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隨著交戰逐漸深入,李儒這一方士卒們發現他們對于撐起人數作用最大的最有力武器,沖鋒已經是完全發揮不出來了,因為前方已經完全被對方所阻隔,沖也沖不起來,而這時候最前方自己的人早都已經和敵人身影交織在一起,這時候也不可能用弓箭等攻擊,地理環境的局限性終于最大程度凸現出來,在后面的人想要沖上前去幫助己方袍澤們,卻根本是有心而無力,兩邊的圍墻阻隔住了他們的去路,這種有力無處使、明明人多勢眾卻反而被勢單力薄的對方壓著打的感受絕不好受。
而這一切自然是讓后面隨時關注著情況的李儒都有些吃驚,畢竟沒有人比他更清楚手底下這支人馬的實力了,現在可是在正面戰場,目前看來環境對于他們的限制也并不算太大,軍心又正當可用,理應來說正是他們最好發揮的時候,可結果卻是如此的讓人驚訝。
除了剛開始稍稍取得一些戰果之外,再之后再沒有利好的消息傳來,這幾乎就是在說明對方在之后就沒有再沒有減員、傷亡了;反倒是擋在他前面的手下將士們幾乎是在以肉眼可見地速度減少著,而這也意味著李儒本人與對方的直面距離越來越近。
不過李儒并沒有覺得這有什么不妥,相反還有隱隱的期待,對于面對的這個不錯的對手,他也有一種盡快一睹其真面目的沖動。
當然這也是基于他的自信,在當前這種環境當前這種情勢下,對方并沒有類似于弓箭等遠程攻擊武器,注定了只要沒有到他的眼前來那就不存在什么威脅,何況李儒對于自己的性命也看得很緊,時刻注意著在前方絕對有至少兩三排將士格擋著,盡可能將危險排除在外。
當然自信不代表自負,現在己方靠著數倍于敵方的人數基數還有很多有生戰力,并不擔心被對方一次沖擊就搞趴下。可現下這邊處于下風的現狀也必須要改變,而李儒改變的手段也很簡單——“弓箭手聽令,來一輪集中射擊,目標對準敵方陣中中央!”
方才在隊伍最前排的弓箭手早就已經退到了后方去。雖說這些弓箭手也并非手無縛雞之力,但畢竟近身肉搏戰非他們所長,更不可能放到前面去做炮灰,同時也是以備像如今這樣的不時之需。
李儒的命令得到了最徹底的貫徹,幾乎是在下達的當下,就見到在他后方隔著兩排之后的數排身背弓箭的士兵齊齊亮出了自己的專屬武器,于是再一次在喊殺聲之外,響起了“咻咻”接連不斷的羽箭破空聲和清脆的弓弦嘶鳴聲。
和先前一樣一排排輪番抽射,只是不一樣的是這一次不再是一經發射便遮天蔽日覆蓋面極廣的掃射,而是集中同一個目標的對射。正好這時候這些弓箭手與對方的距離也拉得夠開,又不算非常遠,既不用擔心這些箭矢會傷到自己人,也不用擔心射不到對方。
到了這個時候,感到頭疼的就換成了呂布這一方。
正如李儒所想地。不管是將蔡邕放在其他哪個地方,都不足以讓人放心,唯有在重重保護的最中央才行,而之前即便是對方也有凌空抽射,但因為是漫射開來,過于分散反而便與蔡邕周圍的護衛們應付,可是現在集中在一個打擊點上重點打擊。立刻就讓人感受到了成倍的壓力,讓呂布都不得不下令停止繼續向前沖,而全力收縮現在只剩下十余人組成的小陣型,組成一個完全護衛住中央的保護圈。
這帶來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李儒這一邊最前頭的西涼兵們頓感壓力消失,俱都是松了口氣的樣子。可惜李儒對他們絲毫不憐惜,實際上也沒法憐惜,戰局瞬息萬變,如果不把握住僅有的戰機,最后的結果會更令人難以接受。所以李儒下令隊伍變被動為主動,反向對方發起沖擊來。
而在呂布這邊,僅僅是收縮陣型還不夠,呂布他們當時為了方便,只弄來了四面盾牌,現在想要抵擋來自于高空的打擊,沒有盾牌大大吃虧,需要更耗費心神和力量才能勉強抵御住對方的沖擊,主要還是保護別人和單純只是自己防御不一樣,更費力氣還存在不確定性。
呂布也是一個果決之人,思慮幾次,立刻命人將蔡邕調到旁側的一個位置上去,如此一來他們的后顧之憂頓解,剛好這個時候對方隊伍沖鋒過來,剛從后面調到前面來又一次頂在了呂布前方的三名護衛臉上頓時露出了猙獰的笑容,在對方士兵還沒有反應過來是怎么回事的時候,就已經操起了手中的刀槍,毫不留情施展身手虐殺單兵戰力遠弱于己方正面對戰幾乎完全不是對手只能被碾壓過去的敵軍士兵們。
沖在最前面的幾個西涼兵只是兩個眨眼的功夫就全都喪命于他們的手下,更別說接下來也收拾心神加入進來的呂布,就好像虎入羊群,隨意一番倒騰,就讓這些奉李儒之命掀起反擊號角的西涼兵們叫苦不迭——不,應該說是連叫苦的機會都沒有了,因為他們都已經死了。
地上不斷有倒下的新的尸體,前一刻身體還是溫熱地,過不多久伴隨著飛濺的鮮血**也已可以想見的速度飛速冰冷下去,這個作為戰場顯然還是過于狹窄的地方頓時彌漫起了一陣濃重刺鼻的血腥味,對于李儒軍來說這味道絕不好受,因為其中大多數都是他們中的人,至少曾經還算是“人”。
剛剛提起來的勇氣似乎在頃刻間就消失殆盡,前方將士的退縮之意就算是李儒都一下子看出了異常,無需深究下去,只要稍微一想李儒便知道對方肯定是將蔡邕所在地方轉移了,他這時候卻是難得笑了笑,至少證明自己方才的戰略是有效果地,接下來只要稍微改變一下就行了:“傳令下去,弓箭手們將瞄準目標從敵方陣中轉移到兩側……”
由于不能確定是哪一邊,干脆兩邊都算上,反正這也只是將原本一個點的集中轉化為兩個點,本質上沒有太大區別,至于為什么不是后面,那是因為敵方肯定也會擔心后面有伏兵,不會輕易將自己的背部露出破綻置己方于險地,雖然事實上李儒的確沒有在他們背后安排伏兵,但根據他先前與對方主將“神交”來看,這是一個大膽果敢但同時卻也周全謹慎之人。
李儒一聲令下,弓箭手們毫不遲疑再次調轉箭頭,壓力一下子又到了呂布這邊……
如果有書友打不開,可以嘗試訪問備用域名:
閱讀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