揮出國家隊的優勢,影響了國家隊的整體活力和競爭力,所以這一次的改革,我們要將原先分散的手指捏成拳頭,形成合力”..

學習日韓,這也是當前華國在經濟改革中提得比較多的,尤其是韓國的大企業集團模式,國家重點支持大企業集團的發展,是韓國工業化最鮮明的特點。通過國家重點支持,韓國形成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華國也試圖復制這種成功。國企改革推進抓大放小,也是想通過扶持大型企業,推動工業化、現代化的進程。

船舶總公司作為華國造船工業的國家隊,理論上也是一頭巨無霸級別的存在。不過,船舶總公司從來沒有形成一個拳頭,船舶總公司原本就是由六機部這種行政管理部門重組而來,成立之初就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實體,還履行著行政性管理職能,而在成立之后,又很快變成一個行政管理機關,總公司的十幾個職能部門都變成了廳、局,總公司的工作人員的工資標準、醫療服務、退休待遇等,都比照政府公務員,不管從宏觀還是從基層來看,船舶總公司的機關性質明顯,也從未能夠整合旗下企業,形成合力,參與市場競爭。

中央將船舶總公司一分為二,成立兩家集團公司,將行業管理職能徹底剝離,其目的就要讓這兩家集團公司形成真正的經濟實體,踏踏實實將造船業務做好。這種改革模式,也是遇到了一些阻礙,有人認為,既然是要整合形成合力,與國外競爭,那么在原本力量就不是很強的情況下,為什么還要一分為二,繼續以船舶總公司為基礎,整合全國的力量,形成一家全國性的龍頭企業,豈不是更好?

不過也有人認為,有競爭才有發展,如果整合成一家公司,與原來的船舶總公司時代并沒有什么不同,在內部沒有競爭,外部又競爭不過的情況下,這剩下來的一家船舶集團依然可能走上船舶總公司的老路,所以最終中央還是選擇了一分為二,組建兩家企業集團的改組方式。而且不僅僅是船舶總公司這樣做,原來的五大軍工總公司,全部采用了這樣的模式,組建了十大集團公司。

陳奇林就是這一路線的支持者。

在當初的爭論中,有人認為華國的造船企業本就不強,如果在拆分,那么就更不是日韓造船企業的對手。而陳奇林則認為,就算一分為二,華國的資源也比韓國更多,既然一個小小的韓國都能扶持出幾大世界級的造船企業,那么華國沒有理由只能夠扶持一家,華國也完全可以扶持兩家企業集團,并讓兩大企業集團都成為世界級的造船企業。

雖然還沒有正式拆分掛牌,不過陳奇林已經受命以江南船舶為核心,組建兩大集團之一的華船重工。華船重工成立以后,陳奇林將擔任華船重工的總經理。而他能夠擔任這個職位,除了既往的資歷,也與他當初喊出來的要將華船重工打造成世界級的造船企業有關。

陳奇林四十出頭,在副部這個級別上,堪稱是少壯派。他曾經多次表態,華國的造船企業,沒有理由干不過日韓,尤其是對船舶總公司的造船能力,旗下那么多企業加起來,產量只能排到韓國第五,陳奇林多次表達了不滿和不甘。

相比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日本,韓國的經濟體量和發展程度還遠遠不如。如果說趕超日本,對這個時候的華國來說,還是有點不切實際,那么堂堂的中華帝國,現在連小小的韓國都比不上的話,那確實有點讓人不甘心。

由于陳奇林多次說過要趕超韓國造船業,甚至在這次受命組建華船重工,接受上級談話的時候,上級也提到了這個問題,陳奇林更是拍著胸脯做出保證,這幾乎已經成為他的就職保證了,所以在江南船舶遷建這個問題上,陳奇林才會提出對標巍山的標準。

當然,陳奇林也很清楚,華國造船業跟韓國造船業之間的差距還非常大。即將掛牌的華船重工綜合實力放到韓國連前五都排不上,這還是因為韓國造船的集中度非常高,前五大造船企業基本囊括了韓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造船能力,前五名之外的造船企業基本上已經無足輕重了。

所以陳奇林也沒有指望華船重工馬上就能跟韓國的大宇重工、現代重工的造船能力抗衡,但這個決心還是要有的!總不能讓他剛剛在領導那邊做出保證,結果到了江南以后,在江南船舶的遷建問題上,就著眼于建設一個幾十萬噸級別的造船基地,那他之前的豪言壯語,豈不是在開玩笑?

在他看來,江南船舶遷建以后,新的造船基地起碼要建成百萬噸級的造船能力,二期要達到二百萬噸級,未來要擁有五百萬噸級的造船能力,這才擁有跟韓國造船企業相抗衡的可能。

陳奇林說道:“所以,新的江南船舶將會成為國內兩大核心造船企業,新江南船舶的造船基地,也將成為國內最大的造船基地之一,所以新基地的建設一定要著眼長遠,著眼未來,起點一定要高,哪怕我們沒有辦法一下子建成巍山那樣的規模,但也要預留相應的空間。江南船舶的遷建也告訴我們,預留未來發展空間是非常重要的,總不能再過幾年,我們又要重現搬遷,重建新廠”

陳奇林的話聽起來還是頗有道理的,不過在張寶山、錢載相等人看來,陳奇林的目標還是有點好高騖遠了。韓國的體量確實不大,但是韓國的發展路徑跟日本、德國都不一樣,他就是集中全國的力量發展幾個產業,每個產業又重點扶持幾家企業,所以韓國整體實力雖然不怎么樣,但是韓國的造船業還是很強大的,僅次于日本,占據了世界造船總量的百分之二十多,相比之下,華國只有百分之六,相差巨大。

而且,華國的這百分之六,也就是一百多萬噸的產量,還是二十多家造船企業取得的,其中還包括川崎這家中日合資船廠。如果只算重組以后的華船重工,年造船能力也就只有五六十萬噸的樣子,而江南船舶也就不到三十萬噸的年生產能力,這就跟韓國造船巨頭一年兩三百萬噸的生產能力根本無法相比。

更讓他們感到無法接受的就是,按照陳奇林提出來的這個目標,春山區、春東新區根本沒有足夠的岸線和空間來興建這么大規模的造船基地,他們實際上就已經被排除在江南船舶遷建的選擇之外。

春東新區還好一點,他們還有跟匯潯區合作的備選方案,春山區就沒有辦法了,他們根本不可能找出這么大一片可供興建五百萬噸造船基地的地方。

陳奇林接著說道:“春山區、匯潯區和春東新區之前提出的方案,我們都看了,可以說各有優勢,也非常感謝各位對我們工作的支持”

陳奇林說道:“就我個人來說,其實我非常欣賞匯潯區提供的方案,那就是在天江口的東沙島上,興建船舶工業和海工工業基地,東沙島擁有良好的水岸資源和發展空間,擁有建成巍山那種等級造船基地的潛力和空間,而且大家也知道,江南船舶同時還承擔了大量的軍工制造任務,東沙島在這方面的優勢也很明顯!”

“當然,東沙島的劣勢和優勢同樣明顯,如果要在東沙島建設造船基地,等于是從零開始建設。還需要建設各種配套設施,投資更大”


上一章  |  一路青云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