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地主婆養成攻略第一百三十二章時間就是金錢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古代>> 古代地主婆養成攻略 >>古代地主婆養成攻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三十二章時間就是金錢

第一百三十二章時間就是金錢


更新時間:2013年06月16日  作者:裁云剪水  分類: 古代言情 | 種田經商 | 裁云剪水 | 古代地主婆養成攻略 

做成了收割機,給了增云莫大的信心,看來已經給這個時代的工業化開個好頭了。[]

增云趁機又畫出了其他一些列的關于從水稻到大米的加工過程中所需要的機械圖紙,比如脫粒機和碾米機。

脫粒是指將作物籽粒與莖干分離的過程。

這個時代的稻麥脫粒有使用連枷用人力敲打脫粒,還有用石磙用人力活蓄力拉動石磙碾壓脫粒,費時費力,效率太低,而且效果也差,損耗嚴重。

而增云設計的人力腳踏脫粒機雖然比不上前世的機械化,但應該比用連枷和石磙的效率高多了。

人力腳踏脫粒機包括機架、以支撐軸裝于機架上的脫粒齒輥、裝于機架上的腳踏板組成。

脫粒齒輥主動端設從動齒輪,與其嚙合的主動齒輪及軸承以螺釘結構裝于機架上,傳動聯桿及軸承以螺釘結構偏心裝于主動齒輪上,傳動聯桿與擺桿裝聯,擺桿與腳踏板總成的踏板聯桿呈傾斜角裝聯。

使用的時候,手扶支架,腳踏踏板就可以了。

增云在鳳來鎮的時候就了解過,人們將稻粒加工為大米都是用舂的方法,也就是類似臼的東西,有用手來舂米,有用腳踏來舂米,這是最原始的舂米方法。

增云設計的碾米機包括由進料斗、閘板調節機構、螺旋輸送器所構成的進料裝置、由碾輥、米篩、米刀構成的碾白室、出料口、人力驅動機構,人力驅動機構是由人腳踩動踏板帶動曲柄,由腳踏板上裝有曲柄。然后裝到定向大齒輪上,與大齒輪相嚙合的小齒輪裝在主軸上,同軸裝有帶輪,在主軸上裝有慣性輪。通過帶輪帶動碾米機轉動。

說起來簡單,增云畫圖紙確是用來好幾天的時間,她需要將每個零件都拆開來了畫。[]而且還要各個面都畫上,然后標記,最后畫上組裝圖。

有了這一整套的大米加工機械,增云相信,這個國家的大米加工會有個飛躍。

本來還想著設計一套紡織方面的一些列機械,將這個時代的紡織也來個飛躍,但在具體實施的時候。增云遇到很多疑難問題,憑著自己的那點兒機械知識和動手能力,根本解決不了。

大米加工的機械還是借了自己畢業專題論文的光了,否則也是不成的。

試了幾次都無計可施的增云決定自己的紡織廠還是按照現在這個時代的手工作坊模式吧!

自己不是個神,只是個普通凡人。

脫粒機和碾米機只能慢慢制作了。因為莊子里的管事的已經進京報賬來了,這次讓他們帶回去來不及了,只能先將收割機帶回去了。

引泉先將賬簿收了上來,去一邊先審著去了,而增云則先將自己畫好的玩偶玩具新童話系列圖紙交給山藥,就領著人去院子里示范收割機的操作。

其實收割機的操作很是簡單,因此這些個管事的學得很快。

為了不會很快地被仿制,增云讓人將收割機拆零后,將零件分給不同的鐵匠鋪子加工。然后收回各零件,由那十來個能工巧匠來組裝。

這樣,不用建多大的場子不用雇多少人,就可以大批量地生產收割機了。

其實大部分莊子用不上這個機器,只有種植占城稻的莊子和京城附近的那十幾頃水田會用到。

等演示完畢的時候,引泉已經將各莊子的賬目審完了。匯總了一個表格遞給增云。

神奇的利潤有些下滑,因為任何有個市場飽和度的問題,也就是同一時間需要這個玩具的客戶的購買量是有限的,這個限度就是市場潛在購買量,而銷售量占該潛在購買量的百分比就是市場飽和度。

雖然每個季度增云都會推出新的系列形象,但市場需求量在那里呢!

經過近一年的調整,神奇的銷售基本穩定下來,每月的銷量三四十萬兩銀子,凈利潤有五萬兩左右,分給趙氏和漢陽樓,最后增云得到的是四萬多兩。

鳳來鎮種植的蔬菜瓜果和飼養的羊雞豬、魚,都已經有了收益,大半年來,已經將購買田地成本收回來了。

蔬菜瓜果基本都比別人提前一個多月上市,占盡了先機,所以賣價比較好,而投入只是多了小拱棚而已。

魚是在冬季投入的魚苗,經過冬季的飼養,比開春以后才投入的魚苗肥美,味道好,所以漢陽樓之類的酒樓就喜歡來增云的魚塘來進貨。

公雞因為閹割之后,肉比較嫩,而且長得迅速,賺了不少銀子,豬由于用占城稻喂羊的,長得也壯實,估計過了中秋就能賣了。

下半年應該就可以將修建水渠的成本也收回來,在前世的經商經驗中,一年收回成本的算是非常好的項目了。

藥材莊子和杉木莊子還處于投入狀態中,還沒有銷售收入,不過靈芝已經接近成熟,如果靈芝賣了,藥材和混種藥材的杉木莊子一下子就會盈利。

鳳來鎮的果園子是今年剛剛種植上去的,需要再等一年結的果實才好吃。

鮮花莊子據書瑞所說,能夠兩年收回成本就不錯了,可采用了增云的花博會意見之后,賺了不少觀光游覽門票費,估計一年半時間就能收回成本。

董大福的那個果園子開始賣了一些櫻桃、杏、桃子、李子、伏蘋果之類的水果,當時購買董大福的這個百果園的時候,董大福說過需要兩年才會收回成本的。

郭七總管的府城那邊的荒地和京城這邊的荒地都是剛剛開墾,今年不指望他們盈利,增云的打算是在三年免稅期內將地養肥,收回成本即可。

至于那十幾頃良田希望今年就能夠收回成本,何況還有自己研制出來的這些個機器幫忙呢!

遣回去這些管事,增云開始著手準備將自己研制的這些器械推向市場。

首先,增云與那十多個能工巧匠簽了合作協議,每年除了給他們豐厚的薪資外,還給他們每人千分之五的干股。

又分別與舅公和海建峰簽了合作協議,由舅公負責給自己提供各種能工巧匠,由海建峰利用工作之便進行推廣活動,自己會給他們百分之五的干股。

當然,增云與這兩人的合作都是隱秘的。

海建峰作為司農寺的少卿,主管的就是農業,因此對于向全國推廣這么先進的農具也是他的職責所在。

在定價的時候,增云是按照成本價的百分之二百定價為銷售價的。

那么,收割機的原料成本加上人工成本和銷售成本共二兩六百文,那么定價就為五兩二百文;同樣,脫粒機定價為三兩六百文,碾米機為二兩八百文。

然后,開了個店鋪,在海建峰的司農寺附近,門面比較大,里面擺放著剛剛研制出來的收割機、脫粒機和碾米機。

這個鋪子是有后院的,而且巧的是,原主人種植了一些占城稻,正好用來示范這些個機器。

這些個價格,賣給佃農是不成的,即使是一般的自種田的農戶也買不起這些機器,主要也是沒有必要買,買這些機器的需要是那些個大地主,他們才需要。

海建峰利用職位之便,先是向司農寺的上官和同僚們介紹了這些機器,并讓增云的人加以演示,得到了司農寺從上至下的一致肯定。

然后在給州府和縣鎮發文的時候,提到了這些機器,建議各地在緊接著到來的秋收農忙季節使用這些機器。

并且在朝廷所有的農莊和官田里首先購買了一批機器,準備在農忙時使用,這些官田和農莊都歸司農寺所管轄的。

很快,全國各地的秋收季節來到了。

雖然個知府和縣衙都極力按照司農寺的提議,向各大農莊推薦這些機器,但是真正購買的并不多,墨守成規是這個民族和國人的通病。

只有司農寺在朝廷所有的官田農莊里使用了這套機器,因此,從南至北的秋收過程中,就不斷傳出了這些官田里的莊稼收割迅速、收割率高、損失少的消息。

后來,當其他大農莊的莊主得知消息的時候,才開始購買這些機器,然后,增云的店鋪里就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

等中秋過后,秋收結束的時候,增云的鋪子里已經賣出去了整整七千六百臺收割機、三千七百臺脫粒機和二千九百臺碾米機。

這樣,才一個多月的時間,這些農機的純利潤是三萬兩多銀子。

當然,這些合作伙伴也賺了不少,尤其是那十多個能工巧匠,他們何時賺過這么多的銀子?一個月就分得干股銀一百五十兩吶!還不算工錢呢!

朝廷也得到了各地知府和知縣的上報,這些農機給農業帶來的震動太大了。

司農寺也得到了皇上的贊許和賞賜,海建峰的上司更是高興,這算是他的政績呢!

這里面,當然是增云的收益是最大的。

因為在京城水田收割的時候,正巧碰上秋雨連綿,趁著晴好的兩天時間,佃農們就用收割機很快收割完了稻子,運到了倉庫里,所以沒有一點的損失。

相反,其他莊子的佃農因為人力少,沒能及時收割,所以有些稻子竟然發芽了,沒辦法,只能將這些發芽的稻谷喂雞了,損失不小。


上一章  |  古代地主婆養成攻略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