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來了,貂蟬
陳宮在旁聽著,卻是嘆了口氣,他這嘆氣,卻不是因為他不同意呂布的話,相反的,不得不說呂布的話的確是一針見血,而他會這么肯定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還是對于紙傳播的自信,事實上看過了這里制造出來的紙,他也很有信心,呂布所描繪的前景并非是憑空臆測,而是的確很有可能發生。
但必須要考慮到的是,世家勢力遠不是想象中那么簡單,從一出生開始便生活在這個世界,陳宮比呂布更加了解世家的可怕和難纏,要么不要和他們扯上關系,要么就絕對不要站到他們的對立面。
只是他也清楚,這紙造出來,他們想要推廣出去,便注定要扛著世家的壓力,哪怕如呂布所說剛開始僅在并州內推廣。
而在這個過程中,分化打壓的策略無疑是很高明也很奏效的,需要考慮的便是與誰結盟,又要打壓誰。
這時候賈詡也開口道:“溫侯說的是不錯,不過有一件事卻必須要注意,便是此處的保密問題。雖說從外面看防衛足夠森嚴,但若是有人有心,未嘗不能夠潛入這里面來,更別說若是一旦有人有預謀侵入此處,咱們在九原城內一時接受不到消息也是鞭長莫及……”..
呂布微微一笑,道:“這點某早就想好了,其實這一次帶你們過來,某便已經打定了主意,這個地方要完全銷毀,這些匠人們和這個作坊將會遷移到一個新的地方去,造紙的秘密遲早要公開。或者別人也會發現,但絕對不應該是現在。”
眾人盡皆點頭,事情便這樣定下來,而關于作坊遷移之后的防衛問題,呂布卻是交給了高順和曹性,他們二人一正一奇,配合起來這天下也沒有多少人能夠對付得了。
呂布又認真囑托道:“這是咱們的機要,絕對不能夠泄露出去,這些匠人們的待遇要最好,但zìyóu千萬要限制住。除了附近不能夠讓他們到其他地方去。也不能夠讓他們和外面的人接觸,包括他們的親人。當然對那些人咱們也要善待,就說這些人正在替咱們做事,也不要告訴他們什么事。總之這一切保密措施千萬要做到位。否則一旦泄露出去。會影響到某的大計……”
高順二人應諾。面色鄭重。
雖說工藝并不復雜但畢竟是超越了這個時代的東西,據呂布所想哪怕是歷史上差不多就在稍晚些時候出現的左伯紙,也沒有他這紙質好。而且這東西可不像是馬中三寶,被人一看到就很容易學會去,基本沒有多少技術含量,哪怕這造紙流傳出去到了別人手里,光光看外表是沒有用的,他們又不像是后世還能夠有專門的儀器對成分進行分析,可以說若是沒有他的那些建議的支撐,順其自然發展下去恐怕還要再過十年左右才能夠進展到他手上這張紙這樣的水平。
“當然文和,必要的時候你也要在旁予以幫助。”呂布又轉向了賈詡,他手中所掌握的情報網可以讓他們立于不敗之地,對于應付這種事情自然也很有用,要知道若是能夠在有人想要滲透之前,便先將其暗中的黑手揪出來,那后續的一切都可以避免,也就免得那么多麻煩了。
賈詡自然也是點頭應是,經過掌握情報的摸索,加上呂布時不時的灌輸,他對于這一方面的認識已經可以說站在了這個時代的最前沿,不需要呂布提醒他也知道該怎么做。
呂布也知道自己有點多此一舉,賈詡本身就是一個小心謹慎的人,自己根本不用太過擔心,只是這么一提而已。
而他現在開始想的是,等到這紙張真的能夠傳遍天下的時候,書籍和文化也會隨之傳播開來,再不是世家可以借以掌握和壟斷地了。
雖然他從來不認為自己有多么高尚的情cāo,但若是卻是能夠做一些有利于普羅大眾的事情,他也并不會介意去做。
當然對于呂布來說,加強改進造紙術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卻是為了接下來并州書院的創建奠定基礎,畢竟若是能夠建立一個專門培養人才的書院,那未來他所需人才不用愁,而且還能夠造福一方。
呂布想要興建并州書院可并不是心血來潮,之前要開辦雒陽書院也的確是想著盡力去做,畢竟這都是對自己有好處的事情,誰知道后面會發展成那個樣子,所有的計劃和安排都胎死腹中,只是他心中并沒有放棄這種想法,隨著他回歸北部,也就跟著延續到了并州來。
若說雒陽作為都城那里至少還有辟庸作為貴族子弟們學習之所,那在并州即便是那些官員子弟也沒有地方可以學習,至于世家,呂布還真不覺得這里有什么世家。
古代啟蒙教育離不開三個字,“三百千”,這代表的是三本啟蒙讀物,分別是《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
這其中,《千字文》成書最早,而且還是作者周興嗣在一個晚上一蹴而就,可謂是才華橫溢,而且還影響到了之后的《百家姓》和《三字經》。
北宋先有《百家姓》也因此趙姓被放在百家姓第一位;而《三字經》是到了南宋才有,算是其中成書最晚的。
至于現在是東漢末年,自然是沒有這些的,當然在漢代前后也有自己的啟蒙讀物,如《倉頡篇》、《訓纂篇》、《凡將篇》和《滂喜篇》等,而實際上這還不是最早的啟蒙讀物,最早的是chūn秋時候管子編寫的《弟子規》。
對于《弟子規》呂布沒什么興趣,因為它更多是以孩童作為一個弟子、學生的身份來做要求和規定,然而他們生活中所面對的肯定不止是老師和學習,還有父母親人,還有家庭環境等等問題,對此呂布自然是覺得《三字經》更好,而且能夠流傳千年左右,并不僅是統治者和理學需要這么簡單,就像是《論語》,必有其過人之處。
巧合的是,呂布前世背過《三字經》,當然那也是很早的時候,后來隨著成長和時間流逝漸漸淡忘了許多事情,但偏偏一次重生的經歷,一次靈魂的融合,令他腦海記憶深處的某些東西一下子異常清晰起來,這其中就包括這《三字經》,恐怕即便是前世的他記憶最清晰的時候,也遠達不到這樣的程度,可以幾乎將全片默誦下來。
呂布也不清楚怎么回事,只能將其當做是重生的福利,而且對他來說某種程度上對于自呂布那兒繼承過來的武力還要重要。(……)
2011()拒絕彈窗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