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家有女449一呼百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古代>> 喜家有女 >>喜家有女最新章節列表 >> 449一呼百應

449一呼百應


更新時間:2013年11月16日  作者:依月夜歌  分類: 古代言情 | 種田經商 | 依月夜歌 | 喜家有女 

正文

也難怪柳母會如此驚惶,喜家這會兒有那么多人在外面征戰,家里卻多出來這樣的東西,便是柳來福等人也都愣在了門口。

“外婆,這是我二伯和五姑姑迎回來了。”喜清歡忙扶住柳母解釋了一句。

眾人這才恍然,紛紛進了門。

尹氏身穿素色的衣衫跪在那兒燃香叩拜,見到眾人進去,向他們問候了一番后,便對喜清歡說道:“小四,何時出發?我與你同去。”

“二伯娘,您……”喜清歡細細打量了一番,確定尹氏神情雖有些憔悴,不過,精神倒是還好,才略略放心。

“我沒事。”尹氏瞧了瞧喜守功的骨灰壇子,嘴角帶著一絲微笑,“能親手帶你二伯回家,我此生無憾……我也該去幫他完成未完的心愿了。”

“二伯娘。”喜清歡嘆了口氣,她之前還想撮合二伯娘和來福叔呢,可現在看二伯娘這樣子,這個可能太渺茫了。

“你二伯最大的愿望就是擊退敵兵,保我大夏百姓安寧,如今他不在,自為他的妻子,我自當替他完成遺……”尹氏只是笑,看了那壇子好一會兒,才轉向了喜清歡,“好歹我也領過兵的。”

尹氏能陪著一起去,喜清歡自然高興,有二伯娘在,她的底氣也足了好幾分,再說了,看二伯娘現在這樣,她拒絕也沒用,便點了點頭:“后天一早出發。”

“好。”尹氏這才拍了拍喜清歡的肩。

前廳暫當了靈堂,讓鄉親們在這兒坐不合適,尹氏便招呼著客人們去主院,那邊有喜守勛在,也好招待。

喜清歡落在后面,點了香給喜守功和喜安寧磕頭上香,上完香一轉身便看到柳來福還在一邊。不由愣了一下:“來福叔。”

“這是你二伯?”柳來福點點頭,站到她邊上打量著供桌上擺放的兩個被紅布包著的壇子。

“是,還有我五姑姑。”喜清歡看了看他,應了一句。

“我能上柱香嗎?”柳來福問道。

“當然好。”喜清歡笑笑,上前點了六柱香遞了過去。

柳來福接過,鄭重的拜了三拜,把香分明插在了兩個小香爐里。

之后,喜清歡便陪著柳來福去主院,路上,柳來福交給喜清歡一份單子。上面詳細記錄了誰家捐了多少糧,誰家出了多少銀,還有作坊里存下來的貨也都帶了過來。除此,要求同行的還有十幾個年輕人以及梁成。

“梁老哥堅持要去,我勸不住,便讓他一起來了,他懂造船。跟著也好。”柳來福提起了梁成。

喜清歡沒有拒絕,她知道這次去僅靠她現有的這些人手是遠遠不夠的,朱之梵讓人大張旗鼓的征糧,她倒是有個想法,這一路要是大張旗鼓的送糧,會不會更安全些?

只是。這些戰術上的事,她還真不太懂,所以。這次出門還得靠二伯娘掌握全局了。

當晚,喜家設宴招待了同來的鄉親們,吃過了飯,柳來福在阿虎的陪同下帶著梁成和要一起去送糧的十幾個年輕人去了碼頭。

其余的客人都安排在了家里。

第二日,尹氏和喜清歡便忙著去船上安排事情。作最后的準備。

第三日一早,按著朱之梵所說的日期。劉君華送來了一塊令牌,方便喜清歡等人一路通行。

略略寒喧幾句,載著糧草的五條船在百姓們敲鑼打鼓的送別中離開了碼頭。

從東海邊沿快速行了兩日,便轉入了內河,喜清歡便讓人在五條船上高高的掛起了“喜”字大旗和“送糧隊”的旗幟,除此,每條船的船艙上都貼上了大大的“保家衛國匹夫有責”的大條幅,大搖大擺日夜輪流不休的趕路。

這一路,所有人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時刻警惕著路上的任何風吹草動。

只是,讓他們意外的事,路上什么事也沒發生,五天后,他們順風順水的來到了邊城。

到了這邊,喜清歡才知道她常常聽說的邊城并不是特指一個城,問了尹氏,才知道事實上大夏有十三座邊城,他們到的這個城叫定康縣,從這兒開始一直到三峪關還要經過兩個邊城。

在碼頭邊卸下了所有糧草,留下一部分人帶著船返航,而喜清歡他們,接下去的三四天則要徒步前進了,這一路除了三成平路,其余的都是山路,所有的糧草只能用獨輪車和板車運送。

帶的獨輪車和板車不夠的,阿虎便帶人進城去買,隨便添置了足夠的干糧和水,費了兩個時辰,所有的東西才算整裝完畢,船上的大條幅和旗幅都插到了車隊里。

喜清歡和尹氏走在最前面,徐三少、錢二少、阿虎、柳來福都分散到了整個隊伍中。憑著朱之梵的那個令牌,他們很順利的通過了城門口的檢查,這么長的隊伍這么大的動靜,早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這么多人,干什么的?”

“那不是寫著嗎,送糧隊,這是給前線將士們送糧草的!”

“喜,那是護國公喜家的送糧隊!”

喜清歡看著兩邊夾道觀望的人群,忍不住有些不自在,倒是她身邊的尹氏坦然自如。

“小四,你這會兒可得拿出氣勢來哦,讓他們看看我們喜家的兒女是不是好樣的。”尹氏察覺到喜清歡的有些緊張,不由輕笑著低語道。

“拿出什么樣的氣勢?”喜清歡眨了眨眼,可不自覺間她已下意識的挺直了腰桿兒。

“總之,不能怯了場,現在這樣就很不錯。”尹氏瞟了她一眼,笑盈盈的點頭。

就在這時,前面急急的抬來一個轎子,前后開路的都是衙役,那轎子里坐的人是誰,不用猜也知道了。

“讓隊伍停下來。”尹氏低低說道,她當然也能喊停,可她覺得。這次小四才是送糧的主事,她得為小四立立威。

“停!”喜清歡停了下來,抬起了右手朗聲喊道。

“停!”身后的隊伍立即停下,并傳來越來越遠的通報聲。

前面的轎子這時也停了下來,轎簾打開,出來一個大腹便便身穿官袍的中年人。

“看袍服應該是定康縣的縣太爺。”尹氏瞧了一眼便低聲提醒喜清歡。

“那我們現在怎么辦?”喜清歡皺了皺眉。

“自然是要上前行禮的。”尹氏微微頜首。

喜清歡明白了,立即走上前去,尹氏落后半步跟著,到了那人幾步遠處,喜清歡和尹氏雙雙行禮。卻沒有跪下磕拜。

那位大人也不在意,微微一笑,問道:“來的可是南林王府上九小姐?本官收到朱先生的飛鴿傳書。已在此恭候數日了。”

原來是朱先生安排的,喜清歡立即道了謝。

“驛館已經備下酒菜,還請九小姐移步,休整一夜再上路不遲。”這位縣太爺倒是客氣,笑瞇瞇的沒有一點兒架子。

“多謝大人盛情。只是,送糧之事不敢懈怠,待民女回程,再設宴答謝大人。”喜清歡可不想待在這兒,能早一時是一時,她現在都巴不得馬上飛到那邊去了。怎么可能還在這兒住一晚。

“九小姐,眼見今日天色微變,只怕夜間會有大雨。此時趕路不宜啊。”縣太爺指了指晴空萬里的天,語重心長的勸道。

“如此……”喜清歡抬頭瞧了瞧,事實上,今早下船時便聽梁成提醒過今天可能會有雨,只是。這會兒還沒下不是?一晃眼,她看到尹氏在邊上微微搖頭。她立即說道,“如此還得勞煩大人指點一下何處有賣雨具?”

縣太爺見她這樣堅持,心里微惱,想他堂堂一個縣太爺,要不是看著朱先生的面子上,他何必對著一個小姑娘這般卑躬屈膝?

“來人,帶九小姐去置辦雨具。”想到這兒,縣太爺干脆招過一個捕頭,讓捕頭去操心這些事,自己則對喜清歡點點頭,坐轎回去了。

送走了縣太爺,喜清歡招呼了阿虎過來,讓他跟著捕頭一起去置辦雨具。

這時,邊上有人喊了一聲:“于捕頭,我鋪子里還有二十件蓑衣,愿捐于這位姑娘。”

“于捕頭,我鋪子里還有兩匹剛剛制好的油布,可作于遮蓋糧食之用。”另一邊也冒出來一個老頭子。

“我家還有十頂斗笠……”

一時,不斷有人冒了出來,把捕頭團團圍住。

“敢問這位姑娘是護國公的什么人?”喜清歡的左邊方向大步走來一位花白頭發的老者,身后跟著十個鏢師打扮的壯漢,別看人有些年紀,可瞧他精神奕奕聲如洪鐘,走到喜清歡面前抱了抱拳,朗聲問道。

這一問,頓時讓身邊一下子靜了下來,眾人皆好奇的看著喜清歡,等著她的回答。

“護國公,是我的爺爺。”喜清歡含笑回答。

“那……姑娘是六將軍的女兒?還是大公子的女兒?”老者大喜,打量了喜清歡一番,又猶豫的問。

“家父喜守業。”喜清歡也有些驚訝,可見這位老者對她家的事還是挺清楚的,“老伯認識我爹?”

“老將軍是我的救命恩人,他有幾個兒子幾個女兒,我自是一清二楚,只是,不曾見過,當年車云國之戰,我們都聽說大將軍、二將軍、四將軍、五將軍殞了,而大將軍的女兒如今算起來也有三十多歲了吧?故此,我猜姑娘是六將軍的女兒,或是大公子的女兒。”老者解釋道。

“我爹和我大哥如今都在三峪關,待我見到他們,定向他們轉達老伯的好意。”喜清歡以為他只是來認親的,便笑著說道。

“姑娘,你們是給六將軍送糧的?”老者點點頭問道。

“是。”喜清歡沒有多解釋什么。

“此去三峪關山路重重,若喜姑娘不嫌棄,我等愿盡綿薄之力,護送你們過山。”卻不知,老者竟是來自告奮勇的。

“啊?”喜清歡一時驚愕不由愣住了。

“當年,是護國公在邊城救下我雷中英一命,我雷中英才有了今日,當年,喜家各位將軍為了我們百姓紛紛戰死,今日,喜家余下的各位將軍又為我們百姓重披戰甲。”老者有些激動,沖著人群便喊了起來,“你們說,我們是不是應該為喜家軍做些事情?”

“沒錯,護國公是好人,是我們的好將軍。”

“我們別的做不了,送點兒糧食還是可以的。”

“我愿捐糧十擔……”

“我愿捐衣百件……”

人群又紛亂了起來,喜清歡看了看尹氏,一時之間,竟不知如何應對。


上一章  |  喜家有女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