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小說
第五十九章四方匯聚雒陽城(上)
第五十九章四方匯聚雒陽城(上)
上一章:
下一章:
熱門推薦:
(感謝書友“”的月票,另外雖然按照道理對于評價票也是應該感謝一下的,但鑒于俺很不喜歡評價的這個分數,所以就不通報姓名了,哼哼傲嬌中)
雒陽蔡府,在這樣的日子里顯得閑適而安靜。
在后院中,已經年屆六十、官拜左中郎將的高陽鄉侯蔡邕,正在一棵老槐下納涼。
已經是秋天的氣候,可最近這兩天天氣驟然炎熱起來,讓上了年紀的人總有些受不了,當然這時候蔡邕也是難得頭腦放空,其實主要還是為了讓自己的思維停下來休息一下,喘口氣才好接著繼續修史大業,他可是知道勞逸結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而非一味埋頭苦干。
當然這也同樣是因為他和呂布的約定,呂布可不希望自己干掉了王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蔡邕受辱自盡的悲劇,結果這老頭卻又因為操勞過度而死,所以便和他定下了每過一段時間一定要停下來休息一陣然后再繼續的規矩,若不這么做,那呂布會想方設法阻撓他修史的工作,蔡邕思慮再三還是應承下來,畢竟呂布根本出發點還是為他考慮,而且理智地想一想他也不希望自己到時候因為身體原因最終未能將編史的工作繼續下去,何況這在他來說已經不只是一項工作,更是一項使命。
要說起來蔡邕如今能夠這么安安穩穩坐在這里,那呂布絕對是功不可沒,須知在原歷史時空中,蔡邕因為為董卓哭喪,而被王允命令下獄,即便是許多大臣進諫勸說,王允也沒有絲毫動搖,最終導致一代文豪死在獄中,實際上王允當時對黃琬等人所說的難道就是他針對蔡邕的真正理由么?在這世界上。永遠不能小看那些在亂世能夠博得一席生存之地的官員,或說政客們,但也永遠不要高看他們,所謂的理由。去掉冠冕堂皇的外衣,也就是一個簡單的純粹為此而此的借口而已。
當然現在有呂布在,雖然董卓死了以后,蔡邕似乎還是在自家府上遙拜了一番,但有呂布為他掩飾,而且蔡邕在那些士大夫眼中聲望依然很高,盡管看起來蔡邕卻與他們漸行漸遠,在那段時間甚至沒有多少人會刻意注意到他頭上,可就算知道了,還是會盡量忽略過去。再加上現在王允又早便死了,所以蔡邕再沒有因為這件事情經受那些無妄之災。
而同時又因為呂布早早便為他打過了招呼,所以凡是涉及到與編修史籍有關的東西,蔡邕都能夠得到周邊最大范圍的方便與幫助,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他的工作量。畢竟當初董卓還在的時候雖然這個大漢第一權臣拍板但真正實行下來還是要靠下面具體的人,那時候不知有多少人在陽奉陰違,令蔡邕很傷腦筋,現在則完全沒有這方面的顧慮了,這也讓蔡邕很是感慨,誰又能夠想到當初只是無意結下的一個善緣,在今日竟然能夠發揮如此作用。又有誰能夠想到當初那個為虎作倀的傲慢武將,而今卻成為了公認的大漢肱骨、朝廷支柱?
呂布會這樣幫他,當然不只是因為那此時尚在京畿之地的蔡琰,以及對這有堅持有原則的可愛老頭的敬重,還有便是編修史書對呂布本人來說也是十分看重地。
要說起來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們對此多半都是予以重視的,尤其是漢朝的史官地位都頗高。一般只要不是出現司馬遷為李陵之事頂撞漢武帝的所謂“大不敬之罪”,都不會有什么問題,即便是如此,司馬遷的位置也沒有被取代,這自然是因為史官傳承的特殊性。
蔡邕并非專門的史官。他之所以能夠獲得編修漢史的重責,一者來自于家學淵源,二者便是他自身的文化修養令人信服,不管是在藝術、書法、史論等方面的造詣和成就,他都堪稱是當世大家,若果換做其他人想挑過這史官之責,說不定要引起一番爭議,但蔡邕不會。
原歷史時空里,蔡邕被王允害死,經學大家鄭玄就曾發出感慨:“但不知何人可續?”說的就是蔡邕死后,這漢史不知還有誰能夠編修下去。
事實上如果說司馬遷編寫《史記》的時候將之前的夏商周等時代都放進去,還能說是總結前人情有可原,那從班固的《漢書》開始,當朝的史書理應是由當朝人來寫,三國斷代史《三國志》就同樣是大概生活在這一時期的陳壽所著,偏偏《后漢書》卻是生活在南北朝時期的范曄著述,雖然同為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但從時效性、確定性等方面來說,除了最早的《史記》在秦漢之前那些往往是經過考證得出來的歷史之外,《后漢書》恐怕是其中做得最差的。
但這卻也不能夠責怪范曄,只能說自《漢書》王莽新朝之后一直到《三國志》漢靈帝之間的這段歷史,其實就囊括在了原本應該由蔡邕編寫的這部漢史中,可惜因為其人已歿,書繼續不下去了,自然也只能被湮沒在歷史的塵埃里面,否則也輪不到兩百年后的小輩來為他們蓋棺定論了。
如今自然是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了,呂布也相信蔡邕會盡其所能,著出能夠流傳后世經盛歷衰的漢史來。
“老爺、老爺……”
蔡邕正在想著待會兒的吃食,他得要好好犒勞一番自己,不過呂布創造的那什么火鍋卻不能再吃了,雖然一想到就令人嘴饞。
其實呂布前世雖然是一個宅男,但也是一個與時俱進的宅男,尤其是在吃這一方面,一般外頭有什么新鮮玩意兒他總會第一時間知道并愿意跑出去嘗嘗鮮,有許多還嘗試著自己diy過,所以他腦海中有不少吃食,有些需要特殊材料的,在這年頭當然辦不到;而有些只是靠著點子和工具,稍微簡化一下就可以了,雖然對于呂布來說口味差了很多,但對于蔡邕這種從未碰過的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蔡邕也是個老饕,在這方面與呂布絕對是有共同語言。遺憾的是這年頭沒有辣椒,那玩意兒呂布記不清楚確切是什么時候傳入中國的了,但不會早于明朝,而現在這時候難道叫自己跑到美洲去找?沒有辣椒。說實話火鍋就感覺少了很多味道,呂布教給蔡邕的這算是簡化版的四川火鍋,而且也只有白湯汁,正是因為缺少了辣椒,沒有辦法跟紅糖汁混合使用,出來的味道就差了許多,現在蔡邕還會喜歡不過是貪圖新奇,吃多了也就是那么回事兒了。
這時候蔡邕正自吞著口水呢,被這聲音一打擾,不免有些心煩。不過他聽出了這是自家管家的聲音,這管家很早就跟著自己,很有眼色一般是不會在這個時候打擾自己地,想必是真的碰上了什么了不得的急事。
蔡邕也有些坐不住了,睜開眼睛站起來回頭望著管家跑來的那個方向。看著年紀也不小的管家這一刻有些慌忙而且因為太趕太急以至于都氣喘吁吁的樣子,他皺了皺眉,喊道:“慢點慢點兒……什么事情這么慌慌張張的?”
“老爺,外面有人、有人要見老爺……”
蔡邕有些不悅,管家不是那種沒輕沒重的人,怎么這時候卻說出這樣沒頭沒腦的話來,不過他還是聽出了一絲不尋常來。他說的是“有人要見”,而非“有人求見”,一字之差,其中差別可就大了。
“說清楚點,來者是何人,何至于讓你如此慌張?”
那管家臉上這時顯出一絲慚色。囁嚅道:“我也不知是何人,只知他頭戴斗笠、身材孔武,雖只是一人,但卻無人可以阻止他進來?”
蔡邕這府上可沒有那么多護衛,實際上一般也不需要。他身上又沒有糾纏著什么利益,誰會好好冒著風險只為跑來對付他呢?
蔡邕本來還只以為管家這是自亂陣腳,但沒想到對方話音剛落不久,就聽到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從前院傳來,然后是一陣激烈的打斗,接著便聽到一聲聲慘叫,前院通過來的門在管家之后再次被推開,這次明顯比較大力,那門被完全推開之后,很快又借著慣性帶回去了,而就在那一剎那,蔡邕二人透過門縫已經看到了前院的場景,那些護院一個個都躺倒在地上,個個哀嚎不已,而此時推門之人已經長驅直入,隨即門晃了幾下自己就關上了。
果然如管家所說,這人頭戴斗笠,斗笠上還垂下來一圈黑色的紗布,模糊了他的面孔。
這人生得倒確實是孔武有力,虎背熊腰、臂膀粗圓,而且一進來就帶來一陣煞氣,讓直面的蔡邕忍不住打了個寒戰,立刻驚叫道:“你是何人?”
誰也想不到這人這時停下腳步,聽到蔡邕這話,居然直接摘下斗笠,露出了真實面目,蔡邕望見的剎那,便忍不住失聲道:“你是……”好在他的自制力極強,很快就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才沒有全部喊出來,但臉上仍然帶著一絲驚異顯然對來人的身份很是出乎意料。
其實也由不得他不驚訝,站在他面前的這個外表粗獷的大漢,不是當初號稱西涼軍中第一猛將的華雄又是何人?
蔡邕當初為了編修漢史之事,不得已寄托在董卓之下,其間沒有再做過其他事情,倒也算不得助紂為虐,所以雖然因為與國賊董卓牽扯上關系對他的名聲有損,卻并沒有影響他在大多數士人心中的地位,像是太傅馬日鄲以及一眾士大夫對他堅持修史一事就一直很是支持和佩服,也就自動忽略了他跟著董卓之事了。
也是因此,當董卓覆滅,呂布入主雒陽、成為太尉之后,以他與蔡邕的交情,更會滿足蔡邕修史的一切要求,而且比當初董卓做得更徹底,幾乎是他需要什么就為他提供什么,再不可能出現歷史上因為不被允許執筆修史還要被殺的情況了,當然也不可能再自殺了。
現在蔡邕每天過得很充實,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也不理會世俗那些大事,這樣反而讓他過得越來越年輕。
可面前華雄的突然出現,卻讓他突然覺得,自己似乎還是沒有辦法完全抽身而出的,因為自己同樣也是一個局中人。
荀攸已經回歸雒陽城了,雖然河北局勢還未完全穩定下來。即便是冀州局面也沒有定下來,但是剩下都只是一些掃尾工作,就算將荀攸留在那里,也不過是拖住他。還沒有多少他發揮的余地,反倒是在雒陽這邊,呂布已經感受到了這里的不平靜,干脆就將他派回來,輔助張遼等人,穩定局面、迎接各方來敵。
當然除此之外,荀攸之所以會趕著回來,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他有一個消息急著要告知荀彧,最好還是親口告知。所以他直接回來了。
“你說的可當真?”
面對荀彧不信的目光打量,荀攸倒是顯得相當坦然,他知道這不是小叔在懷疑自己,只是對于自己所說的事情本能不信罷了,他攤一攤手。道:“當然是千真萬確,這些可并非是攸信口說的,而是太尉那里收到的確鑿消息,給我閱過了。”
荀彧良久沉默不語,緊鎖著雙眉,顯示著此刻的他陷入了艱難的思考。
荀攸沒再說什么,不過心里卻是不以為然。和荀彧不同地是,他對于那個所謂的荀諶可沒有什么感覺,既不會為他的突然出現而感到欣喜,也不會因為他不知所蹤而覺得傷悲,本身雖然荀攸和他們都屬于伯侄、叔侄的關系,可并非同一支。隔開了中間兩代,在荀氏這種大家族就已經算不上多親近了,何況荀攸還根本沒有跟那荀諶見過。
荀彧這是又說道:“太尉是什么想法?”
荀攸注意觀察著荀彧此刻的表情,見他半點兒其他情緒都沒有顯露出來,也有些沒底。最后還是照實說道:“太尉倒是無可無不可,若是有真才實學的,到時候自然會留下他來,便是看在咱們二人的面子上,也不可能對他置之不理吧?”
荀彧搖搖頭,苦笑道:“你這說的是什么話,友若的本事你又不是不知,若他肯投太尉,那還需要咱們的關系?”
荀攸撇撇嘴,淡淡道:“那荀友若有何本事,攸還當真是不知,只知道這么些年來,都不曾聽說那袁本初手下有這么一個人物。”
“你……”荀彧是真的無話可說,因為這是事實,而且荀攸分明是故意地,再爭辯下去也毫無疑義,他不做這些無謂的爭辯。
二人正自在此大眼瞪小眼、彼此一時都無話可說的時候,外面傳報賈詡來見。
兩人臉色都是微微一變,對視一眼,皆從彼此眼中看透了對方想法,那賈詡奉呂布之命坐鎮雒陽,也就等于暫時在這雒陽城內,他們都需要以他為主,若是有事一般也是派人來請,怎么卻反而主動跑上門來了?
這實在是令人覺得稀奇,繼而擔憂,畢竟事出反常即為妖,其中隱情恐怕多半不是他們樂意看到的。
“快請……”這是荀彧的府邸,賈詡來拜訪還特意讓人通報一聲,這是對荀彧的尊重,他卻不能怠慢,一邊趕緊命人去請賈詡進來,一面把目轉向荀攸,似乎是在詢問他,能否猜到賈詡的來意。
荀攸搖搖頭,“攸方回洛陽,許多事情都還不了,且賈文和掌管間諜組事務,有許多都不為外人所知,也許此來也是其中一例。”
荀彧點點頭,認同他說的有理,而那邊賈詡來得很快,一進來看到荀攸,也是一怔,繼而笑道:“不曾想公達也恰好在此處,那真是太好了,如此詡可以直接開門見山了。”
荀彧做了一個請的手勢,三人各自入座,荀彧又讓人去帶酒水上來,然后看向了賈詡,賈詡這才又開口道:“方才蔡中郎來尋過我,說起今日他府上有一人登門拜訪,你們定然想不到此人是誰。”
蔡中郎就是蔡邕,他還兼著一個中郎將,聽到這里荀彧、荀攸對視一眼,有一種果然不妙的感覺,就聽賈詡繼續道:“或許二位其實都沒有見過此人,但定然聽過他的名諱,他姓華名雄,字子健,乃是昔日追隨董卓的一員猛將,與太尉也算有些交情。至于為什么他會尋上蔡中郎,兩位也當聽過之前蔡中郎曾在府上為董卓之死哭喪的傳言吧?”
荀家叔侄俱都點頭,這些事情雖然被呂布按下去,但他們肯定是聽說過的,還覺得蔡邕果然是有情有義之人,沒想到他跟董卓那邊的交情看起來真是不簡單。
賈詡看出了他們的想法,并沒有解釋,繼續道:“不過在知曉了來人是華雄,且聽說他此來是為聯絡朝中當初與董卓有些關系的大臣,準備行那顛覆之事之后,蔡中郎一面用言語穩住那華雄,一面暗中派人知會與我。如今華雄已被同樣坐鎮雒陽的典將軍生擒,言及于此,二位可明白吾此來何意?”
提供無彈窗全文字在線閱讀,更新速度更快文章質量更好,如果您覺得網不錯就多多分享本站!謝謝各位讀者的支持!
高速最新章節,本章節是第五十九章四方匯聚雒陽城(上)地址為如果你覺的本章節還不錯的話請不要忘記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薦哦!
相鄰的書:
《》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節與文筆俱佳的穿越重生,提供最新章節列表目錄在線閱讀。
內容由網友收集并提供,轉載至只是為了宣傳《》讓更多書友知曉。
如果對作品瀏覽,或對作品內容、版權等方面有質疑,或對本站有意見建議請聯系本站,感謝您的合作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