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醉第三十五章 朝中又將起大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唐醉 >>唐醉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五章 朝中又將起大事

第三十五章 朝中又將起大事


更新時間:2013年10月29日  作者:唐遠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唐遠 | 唐醉 
(唐遠)


雖然知道自己身體敏感部位壓在陳易的手臂上,但俏臉微紅的韋氏并沒有任何挪開的意思,而是依然拉緊陳易的手臂不讓他就此離去。她當然是想以自己身體的動作,讓陳易完全明白她話中的意思。

陳易想不到韋氏會這般動作,他當然明白一個女人說了剛才那話,再配以動作表示是什么意思,有一種沖動馬上涌上,想將壓在自己手上的那對寶貝捉住玩捏一番,只是知道身邊這個女人可不是他可以招惹的,而且很有可能是個圈套,只能硬生生地忍住。

不過陳易也從韋氏的動作中感覺到了李顯和她這幾天的害怕,要不是擔心武則天進一步的斥責,還有接下來的懲罰,韋氏也應該不會如此低聲下氣地來求他的,也不會有剛才的動作。

太子妃的臉面到底是非常有價的,要不是逼不得已,應該不會如此的,即使是想以此給他設個圈套。依陳易的理解,韋氏也不是水性揚花之人,未出閣前名聲還是挺不錯的,不然也不會被武則天選為太子妃。陳易想不明白,幾年時間讓韋氏變成這樣是什么原因,難道真提因為過于害怕武則天,擔心重蹈李弘、李顯的命運,想盡辦法自保才這樣的嗎?

要真的是如此,那也太悲哀了,要是讓武則天知道,不知道這位皇后娘娘會怎么想的。

嘆了口氣后,陳易努力想將手從韋氏的拉扯中掙脫出來。韋氏拉的挺緊,陳易費了一番力氣才掙出來,在掙的過程中,手臂數次擦磨到韋氏那飽滿高挺的胸部,柔軟超級有彈性的感覺是清晰傳來,惹的陳易剎那間起了反應,人也心猿意馬起來,還好久經男女之事的他還在冷靜下來,在掙脫開來后。退后兩步,在離韋氏半個身子外的距離站定,恭敬地施了一禮道:“太子妃不要如此,你今日所說的話,我全記住了,多謝你的提醒,一些事我還要回去再細細考慮一下!太子老實仁厚。只要不去觸怒皇后娘娘,娘娘也不會太難為太子,想必太子妃也是明白這事的。今日臣真的有事要去辦,這就告辭了,一些事待以后再說吧,太子妃請留步!”說著不待韋氏有反應。幾步走到門邊,打開后走了出去。

韋氏呆呆地站著,手還保持著想上前拉陳易的姿勢,呆了一會后,才反應過來,長長地嘆了口氣,眼角竟然有淚滾落下來。稍后一臉頹然地坐到榻上。依著榻上的小桌幾無聲地抽泣。

“為何要讓我嫁給如此懦弱的一個人啊?!又為何讓我遇到這樣一個婆婆?竟然要讓我拋即太子妃的臉面,數次這般求人!”她心里無聲地悲嘆!

因這次事件李顯認錯的態度很好,又非常誠懇地請求所有朝事繼續讓武則天處理,他要努力讀書,多向自己的母后學習處事經驗,現在不敢出來主持處理朝事,讓武則天心稍寬,再加也沒太多的大臣站出來死諫。要讓太子有多處理朝事的機會,最終這件事慢慢平淡,沒有什么人受此牽連。

不過武則天并不愿意就此罷休,她還會有進一步打擊李顯的動作出來,而此事的始作俑者賀蘭敏之,也不希望就此罷手,想將事進一步推演下去。

知道賀蘭敏之的心思后。陳易也對武則天進行了勸諫,他并沒針對賀蘭敏之想借機打擊李顯的事表示什么態度,只是向武則天說了自己的看法:相對于幾個哥哥,李顯性子懦弱了很多。稍加斥責就馬上認錯,如此聽話的太子為何還要頻繁斥責呢?要是他懷恨在心,積蓄怨恨一并發作,到時又會鬧的滿城風雨,徒增傷心!李顯愿意放棄代皇帝處理朝事,給武則天以繼續執掌朝事的機會,為何還要頻繁地鬧出風波呢?逼急了兔子都會咬人呢,陳易勸告武則天,凡事以大局為重,不要因為賀蘭敏之的一再蠱惑,就頻繁斥責李顯,要斥責他也要等他有什么不服的苗頭出來,挑戰她的權威時候才下手。

陳易零零碎碎的一通話竟然被武則天聽了進去,沒有聽從賀蘭敏之的建議,進一步冷落李顯,而是聽任其不管。因為武則天沒進一步深究,只是讓人傳話,要李顯多讀書,多反省,讓李顯和韋氏大大松了口氣,很聽話在躲在東宮里,夾著尾巴做人。李顯和韋氏猜著是陳易在武則天面前說過了什么,為表示感謝,韋氏還曾派身邊的一名親信小宦官去宮外傳話給陳易,想當面表示謝意。不過陳易卻是沒理會,只是讓來傳話的人告訴李顯和韋氏,有任何事待以再他有機會到東宮給李顯授課時候再說。

朝堂上看起來平靜了一些,轉眼就春末夏初了,倭境內已經有連續的消息傳來,我東夷道大軍應倭國民請求,起兵平叛,要將倭境內所有紛爭都消滅掉。

在起兵前,東夷道大軍也向倭境內的各大勢力發出強硬的命令,對那些還在彼此爭斗,用訴諸武力手段奪取勢力范圍的各部落發出了最后的通碟,要他們即刻起停止相互間的爭斗,向我大唐軍隊投降,不然大唐的戰刀將臨他們頭上。隨著命令的發布,已經做好了充足準備的我大唐東夷道五萬余人馬,立即從駐地近江城出發,分兵數路,往各自預定目標位置出發,準備先對付實力最雄厚的那些部落,逼迫它們歸降,要是不愿意降,或者還在猶豫中,那大唐的戰刀將往各部落頭上揮去。

那些或明或暗得到大唐支持的各部落,到這時才反應過來,起先大唐明里暗里的支持只是想消耗他們的實力,并不是真的幫忙的,到了最后大唐軍隊坐收了漁翁之利,可悲的是他們還自以為得到了大唐的支持,狠命與對手死拼,死傷了無數的人。如今休整了一年多的大唐軍隊殺過來,他們如何能抵擋?不要說已經拼耗了大部實力的各部落無法與大唐軍隊對抗。即使沒相互拼殺前,也沒有一個部落的力量可以對抗任何一路殺過來的大唐軍隊,即使所有部落的力量聯合起來,也沒辦法與五萬精銳的大唐軍隊相對抗的。除了放下武器投降,他們沒有第二條路可以選擇。

在秋風掃落葉般的輝宏氣勢中,大唐軍隊所向披靡,幾乎沒有遇到抵抗。在幾個月之內就蕩平了倭境內相互爭斗的幾大勢力。

大唐軍隊此次再動手,美其名曰是還倭國百姓以一個安定、沒有戰亂的生存空間,將那些還敢置大唐命令于不服的各部落全都一窩端掉,許多倭人相信了大唐軍隊的宣傳,竟然群起支持,此情況讓高侃等將領驚異萬分。真沒想到放任倭國事務不管,如今打著收拾殘局,平定倭國內叛亂,還倭國以安寧的旗號再起戰事,竟然得到倭國百姓的支持。

可以說,如今的大唐軍隊天時、地利、人和都占了,要是高侃和他麾下的將領不能平定倭國內局勢。那不如集體投海自盡好了。

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也只幾個月時間,倭國內紛亂的局勢即被大唐軍隊掌控,分兵的各路人馬將主要區域盡數掌握,大量的倭百姓置于大唐軍隊治下。武士道精神還沒創出來的倭國百姓,在我大唐軍隊蠱惑性的宣傳手段蒙騙下,爭先恐后地示好,他們期望能在戰事平靜后擁有屬于自己的田產。自己的房子,安寧的生活,甚至得到真正唐人的尊號。

大唐是類似神仙生活的地方,那里的百姓無不富的流油,一些心思更高的倭人,期望著能離開這片貧瘠的土地,到真正的大唐去生活。成為一個富足,地位崇高的唐人。

有這樣心思的人不在少數,特別是一些落魄的貴族,他們比普通百姓更了解大唐。知道大唐的富足,知道長安的繁華,許多人都在做去長安定居的夢,而在大唐軍隊殺過來之時,率先示好,表示效忠于大唐的人,很可能可以得到這份殊榮的。而各領軍的大唐軍隊將領,充分利用倭人的這份向往,大肆宣傳,宣稱只要與我大唐軍隊配合,并立下大功者,在我大唐凱旋之際,可以隨我大軍一道去往長安,獲得朝廷地賞賜,甚至有可能可以永久留居在長安,享受榮華富貴。

宣傳的口號傳出去后,稍稍有地位的那些倭國各部落大小頭目們,競相來示好投靠,惹的各分總管們大為震驚,想不到倭人竟然都這般沒骨氣,把我大唐軍隊當作救世主一樣。

消息傳到長安,聽聞此事的陳易非常的感慨。

后世時候小日本人打進來,無數的中國人投靠日本人,成為可恥的漢奸,但沒想到,一千多年前,代表中國的大唐軍隊打到了日本本土,向我大唐示好,投降我大唐成為“倭奸”的的倭人數不勝數,要是讓原來歷史上那些后世的人知道這一情況,不知道日本人會怎么想,中國人又是怎么想的!

隨著局勢慢慢被我大唐軍隊控制,無數的倭人以各種理由呈請內附歸唐,作為倭王的大海人王子,在不少親信大臣的勸諫下,也向大唐皇帝和皇后遞交了除國內附的請求,收到此請求的武則天大喜,馬上恩準,下詔設立漢東都護府,歸屬于安東大都護府治下,以改任右衛將軍的郭待封為檢校漢東都護府都護,東夷道五萬大軍留三萬人馬駐守在漢東都護府境內,其余兩萬人馬隨大總管高侃凱旋。

被封為東海郡王的大海人及其手下的一些大臣,也隨高侃一道,踏上往長安的行程!

閱讀提示:

如果對小說列表作品內容有意見,建議發送郵件或站內消息告訴我們!


上一章  |  唐醉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