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重生之戰神呂布第十一章、十八路諸侯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重生之戰神呂布 >>三國重生之戰神呂布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一章、十八路諸侯

第十一章、十八路諸侯


更新時間:2013年06月17日  作者:深幻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深幻 | 三國重生之戰神呂布 
深幻)


(感謝書友“圣靈飛羽”、書友“cerryleeon”的打賞支持,本來今天打算兩更地,可是今天俗事纏身啊,下午要上課,晚上要考試,考試完后還要開會,我的個天納!另外,情節進展到這里,這幾章暫時還算是過渡一下,然后馬上虎牢關之戰就要正式拉開序幕啦,接下去會很爽地,所以想問一下票票呢?召喚票票啊)

大漢初平元年,二月開始,一股洶涌的波流便自譙縣而起,只因一封檄文而席卷天下。

自二月中向天下發討董檄文,而后曹操便于譙縣大本營開始了擴軍備戰的一切準備工作。

在這里,雖然沒有了資助他的衛家,但曹家本身在譙縣經營時間更久,底蘊深厚實力不俗,更何況還有關系匪淺的夏侯氏全力相助,說起來一點也不比那陳留衛家差。

前來投奔曹操的武將就不用說了,周邊縣鄉各處亦多有豪紳世家或主動或被動地為其送來各種資源。

總之在極短的時間內,曹操便已經在譙縣拉起了一支不小的隊伍、成為了討董聯盟最早成形勢力之一。

而至初平元年三月,天下因一封檄文的巨變越發明顯,除了譙縣典軍校尉曹操、兗州牧劉岱之外,那陳留張邈、北海孔融、冀州韓馥、渤海袁紹等人紛紛響應,一場席卷天下的反董風暴越刮越大,直到某一日,自渤海太守、祁鄉侯袁紹手下名士陳琳的一封《天下義士會盟誅國賊書》發表,則正好將這場風暴推至頂峰。

陳琳,字孔璋,廣陵射陽(今江蘇寶應)人,漢靈帝中平年間曾任大將軍何進主簿,何進納四方邊將入洛陽謀誅宦官之時,陳琳曾勸諫,但不被采納;后董卓入住洛陽,陳琳因與袁府交好,遂入袁紹幕,在袁紹出逃之前,便已經出洛陽在外為其接應,而后至渤海,繼續為袁紹出謀劃策,實際上這人才能大多在文筆上,謀略卻沒多少,之前沒多少發揮余地,但在譙縣曹操討董檄文出現之后,卻有了他表演的舞臺。

袁紹聽到了曹操的討董檄文的消息之后,立刻知道機會到來,干脆便命陳琳同樣寫了一篇文章,而且直接提出了盟軍的想法。

這陳琳別的不行,但其人文才絕佳,一篇《天下義士會盟誅國賊書》洋洋灑灑近千字,歷數董卓自入洛陽以來,上欺皇族、下壓百姓,累累惡行可謂是罄竹難書,簡直將董卓描繪成了一個人人恨不能夠生食其肉、生吞其骨,惡貫滿盈、餓殍千里(呃,這個詞貌似不合適)的混賬人物。

說起來董卓到底有沒有這么多罪行不好說,但文采風流的陳大名士此文一出,立刻讓董卓惡人之名傳遍天下,不管是認不認識董卓此人、知不知道他干了些什么事情,反正董卓已經和那些罪惡的詞語分不開了,這也只能說是這文人筆桿子的功力實在是太厲害了,厲害到作為梟雄的同盟中曹操之流也會感到心驚——這也是一個人才啊。

初平元年三月下旬,終于籌備完畢的各路諸侯,在曹操討董檄文為引、陳琳《天下義士會盟誅國賊書》將其推向高潮的當口,于陳留縣城匯聚,一時間這座本不算小的縣城卻是頭一遭如此風云際會、群英齊集。

此次會盟的共計有十八路諸侯,個個都是大有來頭:

首先是后將軍、南陽太守袁術,字公路,系四世三公袁家嫡系子弟、洛陽年輕才俊之一,早在董卓入主洛陽之時就已經離開,在曹操譙縣討董檄文橫空出世之后,他立即自南陽起兵呼應,不日即募集兩萬兵馬,又得知會盟將在陳留,即速往北趕來。

冀州刺史韓馥,字文節,本為御史中丞,董卓封其為冀州牧,聞曹操討董檄文,遂慷慨激昂登上點將臺,領冀州數萬兵馬望西撲來。

豫州刺史孔伷,字公續,人言其能“清談高論,噓枯吹生”,與韓馥同為董卓所封,最終卻同樣興兵過萬來會盟攻打董卓,可說頗為諷刺。

兗州刺史劉岱,字公山,乃是漢室宗親,劉輿之子、劉繇之兄,也算是與曹操一起謀劃討董之事的最早一人,加上漢室宗親身份,雖本身兵力略遜,僅萬余人,卻無人敢小覷。

河內太守王匡,字公節,曾為何進的大將軍府椽,少有任俠之氣,與蔡邕交好,為人不吝財物、熱善好施。

陳郡太守張邈,字孟卓,早年與曹操、袁紹多有交往,而此次會盟陳留便是在他的地頭上。

東郡太守喬瑁,字符偉,前太尉喬玄族子,曾為兗州刺史。

山陽太守袁遺,字伯業,袁紹從兄。

濟北相鮑信,字允誠,靈帝封西園八校尉之一,后軍校尉。

北海太守孔融,字文舉,從虎賁中郎將轉為議郎,再到貧瘠之地北海為相,自然是因為得罪了董卓,不過在其任上卻做得不錯,時人稱其為“孔北海”,算是對其的贊揚。

廣陵太守張超,字孟高,張邈之弟。

徐州刺史陶謙,字恭祖,少年時以不羈聞、敖戲無度,后好學,為諸生,仕州郡,舉茂才,拜尚書郎,先后出任舒縣令、盧縣令,其后遷幽州刺史,征拜議郎;其“在官清白,無以糾舉”,在那漢末“豺狼當道”的年頭實屬難得,而且他算是漢末諸侯中第一個在境內推行屯田之策地。

西涼太守馬騰,字壽成,東漢伏波將軍馬援后裔,不過在陳留的諸侯中,卻并沒有他的身影,因為他在董卓的后方、西涼,也實在是沒辦法繞過來,僅派了一個代表人物。

北平太守公孫瓚,字伯珪,幽州刺史劉虞手下,當然實際上他和劉虞極不對付,幾乎到了水火不容,而沒有意外,那如歷史一般過幾年劉虞就要被他干掉,而幽州也將落入他手。

上黨太守張揚,字云里,亦即曾經并州刺史丁原帳下三大部將之一,與呂布、張遼并列,為武猛從事,后呂布投董卓,張遼歸呂布,這張揚便分兵出洛陽,據上黨郡而望河內。

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字文臺,兵圣孫武后裔,嘗在朝廷平黃巾之時出力頗大,為人剛毅果敢,有大將之風。

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字本初,四世三公袁氏家族所出洛陽年輕俊杰,為漢靈帝“西園八校尉”之一的司隸校尉。

典軍校尉曹操,字孟德,算得上是此次聯盟“元老”級人物,首先是他發布了討董檄文,號召天下諸侯聯盟討董,而后對于討董之事也是積極參與。

這十八路諸侯中,除了西涼馬騰之外,其余十七路目前都齊集在了陳留,一時間令此地暗潮涌動、風云際會,可謂一時天下之焦點。

初平元年三月下,大漢朝轟轟烈烈的第一次聯盟討董正式拉開了序幕……


上一章  |  三國重生之戰神呂布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