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火器稱王第190章 指揮僉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火器稱王 >>明末火器稱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90章 指揮僉事

第190章 指揮僉事


更新時間:2013年07月09日  作者:頑城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頑城 | 明末火器稱王 

注冊用戶登陸后不受影響,注冊是完全免費的,感謝廣大書友:)

天啟七年三月,南丹衛、柳州衛、慶遠衛所屬的4支陸營云集于柳州上林縣,這里緊挨著潯州戰區。4支陸營合計兵力近萬人,他們統一整編和訓練,準備出征胡扶龍。

何玉九與白喜善也達成了交易,用“柳慶參將”的官職換取了南丹衛的指揮權。

這場交易與預想的有些差別白喜善推說自己老邁年高,要把“南丹衛指揮使”和“柳慶參將”這兩大職務都交給他的長子:現任三里營都司白易展。南丹衛指揮使是世襲三品武官,白易展接任也是合情合理。何玉九當然滿口答應,但正式授命還需南京兵部下令。

作為交換條件,南丹衛的“三里營”交給了查應才統領,何玉九還向總督大人請求升他為游擊將軍。而“遷江營”則由金士駿接管。這些安排一旦被兵部確認,那么南丹衛的兵力就都被金士麒兄弟控制了。

條件談妥之后,何玉九帶著幾十罐美酒飄然返回柳州。..

白喜善則開始搬家,他要永駐銀月樓,安享晚年。

金士麒則走馬上任,擔當起“指揮僉事”一職。

明代的“衛”類似于“農墾師”,平rì種地,戰時出征。“衛”的最高軍官是“衛指揮使”,管著5個“千戶”。在二者之間還有2位“指揮同知”和4位“指揮僉事”官職。其中“指揮同知”就是指揮使的副手,“指揮僉事”則是部門主官。分管錢糧兵印之事。到了明代末期,大部分的衛所軍隊都崩離渙散,很多職務都空缺著。或者名不副實,或者淪為名譽職務。

金士麒升了“指揮僉事”,他可是實打實地做一番工作。

他給自己的定位沒錯,金士麒的工作是他自己安排的就是管轄遷江十寨。遷江十寨是南丹衛的防區,現在各寨土王死的死、逃的逃、俘的俘,上層建筑全都被摧毀了,一切秩序都需重建。

如今的金士麒就是十萬山民的大土司。風光無限。

三月上旬,金士麒帶著達妮重新巡視了遷江各寨。一路上騎著大象,打著大傘。百名騎兵護衛,踏遍三山五嶺,與愛妾睡遍了各寨土司的大宅,rì上三竿不起床。金僉事并不是完全沉迷于蜜月之中。各項工作一點都沒耽誤。

具體說來。金僉事的工作分作“行政”、“經濟”、“軍事”三個部分。

“軍事”部分最簡單。

十寨土司戰敗之后,山民起事風起云涌,短短幾個月就匯集了近萬民勇。金士麒對其進行篩選,只留下了4千人。其中2千名精銳士兵被送往遷江營和三里營的“主力部隊”。其余2千名……比較精銳的士兵編制為“守備部隊”。

金士麒在雷鳴堡設立了一個“十寨守備司”,令水營把總陳麻子暫任守備官。然后在南坡、北坡、銅頭、紅蹄這4個大寨子中設立把總,其余小寨子設立百總。從此以后,這“守備部隊”就是十寨的軍事管理系統。平rì里承擔治安、抓賊、救災、招兵、訓練等職責,戰爭時期(比如天啟七年三月的現在)就擴大規模。負責輜重運輸和防御作戰。

其次是“經濟”部分。

戰爭勝利之后,各寨土王富戶的家產當然也歸屬于勝利者。包括房產、家眷、仆役、器具、馬匹牛羊豬狗。還有黃金白銀14萬兩。金士麒兄弟們曾為此展開了熱烈而開心的討論,最終達成的共識是:軍官有權獲得“適當的”物資財產,譬如姚孟陽就拆了莫土司的房子,金士麒就帶走了猛坎的女人和大象。至于14萬兩銀子,首先上繳2萬兩給何玉九的柳州衛,再分給南丹衛和慶遠衛各1萬兩。剩下的10萬兩,一半作為“戰爭成本”收繳,另外一半交給“農牧所”,發展十寨的農業。

有了這5萬兩銀子,農牧所就可以大規模開墾土地、開發水利、修路造林、供應種苗和技術。

在此之前,“農牧所”只負責遷江縣3萬畝軍屯田。戰爭結束之后,金士麒兄弟們不但收回了南坡、北坡兩寨侵占的7萬畝軍屯田,還控制了十寨所有的山田水田總計50萬畝,還有10幾萬畝的牧場。那些土地原本都屬于土王和甲兵、富戶階層,現在都變成了“官田”。

金士麒沒有分田給窮人。不是他不想,是他不敢。他怕自己控制不住十寨山民的熱情,更怕誘發官場中的連鎖反應,因此他決定謹慎行事,摸著石頭過河。

從天啟七年開始,所有的官田和軍屯田仍“雇用”山民們耕種,每年收2成的田租和1成田稅。山民們的負擔被減輕了足足一半,他們皆稱金士麒是十寨的大救星。

金士麒早就信誓旦旦地要種田,現在終于可以放手大干了。不過他仍秉持著自己的屯田原則這里是他的大本營,是“保命田”,首先要滿足口糧需求,之后再考慮賺銀子。因此50萬畝耕地仍以水稻為主,洋芋、紅薯、豆類為輔,甘蔗只種了5萬畝。按照2成的田租計算,每年至少獲得10萬石糧米。

金士麒最頭疼的,是“行政”的部分。

“南丹衛指揮僉事”這職務,其實就是十寨“臨時軍zhèngfǔ長官”。換句話說,就是一位臨時的縣太爺。在種田和軍事方面都有專業人員協助金士麒,但行政方面卻無人可托付。軍官們都忙著打仗,山寨的統治階層已經摧毀,山寨的民勇們大字不識,金士麒又不甘心把統治權交給柳州官員。

更讓他頭疼的是,明代是行政與司法一體,他還要審案。

10萬人的大山寨,每年至少幾百場案件和糾紛。在土王的統治時代。判案的原則就是比地位、比拳頭、比銀子。如果涉案雙方實力相近,就采取“神判法”,譬如點一堆火。控方辯方一起跳進去,誰先燒死算誰輸;或者燒一鍋熱油,誰敢把手伸進去撈出銅板算誰贏。

金士麒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小江山,當然不容許丑惡延續,但他手中無人啊!他只能臨時拆分職責把行政職責交給農牧所,他們既負責修水利,也負責收稅;把司法職責交給民勇大隊。他們既負責抓人,也負責判案。

金士麒心里明白:絕對的權利,就等著吧!

可是他手中無人!

不久之后金士麒就找到了對策。他結束小蜜月、回到藏寶港時。水營都司姚孟陽正送來一份“關于水營傷殘退役官兵長期補助之預算書”,金士麒的眼前豁然開朗。

傷殘軍人!那些為了帝國江山拋灑熱血的軍人們,那些缺胳膊斷腿但腦筋仍然靈活的軍人們,他們可以成為“轉業干部”嘛。這不但能解決行政管理方面的人力缺口。更能極大地激勵軍隊的士氣!以后士兵退役了。可以擔任小吏;軍官退役了,可以擔任官員和法官。只要腦袋沒受傷,就保證有一份好工作。

“嚓,我太聰明了!”金士麒大喜。

他立刻召集兄弟們,商討開設一家“政務和法律”的綜合性學堂,用來培訓退役軍人。查應才則提醒他,那些大兵們也都不識字,恐怕都要從“人之初性本善”開始教授。

“好!兄弟們。是時候把全套的教育體系建立起來了,從娃娃抓起。”金士麒下定了決心。“其實我最擅長的就是這個。”

如今,金士麒兄弟已經控制了南丹衛和遷江十寨,治下近15萬人口,學齡兒童就有3萬之多。即便無法讓所有的孩子都讀書,但軍官、工匠、商人富戶這些主要家庭的男孩應該接受教育,也有3000多人。根據初步的計算,需要在藏寶港開設5所小學堂,在每個大寨中再開設1所;另外在軍營、工場等重要機構中也開設針對成年人的掃盲學堂,共5所。上述就是基礎的教育規劃,總計20所小學堂。

在此基礎上,再開設三家“大學堂”

“文政學堂”。用來培訓官吏和司法人員,還有小學堂的教師。

“理工學堂”。其實金士麒早就開辦過“技術學習班”,他還編過關于數學和物理的基礎教材。

“講武堂”,開設步兵、炮兵、騎兵、工兵、水兵等各個兵科。

金士麒連熬了三夜,完成了“教育體系”建設的草案,擺在了銀月樓諸位兄弟的面前。姚孟陽對此很有經驗,“金兄前面寫的肯定有道理,挑不出大毛病,關鍵在最后。”他直接翻到了草案的最后一頁,“建設費用約3萬兩,以后每年運營成本1萬4千……嘿嘿嘿!”

“運營成本,主要是教師的薪酬。”金士麒嚴肅地說,“我最討厭拖欠教師薪酬!”

“我原則上。”查應才確定了會議的走向,“但賢弟啊,你這主意來得太突然,咱們天啟七年的預算早都通過了,所有銀子都有安排。若幾千兩也就罷了,你這也太多了。”

金士駿在重要問題上一向他兄長,“銀子不是問題,若是不夠,就從分紅里扣。”

此話一出,諸位年輕老爺們皆齊聲反對。

分紅啊,怎么能動呢?

半個月前,諸位老爺們剛通過了“天啟六年財政總結和分紅計劃”,正準備數銀子呢。過去的一年中,他們從遼東獲得32萬兩啟動資金,從潯州軍工博覽會上獲得22萬兩訂單,剿平十寨的戰爭中獲得10萬收入,還有土地、房舍、器具等無數財富,僅是猛坎營中2000匹馬的價值就超過3萬兩。

銀月樓兄弟們在“天啟六財政年度”的總收入超80萬兩。他們綜合分析了收入、利潤、存銀等多方面因素,決定拿出4萬兩白銀,大家分了!

多開心的事兒啊!

金士麒占25的股份,可以獲得1萬兩白銀;他的兩個弟弟也分了幾千兩。但也有的老爺股份少,譬如只有2個點的,只能分到800兩。如果分紅再被減少,他們當然不干了。

“好吧!分紅不減,成本也不加。”金士麒又掏出了另外一份“草案”,“請大家再看看這個計劃,一旦通過,能籌到很多銀子。”

姚孟陽立刻道:“莫非,你要借銀?”

“你猜中了一半。”金士麒笑道,“我要開一家銀莊。”(。。。)


上一章  |  明末火器稱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