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劍平天第一章 叛全真 離別入三峽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仙俠>> 一劍平天 >>一劍平天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章 叛全真 離別入三峽

第一章 叛全真 離別入三峽


更新時間:2013年05月26日  作者:西襄子  分類: 仙俠 | 奇幻修真 | 西襄子 | 一劍平天 
(西襄子)



黃藥師將尹治平引為知己,見識過了玉女素心劍法之后,卻也不曾離去,又將船在此連停靠了數日,每日與尹治平把酒言歡,高談闊論,滔滔不絕,還經常抓著尹治平徹夜長談。

如是相聚到第九日,這晚月下暢談一番后,黃藥師向尹治平道:“算來咱們已在此相聚了九日,九為數之極。我知你還有事要辦,便不多耽擱你了,咱們明日便就此別過罷。”

尹治平去大理的事其實也不要緊,不說耽擱這么幾天,就是耽擱上一年半載的也不要緊。

六脈神劍、北冥神功、凌波微步,這三部絕學如果真在大理,那他不管早去還是晚去,也都在大理,不會跑了。如果不在,他不管早去還是晚去,也一樣都是找不著。

但他那日跟黃藥師說的理由,是向一燈告知其門下弟子武三通的消息。而消息是有一個及時性的,去得晚了,這消息也就沒用了。他也不好把這事顯得不當回事,只好頗是不舍地道:“這幾日與前輩相聚,早晚請教,晚輩獲益良多,真是不忍分別啊!”

黃藥師道:“那也好辦,你現在就立馬叛出全真教,然后拜入我的門下。咱們師徒兩個便能常常相聚,整日把酒言歡,豈不快哉?”

尹治平聞言一愕,隨即搖頭苦笑。

老實說,黃藥師的這個提議,剛才確實頗為讓他心動了一下。他并不喜歡在全真教里待著,也不喜歡做個道士。平日也時常會想。該怎么樣離開全真教,可總沒有什么好的理由、借口跟計劃。

他現在可不是全真教的一個尋常弟子,而是首座弟子,將來是要接任全真教掌教之位的。這種重要的弟子,如果輕易叛教而出,全真教又怎甘會輕易放過他。全真教的能量有多大,他在終南山上待了大半年,還是深為了解的。除非他甘愿隱居,躲在一個偏僻的地方不出來,否則只要還在江湖上行走。總歸是會被全真教給找到的。

他前世雖然是宅男,在家里宅慣了,但在這沒有網絡、沒有電腦,沒有一切現代化產品與享受的世界里。他要宅在家里干什么,難道整日除了練功,就是跟李莫愁滾床單?

他不是那種能飄然出塵的隱士,雖然能耐得住寂寞,可有時也會覺無所事事。就像他前世的時候,在家里宅的無聊了。也會出來逛逛,晚上跟朋友泡個吧。把個妹,調劑一下生活。這古代世界倒也有類似的地方,比如青樓,可青樓在江湖上最是龍蛇混雜,消息靈通之地。全真教的道士雖然不能逛青樓,但還有其他許多跟全真教交好的江湖朋友,如果瞧到了他,自然也會向全真教通風報訊,那又得被全真教找上門來。

總之。全真教真不是那么好脫離的。

黃藥師是當今天下的絕頂高手,武林前輩,轉拜入他的門下,倒是可以得到些庇護。而且他為人邪性,也不會在乎什么江湖規矩。

但全真教人多勢眾,黃藥師也未必能護得他周全。而且郭靖與全真教的關系也很好,再加上郭大俠的大俠氣一犯。那絕對也是會站在全真教一面,跟老丈人作對的。

而且不說其他,就是眼下他毫無立場,隨意就立馬叛出全真教。恐怕也會反遭黃藥師有些看不起了。

黃藥師見他搖頭未應,微微一笑,卻也并不在意。他這一句話,實是半真半假,尹治平如當真肯轉投入他的門下,能得這么一位佳弟子為傳人,他自然是十分高興。可連他自己心中也知道尹治平九成是不會答應,所以這隨口一說,還是玩笑的成分居多。見尹治平不應,自也就并不在意。

明日即要分別,黃藥師今晚又抓著尹治平徹夜長談,至晚方別。

第二日一早起來,尹治平即又與黃藥師在船頭話別。

尹治平此前已向李莫愁問出了她平日藏身的赤霞莊所在,這時將地址告訴黃藥師,讓他可帶著程英去解救陸無雙。

李莫愁雖然經常在江湖上四處行走,但卻也是有一個隱秘的住處作為巢穴的。并非居無定所,四處流浪。她今次是獨自出來,其弟子洪凌波與陸無雙,眼下便都在赤霞莊上。

那赤霞莊就在大別山附近,地點頗為隱秘。尹治平怕黃藥師尋不著,還特意讓李莫愁畫了個簡易的地圖。但李莫愁肯答應告訴他赤霞莊的所在,卻是有一個條件,便是要他請黃藥師不要為難她的弟子洪凌波,放其一馬。

為免尹治平騙她,她要尹治平敘別當日,向黃藥師當面提出。這時尹治平送過了地圖,當著李莫愁的面,便向黃藥師提出道:“黃老前輩,李莫愁還有一個弟子,叫作洪凌波。此女卻是秉性不壞,只是被李莫愁所教,才誤入邪途,還請您老到時高抬貴手,不要為難她。”

黃藥師瞧了李莫愁一眼,道:“這般小輩,她若不是自來尋死,我自也懶得理會她。”

李莫愁在旁執禮謝道:“多謝黃島主大仁大量,肯饒小徒一命。”

洪凌波是她一手教養長大,她自是了解自己這弟子的為人,知道洪凌波向來也慣會趨避利害,若知道武功與黃藥師相差太遠,不是對手,自不會拼死相搏,定是三十六計走為上了。所以只要黃藥師答應了不主動與洪凌波為難,那便夠了。

黃藥師沒作理會她,又與尹治平殷殷敘別一番后,道:“好了,咱們就此別過罷。他日江湖相逢,再來把酒言歡,徹夜長談。”

尹治平拱手告辭道:“那便后會有期。”

“后會有期。”黃藥師回了一句,即命他船上的船夫起錨開船。

尹治平這邊船上。他一聲令下,也開始起錨升帆。

兩船揚帆之后,尹治平又與黃藥師在船頭揮手作別。兩船錯身而過,尹治平的船繼續西行,往川中而去。黃藥師的船則繼續順水沿江而下,原本是要打算往岳陽與洞庭一游,現下得了陸無雙的所在,卻是要先去解救陸無雙。好在這倒也與他原本要走的方向一致,不必調頭多走路途。

兩船錯身分行出丈許遠,忽然黃藥師的船上簫聲響起。尹治平轉身回望,見到黃藥師正在船尾處低頭奏簫而鳴。尹治平卻是不大懂音律,也不知道黃藥師吹的什么曲子。

李莫愁卻是頗識音律,聽了片刻,便道:“這是《陽關三疊》的曲目,根據王摩詰的《送元二使安西》所作,是首送別的名曲。”

“哦!”尹治平恍然點頭,《陽關三疊》的名字他前世倒也聽說過,知道是古代十大名曲之一。但具體的樂調如何,他可就沒聽過了。

兩船越行越遠。可黃藥師的簫聲卻似不曾減弱,仍如響在耳邊一般,直到雙方的船都已互相望不見,曲聲方減弱,終至不聞。

此時船正在荊州境內的長江段,不日過荊州,往三峽而行。荊州在唐時叫作江陵,李白曾寫過一首有關此段水路的詩作名篇,叫《早發白帝城》。詩曰:“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這首詩是李白于唐肅宗乾元二年所作,當時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趕赴被貶謫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時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驚喜交加,隨即乘舟東下江陵。他當時被赦,心情十分暢快,這首詩寫得流麗飄逸。輕越飛揚。

白帝城在奉節的白帝山上,與江陵相隔一千二百余里。雖然有時順風順水之時,水路行舟,朝發白帝,可暮到江陵,但并非常有之事。李白這首詩里的“千里江陵一日還”有稍嫌夸張之意,乃是他心意暢快而述。

可朝發白帝,暮到江陵之事雖非常有,但尋常隔日也便能到,可見順水行船之快。而眼下尹治平與李莫愁卻是逆水而上,溯江而行,這一千二百里的水路便行得頗慢了。尤其駛到西陵峽,進入七百里的三峽水路后,走得便更加慢了。

這日行進三峽,尹治平與李莫愁站在船頭,賞看兩岸高峽的風光。

李莫愁忽問他道:“你知道李謫仙另有一首寫三峽的詩作嗎?”

尹治平細思一番,加上他前世所知與原本尹志平的記憶,也不知道李白除了那首《早發白帝城》與三峽有關外,還另有一首寫三峽的詩,搖頭道:“不知。”

李莫愁道:“這首詩其實與《早發白帝城》乃是前后所作,是李謫仙被流放還未得赦時,途經三峽而作,詩便名《上三峽》。世人多知《早發白帝城》,而不知此《上三峽》。詩曰‘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此詩中心境可與之后所作大為不同,全是凄苦之意,寫得也盡是行路的艱難。”

李莫愁在古墓時所學的,并非只有武藝,還有詩詞歌賦等。林朝英是一代奇女子,不但武藝高強,亦頗負才情,而且琴棋書畫亦皆精通。她幽居古墓,無以為樂,除了習武之外,便也只有靠讀書、作畫、調琴等來打發時間。

古墓派的弟子不但學她的武藝,這些本事也是盡學的。倒也不是必需要學,只是幽居古墓,無以為樂,除了練武之外,自然也要找些事來打發時間,以怡情杯。李莫愁可也實打實是位才女。

尹治平聽罷李莫愁念了這首詩,道:“聽這詩中之意,瞧來咱們這段三峽水路,可也有得走了。”

李莫愁道:“咱們可未被貶斥流放,心境是大為不同的。沿途賞看風景,那也是不覺凄苦的。”

尹治平微微一笑,執了她手,道:“你說得是。原來你已不覺跟我在一起是苦了。”

閱讀提示:

如果對小說列表作品內容有意見,建議發送郵件或站內消息告訴我們!


上一章  |  一劍平天目錄  |  下一章