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地主婆養成攻略第一百三十五章解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古代>> 古代地主婆養成攻略 >>古代地主婆養成攻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三十五章解元

第一百三十五章解元


更新時間:2013年06月16日  作者:裁云剪水  分類: 古代言情 | 種田經商 | 裁云剪水 | 古代地主婆養成攻略 

增云與太夫人及蕭府眾人告辭,回到自己府中。

剛進府門,宋管事就過來稟報,馮輝昌已經在前院客堂等候。

馮輝昌應該參加安汶州的解試了吧?這個時候進京,難道已經發榜了?

增云快步走進客堂,馮輝昌正背手站在窗前。

過去見了禮,吩咐丫鬟上茶。

增云見馮輝昌的臉色尚好,只是瘦了許多。

“記得父親要參加秋試的吧?不知是否已經考完了?昨日的中秋怎么過的?怎么不早一天過來?”

“嗯,已經發榜了,昨日發的,為父中了解元。因為是在府城發的榜文,因此為父昨日就在府城過了中秋,然后連夜趕過來的。”馮輝昌雖然微笑著,但沒有那種志得意滿的感覺,似乎得了解元是他應得的。

也是,這么大的年齡參加解試,如果成績還不怎么樣,是無論如何都說不過去的。

“那就恭喜父親了,今日定要為父親擺宴慶祝一番。”增云是真心高興的,在了解了馮輝昌的過往之后,見到他能重新站起來,而不是被這些遭遇壓趴下,還是值得敬佩的。

“不用了,增云聽了高興高興就可以了,為父還要繼續準備來年春天的會試,如果可以還要準備殿試。”馮輝昌沒有暗自竊喜,能夠心平氣和,實屬不易。

“也好,明年的考試也希望父親能一舉得魁!”增云真心希望父親能夠金榜高中,馮輝昌這么多年的沉淀和積累是他最大的一筆財富。

用過午膳,馮輝昌就去了蕭府。馮輝昌的親人除了增云這個女兒和馮輝祥這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就是蕭府這個娘舅家了。

“呵呵!好!好!好!如今你得了解元,定是你母親的保佑啊!”蕭大人得知外甥馮輝昌得了安汶州的解元,雖說不上得意。但也是老懷欣慰呀!

這個外甥雖說是有時糊涂,但還是個良善之人,在有生之年看著外甥能考取功名。有個好歸宿,對妹妹的在天之靈也是個安慰。

“你母親在天上得知你如此爭氣,也會很高興的。”

“不過,會試前的這段時間,你打算在哪里讀書呢?還要回去嗎?”蕭大人問道。

“外甥不打算會安汶州了,如果可以,希望能在京城找個好的書院。或者找個好的老師也成,畢竟荒廢了這么多年。網”馮輝昌恭敬地答道。

“嗯!那我看看國子監怎么樣,如果可以,你就進那里學習吧!”蕭大人捋了捋須髯。

馮輝昌抬起頭,欣喜道:“多謝舅舅了!”

他知道。國子監可不是那么容易進的,即使是自己這個安汶州的解元也不成。

國子監需要經過他們自己的考試,并且還要面試,最關鍵的是在外面等著進去的人很多,想接受考試還需要排隊,很有可能排隊都排不到,因為國子監是有名額限制的。

本來自己就想著去試試運氣,既然舅舅說可以找人幫忙,那就再好不過了。

果然。第二天,蕭大人就帶著他去了國子監,雖然有人舉薦,但還是接受了考試。

還在馮輝昌功夫過硬,通過了考試,被留在國子監了。

蕭大人在回府之前。先是去了趙府,通知了增云一聲,告訴她,馮輝昌進了國子監,可能過年都不會出來的。

增云也能夠理解,前世的國考也是這樣的,沒有節假日更沒有休息日,整天的昏天黑地的學習。

馮輝昌不用自己再理會了,需要她理會的是鳳來鎮的紡織廠,現在棉花應該采摘和加工了。

而苧麻已經第二收完畢,開始第三收了。

據了解,這個時代的趙國還是以苧麻和蠶絲紡織為主,棉花種植不普遍,范圍不廣。

經過自己這大半年的種植,下面的人進京匯報,增云感覺是因為棉花的紡織工藝還不成熟,因此造成在前世占市場份額不大的麻紡織在這里確實主要的紡織方式。

麻紡織之所以在前世所占市場份額不大,主要是因為苧麻等作物中所含膠質約百分之三十左右,而在紡織過程中,需要用各種方法將這部分膠質處理掉,然后才能得到麻纖維進行紡織。

可就是這個膠質處理過程如果采用古老的傳統方法,費時費工,浪費水源,如果采用前世的化學方法進行處理則會造成嚴重的水污染。

因此,在前世,雖然麻布制作的衣衫穿起來舒適,但綜合起來考慮,麻布卻不適于大范圍生產。

至于絲綢,處理程序繁雜,因此價格也貴,不是普通平民百姓能夠穿得起的。

這個時代的趙國的百姓主要以麻衣為主。

而棉紡織,則因為棉花中的膠質少,工藝簡單,不會造成水污染,而最終大范圍種植,從而在前世占有很大的市場份額。

因此,增云雖然不太懂棉紡織機械,但大體的工藝還是知道的,仍然堅持著將前世自己參觀棉紡織廠所見到的所學到的告訴給那十幾個能工巧匠們,并將大概的工藝步驟和目的講給他們聽,然后讓他們來發明創造。

增云在趙府的一個角落,見了個寬敞的操作間,十幾個工匠就在這里每天忙碌著。

幸好他們都是單身,吃住自然都在趙府,很是方便。

這些個能工巧匠們制備好水稻收割加工機械樣品,就開始按照增云的要求開始研究棉紡織機械。

這不!還不到一個月時間,幾個人就已經研制出了彈花機,該彈花機的彈花部位由三對木鼓組成,每對皆分為內外鼓,形如半圓,內鼓外面釘有鋸條50根,外鼓里面釘有鋸條40根。

內鼓裝在外鼓里面,安有鐵軸可以轉動,動力亦依靠人力踏動腳踏板,傳動機構由大小飛輪、皮帶盤、皮帶、齒輪、滾軸等組成。

工作時,先將皮棉平鋪在機體蓋上,用滾軸帶住,然后操作人員踏動踏板,全機開始轉動,皮棉由滾軸帶入機內,依次經過三對內外鼓,經鋸條摩擦后皮棉即彈松成為絮棉,隨竹廉從出棉口出來,經壓棉杖輕壓,成為薄絮片。

全過程除最初鋪棉用手工外,其余均在機內完成。用這種彈花機彈花每人每日可彈絮棉一百三十斤。這就是說,彈花機的效率比人工彈棉花提高了三十倍還多。

在農機和彈花機上所需要的皮帶皆是用動物皮經過處理制成的純牛皮帶,價格較貴,也沒辦法,這個時代的趙國還沒有橡膠樹,沒有橡膠制品,因此只能利用動物皮。

緊接著,又制出了清花機,因為清花機是最簡單的機器。

清花機主要工作部件是刺釘滾筒和除雜篩網。

而刺釘滾筒由軸、輪盤、包覆面、刺釘組成。輪盤用螺絲連接在軸上,包覆面圍裝在輪盤外緣,形成刺釘滾筒筒體,刺釘用螺母固定在筒體上,人力腳踏使滾筒轉動,刺釘就不斷地接觸棉桃,打松籽棉,清除籽棉中的輕小雜質。

此時,鳳來鎮的棉花已經成熟了,可以采摘了。

如在前世,自有摘棉機,那種類似卡車的,在棉田一過,自動就將棉桃摘下在后面裝成筒。

即使是手工小型的摘棉機也是帶動力的,就是那種類似吸塵器的,將棉桃吸到袋子里去。

而這兩種摘棉機都是這個時代的趙國不可能有的,所以只能用人工來摘棉桃。

清花機制作出來后,就被張總管押送運到了鳳來鎮,過去的小廝掌握了清花機的操作,去了就教給了莊子上的人,看著他們都會操作了才又返回京城。

此時,比較復雜的梳棉機也被研制出來了。

這梳棉機比清花機復雜了些,包括三個部分:預梳部分、主梳部分和成條部分。

增云只是將各部分的功能和大概原理講了出來,那些人就制作出來了,雖然和前世的模樣不盡相同,但功能是一樣的。

然后,被張總管又送到了鳳來鎮。

而此時的鳳來鎮的桑樹莊子上,已經蓋起了寬大的廠房。

又雇傭了六百多人來紡織麻布和絲綢,至于棉布,增云則命人將籽棉用已研制出來的機器能夠處理道哪一步就處理到哪一步,然后妥善保管好,等下一步的棉紡織機器研制出來之后再進行下一步操作。

當然,棉花是很容易制出來的,先是用清花機將籽棉清除雜質,再用一個彈花機即可了。

增云這里忙得腳打后腦勺,趙氏見好久增云都不去了,還派了人去將她叫過來,問了問,知道增云無事,只是專心在琢磨棉紡織的機械的事情,才放下心來。

期間,蕭太夫人也曾派人叫她去了兩次,叮囑她,女子身體要緊,這些外面的事情能交給下人們去辦,就讓他們去跑腿好了。

增云答應著,嘴上道著謝,心里卻不以為然,如果自己不親自跑腿,這些個東西肯定是制作不出來的。

就連溫泉莊子建好了,增云也只是跑去看了看,進行驗收。

有些小的不足之處吩咐施工的管事加以修改,然后又回到京城,接著開始研制下面的棉紡織機器。

所幸在天還沒有太冷的時候,增云和十幾個工匠才將棉紡織機器都研制出來了。

(在線書吧)


上一章  |  古代地主婆養成攻略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