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沒料到華佗會這樣回答,蹙眉想了想,還是一咬牙將想說的話都說出來,哪怕會因此惹來華佗的惡感,也得要先嘗試過才肯甘心,“華醫師雖然醫術高明,但想問題有時未免過于片面,殊不知有時候換個角度想想,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華佗只是看著他,滿頭霧水不明所以,倒是讓呂布這番話引出了點兒思緒,暫時忘記了剛才低落的情緒。
呂布見此嘆了口氣,只好說開了:“當時華醫師的兒子是死于曼陀羅之毒,可依照道家學說,天下萬物皆是矛盾可以轉化的。孰不曾聽說天下莫有柔于水,亦莫有剛于水,這曼陀羅天然帶有毒性,可華醫師精修醫道,應當也能夠明了陰陽協調之理,有壞的一面也就有好的一面,曼陀羅之毒若是能夠利用得好,或許能夠成為救人性命之物。當然這一點某相信華醫師本身也非常清楚,否則當初也不至于會將曼陀羅帶回家中,準備研制藥物,只是這其中的搭配非常復雜,可神農尚有嘗百草之勇行,甚至其死也是因為嘗藥施毒之故,難道華醫師連這一點挫敗都無法看破,尤其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那便是曼陀羅是藥是毒,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人如何用。”
實際上許多人可能不清楚,華佗除了是一名醫師之外,還是一名方士,他于經學之上可謂是頗有研究。
當然他不是徐福那樣要尋仙問道的方士,他于經學、道學上的那些學習,更多還是反過來為他的醫學服務,只是研究得深入了,自然而然了解多一些罷了。
所以呂布這么一說,他很快就明白過來了,并且很快眼前一亮。似乎想明白了什么東西。
呂布最多只能給華佗一點小小的啟示和引導。實際上便是沒有他這一說,華佗在經過了多次嘗試之后,早晚也會發現問題的所在,而且據了解和猜測他最后應該最終還是成功了。呂布只不過是借由自己的一點先知先覺的優勢將這個時間提前了。同時讓自己在華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陡然生了好一大截。
現在的呂布對于華佗來說。和他的救命恩人幾乎沒有兩樣,要知道身為一個醫術達者,自己憑借著高明的醫術救活了許多人。自己的身體也一直保養得很好,甚至在之前幾乎一直維持著二三十歲的模樣,可沒想到自己的醫術放到了自己親生兒子身上,卻是毫無用處。
不管是作為一個父親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兒子就那么死去,還是作為一個醫者看著病患還是一個孩童在痛苦和遺憾中逝去,這都是他難以承受的打擊,也是因此他的心境影響到了表面的容貌,看上去像是一下子蒼老了十歲,盡管這才真正與他實際年紀相符。
雖說如今兒子已經死了,夫人也因此與自己鬧得分開,這些事情都已經過去他也漸漸走出陰影,但在心中卻還始終有一個結沒有辦法解開,畢竟當初自己是想要用曼陀羅來制對救人有幫助的藥,卻沒想到反而先害死了人而且還是自己的兒子,如果自己始終沒有制出自己想要的藥,這個疙瘩便會一直存在于那里,時刻困擾著自己讓自己不得安寧。
不過也是因為兒子的死讓自己一直都糾結在了曼陀羅的毒性上面,竟然產生了一個有意無意規避的思維盲點,那就是曼陀羅是劇毒,用了對人體會有害,可這種壞處未嘗不能夠轉化為好處,這也是他當初之所以會拿曼陀羅來試驗制藥的原因,而以往也沒有人能夠點開,如今呂布一下子點開讓他豁然開朗同時也是解了他的心結,某種程度上與賦予他心生沒什么兩樣,這不是救命恩人又是什么?
華佗平常的性格并不急躁,但一旦涉及了與醫藥有關的事情,他便是一個風風火火的行動派,所以現在一下子想通了便立刻迫不及待要去嘗試一下,畢竟目前來說還只是設想,雖然很有可能成為現實但他是個只看結果的人,不看到是不可能會確認也自然無法安心的。
于是呂布等人便眼睜睜看著這華佗將他們這幾個大活人都撂在了一邊,自己卻在那里忙進忙出、忙里忙外。
對于醫藥他們都是一竅不通,最多知道包扎傷口之類,所以對于華佗究竟在做些什么完全不清楚也根本幫不上忙,反倒是吳普和樊阿這兩個小童也跟前跟后和華佗一起在那里忙碌著。
呂布一行人看著不免覺得有些無聊,尤其是雖然有了正確的思路,但這畢竟是一種新藥,即便華佗在之前就有過經驗,但經過了這么長的一段時間,也變得生疏了很多,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來熟悉技巧。
在剛開始的時候,華佗更是失敗了好幾次,他心中本來就已經對自己想要的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所以也就知道自己想要的藥到底是怎么樣的,幾乎只要嘗一口就知道有沒有效果,是不是成功了。
不過皇天不負苦心人,幸在早之前的時候,華佗便已經對于制造這種藥物需要的材料和應有的流程都已經了然于胸了,所差的不過是火候的掌握以及藥材的比例,尤其是曼陀羅的量,稍重一些就可能產生毒素,而完全掩蓋藥物的效果。
經過了幾次失敗也終于熟悉了流程,操作也越來越熟練,華佗最終的成功,既是建立在方才的不驕不躁不斷試驗中,也會基于自己本身豐富的醫學理論以及曾經為此做過的諸多嘗試。
而等到這藥成了的時候,時間已經過了正午,呂布等人枯坐在那里竟然就等了這么久,幸而他們都不是沒有耐心的人,但也都是躁動不安,若再下去可能就坐不住了。
現在看著華佗臉上喜色呂布也是松了口氣,然后便問道:“這藥看是要成功了,不知道華醫師打算為它取一個什么名字?”
這種藥才剛制造出來,還沒有命名,華佗一時也沒有想到這個問題,聞言便不由愣住了,呂布見此便笑道:“既然如此,不如就叫做麻沸散,可好?”
“麻沸散?”華佗一愣,接著又低聲重復念了幾遍,他心竅通明,加上這本來就是自己身上的事情,所以自然很快就明白過來呂布的意思。
這種藥有麻醉之功效,同時也是為了紀念華佗死去的孩兒沸兒,所以取名“麻沸”,想到這里華佗心中更被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