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重生之戰神呂布第六十二章、趙子龍揚威河北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重生之戰神呂布 >>三國重生之戰神呂布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二章、趙子龍揚威河北

第六十二章、趙子龍揚威河北


更新時間:2014年08月04日  作者:深幻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深幻 | 三國重生之戰神呂布 

就在西邊呂布錯失敵蹤、更西邊雒陽遭逢各方云動之時,在冀州西部、巨鹿以西的安平國境內,統帥一萬精銳呂軍夾帶三萬西涼鐵騎降兵的趙云,卻是風生水起、聲隆日盛。

要說起來,在原歷史時空,趙云在追隨了劉備之后,更多的時候是作為一個打手或是保鏢的身份出場,對于一個志向高遠的好男兒來說,這雖然不是羞辱,卻也絕不是讓人心底樂意的安排,只不過趙云此人太過忠誠順服,對此居然沒有表現出絲毫的不滿來,反倒統統接受并且做得很好,殊不知正是如此,才使得劉備“變本加厲”對他,反正要用兵的話,有他的兩個結義兄弟就足夠了,其他人他還不怎么相信呢。

說來說去,劉備麾下能夠真正得到他信任的人并不多,甚至就連關張二人,也未必是全誠托付,看看他對待馬超的態度就知道了,那至少還是在爭戰為帥統度一方經驗十足的人,可不像是趙云這種從公孫瓚那里到劉備那里總共加起來也沒有幾次單獨領過兵的。

而換到了呂布這邊,前腳作為趙云殺夫仇人令他知欲除之而后快的感受至今殘存心,在與其切磋的初始階段招招兇狠致命完全不似往日性格作風的情景也歷歷在目,連趙云自己也很難想到,在之前一次就委派了他作為先鋒潛入鄴城之后不久,竟然就直接委以重托,讓他自己獨領一軍。獨占一邊戰場。

說實話,在之前作為先鋒的時候趙云心還是難免郁悶,只是卻也知道這是人之常情,或許自己就算立下了功勛,想要在呂布面前得到重視并且像這次這樣單獨派遣出來還需要更多的積累;他萬萬不會想到呂布居然能夠這么放心,這么快就單獨交托這個仇怨還未完全化解開的“仇人”四萬兵馬、如此重任,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如果是他自己處于呂布的地位和角度來說,都很難做到他這樣。

這是什么樣的氣度,這又是何等的風范?

趙云自己都想不通。呂布怎么會如此信任自己。而若不是信任自己,那這一切又根本解釋不通,畢竟若只為了試探無需花費這么大的代價,何況自己又哪里需要他做什么試探。現在這天下恐怕也沒有幾個人比他更了解自己的底細了。

所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何止搬山一般困難?

當然呂布也不是完全的放任,還派遣了謀士及軍師祭酒良樂在側,但卻是為副。多數時候也是為了幫他查缺補漏,畢竟這也是趙云自己正兒八經第一次獨自領著這么多人馬迎戰數量只多不少的敵人,但這更像是保險起見的第二手準備,而非是可以設下的監督。

有感于呂布這般重托和信任,趙云心還殘存的一些對于殺師之仇的怨憤,雖然還不至于就此消散去,畢竟趙云骨里還是很倔強地,但卻變成了更多的矛盾和猶疑,尤其是早已經分道揚鑣的師傅與小公孫的安危、自己的志向之間到底誰更占上風?只要一想到這個問題,趙云就感覺自己腦仿佛有兩三個小人在打架,其師恩這一邊最大,道義是兩邊均沾,而自己作為男兒的承諾與尊嚴,還有遠大志向則在另一邊,卻是聯合起來,漸漸有要壓過了前者的勢頭,而這放在趙云腦海只是讓他感覺無盡紛擾和頭疼,現在唯一的辦法只能是盡量模糊不去想它,反正不管怎么樣,自己現在其實已經做了選擇,照著這個選擇下去走就好了,至于對錯,做過之后再分辨,不是更客觀準確么?

也是因此,對于這一次針對于袁二公和高干這兩軍人馬之戰,趙云勢在必得,而且全身心投入進去,他積極的調兵遣將,手下雖只四萬人,其還有三萬看上去更像是添頭,實際能隨意使用的只有一萬人,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和外面其他諸侯不太一樣的是,從呂布從雒陽帶出來這萬人馬抽調出來的一萬軍,可謂是真正精銳的精銳、驍勇的驍勇,其一個普通士兵都可堪一些諸侯手下的一些低級將領,而其的將領則不止是戰力強悍、執行力也強,也都是些臨戰之際還能用腦思考的百戰之將,由他們在軍具體分細,可以最大程度減輕統一調度的主將的壓力,同時也可以避免到時候發生意外,全軍有所脫節,他們自己仍能夠作出決策。

訓練出這樣的軍隊來,可不只是張遼這些練兵之將的功勞,賈詡這個被呂布私底下稱為自己軍的“政*治部主任”的謀主也起了極大的作用,尤其是對于那些將領的灌輸指導,費盡了好大一番心思,現在才是檢驗成果的時候。

面對這樣一支恐怖的隊伍,在安平國當先迎戰的袁耀部軍馬幾乎是一戰即潰,從雙方接觸的一剎那,就注定了勝負已分,沒有絲毫懸念。

其實袁耀雖然在袁紹幾位兒并不起眼,甚至可以說一直被壓制和埋沒,但論及統兵才能他當能排在一二位,只不過他為人一向低調,所以一直都不為人所知,而他手下帶出來的這三萬軍馬,其大部分都是與他比較親近的軍派系,這些人很多未必是想要選擇站隊,只不過是可能對于袁譚、袁尚兩位公的為人不滿,便只能退而求其次,在袁耀這邊謀一個出路,而他們的戰力在袁紹麾下所有軍隊,也算是上游。

會被趙云一戰而敗之,這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首先便在于士氣一方,盡管袁耀這個一軍之主沒有像是袁譚他們那樣揪心與彼此爭權奪利,但他們畢竟也是在鄴城被破之后,被破從那離開的敗軍甚至是殘軍。從這點上來說,袁耀跟他的兩位兄弟一比也沒有什么優勢,因為同樣是不敢于去直面強大敵人,非但如此,還是不戰而逃,說得好聽一點兒這叫做識時務,說白了就是膽小鬼、縮頭烏龜,如此情形下,士氣能高得起來才怪呢。

當然袁耀自己也能想到這點,所以他既然做出了相當于逃跑的撤退決定。那便干脆退得徹底一些。直接就從魏郡一直退到了安平國,間還隔了一個河間呢,當然那地兒現在高干在,不同地是人家高干雖然顯得更加狼狽。帶回來的都是殘兵敗將。但卻是實實在在打完一仗只不過吃了敗仗知道袁紹身死袁氏也幾乎分崩離析才退到這里來的。這可不是五十步與百步,而是巨大的差距,所以人家高干一軍還是能夠挺直腰桿站著的。士氣相比于袁耀這一部都要好得多了。

戰敗之軍比未戰之軍士氣還更高,這或許也是一個不大不小的稀奇事兒了,這還有一個原因是各自主將不同,袁耀雖然貴為袁紹二公,性格卻很懦弱猶豫、搖擺不定,這種人成不了大事,還不如他的兩位兄弟;而高干則要強硬許多,雖然他或許也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在勇氣和骨氣上,卻比袁氏三位公要強得太多。

當然高干也有與袁耀聯系,不管心如何想,現實就是他們現在必須也只能相互扶持,高干甚至都想好了在前面先為袁耀他們阻擋一下,待得袁耀按照和自己的約定整頓好了軍心之后,再與自己合兵一處共抗敵軍,這其關鍵當然就在于自己能夠堅持多久。

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首先面對的問題不是能堅持多久,而是似乎根本不需要堅持,因為對方第一個目標就是在后邊的袁耀軍。

這也便是之前提到的趙云能一戰而敗袁耀軍的另一個原因,因為他們根本就是倉促應戰,本就士氣低落,如今再加上一個措手不及,在趙云率軍逼近的時候,袁耀這個主將當時甚至都不在軍,而在附近城安頓好自己的家人——有如此主將在,真是何愁大軍不敗?

當時是群龍無首,明明是正規軍力,偏偏搞得像是烏合之眾一樣,沒有統一發號施令的人,又不像是呂布軍這樣低級將領自行都能穩定籌謀對策,在趙云還未正式率軍沖破他們的軍陣之前,已經是自亂陣腳,將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將,人員混雜、人心惶惶,趙云根本只是帶著一萬大軍往其沖刺個幾陣,就將三萬人馬攪了個天翻地覆,等到袁耀趕到的時候早已是來不及,三萬大軍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降的降,唯獨見不到還能夠奮起來抵抗敵軍的將士。

戰爭發生的倉促,結束得也快,到最后袁耀這個三軍主將甚至都來不及喊一聲“沖殺”,在旁邊膽寒心驚旁觀了片刻之后,就在險些被趙云那邊發現之前,趕緊逃了。

不逃不行,難道還等著被那些剛剛投降的舊部們拿著自己這個前主將的項上人頭去給新主將表功獻投名狀?

一路逃,袁耀心還感覺悲憤不已,想想當初父親在時何等風光,即便自己的光芒完全被兩位兄弟掩蓋,但作為袁二公他都是覺得意氣風發,沒想到自己居然還有這樣的一天,袁家居然還有這樣的一天。

難道真的是天要亡我,亡我袁氏?

在趙云基本上打掃完了安平戰場,準備將目光投向了河間的時候,袁耀也正好逃到了高干處報知消息,他現在已經完全成了具行尸走肉,實際上說話的都是一路護送他的手下謀臣,那個相比田豐、荀諶等人只能用無名氏來相稱的謀臣。

望見袁耀那副失魂落魄的樣,高干即便心再惱再怒,再恨鐵不成鋼,也都只能先都壓制住,反正一戰已經無可避免,干脆先下手為強。

不得不說相比起袁家三位公哥,高干這才稱得上是真正的三軍主將,帶著在被曹操打散后只來得及收攏兩萬余的軍馬主動出擊,攻向同樣在朝著河間而來的趙云所部人馬,竟然以這兩萬余人壓制住了趙云手下一萬人。

之前還丟了魂魄一般的袁耀見此情景,才像是重獲過來了,剎那興奮得手舞足蹈,全然忘記了在這樣的對比之下,自己那三萬人卻被一擊即潰是何等的諷刺和悲涼。

而一旁的高干見此雖然心欣慰他終于清醒過來,對于戰場之上內心深處卻并沒有絲毫樂觀,作為一個久經戰陣的將軍,高干雖不是什么名將能力也的確有不足,但眼界和念頭卻都具備了,何況現在面對趙云最明顯不過的一點就是,對方總共有四萬人,自己能抵住的只是其一萬,還有三萬人沒有動用呢,這種情況下又有什么好值得驕傲高興地?

高干不清楚其內情,所以才會如此憂慮,但他的憂慮卻也并非沒有道理,畢竟趙云心已經升起了動用那三萬人馬的念頭,只是自己的倔強還在強撐著,希望僅憑借這一萬人馬靠自己的力量度過去。

剛接手這支隊伍的時候,手底下當然有人不服,尤其是在這樣的精英軍隊,那時候趙云的當務之急,就是先要確立下自己的權威和威望,為此他與夏侯蘭故技重施,一個紅臉一個白臉,糊弄了軍大部分的人,而后又憑借對付袁耀、高干二人先選擇更遠處的袁耀開刀一舉成功,而且成功順利的令人難以置信,卻讓他一下獲得了大軍的信任和屬于自己的威望。

只是趙云對此猶自不滿足,除了倔強之外,他還是一個力求完*美的性格,當初呂布交代的時候雖然說了必要時可用這三萬人,但眼下之意顯然是最好不用——至少趙云是這么以為地,要做就做到最好,對那三萬人反正他是能不用就不用。

不過就在這時,身旁良樂一句話卻點醒了他,良樂說:“主公既說是到必要時刻,可用這三萬人馬,那就是必須要用。如今龍覺得,這還不算是必要時刻么?”

趙云心一驚,旋即想到也對,與其這樣強撐下去,這一萬精銳精銳都不知會不會被自己敗光了,還不如用上那三萬人,仔細想想自己其實是走入了誤區,卻不知呂布要的只是盡可能花小力氣解決戰斗,能一萬人解決的,就不需要那三萬人了,可現在明顯這一萬人都解決不了,那三萬人還掖著藏著,這就未免走偏了。

想到這里趙云再不遲疑,下令那三萬西涼鐵騎降兵一起沖鋒——既然要上干脆全上,來一個大場面,用最小的損失解決剩下的戰斗,同時所有人一起上,也可以盡可能避免一些麻煩的發生。

這時候對面那高干陰沉的臉上,眼神終于也第一次有了驚恐之色。

他雖然不知道此前為何敵方這三萬人一直按兵不動,任由那一萬人損失也無動于衷,但心里未嘗沒有抱著一些明知不可能的奢望,不過現在卻被現實當頭棒喝,奢望終歸只是奢望。

想及此處,高干也不理會同樣無措的袁耀,突然抽出佩刀,高揚起來用力揮了幾下,高喊著:“兒郎們,隨本將沖殺……”

“殺!”

這一役之后,一位將星就將冉冉升起,此前以武力已經聞名的趙云將換一種方式再次揚威河北;不過恐怕很多人也不會忘了這一日這一戰,望了那個明知必死之局卻還是親身浴血拼力廝殺直至力竭而亡的袁紹侄、將軍高干……(未完待續。。)



上一章  |  三國重生之戰神呂布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