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腓特烈威廉三世第三百四十一章 奧斯曼人的部署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重生之腓特烈威廉三世 >>重生之腓特烈威廉三世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四十一章 奧斯曼人的部署

第三百四十一章 奧斯曼人的部署


更新時間:2013年07月11日  作者:好吧我錯了名字  分類: 歷史 | 外國歷史 | 好吧我錯了名字 | 重生之腓特烈威廉三世 


好吧我錯了名字

現在的羅馬尼亞地區還不叫羅馬尼亞,該地區主要是由兩個公國組成,瓦拉幾亞和摩爾多瓦。()而瓦拉幾亞和摩爾多瓦從十六世紀開始便成為了奧斯曼帝國的藩屬國,盡管葉卡捷琳娜二世通過歷年的戰爭從奧斯曼帝國手中奪過了一半摩爾多瓦地區的控制權,但是近兩百年的統治并不是鬧著玩,奧斯曼帝國刻在摩爾多瓦地區的烙印在短時間內并不會去除。

就好像伊斯蘭教一樣,雖然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在一開始的時候信奉的是基督教,但是在成為奧斯曼帝國的藩屬國之后,伊斯蘭教在該地區獲得的蓬勃的發展。

所謂的伊瑪目最早源自對穆斯林祈禱主持人的尊稱。最初的職責僅限領拜。穆斯林祈禱時,所有參加者必須遵守伊瑪目的領導,按伊瑪目的要求完成祈禱儀式。但是當伊斯蘭教發展到鼎盛的時候,伊斯蘭教的多數派(遜尼派)和少數派(什葉派)都曾用伊瑪目一詞尊稱伊斯蘭國家或地區的行政首腦,也就是哈里發,或者是一些知名將領、知名學者。這個尊稱在當時是穆斯林大眾主動賦予的。..

但是不論是何種原因,只要是被大眾承認為是伊瑪目的人必定是伊斯蘭教的杰出人才,而這個稱號并不是皇室所能夠直接任命的。

或許從布蘭科夫口中說出的一系列稱號中,唯一能夠讓賽利姆欣喜的便是瓦拉幾亞伊瑪目的稱號。生于1761年,現年只有二十八歲的賽利姆能夠擁有伊瑪目的稱號無疑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努力。要知道盡管伊斯蘭教在瓦拉幾亞和摩爾多瓦地區得到了蓬勃的發展。但是東歐地區大多信仰的都是基督教,伊斯蘭教在該地區屬于較為弱勢的。

而自從1785年,賽利姆來到瓦拉幾亞之后。該地區的伊斯蘭教事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數十個清真寺在瓦拉幾亞的領地上聳立了起來,感化了數以萬計的民眾信仰伊斯蘭教,所以他才能夠得到瓦拉幾亞伊瑪目的稱號。

“賽利姆閣下,您的到來讓我很是感動,貴國的誠意我在您的身上已經充分的感受到了”

“當然,布蘭科夫將軍。我的身上肩負著我國哈里發陛下賦予我的神圣職責,我必須要讓你看到我方的誠意,這樣有利于我們接下來的配合不是嗎?”

說著賽利姆端起了桌子上的一杯葡萄酒抿了一口。那張英武的臉上不由露出了好似十分享受的神情

“時隔多年,摩爾多瓦的葡萄酒依然這么好喝,真是懷戀啊!”

聽到這句話,布蘭科夫暗暗冷笑了一下。嘴上說的是懷戀摩爾多瓦的葡萄酒。恐怕在心中惦念的卻是摩爾多瓦的領土吧!

“賽利姆閣下,我方愿意在事后將摩爾多瓦地區移交給貴國,但是貴國必須幫助我方消滅蘇沃洛夫”

“布蘭科夫閣下,我要鄭重聲明一點,摩爾多瓦地區一直都是我奧斯曼帝國不可分割的藩屬國,貴國占領摩爾多瓦完全是一種侵略的行徑,我方并不認為貴方交還摩爾多瓦是值得感謝的條件!”

看著面帶微笑的賽利姆,布蘭科夫冷笑道:

“賽利姆閣下。如果您真的這么認為的話,那么就大錯特錯了。如果貴方的要求提到太高讓我方接受不了的話,那么最終得利的肯定不是我們”

“好吧,直入正題吧,布蘭科夫閣下,我國可以為你們提供幫助,只要貴國交還摩爾多瓦、克里木半島以及比爾哥羅德地區,那么我方愿意幫助貴方消滅蘇沃洛夫,同時如果貴方自立的話,我方可以率先支持貴方”

賽利姆提出了自己的條件,但是這個條件無疑是有些高了,但是漫天要價坐地還錢才是談判的精神所在不是嗎。()

很快布蘭科夫便提出了自己心目中的條件

“我方可以將摩爾多瓦地區移交給貴方,如若貴方能夠擊敗蘇沃洛夫,那么我方愿意將比爾哥羅德地區贈送給貴方,但是克里木半島請恕在下無能為力。在下相信如果克里木半島在我方手中丟失,那么我方今后的一系列計劃將會因此而受損,您應該知道克里木半島對于我國的意義”

布蘭科夫的態度很誠懇,而這份誠懇也讓賽利姆欣賞。要知道現在并不是兩個等位的人在談判,相對于奧斯曼人來說,布蘭科夫代表的黑海地區俄軍無疑是處于一個較為弱勢的地位,如果弱勢的一方不進行讓步的話,難道你還指望強勢的一方讓步?

顯然奧斯曼人是不會放棄對摩爾多瓦的野心的,而現在黑海俄軍集團的利益讓布蘭科夫并不能在該地區上和奧斯曼人針鋒相對,現在黑海俄軍集團最想做的無疑是將奧斯曼人引進來然后用奧斯曼人的手滅掉蘇沃洛夫。

要知道此次蘇沃洛夫帶出來的這四萬禁衛軍可以說是皇室手中最為精銳的一支的部隊了。在波將金時代,為了更好的在黑海地區建功立業,帝國各部隊大量的精兵強將被集中到了黑海地區,而黑海俄軍中不少也是從禁衛軍中劃撥過來的。

這十萬大軍無疑是俄羅斯帝國的精銳,而現在十萬大軍跡象不穩,保羅一世為了能夠讓蘇沃洛夫前來平亂特地在部署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十萬禁衛軍中優中選優選出了四萬大軍,這四萬大軍可以說是沙皇手中最后的精銳部隊。

別看圣彼得堡和莫斯科還有超過六萬的軍隊,但是布蘭科夫相信,只要擊敗了蘇沃洛夫,那么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那六萬多大軍就不足為慮。

因為蘇沃洛夫擁有著極高的聲望,阿赫夫斯基等人為了防止一旦蘇沃洛夫出現在戰場上會有軍隊出現倒戈。所以這才下定了先讓蘇沃洛夫接觸不到他們的軍隊然后再借奧斯曼人的刀來殺死蘇沃洛夫的計策。

只要蘇沃洛夫接觸不到十萬俄軍,那么即便他擁有再高的聲望手握沙皇的圣旨又能如何!

“好吧,貴方的態度讓我很是欣喜。貴方的條件我方答應了,等到我方擊敗蘇沃洛夫之后再向貴方討要比爾哥羅德”

“這樣自然最好!”

說完,賽利姆和布蘭科夫兩人相視一笑。

在賽利姆的心中,這一仗是他第一次指揮如此大規模的戰爭,此戰也是他奠定自己在國內地位的最重要一戰。叔父哈米德一世將國內最精銳的大軍交給他指揮正是看重他,并且期望借用這個機會來鍛煉他,這一點賽利姆看的相當通透。所以此戰他誓要讓眾人側目讓天下牢記他賽利姆之名!

兩人談妥之后。賽利姆一刻都沒有多留,他立即帶著隨從趕回了位于瓦拉幾亞公國的雅西城并召開了奧斯曼帝國全軍會議。

奧斯曼帝國此次動用了二十萬大軍看起來兵力龐大,但是其中有近一半是奧斯曼人向自己的各附屬國征召而來的軍隊。這二十萬人的成分可謂是相當的復雜。

其中瓦拉幾亞公國貢獻出了兩萬的軍隊。值得稱道的是瓦拉幾亞貢獻的這兩萬軍隊種有一萬軍隊都是騎兵,因為瓦拉幾亞擁有一塊非常遼闊肥美的草場,所以培養得出這么多騎兵也就不足為奇了。

除了瓦拉幾亞的兩萬人之外,奧斯曼帝國所屬的摩爾多瓦地區的大小領主們貢獻出了一萬軍隊。黑海地區生活的韃靼人部落貢獻出了兩萬人的軍隊。來自安納托利亞高原東部的庫爾德人提供了兩萬的軍隊,征召自埃及、黎巴嫩等中東地區的附屬隊兩萬人,奧斯曼帝國直屬常備軍十一萬人。

二十萬大軍中,有六萬多是騎兵,炮兵較少大概只有不到一萬人,火炮一百三十余門,其余的十三萬人盡是步兵。

其中堪稱精銳的大概是瓦拉幾亞的那一萬騎兵,埃及提供的五千馬穆魯克、帝國常備軍中的四萬人。

奧斯曼帝國的常備軍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被稱為西帕希、一個被稱為耶尼塞里。

所謂西帕希乃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軍事封建地主騎兵。奧斯曼人將所轄的國土畫分為眾多的采邑,并將這些采邑分封給予王公大臣與有功兵士。又可根據采邑收入的多寡。分為三個不同的階級。這些擁有采邑的人,都必須向蘇丹提供全副武裝的騎兵,以為獲得采邑的代價。隨著奧斯曼人勢力的擴張,這種制度也被推廣到其新征服的領地上,而西帕希的人數也就越來越多,逐漸構成奧斯曼人的軍事主力。

而耶尼塞里則是奧斯曼帝國在15~17世紀形成的一種特殊的征兵制度。每五年從被征服的巴爾干地區信仰基督教的民族中強行征召未成年男子,將他們分到奧斯曼軍事封建主家庭生活數年,學習土耳其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并皈依伊斯蘭教,逐漸從文化上進行同化,繼而送入伊斯坦布爾、埃迪爾內的專門學校接受軍事訓練和宗教灌輸,以培植對蘇丹的效忠精神,爾后補入軍中。但是耶尼塞里是不許結婚的,這是為了保持一種強烈的軍團精神,營房以外無家庭。只有退役的新軍才可結婚。

不過西帕希和耶尼塞里有著明顯的不同

第一,耶尼塞里的組成,清一色是基督教青少年。當然這些青少年在進入耶尼塞里后,將接受嚴格地伊斯蘭教教育乃至成為堅定的穆斯林。第二,耶尼塞里是由帝國支付薪水的軍隊,他們穿著整齊的制服。他們的薪資不但依賴年資,也必須依照他們各自的戰功,這點與依賴地產的封建騎兵西帕希迥然不同。第三,他們是當代首個由全面配備滑膛槍的士兵單獨編隊之軍隊,雖然編制中,耶尼塞里仍保有弓箭部隊與冷兵器的部隊。

雖然曾經耶尼塞里十分的輝煌,但是無可避免的,現在他們正在走下坡路。進入17世紀后,禁衛軍開始蛻化。禁戒廢弛,訓練松懈。甚至有些士兵開始私下經營商業手工業,本來他們是不許結婚的。但到了蘇里曼大帝時期,有所放寬。到了塞利姆二世時代,幾乎成為定制,職位傳子,紀律敗壞。到了穆拉德三世時代,為了慶祝王子的割禮,人人皆可參軍。兵源出現世襲化。完全喪失戰斗力。

而現在賽利姆麾下就有著足足八萬這樣的軍隊,只不過在這八萬人中還是有一部分是讓王子值得信賴的,比如八萬人中的三萬西帕希傳統封建騎兵以及一萬來自于保加利亞的耶尼塞里。

現任的哈里發哈米德一世在登基之初便渴望對耶尼塞里進行改革。但是奈何耶尼塞里已經滲透進了奧斯曼帝國的心臟,想要割掉這塊毒瘤并不簡單,甚至還很困難。不僅僅只有哈米德一世,在奧斯曼帝國歷史上近百年來所有的有識君主都看出了耶尼塞里制度的落后。他們希望能夠對軍隊進行改革。但是不幸的是因為這些耶尼塞里已經完全違背了他們最初成立的宗旨。帝國前后多達五位君主對耶尼塞里進行改革,但是他們的結果都是被耶尼塞里搶先發動兵變推翻了政權。

在目前的奧斯曼,因為兩次俄土戰爭的失敗,奧斯曼zhèngfǔ痛定思痛決心進行西化運動,而耶尼塞里也成為了最為死硬的反對勢力。他們堅決抵制所有危及自身特權的一切改革,他們發動了一次次的軍事政變阻止改革。終于在馬赫穆德二世統治時期,忍無可忍的蘇丹以血腥的手段在1826年終結了這支締造和腐蝕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軍隊!

不過現在耶尼塞里依然是奧斯曼最為強大的軍事機構,哈米德一世縱然再不愿也只能對這支軍隊采取懷柔的政策。不然他的蘇丹之位恐怕立即便會動搖。

但是哈米德一世并不是一味的妥協,在蘇丹的強硬中。耶尼塞里保守勢力也做出了妥協,駐扎在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的耶尼塞里進行了部分改革。而改革的效果也是明顯的,起碼相對于奧斯曼帝國其他地區的耶尼塞里來說,這兩個地區的耶尼塞里戰斗力要高了兩個等級不止。

可以說,哈米德一世將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賽利姆的身上,足足二十萬的大軍,其中還有哈米德一世的改革成果以及從附屬國征召的強力鐵騎,如果此戰失敗,賽利姆根本不敢想象那樣的后果。

“從現在起,全軍必須在兩天內做好出發準備。此次作戰,大軍將分成兩部,我將親率瓦拉幾亞、摩爾多瓦、埃及、中東地區各附屬隊以及四萬耶尼塞里向基希納烏一線推進。另一部由耶尼塞里主將畢多加戈大人負責,率領四萬耶尼塞里以及兩萬韃靼軍隊從伊茲梅爾地區出兵兵鋒直指比爾哥羅德。此次作戰我的要求是必須要快,在俄軍讓開防線之后,各支軍隊必須以最快的速度穿插到敵后。除了畢多加戈所部之外,我等的目標是俄羅斯帝國元帥蘇沃洛夫的項上人頭!”

在賽利姆說完之后,一個人影站了起來

“殿下,我認為現在分兵完全是不智的,雖然我們已經和俄國人達成了協議,但是誰又知道這是不是俄國人的軌跡呢,要是他們暗地里坑我們怎么辦,所以我認為我們應該在軍隊集中在一起然后向摩爾多瓦進軍!”

這個人影名叫畢多加戈,正是耶尼塞里守舊派利益的代表之一,不可否認,兩次俄土戰爭不僅讓俄羅斯人獲得了大片的領土提升了國家的實力,還有一個好處便是俄羅斯人徹底將奧斯曼帝國內的一個貴族和大臣嚇破了膽。一部分帝國高層居然已經到了畏俄羅斯為虎的地步,而這個參加過兩次俄土戰爭的奧斯曼軍隊重臣也是屬于被嚇破膽的那一部分。

聽到畢多加戈的叫嚷,大廳內不少人都嗤笑了起來,而其中不僅只有奧斯曼帝國的軍官,就連一些附屬國的軍官也哧哧的笑了起來。

“呵呵,畢多加戈閣下,您不用擔心,我們已經和俄國人達成了協議,你的使命就是進軍比爾哥羅德,我敢擔保你一路上將會走得非常的順心。就算俄國人有什么陰謀,你可是有六萬大軍傍身,難不成你就這么對帝國的軍隊沒有信心!”

賽利姆的一番話讓畢多加戈的臉都有些羞紅了起來,雖然看起來畢多加戈可謂是膀大腰圓、虎背熊腰,走起路來也是虎虎生風,但是奈何熟知他的人都知道這個家伙也就是一個看起來厲害的花架子。

“瑪爾德拉閣下,你的瓦拉幾亞一萬騎兵將是北路大軍的先鋒,希望你不要辜負了我的希望。穆巴拉克閣下,埃及的馬穆魯克之名我已仰慕已久,希望這次你能夠讓我看到馬穆魯克的精彩表現。斯德倫閣下,我想即便是離開了中東,你的兩萬勇士手中的馬刀也沒有生銹吧!這次好好表現,要是能夠立下功勞,到時候我親自到蘇丹陛下面前為你請功!當然還有洛爾穆閣下,你的摩爾多瓦勇士也非常讓我期待”

不提這些被點到名的軍官臉色滿是興奮,在說完這些附屬國之后,賽利姆又看向了自己左下首的一個軍官大聲喊道:

“尼卡德蘭,這次你務必要讓世界各國所有人看到,我奧斯曼土耳其帝威猶在、武運長存!”

“諾!殿下!”


上一章  |  重生之腓特烈威廉三世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